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物质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B.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3.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C.产生渴感 D.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4.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口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5.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C.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D.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6.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7. 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B.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一般高于正常人体的
C.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有关
D.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8.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①外毒素 ②外毒素α亚单位 ③减毒外毒素 ④外毒素β亚单位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9.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机体产热增加 B. 体重快速增加
C. 进食量明显增加 D. 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C.激素在动物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 D.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11.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HIV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机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 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自己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 HIV主要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12.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独给Y处一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B. 如果分泌物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b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C. 在X处给一刺激,导致甲分泌a,该过程为反射
D. 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无分泌物a产生,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药物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与递质受体的结合
13.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B. 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14.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点和Q点可分别表示( )
A.植株横放时根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
B.植株横放时茎弯曲部位的远地侧和近地侧
C.具顶端优势的植株的顶芽部位和侧芽部位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
15.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属于( )
A. 主动运输;极性运输 B.自由扩散;极性运输
C. 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 D. 渗透作用;非极性运输
16.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等优点,效果也很稳定
B.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D.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17.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C.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18.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C.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
19.要达到下列各项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
A. 植株上跳蝻的密度——标志重捕法
B. 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C. 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D.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以用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2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仙女峰的所有鸟 ②杨家滩的全部桂花树
③龙山的全部生物 ④水府庙旅游区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
22.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最大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保持不变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 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4.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 B.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不可以将该森林公园当做一个生态系统 D. 公园里群落存在垂直结构
25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每空2分)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图中的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它起作用的靶部位是______(填写器官名称)。
(2)腺体2合成甲状腺激素时需要的无机盐是_____离子,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从调节方式来看,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调节。
(4)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除受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外,还受到_______调节。
(5)下列叙述中,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供能和催化作用 F. 可以重复使用
(6)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由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共同完成的。
27.(14分,每空2分)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方向单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__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8.(18分,每空2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单位:万个/毫升)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如果部分酵母菌个体死亡,则会导致计数结果________,如清洗血球计数板后未进行干燥处理,则会导致计数结果________。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
酵母菌数 | 32 | 127 | 762 | 824 | 819 | 821 | 820 |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例即可)。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小组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结果。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mol) | 9 | 12.5 | 15 | 30 |
产生酒精的量(mol) | 9 | 6.5 | 6 | 0 |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在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_呼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个2分,总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C | C | B | B | D | A | A | D | B | C | D | C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C | A | B | C | D | A | A | B | B | D | D | A |
|
二、填空题(3个小题,每空2分,总共50分)
- (18分,每空2分,总共9空)
(1)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2)碘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3)抑制 (负)反馈
(4)神经
(5)ABC
(6)神经-体液-免疫
- (14分,每空2分,总共7空)
(1)由负变正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下丘脑 ¢Ú
(3)胰岛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自身免疫病
28.(18分,每空2分,总共9空)
(1)①增加稀释倍数 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B、C、A 偏大 偏小
②“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温度、 pH和溶氧量等(任写两项)
(2)氧浓度 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