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1、测试内容:必修二第 1 章,第 2 章,第 3 章第 1 节、第 2 节
2、本卷分Ⅰ和Ⅱ卷,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不能提前交卷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 极大的贡献。下列对遗传学家及其所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提出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才是转化因子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学定律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选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②先做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研究多对形状;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及时地发表了研究成果;
⑤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⑥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①②⑤⑥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4. 已知夫妇双方均为白化病携带者(Aa),他们希望生育两个健康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此愿望 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A.1/16 B.3/16 C.1/4 D.9/16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提出“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一观点
C.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
D.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测交实验结果
6.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 D 或 d 的两种小球,并且各自的两种 小球 D 和 d 数量相等的,这分别模拟的是
A.F1 的基因型是 Dd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1 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 D 和 d 两种,且比例 D∶d=1∶1
D.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的 D 和 d 的配子 1∶1
7. 在下列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A.肺炎双球菌 B.大猩猩
C. 豌豆 D.水稻
8.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下列哪个过程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性状分离是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减数分裂实际是每对同源染色体减少一条,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减数”
10.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 3 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B. 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11.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含有 2条同源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2个 DNA分子
B.a 和 a′属于同源染色体,a 和 b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
12.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 下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A.类型 c 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 a 和 b
C.若类型 b、d、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d、e
D.类型 b 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资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高等生物的某些性状表现总是与其母本性状一致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4.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15.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性别比例约为 1:1,原因是
A.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比例约为 1:1
B.含 X 的配子和含 Y 的配子的比例约为 1:1
C.含 X 的精子和含 Y 的精子的比例约为 1:1
D.含 X 的卵细胞和含 Y 的卵细胞的比例约为 1:1
16.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
B.Ⅱ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等于男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正常,儿子全患病
D.Ⅰ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
17.下列关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
B.用 RNA 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会出现病斑
C.将 S 型菌的 DNA 加入 R 型菌的培养基中,可得到 S 型菌和 R 型菌的菌落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19.关于 DNA 的分子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呈双螺旋结构
B.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排列在外侧的磷酸和核糖
C.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0.科学家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或结论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 DNA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出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
D. 萨顿先后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杂交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10 分)下图甲表示基因型 AaBb 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 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 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 B 细胞含有 条染色体,E 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其中 E 细胞 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填标号)阶段。
(2)乙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 (填字母),表示受精作用的阶段 (填字母),受 精作用的意义是 。
(3)细胞丁的名称为 ,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 (选填“①”、“②”或“③”) 则细胞 IV 的基因组成是 。
22.(12 分)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色盲(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B、b基因控制的;白化病(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A、a 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判断,图右标注①是 (白化病/色盲)男,判断的理由是
。
(2)1 号和 2 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8 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
(4)12 号与一位白化病女性结婚(该女性患者色觉正常,不携带色盲致病基因),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23.(11 分)20 世纪中叶,科学家针对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展开激烈争论,1952 年,赫尔希和蔡 斯利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该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噬菌体和细菌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中,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
的优点。
(2)获得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
(3)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 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 是 ,若搅拌不充分,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
实验结果表明当充分搅拌以后,上清液中的 35S 和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推测最可能是 进入细菌,将各种性状遗传给子代噬菌体。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
否则上清液 32P 放射性会增高。
(5)在上述实验之前,加拿大生化学家艾弗里分别用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蛋白质、 荚膜多糖等物质对体外培养的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实际上,这两个 实验的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即 。
24.(8 分)下图是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 DNA 片段的 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 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 、[5] 、[6] 、[7] 。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的 代表了遗传信息。
25.(9 分)鸡的性别决定是 ZW 型,WW 的受精卵不能发育。“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 现的性反转现象,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受到某些特殊外界因素的影响能逐渐变成公鸡,长出公 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并可与正常母鸡交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母鸡出现性反转现象变成公鸡后,性染色体组成为 。
(2)如何判断一只公鸡是否是因为性反转得到的?请你设计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和结论。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2 分/个,共 40 分):
1—5 BDBDC 6—10 CABDA 11—15 DACAC 16—20 BCCBA
非选择题:
21.(共 10 分,除标注外,1 分/空)
(1)8 4 ②
(2)A B 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2 分,合理即给分)
(3)第一极体 ② aB
22.(共 12 分,2 分/空)
(1)白化病 Ⅲ—11 为该病女患者,若为色盲,则其父亲应为色盲患者,与图中 Ⅱ—6 表现型正常不符,所以判断①是白化病(合理即给分);
(2)AaXBXb AaXBY (3)5/6 (4)1/3
23.(共 11 分,除标注外,2 分/空)
(1)结构简单,繁殖快,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合理即给分)
(2)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较低(1 分) (亲代噬菌体)DNA(1 分)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1 分,合理即给分)
(4)将 DNA 与蛋白质等分离开,分别(或单独的)研究其作用
24. (共 8 分,除标注外,1 分/空)
(1)平面 空间
(2)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 氢键
(3)(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2 分)
25. (9 分)
(1)ZW(2 分)
(2)实验设计:用该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2 分),观察子代的性别比例(1 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雌雄比例接近 1:1,则该公鸡不是性反转所得(2 分);
若子代雌雄比例接近 2:1,则该公鸡是性反转所得(2 分)。
期中考试试题
1、测试内容:必修二第 1 章,第 2 章,第 3 章第 1 节、第 2 节
2、本卷分Ⅰ和Ⅱ卷,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不能提前交卷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 极大的贡献。下列对遗传学家及其所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提出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才是转化因子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学定律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选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②先做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研究多对形状;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及时地发表了研究成果;
⑤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⑥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①②⑤⑥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4. 已知夫妇双方均为白化病携带者(Aa),他们希望生育两个健康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此愿望 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A.1/16 B.3/16 C.1/4 D.9/16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提出“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一观点
C.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
D.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测交实验结果
6.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 D 或 d 的两种小球,并且各自的两种 小球 D 和 d 数量相等的,这分别模拟的是
A.F1 的基因型是 Dd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1 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 D 和 d 两种,且比例 D∶d=1∶1
D.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的 D 和 d 的配子 1∶1
7. 在下列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A.肺炎双球菌 B.大猩猩
C. 豌豆 D.水稻
8.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下列哪个过程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性状分离是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减数分裂实际是每对同源染色体减少一条,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减数”
10.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 3 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B. 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11.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含有 2条同源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2个 DNA分子
B.a 和 a′属于同源染色体,a 和 b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
12.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 下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A.类型 c 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 a 和 b
C.若类型 b、d、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d、e
D.类型 b 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资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高等生物的某些性状表现总是与其母本性状一致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4.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15.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性别比例约为 1:1,原因是
A.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比例约为 1:1
B.含 X 的配子和含 Y 的配子的比例约为 1:1
C.含 X 的精子和含 Y 的精子的比例约为 1:1
D.含 X 的卵细胞和含 Y 的卵细胞的比例约为 1:1
16.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
B.Ⅱ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等于男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正常,儿子全患病
D.Ⅰ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
17.下列关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
B.用 RNA 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会出现病斑
C.将 S 型菌的 DNA 加入 R 型菌的培养基中,可得到 S 型菌和 R 型菌的菌落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19.关于 DNA 的分子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呈双螺旋结构
B.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排列在外侧的磷酸和核糖
C.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0.科学家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或结论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 DNA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出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
D. 萨顿先后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杂交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10 分)下图甲表示基因型 AaBb 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 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 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 B 细胞含有 条染色体,E 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其中 E 细胞 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填标号)阶段。
(2)乙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 (填字母),表示受精作用的阶段 (填字母),受 精作用的意义是 。
(3)细胞丁的名称为 ,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 (选填“①”、“②”或“③”) 则细胞 IV 的基因组成是 。
22.(12 分)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色盲(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B、b基因控制的;白化病(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A、a 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判断,图右标注①是 (白化病/色盲)男,判断的理由是
。
(2)1 号和 2 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8 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
(4)12 号与一位白化病女性结婚(该女性患者色觉正常,不携带色盲致病基因),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23.(11 分)20 世纪中叶,科学家针对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展开激烈争论,1952 年,赫尔希和蔡 斯利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该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噬菌体和细菌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中,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
的优点。
(2)获得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
(3)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 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 是 ,若搅拌不充分,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
实验结果表明当充分搅拌以后,上清液中的 35S 和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推测最可能是 进入细菌,将各种性状遗传给子代噬菌体。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
否则上清液 32P 放射性会增高。
(5)在上述实验之前,加拿大生化学家艾弗里分别用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蛋白质、 荚膜多糖等物质对体外培养的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实际上,这两个 实验的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即 。
24.(8 分)下图是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 DNA 片段的 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 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 、[5] 、[6] 、[7] 。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的 代表了遗传信息。
25.(9 分)鸡的性别决定是 ZW 型,WW 的受精卵不能发育。“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 现的性反转现象,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受到某些特殊外界因素的影响能逐渐变成公鸡,长出公 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并可与正常母鸡交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母鸡出现性反转现象变成公鸡后,性染色体组成为 。
(2)如何判断一只公鸡是否是因为性反转得到的?请你设计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和结论。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2 分/个,共 40 分):
1—5 BDBDC 6—10 CABDA 11—15 DACAC 16—20 BCCBA
非选择题:
21.(共 10 分,除标注外,1 分/空)
(1)8 4 ②
(2)A B 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2 分,合理即给分)
(3)第一极体 ② aB
22.(共 12 分,2 分/空)
(1)白化病 Ⅲ—11 为该病女患者,若为色盲,则其父亲应为色盲患者,与图中 Ⅱ—6 表现型正常不符,所以判断①是白化病(合理即给分);
(2)AaXBXb AaXBY (3)5/6 (4)1/3
23.(共 11 分,除标注外,2 分/空)
(1)结构简单,繁殖快,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合理即给分)
(2)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较低(1 分) (亲代噬菌体)DNA(1 分)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1 分,合理即给分)
(4)将 DNA 与蛋白质等分离开,分别(或单独的)研究其作用
24. (共 8 分,除标注外,1 分/空)
(1)平面 空间
(2)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 氢键
(3)(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2 分)
25. (9 分)
(1)ZW(2 分)
(2)实验设计:用该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2 分),观察子代的性别比例(1 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雌雄比例接近 1:1,则该公鸡不是性反转所得(2 分);
若子代雌雄比例接近 2:1,则该公鸡是性反转所得(2 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