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酶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酶是活细胞产生;
② 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⑤ 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 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⑦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①正确;消化酶具有消化作用,但其他的酶比如ATP合成酶能够合成ATP,就不是消化作用,②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胰岛素是蛋白质,胰岛素是激素,不是酶,③正确;酶的作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特性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⑤错误;淀粉酶的作用就是水解淀粉,淀粉酶是淀粉水解酶的简称,⑥正确;酶在生物体外也能起催化作用,⑦错误,故选D。
【点睛】知识总结:(1)酶的概念: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2)酶的化学本质:绝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
2.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肪酶 C. RNA D. 淀粉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 综上,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3.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 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H2O2是底物,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水解,产生氧气和水,所以产生的气泡是氧气,且气泡产生速率代表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新鲜土豆片数量越大,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详解】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过氧化氢酶,A正确;
B、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B正确;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不是土豆片不够用,C错误;
D、新鲜土豆片中含过氧化氢酶,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目,这样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新鲜土豆片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其次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装置图,结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A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还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特别是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4.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DP,C为ATP
B. 在B→C的反应中,产生的E2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的能量
C. E1不是物质,对于人、动物、真菌、植物和细菌来说,E1来自细胞呼吸
D. C→B与B→C都可以伴随着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Pi代表磷酸,B为ATP,C为ADP,故A错误;B→C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故B正确;E1是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和光能,故C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ATP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C.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D. 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A错误;ATP是由腺苷即腺嘌呤和核糖还有三个磷酸基团组成,故B错误;剧烈运动后因为ATP和ADP是快速转化的,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故C正确;小麦根尖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对植物吸收无机盐是有利的
B. 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氮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
C. 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
D. 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与小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利于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A正确;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氨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B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C正确;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与小麦相同,但利用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而小麦则来自光能,D正确。
7.如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无氧呼吸最强,C点无氧呼吸最弱
B. B点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 D点氧气充足,应该将该器官储存于此条件下
D. 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考查,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C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时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A点时没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所以无氧呼吸最强;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无氧呼吸最弱,A正确;
B、B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根据反应式可判断,此时有氧呼吸小于无氧呼吸,B错误;
C、D点氧气充足,有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多,不能将该器官贮存于此条件下,C错误;
D、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的理解应用,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8.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A. 水稻细胞中,有a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B. 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C. 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
D. 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叶绿体,一定有线粒体,如植物可见光部位;但是反过来有线粒体,不一定有也叶绿体,如水稻的不可见光部位,如水稻的根部细胞,A正确;①为CO2,用18O标记图中的CO2,被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除了产生有机物,还产生被标记的水,被标记的水进行光合反应的光反应,会产生被标记的O2,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合成ATP;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进行暗反应,消耗ATP,C正确;该植物由于含有液泡,无法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流程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其中B选项很多学生都想不通,用18O标记CO2,怎么光反应产生的含有18O标记的氧气呢?很多学生忽视量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暗反应不产生水,此外就算学生知道暗反应产生水,他们认为这水不去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
9.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 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各阶段均产生ATP
B. 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仍有2/3用于无氧呼吸
D. 当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曲线,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b和c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多出的二氧化碳量就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而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和ATP,A错误;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和6x+2y=15,解得x=1.5,y=3,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2/3,C正确;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6;
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酒精量=1:2:2。
10.据下图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 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 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 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H],②是ATP,③是二氧化碳,④是碳水化合物,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暗反应阶段。
【详解】A、⑥为暗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
B、⑤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据图分析,①是[H],②是ATP,③是CO2(二氧化碳),④是(CH2O)(碳水化合物),C正确;
D、②为ATP只能用于还原C3,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图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1.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图中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光反应几乎停止,产生的ATP和[H]减少,它们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二氧化碳和C5的固定仍然在进行,而C3还原生成的C5含量下降,但C5含量不会下降为0,故D正确,A、B、C错误。
12.图中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中细胞器膜
B. 甲中产生的O2若被乙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C. 乙中的[H]可能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也可能来自于图甲
D. 甲、乙中的生化反应是不同的,所以由不同的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A.据图分析,膜甲为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膜乙为线粒体内膜,两种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中细胞器膜,A正确;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故甲中产生的O2若被乙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B正确;
C.乙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水解,甲中的[H]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
D.甲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乙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两者中的生化反应是不同的,催化反应的酶也不同,D正确;
答案选C。
1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 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 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D. 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再变成一个DNA分子。
图2:细胞含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1中AB段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
B、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
C、图2中细胞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并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1中的DE段,C正确;
D、图2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4.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 甲细胞正在进行中心体复制
D.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答案】C
【解析】
该生物含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正确;甲、丙二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B正确;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5.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要进行DNA的复制,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平均分配,B正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染色体,但也不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蛙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
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人的胚胎干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 故选:B。
1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故①正确。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染色而不是观察,故②错误,故B、C错误。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故③正确,故A正确。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故④错误,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B. 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 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D.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A错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错误;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19.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豪研究所(WEHI)等单位的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做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B. 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 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
D. 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细胞癌变特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癌变的原理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详解】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A正确;
B、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在癌细胞中也存在,B正确;
C、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因此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C正确;
D、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D错误。
故选D。
20.如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B. 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而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 一般情况下,c过程是可逆的
D.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据此答题。
【详解】A、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不会因部分细胞的衰老与死亡而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故A错误;
B、⑤与⑥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完全不同,而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故B正确;
C、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故C错误;
D、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
21.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 神经元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没有进行细胞识别
C. 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自动死亡
D. 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动神经细胞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它的则发生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本题中所涉及的“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
【详解】A、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A错误。
B、神经元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有进行细胞识别,B错误;
C、神经细胞凋亡是除了受基因控制外,也受环境影响,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错误;
D、神经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神经细胞为载体,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理解细胞凋亡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要注意B选项,需要考生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2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只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 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 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 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测交法、自交法和杂交法,明确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常用测交法,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头白色母兔(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兔,则表明该黑色公兔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兔,则表明该黑色公兔为杂种(Bb)。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基因型频率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所占的比率)
A.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 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 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交、随机交配、自交并淘汰aa,随机交配并淘汰aa有关分析。
【详解】A、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2(1/2AA+1/2Aa)随机交配以后,得到F3为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以后,比例是3/5AA+2/5Aa,所以A选项正确;
B、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因为Aa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4AA+1/2Aa+1/4aa,淘汰掉aa后,则基因型比例是1/3AA+2/3Aa,如果自交则其后代是1/3AA+2/3(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是3/5AA+2/5Aa,Aa所占的比例是0.4,所以B选项正确;
C、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在Fn代纯合子的比例是,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C项不正确;
D、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F1代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I和IV符合,但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随机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不再改变,所以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IV是自交的结果。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A和a的基因频率改变,D选项正确。
故选C。
24.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A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B项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C项错误;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产生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D项正确。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错误;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子代表现型有24=16种,C错误;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3=8种,D正确。
故选D。
2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
【详解】9:3:4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所以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F2灰兔基因型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4种,可产生的AB配子占1/9+2/9×1/2+2/9×1/2+4/9×1/4=4/9,同理可算出Ab和aB配子各占2/9;ab配子占1/9。所以F2灰兔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4:2:2:1,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F2白兔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故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能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亲代基因型。
27.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B
【解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
29.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分离定律解答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
【详解】分析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可知,从子代YY∶Yy=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YY、Yy;从子代RR∶Rr∶rr=1∶2∶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Rr、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题技巧点拨——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的方法:
(1)子代:9∶3∶3∶1⇒(3∶1)(3∶1)⇒(Aa×Aa)(Bb×Bb)⇒AaBb×AaBb
(2)子代:3∶3∶1∶1⇒(3∶1)(1∶1)⇒
(3)子代:1∶1∶1∶1⇒(1∶1)(1∶1)⇒(Aa×aa)(Bb×bb)⇒
(4)子代:3∶1⇒(3∶1)×1⇒(Aa×Aa)×(BB×__)或(AA×__)×(Bb×Bb)
(5)子代:1∶1⇒(1∶1)×1⇒(Aa×aa)(BB×__)或(AA×__)(Bb×bb)
30.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
【详解】9:3:4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所以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F2灰兔基因型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4种,可产生的AB配子占1/9+2/9×1/2+2/9×1/2+4/9×1/4=4/9,同理可算出Ab和aB配子各占2/9;ab配子占1/9。所以F2灰兔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4:2:2:1,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F2白兔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故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能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亲代基因型。
31.如图是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
(2)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它是通过____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________。
(3)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过程。
(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核 (2). 细胞膜 (3). 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成的糖蛋白 (4). A (5). 有丝分裂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详解】(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只有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通过图中“染色体的变化与基因表达表达”说明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所以为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示意图。
(2)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它是通过细胞膜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糖蛋白。
(3)染色体周期性动态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增殖的过程中,即图中A过程。
(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和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植株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黑暗和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将小麦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
(2)在0~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mol/min。
(4)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细胞呼吸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光 (2). [H]和ATP (3). 细胞呼吸消耗氧气 (4). 逐渐减小 (5).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6). 6×10-8 (7).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或者酶的数量减少)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1)将小麦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小麦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了[H]和ATP。
(2)在0~5min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因此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5~15min给予光照后,小麦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3)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4)研究小组发现,由于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图中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此分别计算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运用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3.如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顺序已经打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⑥内染色单体数及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中心粒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完成的。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
(2)下表为培养液中某种动物细胞数目和培养时之间的关系。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________h。
培养时间(单位:h)
10
20
30
40
50
60
70
培养液中细胞数目/千个
25
35
50
70
100
145
200
(3)现有某种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答案】 (1). ②⑨①⑧⑤ (2). 0、8 (3). 间 (4). DNA和蛋白质 (5). 20 (6). 后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①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植物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③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⑤植物细胞处于分裂末期;⑥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⑦动物细胞处于分裂末期;⑧植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⑨植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⑩动物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②⑨①⑧⑤,图中细胞⑥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为8。中心粒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由表可知,每隔20h培养液细胞数目加倍,完成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20h。
(3)现有某种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后期。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和粉红色四种花色,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分别进行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纯合三角形果实与纯合卵圆形果实杂交,统计如下:
亲本
F1
F2
三角形果实
三角形果实
三角形果实(301株)
卵圆形果实
卵圆形果实(20株)
实验二:已知该植物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
(1)该植物花色遗传、果实形状遗传分别遵循____、____(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或“伴性遗传”)
(2)“实验一”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果实的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
(3)针对实验二思考:
①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②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为____,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定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3). 7/15 (4). aaBB (5). AaBb (6). 4:3:6:3 (7). 3/8
【解析】
【分析】
实验一:由图解推断:亲本基因型三角形果实为AABB、卵圆形果实为aabb、F1为AaBb。F2两种表现型比例出现15∶1(9:3:3:1的变式)。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二: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
【详解】(1)由实验一F2的性状分离比为301:20=15:1,可以推知果实形状是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二: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也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特点是不同时具有a和b的个体自交的子代都是三角形的,有以下基因型:1/16AABB、1/8AABb、1/8AaBB、1/16aaBB、1/16AAbb它们总共占总数的7/16,但是占15份三角形中的7份即7/15。
(3)①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②F1自交所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比例为:+++=。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酶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酶是活细胞产生;
② 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⑤ 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 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⑦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①正确;消化酶具有消化作用,但其他的酶比如ATP合成酶能够合成ATP,就不是消化作用,②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胰岛素是蛋白质,胰岛素是激素,不是酶,③正确;酶的作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特性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⑤错误;淀粉酶的作用就是水解淀粉,淀粉酶是淀粉水解酶的简称,⑥正确;酶在生物体外也能起催化作用,⑦错误,故选D。
【点睛】知识总结:(1)酶的概念: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2)酶的化学本质:绝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
2.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肪酶 C. RNA D. 淀粉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 综上,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3.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 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H2O2是底物,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水解,产生氧气和水,所以产生的气泡是氧气,且气泡产生速率代表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新鲜土豆片数量越大,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详解】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过氧化氢酶,A正确;
B、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B正确;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不是土豆片不够用,C错误;
D、新鲜土豆片中含过氧化氢酶,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目,这样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新鲜土豆片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其次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装置图,结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A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还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特别是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4.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DP,C为ATP
B. 在B→C的反应中,产生的E2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的能量
C. E1不是物质,对于人、动物、真菌、植物和细菌来说,E1来自细胞呼吸
D. C→B与B→C都可以伴随着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Pi代表磷酸,B为ATP,C为ADP,故A错误;B→C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故B正确;E1是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和光能,故C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ATP的合成伴随着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C.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D. 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A错误;ATP是由腺苷即腺嘌呤和核糖还有三个磷酸基团组成,故B错误;剧烈运动后因为ATP和ADP是快速转化的,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故C正确;小麦根尖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对植物吸收无机盐是有利的
B. 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氮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
C. 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
D. 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与小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利于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A正确;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氨气氧化时放出的化学能,B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C正确;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与小麦相同,但利用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而小麦则来自光能,D正确。
7.如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无氧呼吸最强,C点无氧呼吸最弱
B. B点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 D点氧气充足,应该将该器官储存于此条件下
D. 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考查,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C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时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A点时没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所以无氧呼吸最强;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无氧呼吸最弱,A正确;
B、B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根据反应式可判断,此时有氧呼吸小于无氧呼吸,B错误;
C、D点氧气充足,有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多,不能将该器官贮存于此条件下,C错误;
D、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的理解应用,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8.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A. 水稻细胞中,有a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B. 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C. 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
D. 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叶绿体,一定有线粒体,如植物可见光部位;但是反过来有线粒体,不一定有也叶绿体,如水稻的不可见光部位,如水稻的根部细胞,A正确;①为CO2,用18O标记图中的CO2,被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除了产生有机物,还产生被标记的水,被标记的水进行光合反应的光反应,会产生被标记的O2,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合成ATP;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进行暗反应,消耗ATP,C正确;该植物由于含有液泡,无法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流程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其中B选项很多学生都想不通,用18O标记CO2,怎么光反应产生的含有18O标记的氧气呢?很多学生忽视量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暗反应不产生水,此外就算学生知道暗反应产生水,他们认为这水不去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
9.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 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各阶段均产生ATP
B. 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仍有2/3用于无氧呼吸
D. 当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曲线,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b和c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多出的二氧化碳量就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而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和ATP,A错误;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和6x+2y=15,解得x=1.5,y=3,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2/3,C正确;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6;
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酒精量=1:2:2。
10.据下图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 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 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 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H],②是ATP,③是二氧化碳,④是碳水化合物,⑤是光反应阶段,⑥是暗反应阶段。
【详解】A、⑥为暗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
B、⑤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据图分析,①是[H],②是ATP,③是CO2(二氧化碳),④是(CH2O)(碳水化合物),C正确;
D、②为ATP只能用于还原C3,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图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1.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图中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光反应几乎停止,产生的ATP和[H]减少,它们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二氧化碳和C5的固定仍然在进行,而C3还原生成的C5含量下降,但C5含量不会下降为0,故D正确,A、B、C错误。
12.图中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中细胞器膜
B. 甲中产生的O2若被乙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C. 乙中的[H]可能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也可能来自于图甲
D. 甲、乙中的生化反应是不同的,所以由不同的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A.据图分析,膜甲为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膜乙为线粒体内膜,两种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中细胞器膜,A正确;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故甲中产生的O2若被乙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B正确;
C.乙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水解,甲中的[H]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
D.甲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乙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两者中的生化反应是不同的,催化反应的酶也不同,D正确;
答案选C。
1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 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 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D. 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再变成一个DNA分子。
图2:细胞含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1中AB段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
B、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
C、图2中细胞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并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1中的DE段,C正确;
D、图2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4.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 甲细胞正在进行中心体复制
D.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答案】C
【解析】
该生物含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正确;甲、丙二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B正确;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5.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要进行DNA的复制,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平均分配,B正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染色体,但也不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蛙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
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人的胚胎干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 故选:B。
1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故①正确。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染色而不是观察,故②错误,故B、C错误。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故③正确,故A正确。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故④错误,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B. 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 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D.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A错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错误;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19.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豪研究所(WEHI)等单位的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做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
B. 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 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
D. 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细胞癌变特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癌变的原理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详解】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A正确;
B、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在癌细胞中也存在,B正确;
C、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因此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C正确;
D、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D错误。
故选D。
20.如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B. 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而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 一般情况下,c过程是可逆的
D.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据此答题。
【详解】A、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不会因部分细胞的衰老与死亡而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故A错误;
B、⑤与⑥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完全不同,而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故B正确;
C、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故C错误;
D、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
21.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 神经元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没有进行细胞识别
C. 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自动死亡
D. 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动神经细胞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它的则发生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本题中所涉及的“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
【详解】A、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A错误。
B、神经元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有进行细胞识别,B错误;
C、神经细胞凋亡是除了受基因控制外,也受环境影响,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错误;
D、神经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神经细胞为载体,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理解细胞凋亡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要注意B选项,需要考生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2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只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 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 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 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测交法、自交法和杂交法,明确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常用测交法,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头白色母兔(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兔,则表明该黑色公兔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兔,则表明该黑色公兔为杂种(Bb)。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基因型频率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所占的比率)
A.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 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 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交、随机交配、自交并淘汰aa,随机交配并淘汰aa有关分析。
【详解】A、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2(1/2AA+1/2Aa)随机交配以后,得到F3为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以后,比例是3/5AA+2/5Aa,所以A选项正确;
B、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因为Aa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4AA+1/2Aa+1/4aa,淘汰掉aa后,则基因型比例是1/3AA+2/3Aa,如果自交则其后代是1/3AA+2/3(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是3/5AA+2/5Aa,Aa所占的比例是0.4,所以B选项正确;
C、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在Fn代纯合子的比例是,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C项不正确;
D、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F1代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I和IV符合,但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随机交配后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不再改变,所以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IV是自交的结果。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A和a的基因频率改变,D选项正确。
故选C。
24.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A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B项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C项错误;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产生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D项正确。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错误;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子代表现型有24=16种,C错误;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3=8种,D正确。
故选D。
2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
【详解】9:3:4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所以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F2灰兔基因型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4种,可产生的AB配子占1/9+2/9×1/2+2/9×1/2+4/9×1/4=4/9,同理可算出Ab和aB配子各占2/9;ab配子占1/9。所以F2灰兔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4:2:2:1,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F2白兔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故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能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亲代基因型。
27.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B
【解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
29.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分离定律解答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
【详解】分析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可知,从子代YY∶Yy=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YY、Yy;从子代RR∶Rr∶rr=1∶2∶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Rr、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题技巧点拨——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的方法:
(1)子代:9∶3∶3∶1⇒(3∶1)(3∶1)⇒(Aa×Aa)(Bb×Bb)⇒AaBb×AaBb
(2)子代:3∶3∶1∶1⇒(3∶1)(1∶1)⇒
(3)子代:1∶1∶1∶1⇒(1∶1)(1∶1)⇒(Aa×aa)(Bb×bb)⇒
(4)子代:3∶1⇒(3∶1)×1⇒(Aa×Aa)×(BB×__)或(AA×__)×(Bb×Bb)
(5)子代:1∶1⇒(1∶1)×1⇒(Aa×aa)(BB×__)或(AA×__)(Bb×bb)
30.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
【详解】9:3:4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所以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F2灰兔基因型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4种,可产生的AB配子占1/9+2/9×1/2+2/9×1/2+4/9×1/4=4/9,同理可算出Ab和aB配子各占2/9;ab配子占1/9。所以F2灰兔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4:2:2:1,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F2白兔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故F2白兔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能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亲代基因型。
31.如图是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
(2)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它是通过____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________。
(3)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过程。
(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核 (2). 细胞膜 (3). 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成的糖蛋白 (4). A (5). 有丝分裂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详解】(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只有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通过图中“染色体的变化与基因表达表达”说明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所以为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示意图。
(2)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它是通过细胞膜实现的,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糖蛋白。
(3)染色体周期性动态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增殖的过程中,即图中A过程。
(4)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和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植株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黑暗和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将小麦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
(2)在0~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mol/min。
(4)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细胞呼吸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光 (2). [H]和ATP (3). 细胞呼吸消耗氧气 (4). 逐渐减小 (5).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6). 6×10-8 (7).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或者酶的数量减少)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1)将小麦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小麦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了[H]和ATP。
(2)在0~5min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因此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5~15min给予光照后,小麦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3)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4)研究小组发现,由于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图中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此分别计算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运用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3.如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顺序已经打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⑥内染色单体数及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中心粒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完成的。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
(2)下表为培养液中某种动物细胞数目和培养时之间的关系。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________h。
培养时间(单位:h)
10
20
30
40
50
60
70
培养液中细胞数目/千个
25
35
50
70
100
145
200
(3)现有某种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答案】 (1). ②⑨①⑧⑤ (2). 0、8 (3). 间 (4). DNA和蛋白质 (5). 20 (6). 后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①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植物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③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⑤植物细胞处于分裂末期;⑥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⑦动物细胞处于分裂末期;⑧植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⑨植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⑩动物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②⑨①⑧⑤,图中细胞⑥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为8。中心粒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由表可知,每隔20h培养液细胞数目加倍,完成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20h。
(3)现有某种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后期。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和粉红色四种花色,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分别进行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纯合三角形果实与纯合卵圆形果实杂交,统计如下:
亲本
F1
F2
三角形果实
三角形果实
三角形果实(301株)
卵圆形果实
卵圆形果实(20株)
实验二:已知该植物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
(1)该植物花色遗传、果实形状遗传分别遵循____、____(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或“伴性遗传”)
(2)“实验一”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果实的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
(3)针对实验二思考:
①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②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为____,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定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3). 7/15 (4). aaBB (5). AaBb (6). 4:3:6:3 (7). 3/8
【解析】
【分析】
实验一:由图解推断:亲本基因型三角形果实为AABB、卵圆形果实为aabb、F1为AaBb。F2两种表现型比例出现15∶1(9:3:3:1的变式)。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二: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
【详解】(1)由实验一F2的性状分离比为301:20=15:1,可以推知果实形状是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二: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也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特点是不同时具有a和b的个体自交的子代都是三角形的,有以下基因型:1/16AABB、1/8AABb、1/8AaBB、1/16aaBB、1/16AAbb它们总共占总数的7/16,但是占15份三角形中的7份即7/15。
(3)①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即aa__×A_bb→A_Bb,所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②F1自交所得到的F2中,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其中aaB_、aabb、AAbb、AABB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比例为:+++=。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