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疆疏勒县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新疆疏勒县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1. 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B. 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C. 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 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为了使反应完全进行,酸或碱适当过量,故正确;B、分析加入碱或酸,造成热量散失,中和热数值偏低,故错误;C、中和热测定中酸和碱必须是强酸和强碱,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浓度是稀溶液,不能是浓溶液,浓溶液遇水放出热量,故错误;D、铜丝是热的良导体,造成热量散失,故错误。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等知识。
2.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答案】C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错误;
B、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迅速反应,金属的腐蚀为放热反应,但反应速率较慢,错误;
C、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始末状态,可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正确;
D、反应热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错误;
答案选C。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CH4(g)+4O2(g)===2CO2(g) + 4H2O(l) ΔH=+890 kJ·
B. CH4(g) +2O2(g)===CO2(g) +2H2O(l) ΔH=+890 kJ·
C. CH4(g) +2O2(g)===CO2(g) +2H2O(l) ΔH=-890 kJ·
D. CH4(g) +O2(g)===CO2(g) +H2O(l) ΔH=-890 kJ·
【答案】C
【解析】0.5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45kJ×2=890kJ,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答案选C。
点睛: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观察点:“一观察”: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二观察”:状态是否标明;“三观察”:反应热ΔH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四观察”: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
4.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 X+3Y2Z 0.1 mol/(L·min) B. 2X+Y2Z 0.1 mol/(L·min)
C. X+2YZ 0.05 mol/(L·min) D. 3X+Y2Z 0.05 mol/(L·min)
【答案】D
【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Y)=0.1mol,△n(Z)=0.2mol,△n(X)=0.3mol,则△n(Y):△n(Z):△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Y2Z;反应开始至2min末生成Z是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Z的反应速率为0.1mol/L÷2min=0.05mol/(L·min),故答案选D。
5.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 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答案】D
【解析】A.水为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没有气体生成,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故C错误;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题的易错点为B,注意浓硫酸的性质,在改变浓度时,不能改变反应的本质,如果反应的本质发生变化,则不能用课本上的规律解决问题。
6.把6molA和5molB两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
3A(g)+ B(g)2C(g)+xD(g)ΔH<0 ;5min达平衡,此时生成2molC,测得D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1
B. 恒温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
C. 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D. B的转化率为25%
【答案】A
【详解】A、,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C和D的生成速率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二者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降低快,正反应速率降低慢,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对于反应3A(g)+ B(g)2C(g)+xD(g)
1mol 2mol
所以B的转化率为,故D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B. 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 D. CO点燃时生成CO2
【答案】C
【分析】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气态熵值>液态熵值>固态熵值,物质的混乱度越大,则熵值越大,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熵值减小,故A错误;
B.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都为固体,熵值基本不变,故B错误;
C.散落的火柴的无序排列,混乱度增大,熵值增加,故C正确;
D.CO点燃时生成CO2,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熵值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C。
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值增大
B. 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增大
C. 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25℃时,欲使醋酸溶液的pH、电离常数Ka和电离程度都减小,可加入少量冰醋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常数增大,A对;B项将溶液稀释,c(H+)减小,c(OH-)增大,B对。C项CH3COO-会抑制CH3COOH电离,正确;D项加入冰醋酸,溶液的pH、和电离程度都减小,但是电离平衡常数不变,错误。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9.在常温下,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1×10-14mol·L-1,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K+、Na+、MnO4-、SO42- B. Na+、CO32-、AlO2-、Cl-
C. K+、Na+、Cl-、Br- D. K+、Cl-、Ba2+、HCO3-
【答案】C
【分析】在常温下,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则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据此解答。
【详解】A、MnO4-显紫红色,故A错误;
B、此溶质为酸或碱,CO32-和AlO2-在酸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既能在碱中大量共存,又能在酸中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CO3-既不能在碱中大量共存,也不能在酸中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10.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NaOH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时溶液呈酸性
B. B点表示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D. 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盐酸中
【答案】B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据此解答。
【详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A错误;
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
C、C点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两种溶质,C错误;
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完成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注意酸碱的强弱。
11.溶液中含有Cl-、Br-和I-三种离子,其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是[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0×10-13,Ksp(AgI)=8.3×10-17]( )
A. AgBr和AgI B. AgI和AgCl
C. AgBr和AgCl D. 一起沉淀
【答案】B
【详解】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0×10-13,Ksp(AgI)=8.3×10-17,由于形成的AgX组成和结构相似,因此当氯离子浓度相等时,溶度积常数越小越先形成沉淀,所以最先和最后沉淀的分别是AgI和AgCl。答案选B。
【点睛】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溶度积大的物质后析出。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则不一定,需要通过溶度积常数具体计算才能判断,为易错点。
1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 盐桥中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H++2e-===H2↑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A
【分析】该原电池中,Zn失电子作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作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故A正确;
B.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盐桥中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迁移,故B错误;
C.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错误;
D.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故D错误;
答案选A。
1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 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ΔH2。
①P4(白磷,s)+5O2(g)= 2P2O5(s)ΔH1
②4P(红磷,s)+5O2(g)= 2P2O5(s)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 H2O(l)ΔH=﹣57.3 kJ/mol,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 (3). < (4). > (5). CH4(g)+H2O(g)=CO(g)+3H2(g) ΔH=+2akJ/mol
【详解】(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系,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相同,即ΔH1=ΔH2;
(2)氢气分子生成氢原子要破坏化学键,断键需要吸热,则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由于ΔH<0,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应热越小,因此ΔH1<ΔH2。
(4)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kJ热量,所以1 mol CH4(g)与1 mol水蒸气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2akJ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H2O(g)=CO(g)+3H2(g) ΔH=+2akJ/mol。
14.现有反应aA(g)+b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a+b____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为无色物质,则加入A(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答案】(1)放,>;(2)增大,减小,减小; (3)增大,减小;
(4)减小;(5)不变;(6) 变浅,变深,变浅。
【解析】试题分析:(1)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逆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减小压强,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a+b>p;(2)根据(1)的分析,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减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3)加入B,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降低;(4)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减小,C的浓度增大,即比值减小;(5)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气体总物质的量的不变;(6)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B的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恒压时,充入非反应气体,组分的浓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5.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当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时)和碱式[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或KOH(aq)时]两种。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2H2-4e-===4H+ (2). O2+4e-+4H+===2H2O (3). 2H2+O2===2H2O (4). 变大 (5). 2H2-4e-+4OH-===4H2O (6). O2+4e-+2H2O===4OH- (7). 2H2+O2===2H2O (8). 变小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 H2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电池的负极,O2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电池的正极;电解质溶液不同,产生的离子不同。
【详解】(1)酸式电池,则H2化合价升高生成H+,电极反应式:负极,2H2-4e-===4H+;正极,O2+4e-+4H+===2H2O;总反应式为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时相加,即2H2+O2 ===2H2O;生成的产物为水,溶液中的c(H+)减小,pH增大;(2)碱式电池,H2化合价升高,与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水,2H2-4e-+4OH-===4H2O;正极则生成OH-,为O2+4e-+2H2O===4OH-;总反应式:2H2+O2===2H2O;溶液中的水增多,稀释原溶液,c(OH-)减小,pH减小。
【点睛】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根据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的不同,书写则不同,酸性溶液时,负极:H2⟶H+,C⟶CO2,正极:O2+4e-+4H+===2H2O;碱性溶液时,2H2-4e-+4OH-=4H2O,C⟶CO32-,O2+4e-+2H2O===4OH-;
16.Na2CO3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判断。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荷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料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子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Na+)>c(CO32-)>c(OH-)>c(HCO3-)>c(H+) (2). c(Na+)+c(H+)=2c(CO32-) +c(OH-)+c(HCO3-) (3). c(Na+)=2c(CO32-)+2c(HCO3-)+2c(H2CO3) (4). c(OH-)=2c(H2CO3)+c(HCO3-)+c(H+)
分析】Na2CO3溶液中存在Na+、H+、OH-、HCO3-、CO32-、H2O、H2CO3等微粒,据此解答。
【详解】(1)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O32-)>c(OH-)>c(HCO3-)>c(H+);
(2)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2c(CO32-)+c(OH-)+c(HCO3-);
(3)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物料守恒关系为c(Na+)=2c(CO32-)+2c(HCO3-)+2c(H2CO3);
(4)碳酸钠水解的实质是碳酸根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或碳酸的过程,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质子守恒关系为c(OH-)=2c(H2CO3)+c(HCO3-)+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