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2月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2月开学考试
1.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甘油加水做护肤剂
B. 苯酚有毒,可以制成药皂,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
C. 青霉素有阻止各种细菌生长的功能,人人可以直接使用
D.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能力,不可用于保鲜鱼、肉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甘油与水任意比互溶;
B.根据苯酚的用途判断;
C.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皮试;
D.甲醛有毒。
【详解】A.甘油与水任意比互溶,可以加水作护肤剂,选项A正确;
B.苯酚有毒,但可以制成药皂,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选项B正确;
C.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皮试,否则会因为对青霉素过敏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故不是人人可以直接使用,选项C不正确;
D.甲醛有毒,不能用来保存食品,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ΔH=E2-E1
B. 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 ,选项A不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则a、b分别对应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能量变化,选项B不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焓变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选项C不正确;
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对反应的焓变无影响,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pH=1的溶液中:NH4+、Cl-、Mg2+、SO42-
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CO32-、Cl-、K+
C. 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
D. Al3+、HCO3-、I-、Ca2+
【答案】A
【解析】
【分析】
A.pH=1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C.含大量Fe3+的溶液呈酸性;
D.Al3+、HCO3-之间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
【详解】A.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NH4+、Cl-、Mg2+、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
B.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 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Fe3+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选项C错误;
D.Al3+、HCO3-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把握提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4.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B. 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稀硫酸
C.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D. 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储存Na2CO3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对盐酸进行稀释,所测pH值偏大,故A错误;B、防止Fe2+被氧化,加入铁粉,为了抑制Fe2+的水解,加入稀硫酸,故B正确;C、量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D、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因此盛放碳酸钠溶液,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故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或具有强氧化性的溶液,碱式滴定管盛放碱性溶液,因此量取高锰酸钾溶液,用酸式滴定管。
5.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Y原子
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是H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是Be,二者性质不同,故A项错误;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为Mg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可能为Ca、Fe、Zn等元素,价电子数不同,性质不相同,故B项错误;
C.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为O元素,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Y为S元素,二者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故C项正确;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可能为H与Cu原子等,性质不同,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C。
6.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序号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 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D. 与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D
【解析】
A、③中CH3COOHCH3COO-+H+,加入醋酸钠,抑制醋酸的电离,c(H+)减小,pH增大,④中发生HCl+CH3COONa=CH3COOH+NaCl,HCl属于强电解质,醋酸属于弱酸,因此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故A说法正确;B、因为醋酸是弱酸,因此c(CH3COOH)>c(NaOH),等体积混合后CH3COOH有剩余,溶液显酸性,即c(H+)>c(OH-),故B说法正确;C、NH3·H2O、NaOH属于碱,NaOH属于强碱,NH3·H2O属于弱碱,稀释相同倍数,NH3·H2O的pH变化小,NaOH的pH变化大,因此①>②,同理④>③,即pH的大小顺序①>②>④>③,故C说法正确;D、醋酸和NH3·H2O抑制水的电离,①中c(OH-)=10-3mol·L-1,③中c(H+)=10-3mol·L-1, ①③对水的抑制能力相同,故D说法错误。
7.向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X,发生如下反应:2X(g) Y(g)+3Z(g)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X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共吸收 0.1a kJ的热量
D. 若平衡后再向反应器中充入 0.2 mol X,达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D
【解析】
A、增大X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改变的瞬间,生成物的浓度不变,逆反应速率不变,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B、根据密度的定义,组分都是气体,则气体质量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状态,即气体体积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C、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无法计算出吸收的能量,故C错误;D、再充入0.2molX,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即X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点睛:建立模型如图:,类似本题,再充入一定量X,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
8.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便立刻读数
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大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
C
室温下分别测定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前者大
酸性:HClO>CH3COOH
D
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均呈碱性
【答案】B
【解析】
A、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立即读数,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可能偏小,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碳酸钠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加入少量BaCl2溶液,发生Ba2++CO32-=BaCO3↓,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H-)减小,红色变浅,能够说明结论,故B正确;C、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酸根越弱,水解程度越大,NaClO溶液的pH最大,说明CH3COOH酸性强于HClO,故C错误;D、不是所有的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均呈碱性,如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大于其水解,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9.关于如图中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图中,E表示能量,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V表示体积。
A. 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183 kJ/mol
B. ②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 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
D. ④表示10 mL 0.1 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盐酸,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H=-183 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B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非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D.④表示10 mL 0.1 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l mol/L HCl,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HCO3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速率快,碳酸钠和酸反应速率慢。
10.已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700
830
1200
K值
1.7
1.0
0.4
A. 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
B.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 mol·L-1·s-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A(g)+B(g)C(g)+D(g)
开始(mol·L-1):0.2 0.2 0 0
变化(mol·L-1):x x x x
平衡(mol·L-1):0.2-x 0.2-x x x
故=1,解得x=0.1
所以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50%,故A正确;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1·s-1,故D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平衡常数有关计算、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
11.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为强酸
B. 该混合液pH=7
C. 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 该混合溶液中:c(A-)+c(Y)=0.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A-)+c(HA)。
A.HA为弱酸;B.该混合液pH>7;C.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D.Y表示H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A-)+c(Y)=c(Na+)。
【详解】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Na+)=c(A-)+c(HA),
A.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为NaA溶液,溶液中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选项A错误;
B.c(Na+)>c(A-),说明NaA发生水 A-+H2O⇌HA+OH-,该混合液的pH>7,选项B错误;
C.HA是弱电解质,则有c(A-)>c(OH-),c(OH-)除了水解产生的还有水电离的,因此c(OH-)>c(HA),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选项C错误;
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A-)+c(HA),Y表示HA,得到c(A-)+c(Y)=c(Na+)=0.1mol/L,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酸的强弱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值、盐类水解等,判断一元酸HA是弱酸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当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