【化学】安徽省明光市远翔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展开安徽省明光市远翔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X、NaY、NaZ三种盐溶液的pH分别为7、8、9,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A. HX、HY、HZ B. HZ、HY、HX C. HX、HZ、HY D. HZ、HY、HX
2.某化学反应中产物的总能量为60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总能量可能是( )
A.50kJ B.30kJ C.80kJ D.20kJ
3.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2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s B.2.5s C.5s D.10s
4.已知某温度下,K(HCN)= 6.2×10-10 mol·L-1、K(HF)= 6.8×10-4 mol·L-1、K(CH3COOH)= 1.8×10-5 mol·L-1、、K(HNO2)= 6.4×10-6mol·L-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NaCN B.NaF C.CH3COONa D.NaNO2
5.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 ,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3 mol•L﹣1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7.分析如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H2与O2反应是放热反应
B.断开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D.2mol H2和1mol O2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mol H2O 的总能量
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9.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中 不变;
⑤NO2的消耗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
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①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④⑥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就能发生
B. 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燃烧热
C.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11.在3H2 + N2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5mol/(L·s),反应所经过的时间是( )
A.0.44s B.1s C.1.33s D.2s
12.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
A.ΔH>0,ΔH-TΔS<0 B.ΔH<0,ΔH-TΔS>0
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
13.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醋酸溶液导电性差 B. 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C. 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D. 0.1 mol/L醋酸溶液的pH=2.9
14.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pH和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 )
A. 该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B. 实线表示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C. 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D. 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5℃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将pH=3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pH=4
C. 0.2mol/L的盐酸1L加水到2L后,溶液的pH=1
D. NaHCO3 溶液水解反应的方程式:HCO3-+H2OH3O++CO32--
16.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起始浓度均为0.0216mol/L的O3溶液,在不同的pH、温度下,发生分解反应,测得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表明,升高温度能加快O3的分解速率
B. 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OH-可以对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C. 在30℃、pH=4.0时,O3的分解速率为1.00×10-4mol/(L·min)
D. 据表中的规律可推知,O3在下列条件下的分解速率v(40℃、pH=3.0)>v(30℃、pH=7.0)
1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图甲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
B. 图甲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C. 图乙表相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D. 用0.010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000mol/L,C1-、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丙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20.9 kJ,氢气的燃烧热大于 241.8 kJ•mol﹣1
B.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的热量为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C.常温下,若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 , 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19.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如右图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像结论正确是( )
A. 正反应吸热,m+n>p+q B. 正反应吸热,m+n<p+q
C. 正反应放热,m+n > p+q D. 正反应放热,m+n < p+q
20.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
B. 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为:Mg2+ + Fe3+ + 5OH- == Mg(OH)2↓+ Fe(OH)3↓
C. 步骤③,趁热过滤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
D. 步骤④,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21.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2)若上述关系中D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
则混合前c(HCl) c(NH3•H2O)(填“>”、“<”、或“=”,下同),
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 c(Cl﹣).
22.根据题意解答
(1)图1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观察图2a和b,根据盖斯定律,写出△H1、△H2、△H3、△H4、△H5和△H6的关系. 图a: ;图b: .
23.(1)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NO2(g)+SO2(g)SO3(g)+NO(g) ΔH=-41.8 kJ·mol-1,某温度下,NO2(g)+SO2(g)SO3(g)+N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NO2(g)和S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c(NO2)/mol·L-1 | 0.10 | 0.20 | 0.20 |
c(SO2)/mol·L-1 | 0.10 | 0.10 | 0.20 |
①10 min后,甲中达到平衡,则甲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NO2)=___________。
②丙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_______10 min(填“<”、“>”、“=”),达到平衡后,设甲、乙、丙中SO2(g)的转化率分别为a、b、c,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研究铁及其化合物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反应ΔH__________0(填“<”或“>”)。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c(CO)/c(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CO D.再加入一些铁粉
③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3)已知:CO(g)+2H2(g)=CH3OH (g) ΔH=-116 kJ·mol-1;
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1;
H2 (g)+1/2O2(g)=H2O(g) ΔH=-242 kJ·mol-1 ;
写出CH3OH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4.今年6月20日,2018年全球最受关注的十大化学成果发布,其中有两项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处理利用技术有关。其一为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联合设计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可直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该设计同时具有环保和经济价值,不仅可以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可以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下列材料也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是____________。
A.Ag2O B.Fe3O4 C.Si D.SiO2
(2)下图装置可实现二氧化碳到一氧化碳的转化
①电源的正极为___ ___(“A”或“B")。
②阴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 _______.
(3)CO 和H2可用于合成甲醇。
①已知CO、H2、CH3OH(1)的燃烧热为283.0kJ/mol、285. 8kJ/mol、726.5kJ/mol,写出 由CO和H2制备CH3OH(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在398K,1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0.1molCO和0.2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如下表所示(atm为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0 | 1 | 5 | 10 | 30 | 50 |
压强(atm) | 10 | 9.3 | 8.0 | 7.2 | 4 | 4 |
5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用CO可表示为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_____。达到平衡后,向该容器中通入0.05mol的气态CH3OH,再次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_____(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C 7.B 8.B 9.D 10.C 11.D 12.A 13.A 14.D 15.C 16.D 17.B 18.B 19.A 20.B
21.(1)氯化铵;A
(2)NH4Cl、NH3?H2O
(3)<;=
22.(1)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
(2)△H1+△H2+△H3+△H4+△H5+△H6=0;△H1+△H2+△H3+△H4+△H5=△H6
23.0.006 mol/(L·min)<a=c<b>A2.5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1302 kJ/mol
24. C B CO2+ H2O+2e-=CO+2OH- CO(g)+2H2(g)=CH3OH(l) △H=-128.1kJ·mol-1 0.006mol·L-1·min-1 2.25×104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