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 ②③⑦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激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呼吸酶存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故选A。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据图分析,Ⅰ是内环境与体外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不进入淋巴,B错误;
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故选B。
3.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 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据图示可知,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B正确;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错误;
D.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B。
4.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和血浆中的葡萄糖,到达组织细胞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层生物膜( )
A. 6层和4层 B. 4层和3层
C. 6层和3层 D. 8层和5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需要通过红细胞的一层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两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一层生物膜和线粒体的两层生物膜才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共穿过6层生物膜。血浆中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液,需要穿过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进细胞出细胞共经过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需穿过一层细胞膜,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所以血浆中的葡萄糖,到达组织细胞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3层生物膜,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
B.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B错误;
CD.钠离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载体,它不断地把细胞内的钠离子运出细胞,造成细胞外的钠离子总是高于细胞内,CD错误。
故选A。
6.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 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乙
D. 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常情况下,甲组织液和丙细胞内液进行双向交换,但是如果丙是红细胞内液,丙与乙两者可以进行交换,所以也不能说丙与乙之间的关系全错误,A错误;
B.如果甲组织液与乙血浆之间的水分失去平衡,例如血浆蛋白含量过低,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维持组织液的渗透压的稳定,C正确;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A。
7.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 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C.当饮用1 L NaCl溶液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代表静脉输入1 L 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和C错误;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8.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相对应的三个结构依次是( )
A. 大脑、小脑、脑干 B. 大脑、脑干、脊髓
C. 小脑、脑干、大脑 D. 大脑、小脑、脊髓
【答案】A
【解析】
(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2)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
(3)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
故选:A.
9.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人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 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B。
10.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者反射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D. 前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不经过大脑,这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经过大脑的思考,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和脊髓。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 都是由左向右
B. 都是由右向左
C. 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 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答案】C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即膜外由右向左;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膜内由左向右。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器官、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器官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 器官分别是( )
A. 下丘脑、下丘脑、甲状腺 B. 垂体、垂体、甲状腺
C.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D. 都是下丘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器官是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故选C。
13.一只成年狗仍保持幼年状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无求偶行为,其原因缺少
A. 雄性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和雄性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性腺激素具有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的作用,缺少雄性激素、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都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现象,A、C、D均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等作用,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现象,B正确。
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整个过程没有反射弧参与
C. 恐怖电影可直接刺激感受器
D. 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
B.心跳加速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但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内脏神经的支配,所以心跳加速的过程中也有反射弧的参与,B错误;
C.看到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睛(感受器)接受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C正确;
D.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神经递质,从而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
故选B。
1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相关科学史,正确的是
A. 沃泰默以狗为实验对象设计生理学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
B. 胰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的增加
D. 促胰液素通过消化道作用于胰腺
【答案】B
【解析】
【详解】沃泰默的实验分为三组:①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②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在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仍分泌胰液,这三组实验相互对照,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控制,稀盐酸对胰腺分泌胰液不起直接作用,小肠黏膜的存在对胰腺分泌胰液发挥直接作用,但沃泰默却认为: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A、C错误;胰液进入消化道中发挥作用,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因此胰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D错误。
16.如图表示甲和乙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合的是( )
A. 若图表示刚进食一段时间内,则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
B. 若图表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则甲表示尿量,乙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
C. 若图表示垂体被破坏后,则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若图表示进入寒冷环境后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则甲可表示小鼠,乙可表示蛇
【答案】D
【解析】
【详解】进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道的吸收,血糖升高,机体调节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降低,胰岛素上升,A正确;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B正确;垂体被破坏后,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正确;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恒温动物小鼠的耗氧量增加,而变温动物蛇的耗氧量减少,D错误。
17.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 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 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 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作为突破口,可以分别确定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正确;
B.A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b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正确;
C.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
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垂体受到影响,甲状腺分泌b甲状腺激素就受影响,D错误;
故选D。
18.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