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展开
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 判断题、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2.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D.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3.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①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4.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 ℃的环境来到5 ℃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变化情况是( )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 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C.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 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5.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往往是由吃了过咸的食物、缺乏饮水或失水过多造成的B.下丘脑细胞既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也能分泌多种激素C.摄水主要是通过饮水实现的,排水主要是通过尿液等形式实现的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后,有关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 D.7.下列关于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的实现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⑤⑥等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⑤⑥⑦等过程的实现8.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宣传预防艾滋病刻不容缓。下列与艾滋病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用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B.它由衣壳、核酸等组成,属原核生物C.它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障碍D.它通过血液、体液、握手、蚊虫叮咬等传播9.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属于特异性免疫C.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D.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11.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脑干C.大脑小脑脑干 D.脊髓小脑大脑12.关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号分子不都是蛋白质但都是有机物B.信号分子合成后释放到细胞外都需要消耗能量C.信号分子虽不构成细胞结构,但能起调节作用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一定会发生改变13.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①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中央,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1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 时,对照实验最合理的设计思路是(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两组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将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分别置于两组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两组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15.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顶芽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 B.顶芽里的营养物质积累过多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侧芽 D.侧芽里的生长素浓度不够16.在某些果树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果实产量,需要打顶,其结果能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 。A.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抑制其生长C.减少,以促进其生长 D.增加,以促进其生长17.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B.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D.标志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故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18.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②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C.④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③为种群数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19.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需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期,导致初始阶段数量增长缓慢B.实验过程中对酵母细胞计数后可用数学模型Nt=Not表示其种群数量C.在40~50h期间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K值约为120000个,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20.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最长增大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回答有关植物激素调节问题。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图16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该幼苗各器官的生长效应,图17示水平放置且顶芽优先生长的幼苗,各器官或部位用编号指代。(每空2分,共16分)(1)图16中,在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幼苗的_______生长起促进作用。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2)图17中①的生长素浓度比②的生长素浓度_____(高或低),①比②生长的速度_____(快或慢)。(3)若图17中③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的浓度在图16中的______点左右。为了促进④的生长,可采取的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4)除生长素外,对植物生长、细胞伸长、分裂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多选)。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5).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涂在没有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获得__________。22.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1)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__型曲线。(2)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个体的 (3)图中K值的含义是 (4)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 法23.下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__,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A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2)饥饿时血糖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体内缺水时水盐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天气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除了增加产热的靶细胞外还有图中的_________。不同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靶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腺体A分泌的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其分泌过程存在着反馈调节和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1-5 DBDAD 6-10 DDCBC 11-15 CCDCC 16-20 CCABC21 (1) 茎 10-10到 10-6 (2) 高 快 (3) D 去除顶芽 (4) BD (5) 无籽番茄 22(1) b S(2)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3)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4) 标志重捕法 23(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激素 甲状腺激素 (2) 肝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 靶细胞膜上分布相应的激素受体 (3) 分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