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纯种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杂种表现的优势
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器官较大,有机物含量增加
3.下列各项处理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三倍体西瓜
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X射线处理,获得高产青霉菌
4.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农药对害虫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状定向选择
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人,褐眼的有264人,其中纯合子有12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6.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8.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几乎不发生变异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9.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
10.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11.下列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鲤鱼 C.麻雀 D.草履虫
1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溶酶体 B.溶菌酶 C.肝糖元 D.血红蛋白
1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静脉滴注葡萄糖 B.受精卵进入子宫内
C.饮料进入胃中 D.氧气进入线粒体内
15.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寒冷时手脚冰冷,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多数依靠负反馈调节
D.受病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烧,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糖尿病 B.血浆pH值上升 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细胞代谢紊乱
1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和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18.当血液pH有降低趋势时,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是
A.CO32- B.HCO3- C.Cl- D.Na+
19.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0.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淋巴的渗透压升高 D.细胞内液自由水含量减少
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图中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数量—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22.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
B.神经细胞受刺激时,膜外Na+内流
C.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D.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23.下图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细胞没有高尔基体,不能形成突触小泡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5.如图表示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在箭号所指位置施加足够的刺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电表指针偏转1次,方向向右
B.电表指针偏转1次,方向向左
C.电表指针偏转2次,先向右再向左
D.电表指针偏转2次,先向左再向右
26.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人感觉不到疼痛,可能原因是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2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8.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血浆pH的调节 B.体温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水平衡的调节
29.运动性失语症的部分症状为
A.不能运动 B.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C.不能写字 D.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30.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③是传入神经纤维
C.在②处发生了神经信号的转换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3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B.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神经细胞只有接受外界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32.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
D. 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
3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34.下列哪种腺体功能减退后,其它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的是
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肾上腺
3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6.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垂体,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C.给正常发育的小狗连续饲喂足量的碘制剂
D.选择甲状腺机能不足的小狗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
37.为了研究高等动物内分泌腺的功能,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将体重恰好相等的三只雄性小狗分别编号为A、B、C。A狗不作任何处理,该狗发育正常。而对B.C两只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四个月后,A狗发育成熟了。对三只狗进行血液分析,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狗
雄性激素
(微克/100克血)
甲状腺素
(微克/100克血)
生长激素
(微克/100克血)
A
4
3
6
B
3.5
0.1
5.8
C
3.8
2.8
0.1
从表中的数据可推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狗用作对照实验
B.B狗被切除了甲状腺
C.C狗被切除了垂体
D.经较长时间后,C狗血液中的雄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会增加
3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运输途径不同
B.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C.激素的作用是催化靶细胞的化学反应
D.激素既组成细胞结构又提供能量
3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D.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发挥作用的
40.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既没有神经调节又不具有体液调节
B.CO2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广泛
D.神经调节可作为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相互协调
41.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形成渴感,与大脑皮层有关 B.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C.垂体参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D.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
42.对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A.肾 B.汗腺 C.膀胱 D.肺
43.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44.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8~1.2g/L左右的器官主要是
A.大肠 B.肝脏 C.胃 D.骨骼肌
4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必需
①在兔空腹状态下 ②在兔饱足状态下 ③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④测定血糖含量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6.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中
A.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 B.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 D.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4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48.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此时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有
A.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肉出现不自主收缩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增加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49.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消耗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重量
(g/100g体重)
下丘脑中TRH含量
(pg/mg蛋白)
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
(ng/mL)
①
24
0.33
86.73
0.55
②
4
0.27
63.94
0.76
A. ①、②组的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动物能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体温
B. ①、②组的实验表明,TRH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褐色脂肪细胞
C. ②组的下丘脑TRH含量比①组低,是因为寒冷刺激促进下丘脑释放TRH
D. ②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①组高,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50.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42 3.50~5.50 mmol/L
钙 2.81 2.02~2.60 mmol/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51.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C.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
D.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
52.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病人都要先做“皮试”,其目的是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的剂量
B.观察病人是否有自身免疫疾病
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
53.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其中所用的蛇毒和这一免疫反应分别是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54.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指当细胞接收到诱导信号后,胞内的一些膜会把周围的细胞质吞进去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 细胞“自噬体”对细胞质成分的吞噬具有特异性
B. 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
C.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噬作用来处理废弃的细胞器
D. 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增多
55.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5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和共同进餐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的原因是免疫系统最初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C.HIV破坏人体的T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HIV破坏T细胞使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57.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58.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起
A.恶性肿瘤 B.过敏反应 C.免疫排斥 D.系统性红斑狼疮
59.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艾滋病
C.血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60.下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名称
合成场所
生理作用
A
神经递质
传入神经元
引起骨骼肌的收缩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C
抗利尿激素
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
淋巴因子
T细胞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10分)
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血浆VD3含量(ng/mL)
VD3<18.5
18.5≤VD3<30
30≤VD3<50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
4.7
0.0
回答下列问题:
(1)VD3是一种固醇类激素,其调节作用方式的特点是 (写出两点即可)。
(2)一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 。
(3)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也属于 (填“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VD3能 ,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62.(12分)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肽,具有调节糖代谢等功能。运动后体内IL-6含量明显上升,有人认为原因是骨骼肌收缩促使肌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IL-6。研究人员用大鼠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
(1)电刺激后,右后肢迅速出现缩腿反射,而左后肢无反应。该现象体现了神经调节
的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2)在实验中检测IL-6mRNA含量的理由是 。本研究除了检测收缩的骨骼肌细胞内IL-6mRNA含量,同时还应检测 的IL-6mRNA含量作为对照。若结果是 ,则证明上述假说成立。
(3)其它研究还表明,IL-6调节糖代谢的机理是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 ,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能加速骨骼肌对葡萄糖的 ,为其收缩提供更多的能量。
63.(6分)
研究发现,HIV病毒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注入艾滋病患者体内,也会被HIV所识别(如图乙)。但是HIV侵入红细胞后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由此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就成为一个“细胞陷阱”。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T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3)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4)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___________。
64.(5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回答下列关于毒品与人类健康的问题:
(1)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由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可卡因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___________,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人脑产生迷幻兴奋的感觉,对可卡因依赖上瘾后,会产生严重抑郁和精神错乱等症状。
(2)人体吸食毒品A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在血液中存留较长时间。公安机关对某吸毒嫌疑人抽血检查后,发现此人目前没有吸毒,但不久前吸食过毒品A。判断依据是此人血液中没有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_,但能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中的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浓度明显降低。正常人血液中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调节,进而使之增加,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长期滥用海洛因会使上述调节过程紊乱。
65.(6分)
某些机体会对环境中的花粉发生过敏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最终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下图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细胞受到该种花粉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X细胞,X细胞称为______。X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肥大细胞膜上的______相结合后,机体进入致敏状态。
(2)当同种花粉再次侵入机体,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3)组织胺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______,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等症状。
(4)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___(多选)
A.与抗体结合,阻断抗原抗体反应
B.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释放组织胺
C.与组织胺竞争受体结合位点
D.杀菌消炎,使过敏原失去活性
E.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5:DBDDA 6-10:CBBAD 11-15:DCBAC 16-20:DABDA
21-25:CCCCC 26-30:ADABB 31-35:CCCBC 36-40:BDBBB
41-45:BABBD 46-50:CCBBB 51-55:BDBAD 56-60:BCAC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10分)
(1)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1分),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1分),机体(负)反馈调节(1分)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
(3)自身免疫病(1分)
(4)负相关(2分) 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2分)
62.(12分)
(1)快速、准确(精确、范围局限)(2分)
(2)IL-6mRNA是合成IL-6的模板,因此IL-6mRNA的含量变化可以说明IL-6合成量的变化。(2分) 对侧相应部位未收缩骨骼肌细胞的(2分) 收缩骨骼肌细胞IL-6mRNA含量明显高于未收缩骨骼肌细胞IL-6mRNA含量(2分)
(3)肝糖原分解 (2分) 摄取、利用(氧化分解)(2分)
63.(6分)
(1)抗体 淋巴因子(或溶菌酶)
(2)识别和传递抗原信息(或产生淋巴因子) 造血干
(3)核糖体、细胞核等结构(不能写原料)
(4)糖蛋白
64.(5分)
(1)增加 持续兴奋 (2)毒品A 相应的抗体 (3)反馈
65.(7分)
(1)浆细胞 特异性受体
(2)抗体
(3)增大
(4)ABC(每写对1个给1分)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纯种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杂种表现的优势
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器官较大,有机物含量增加
3.下列各项处理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三倍体西瓜
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X射线处理,获得高产青霉菌
4.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农药对害虫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状定向选择
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人,褐眼的有264人,其中纯合子有12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6.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8.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几乎不发生变异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9.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
10.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11.下列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鲤鱼 C.麻雀 D.草履虫
1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溶酶体 B.溶菌酶 C.肝糖元 D.血红蛋白
1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静脉滴注葡萄糖 B.受精卵进入子宫内
C.饮料进入胃中 D.氧气进入线粒体内
15.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寒冷时手脚冰冷,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多数依靠负反馈调节
D.受病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烧,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糖尿病 B.血浆pH值上升 C.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细胞代谢紊乱
1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和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18.当血液pH有降低趋势时,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是
A.CO32- B.HCO3- C.Cl- D.Na+
19.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0.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淋巴的渗透压升高 D.细胞内液自由水含量减少
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图中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数量—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22.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
B.神经细胞受刺激时,膜外Na+内流
C.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D.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23.下图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细胞没有高尔基体,不能形成突触小泡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5.如图表示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在箭号所指位置施加足够的刺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电表指针偏转1次,方向向右
B.电表指针偏转1次,方向向左
C.电表指针偏转2次,先向右再向左
D.电表指针偏转2次,先向左再向右
26.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人感觉不到疼痛,可能原因是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2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8.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血浆pH的调节 B.体温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水平衡的调节
29.运动性失语症的部分症状为
A.不能运动 B.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C.不能写字 D.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30.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③是传入神经纤维
C.在②处发生了神经信号的转换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3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B.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神经细胞只有接受外界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32.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
D. 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
3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34.下列哪种腺体功能减退后,其它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的是
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肾上腺
3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6.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垂体,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C.给正常发育的小狗连续饲喂足量的碘制剂
D.选择甲状腺机能不足的小狗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
37.为了研究高等动物内分泌腺的功能,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将体重恰好相等的三只雄性小狗分别编号为A、B、C。A狗不作任何处理,该狗发育正常。而对B.C两只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四个月后,A狗发育成熟了。对三只狗进行血液分析,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狗
雄性激素
(微克/100克血)
甲状腺素
(微克/100克血)
生长激素
(微克/100克血)
A
4
3
6
B
3.5
0.1
5.8
C
3.8
2.8
0.1
从表中的数据可推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狗用作对照实验
B.B狗被切除了甲状腺
C.C狗被切除了垂体
D.经较长时间后,C狗血液中的雄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会增加
3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运输途径不同
B.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C.激素的作用是催化靶细胞的化学反应
D.激素既组成细胞结构又提供能量
3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D.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发挥作用的
40.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既没有神经调节又不具有体液调节
B.CO2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广泛
D.神经调节可作为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相互协调
41.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形成渴感,与大脑皮层有关 B.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C.垂体参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D.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
42.对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A.肾 B.汗腺 C.膀胱 D.肺
43.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44.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8~1.2g/L左右的器官主要是
A.大肠 B.肝脏 C.胃 D.骨骼肌
4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必需
①在兔空腹状态下 ②在兔饱足状态下 ③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④测定血糖含量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6.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中
A.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 B.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 D.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4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48.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此时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有
A.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肉出现不自主收缩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增加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49.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消耗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重量
(g/100g体重)
下丘脑中TRH含量
(pg/mg蛋白)
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
(ng/mL)
①
24
0.33
86.73
0.55
②
4
0.27
63.94
0.76
A. ①、②组的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动物能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体温
B. ①、②组的实验表明,TRH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褐色脂肪细胞
C. ②组的下丘脑TRH含量比①组低,是因为寒冷刺激促进下丘脑释放TRH
D. ②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①组高,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50.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42 3.50~5.50 mmol/L
钙 2.81 2.02~2.60 mmol/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51.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C.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
D.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
52.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病人都要先做“皮试”,其目的是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的剂量
B.观察病人是否有自身免疫疾病
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
53.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其中所用的蛇毒和这一免疫反应分别是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54.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指当细胞接收到诱导信号后,胞内的一些膜会把周围的细胞质吞进去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 细胞“自噬体”对细胞质成分的吞噬具有特异性
B. 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
C.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噬作用来处理废弃的细胞器
D. 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增多
55.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5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和共同进餐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的原因是免疫系统最初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C.HIV破坏人体的T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HIV破坏T细胞使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57.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58.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起
A.恶性肿瘤 B.过敏反应 C.免疫排斥 D.系统性红斑狼疮
59.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艾滋病
C.血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60.下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名称
合成场所
生理作用
A
神经递质
传入神经元
引起骨骼肌的收缩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C
抗利尿激素
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
淋巴因子
T细胞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10分)
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血浆VD3含量(ng/mL)
VD3<18.5
18.5≤VD3<30
30≤VD3<50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
4.7
0.0
回答下列问题:
(1)VD3是一种固醇类激素,其调节作用方式的特点是 (写出两点即可)。
(2)一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 。
(3)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也属于 (填“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VD3能 ,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62.(12分)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肽,具有调节糖代谢等功能。运动后体内IL-6含量明显上升,有人认为原因是骨骼肌收缩促使肌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IL-6。研究人员用大鼠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
(1)电刺激后,右后肢迅速出现缩腿反射,而左后肢无反应。该现象体现了神经调节
的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2)在实验中检测IL-6mRNA含量的理由是 。本研究除了检测收缩的骨骼肌细胞内IL-6mRNA含量,同时还应检测 的IL-6mRNA含量作为对照。若结果是 ,则证明上述假说成立。
(3)其它研究还表明,IL-6调节糖代谢的机理是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 ,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能加速骨骼肌对葡萄糖的 ,为其收缩提供更多的能量。
63.(6分)
研究发现,HIV病毒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注入艾滋病患者体内,也会被HIV所识别(如图乙)。但是HIV侵入红细胞后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由此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就成为一个“细胞陷阱”。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T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3)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4)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___________。
64.(5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回答下列关于毒品与人类健康的问题:
(1)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由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可卡因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___________,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人脑产生迷幻兴奋的感觉,对可卡因依赖上瘾后,会产生严重抑郁和精神错乱等症状。
(2)人体吸食毒品A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在血液中存留较长时间。公安机关对某吸毒嫌疑人抽血检查后,发现此人目前没有吸毒,但不久前吸食过毒品A。判断依据是此人血液中没有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_,但能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中的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浓度明显降低。正常人血液中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调节,进而使之增加,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长期滥用海洛因会使上述调节过程紊乱。
65.(6分)
某些机体会对环境中的花粉发生过敏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最终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下图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细胞受到该种花粉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X细胞,X细胞称为______。X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肥大细胞膜上的______相结合后,机体进入致敏状态。
(2)当同种花粉再次侵入机体,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3)组织胺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______,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等症状。
(4)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___(多选)
A.与抗体结合,阻断抗原抗体反应
B.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释放组织胺
C.与组织胺竞争受体结合位点
D.杀菌消炎,使过敏原失去活性
E.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5:DBDDA 6-10:CBBAD 11-15:DCBAC 16-20:DABDA
21-25:CCCCC 26-30:ADABB 31-35:CCCBC 36-40:BDBBB
41-45:BABBD 46-50:CCBBB 51-55:BDBAD 56-60:BCAC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10分)
(1)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1分),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1分),机体(负)反馈调节(1分)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
(3)自身免疫病(1分)
(4)负相关(2分) 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2分)
62.(12分)
(1)快速、准确(精确、范围局限)(2分)
(2)IL-6mRNA是合成IL-6的模板,因此IL-6mRNA的含量变化可以说明IL-6合成量的变化。(2分) 对侧相应部位未收缩骨骼肌细胞的(2分) 收缩骨骼肌细胞IL-6mRNA含量明显高于未收缩骨骼肌细胞IL-6mRNA含量(2分)
(3)肝糖原分解 (2分) 摄取、利用(氧化分解)(2分)
63.(6分)
(1)抗体 淋巴因子(或溶菌酶)
(2)识别和传递抗原信息(或产生淋巴因子) 造血干
(3)核糖体、细胞核等结构(不能写原料)
(4)糖蛋白
64.(5分)
(1)增加 持续兴奋 (2)毒品A 相应的抗体 (3)反馈
65.(7分)
(1)浆细胞 特异性受体
(2)抗体
(3)增大
(4)ABC(每写对1个给1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