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
A. 青霉 B. 酵母菌 C. 醋酸菌 D. 毛霉
【答案】B
【解析】
【详解】青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酵母菌的同化作用属于异养型,异化作用是兼性厌氧型;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故选B。
2.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B. 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C. 果醋制作时液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菌膜
D. 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仍具有发酵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果酒发酵时,瓶内要留有一定空间,以利于酵母菌的繁殖,A正确;醋酸的组成元素是C、H、O,不能为醋酸菌提供氮源,B错误;用果酒制作果醋的过程中,液面会出现一层较薄的白色菌膜,C错误;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已经失去了发酵能力,D错误。
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B.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
C.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D.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20℃
【答案】A
【解析】
【详解】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从而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A正确;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不需要严格灭菌处理,B错误;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在一定范围内,发酵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越多,但时间过长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等原因,酒精产量减少,C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D错误。故选A。
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果酒变酸可能是乳酸菌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
B. 泡菜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只要温度适宜就可转化为化学致癌因子亚硝胺
C. 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的原味
D. 传统工艺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乳酸菌不能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错误;
B、只有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B错误;
C、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的酵母菌原种,C错误;
D、传统工艺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正确。
故选D。
5.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B. 腐乳制作过程,应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为宜
C. 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
D.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A正确;
B、腐乳制作过程,应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为宜,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B正确;
C、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C正确;
D、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D错误。
故选D。
6.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传统的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喜阴凉通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
B. 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C.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D. 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对人体有害应去除
【答案】D
【解析】
【详解】A、传统的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孢子,毛霉喜阴凉通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A正确;
B、酒能杀菌防腐,因此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B正确;
C、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C正确;
D、腐乳外部一层致密的皮是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对人体无害,D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l
B.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C.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D.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还常用于生产酸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
B、腌制时间长短、腌制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B错误;
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C错误;
D、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还常用于生产酸奶,D正确;
因此选D。
8.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泡菜腌制过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在开始腌制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乳酸菌含量很少,坛内需氧环境有利于一些杂菌如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被分解,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当乳酸积累量达到一定值后,乳酸菌受到抑制,硝酸盐还原菌完全受到抑制,亚硝酸盐下降至相对稳定。综上所述,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
故选C。
9.下列有关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的配方中都应该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 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不需要搅拌
C. 灭菌时,锥形瓶需先加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再放入高压灭菌锅
D. 倒平板时,需等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A错误;
B、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B错误;
C、灭菌时,锥形瓶需先加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再放入高压灭菌锅,C正确;
D、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50度左右而不是室温,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D错误。
故选C。
10.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⑤①②③④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培养基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耐高温,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接种环常用灼烧灭菌法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化学消毒;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及其制品的消毒,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种细胞外液中,只有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渗透的,而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再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静脉,形成血浆,都是单向的,C正确。
故选C。
1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混入一部分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运输方式进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故选B。
13.下图是测量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某一时刻观察到电表读数为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①此时兴奋朝左侧单向传导; ②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 ③此时兴奋传到a、b之间; ④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
A. ①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电流表的两端均接在细胞膜外,若某一时刻观察到电表读数为零,说明电流表的两端电荷分布相同。在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会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向右传导时会先到达a处,再到达b处,故电流表两端不可能同时为负电荷。即此时电流表两端可能均为正电荷,可能是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也可能是此时兴奋传到a、b之间,此时a已经恢复静息电位,或者是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电流表两端早已恢复静息电位,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①错误;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②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增加产热的作用,③正确;胰高血糖素上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④正确。故选A。
15.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
B. 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C. 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或d
D. 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A错误;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增殖,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16.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基部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下列对甲、乙、丙的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向左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右侧弯曲生长
D. 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项错误;
B.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B项正确;
C.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C项错误;
D.由于单侧光在左侧,而甲、乙、丙中只有丙弯向左侧生长,故D项错误。
故选B。
17.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若顶芽所处浓度为b,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的运输到侧芽部位,距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高,受抑制越严重,故出现顶端优势,故顶芽生长素浓度若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为d。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8.某种野生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曲线
B. 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D点
C. 种群在B点时增长速率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D. 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条件下,D点后种群密度一般不会出现衰退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0(D点),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A错误;
B、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因为此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比较快,B错误;
C、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C错误;
D、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条件下,D点后,种群处于稳定状态,因而种群密度一般不会出现衰退现象,D正确。
故选D。
19.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掌政镇黄河旅游度假村为打造黄河流域第一村,将其景观空间格局以成片的农田为基底,以村落、池塘等为斑块,以道路、林带、河流等为廊道,建造桑基鱼塘,市民对其交口称赞:将度假村打造成了全国美 丽乡村的样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群落物种高度相近,且组成比较简单,因此不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
B.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 实施美丽乡村项目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 乡村绿地能调节当地气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农田群落也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
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
20.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
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B正确;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C错误;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A. ①③④ B. ①⑤ C. ② D. 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①错误;
②只有绿色植物才是生产者,因为它们是自养生物,不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②错误;
③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正确;
④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
⑤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而自养型细菌如硫细菌属于生产者,⑤错误。
故D正确。
2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固定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A正确;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
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C错误;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C。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B. 蜜蜂跳舞告诉同伴釆蜜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 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
B、蜜蜂跳舞告诉同伴釆蜜方向,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C错误;
D、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24.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20%B B. C=20%D
C. C=20%(A+B+C+E) D. B=A+D+E
【答案】A
【解析】
【详解】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C占该营养级同化量B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的总同化量B=A+C+D+E,C÷B=20%,即C=20%B。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B. 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A正确;
B、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
C、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可增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26.下面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火灾过后的草原 B.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C. 过量砍伐的森林 D.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正确;
C、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27.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 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毎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一定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正确;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
故选B。
28.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将适量的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 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葡萄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能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保证酵母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
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
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后,将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一侧,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计数,D正确。
故选C。
29.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 利用天敌控制虫害、鼠害等将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C. 池塘养鱼时引进外地鱼种一定能提高池塘群落的丰富度
D. 草本植物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的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利用天敌控制虫害、鼠害等可有效降低虫、鼠的数量,但不会使其灭绝,符合自然规律,不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当池塘中引进外地鱼种时,可能因为环境适宜、资源充足、天敌很少,使外地鱼种大量繁殖,影响本地鱼种的生存,不一定提高池塘群落的丰富度,C错误。草本植物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的过程中,动植物种类及微生物种类增多,丰富度不断增大,营养结构变复杂,D正确。
30.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村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 1组 | 2组 |
土壤处理 | 灭菌 | 不灭菌 |
A. 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果是1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的落叶被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自变量为是否灭菌,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组,1组为实验组,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叶上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没有微生物,2组有微生物,所以预期结果是1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的落叶被分解,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3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l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为________。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时应________,此时发酵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
(4)酵母菌大量繁殖时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醋酸菌将酒精转换为醋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重铬酸钾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________色。
【答案】(1). 醋酸发酵 (2). 洗去浮尘 (3). 关闭 (4). (5). 有氧呼吸 (6). (7). 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8). 灰绿
【解析】
【详解】(1)根据产物是果醋可知,图1方框中的内容是醋酸发酵。
(2)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应关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为:。
(4)酵母菌大量繁殖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可为酵母菌的繁殖提供大量能量,醋酸菌将酒精转换为醋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重铬酸钾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灰绿色。
32.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请回答有关问题:
(1)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它与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2)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________左右。如果含量过高,会___。
【答案】 (1). 毛霉 (2). 毛霉有成形的细胞核 (3).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 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5).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有调味作用 (6). 12% (7). 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解析】
【详解】(1)腐乳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细胞,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有调味作用。
(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33.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_菌,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因此制作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
(2)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中,与亚硝酸盐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
(3)如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________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________对照。
(4)将制备的无色透明的泡菜样品处理液显色反应后,与上述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________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可以大体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 (1). 乳酸 (2). (异养)厌氧型 (3). 需要 (4). 重氮化 (5).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6). 玫瑰红 (7). 比色 (8). 空白 (9). 相近
【解析】
【详解】(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
(2)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如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比色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空白对照。
(4)将制备的无色透明的泡菜样品处理液显色反应后,与上述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相近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可以大致估算(计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4.如图是大肠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
(1)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的过程有: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时需在________附近操作,其原因是________。
(3)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________,使其生长成单个的菌落,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要求无菌操作.
(4)图中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
【答案】 (1). 灭菌 (2). 倒平板 (3). 酒精灯火焰 (4). 酒精灯火焰旁为无菌区域 (5). 单个细胞 (6). 平板划线法 (7). 稀释涂布平板法 (8). ②
【解析】
【详解】(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调整pH→灭菌→倒平板。
(2)酒精灯火焰旁为无菌区域,所以倒平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
(3)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生长成单个的菌落,纯化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分析图中的平板可知,在②区出现了由1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
35.观察下列概念图,完成图片下方的填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答案】 (1). 体液调节 (2). 免疫调节 (3). 死亡率 (4). 性别比例 (5). 生产者 (6). 分解者 (7). 摄入量 (8). 同化量
【解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①②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故③是死亡率,④是性别比例。
(3)据图可知,碳循环中⑤箭头为三出一进,故⑤表示生产者,⑥箭头为四进一出,故⑥为消费者。
(4)营养级中能量流动过程中,⑦表示某营养级摄入量,⑧为该营养级同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