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
1.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石油分馏
B. 制备乙酸乙酯
C. 分离水和甘油
D.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冷凝水接反了;
B、制备乙酸乙酯,并能防止倒吸;
C、甘油和水互溶;
D、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
【详解】A、冷凝水接反了,故A错误;
B、制备乙酸乙酯,并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甘油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
B. 分子式为C4H10O属于醇类的有机物有4种
C. 分子式为C2H4O2和C3H6O2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D. 名称为丙酸甲酯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碳碳双键不能省略;
B、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属于醇类,先书写丁基-C4H9异构,丁基异构数目等于丁醇的异构体数目;
C、分子式为C2H4O2和C3H6O2的有机物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
D、 名称为丁酸甲酯;
【详解】A、碳碳双键不能省略;
B、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属于醇类,丁基-C4H9的结构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2、-C(CH3)3,则丁醇的可能结构有4种,分别为:CH3CH2CH2CH2OH、CH3CH2CH(CH3)OH、(CH3)2CHCH2OH、C(CH3)3OH,故B正确;
C、同系物只能是同类物质,分子式为C2H4O2和C3H6O2的有机物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故C错误;
D、 名称为丁酸甲酯,故D错误;
故选B。
3.分子式为C8H8O2含有苯环且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 1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子式C8H8O2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可以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可能是-CH2COOH,也可能是甲基和-COOH,由此分析同分异构。
【详解】分子式C8H8O2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可以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可能是-CH2COOH,也可能是甲基和-COOH,此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及对位三种情况,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B. 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C. 油脂、淀粉、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D. CuSO4溶液能使鸡蛋清盐析而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B、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
C、 油脂是式量小于1000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 CuSO4是重金属盐;
【详解】A、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Br2/CCl4褪色,故A正确;
B、煤的气化是指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和/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 油脂是式量小于1000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 CuSO4是重金属盐,能使鸡蛋清变性而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5.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1 mol H2发生反应。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酚-OH、碳碳双键,苯环、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结合酚、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①该化合物含苯环,为芳香族化合物,还含氧元素,则不属于芳香烃,故错误;
②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一定在同一平面内,则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正确;
③含-OH、碳碳双键,它的同分异构体中有属于醛类物质的,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故正确;
④苯环、碳碳双键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4mol H2发生反应,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烯烃、酚性质的考查,解题关键: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难点③,含-OH、碳碳双键,存在醛类同分异构体,可发生银镜反应.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Zn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 B. Fe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C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 HClO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Zn是30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错误;B.Fe是26号元素,Fe2+的核外有24个电子,所以Fe2+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正确;C.C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错误;D.HClO的电子式:,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的知识。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 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
C. S2﹣、Cl﹣、K+的半径逐渐减小
D. 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解:A.Mg的最外层为3s电子全满,稳定结构,难以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Na的最小,故A错误;
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遵循电子排布能量规律,三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故B错误;
C.由于S2﹣、Cl﹣、K+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C正确;
D.O、F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Ne为稀有气体元素,电负性小于F,故D错误;
故选C.
8.徐光宪在《分子共和国》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明星分子,如H2O2、CO2、BF3、CH3COOH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2分子中的O为sp2杂化
B. CO2 分子中C原子为sp杂化
C. BF3分子中的B原子sp3杂化
D. CH3COOH分子中C原子均为sp2杂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A、H2O2分子中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
B、CO2 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σ键,没有对孤电子对;
C、BF3分子中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3,形成3个σ键,没有对孤电子对;
D、CH3COOH分子中甲基中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采取sp3杂化;
【详解】A、H2O2分子中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故A错误;
B、CO2 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采取sp杂化,故B正确;
C、BF3分子中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3,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故C错误;
D、CH3COOH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其中甲基上的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采取sp3杂化,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沸点高低: CH4>SiH4>GeH4 B. 键角大小: BeCl2>BF3>NH3>H2O
C. 熔点高低:金刚石>石墨>食盐 D. 键能大小: O-H>P-H>S-H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
B、分子构型分别是BeCl2直线形,BF3正三角形,NH3三角锥,H2O是V型;
C、熔点高低:金刚石H2N-NH2
C. 两种阳离子是等电子体
D. 阴阳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A、NH4+中N原子N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N5每个N只形成2个N-N键,还有1对孤电子对;
B、N5中氮氮原子间除形成σ键外,还形成一个大π键,氮氮键的键能: N5->H2N-NH2;
C、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D、由图可知,氯离子与铵根离子中H原子、H3O+中H原子与N5-中N原子、NH4+中H原子与N5-中N原子形成氢键;
【详解】A、NH4+中N原子N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故A错误;
B、N5中氮氮原子间除形成σ键外,还形成一个大π键,氮氮键的键能: N5->H2N-NH2,故B正确;
C、H3O+、NH4+原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由图可知,除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外,氯离子与铵根离子中H原子、H3O+中H原子与N5-中N原子、NH4+中H原子与N5-中N原子形成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15.2017年,中外科学家团队共同合成T-碳。T-碳的结构是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碳的一种新型三维立方晶体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个T-碳晶胞中含32个碳原子
B. 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109.5。
C. T-碳属于原子晶体
D. 如图是T-碳晶胞的俯视图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一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C的数目为8×1/8+6×1/2+4=8,将每个C原子换成四面体结构的C,则T-碳晶胞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8×4=32个;
B、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60°;
C、C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
D、T-碳晶胞的俯视图正确,突出四面体结构,及四面体之间碳与碳的共价键;
【详解】A、一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C的数目为8×1/8+6×1/2+4=8,将每个C原子换成四面体结构的C,则T-碳晶胞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8×4=32个,故A正确;
B、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60°,故B错误;
C、C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T-碳属于原子晶体,故C正确;
D、T-碳晶胞的俯视图正确,突出了四面体结构,及四面体之间碳与碳的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16.乙酸苯甲酯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茉莉花气味,可用做调香剂。
(一)以乙烯,甲苯为原料,合成乙苯甲酯的路线如图所示。
(1)写出由乙烯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制备乙酸苯甲酯的流程如图:
(2)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可为_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乙醇 D.氯化钠溶液
(4)分出酯层时应收集______层液体(填“上”或“下”)
(5)无水MgSO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乙酸苯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已知:相对分子量:苯甲醇-108; 乙酸-60; 乙酸苯甲酯-150)
【答案】 (1). CH2═CH2+H2OCH3CH2OH (2). 冷凝回流 (3). B (4). 下 (5). 干燥 (6). 80%
【解析】
【分析】
(1)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乙醇氧化生成B为CH3COOH.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取代,结合C的分子式可知C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与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2)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易挥发的物质;
(3)试剂X要除去末反应的乙酸,除去浓硫酸,分离酯,故选碳酸钠溶液。
(4)乙酸苯甲酯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乙酸苯甲酯在下层;
(5)无水MgSO4能与水反应生成MgSO4·7H2O;
(6)根据方程式+CH3COOH+H2O计算,结合过量计算方法判断。
【详解】(1)A为CH3CH2OH,乙烯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OCH3CH2OH;
(2)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易挥发的物质;
(3)试剂X要除去末反应的乙酸,除去浓硫酸,分离酯,故选碳酸钠溶液,故选B。
(4)乙酸苯甲酯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乙酸苯甲酯在下层,分出酯层时应收集下层液体;
(5)无水MgSO4能与水反应生成MgSO4·7H2O,故无水MgSO4的作用为干燥;
(6)根据方程式+CH3COOH+H2O,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