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卷
展开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A.唾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是
A.突触间隙 B.线粒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4.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纤维 D.反射中枢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刺激 B.反射弧 C.反射 D.条件反射
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7.若给成年小白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发育明显加快 B.机体产热减少
C.体重快速增加 D.放入密闭小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8.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原因是( )
A.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一样 B.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D.物质代谢速率快
9.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为使其复苏,可适量注射( )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0.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部位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性腺 D.下丘脑
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激素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激素是信息分子 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1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这时 ( )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1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反应迅速 B.定向运送调节物质
C.作用范围广泛 D.作用时间短暂
1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C.抗体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D.抗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15.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由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
16.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记忆细胞 D.T淋巴细胞
17.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数月,甚至几十年,使人体避免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二次侵入。体内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效应T细胞 D.T淋巴细胞
1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饮食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
19.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D.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分泌抗体
20.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21.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
A.A B.B C.C D.D
22.果园工人为了来年丰收,每到秋冬季节都要对果树进行修剪其目的是( )
A.利于果树越冬 B.减少病虫危害
C.促进侧芽生长 D.减少有机物消耗
2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不包括( )
A.容易合成 B.原料广泛 C.效果稳定 D.在特定部位合成
24.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B.赤霉素促进种子的萌发
C.乙烯仅在成熟果实中合成 D.细胞分裂素促进根尖细胞分裂
2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产生脱落酸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26.下图示扦插的四个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且生出的根最多的是( )
27.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草原过度放牧 B.荒凉岛屿上进行的演
C.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D.丘陵地带地震后的演替
2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C.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29.下列生物中,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狗尾草 B.酵母菌 C.蚯蚓 D.田鼠
30.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
A.直线 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3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依次为( )
A.竞争、寄生 B.共生、寄生 C.寄生、竞争 D.竞争、捕食
32.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3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达到K值后,增长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K值之后
C.对于害虫的防治应在K/2之后进行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4.狼群追捕马鹿,常常是几只狼在后面追,另几只狼在前面抄近路堵截,配合默契。狼群个体之间以及狼群与马鹿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种内互助与捕食 B.种内斗争与竞争
C.种内斗争与捕食 D.竞争与种内斗争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性外激素只能向同种昆虫传递
D.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
36.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其中丙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
B.图中包含两条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37.对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其自我调节能力小于其他生态系统
C.其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比农田生态系统低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作用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3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39.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有毒物质的富集
4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 )
A.共有两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41.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__________→电信号。
42.(6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猫头鹰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占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分)。
(3)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3.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β属(5和8型除外)和γ属都能致癌,易引发子宫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彻底征服HPV带来的危害,中外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图中④是________
(2)图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清除HPV。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 初次免疫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再次免疫会刺激__________,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DCAC 6-10 CDCBA 11-15 BBCDD 16-20ADACD 21-25 CCDCC
26-30 CCDDB 31-35 DAAAC 36-40 CDADD
41.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单向的 化学信号
42.(1)生产者、消费者 (2)草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3)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43.抗原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不能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