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解析版)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 B. 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 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D. 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且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所有细胞都具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A正确;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无膜结构,B错误;
    C、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
    D、具有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
    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根据细胞内分泌蛋白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可知,内质网膜可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与其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可再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与之融合,所以A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都是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结构上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其中,B正确;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C错误;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3.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在低温下会失去活性
    C.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催化作用,但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A错误;酶在低温下只是活性较弱,并没有完全失去活性,B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无机催化剂是无机物,C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
    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
    B. 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
    C. 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D.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和核糖组成),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正确。
    B、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但酶的催化作用可以不需要ATP供能,例如人的消化道中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及氨基酸的过程,B错误;
    C、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也可以是胞吞和胞吐,C错误;
    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A。
    5.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了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CO2→C3→糖类,故选D。
    6.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无法合成叶绿素,使光反应强度降低,无法提供更多的ATP和原子氢,供给暗反应,暗反应也降低,B正确,ACD错误。
    7.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
    B. 水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C. ATP和[H]在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产生
    D. 呼吸产物中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前者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后者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水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作为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之一,B正确;
    C、ATP和[H]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中都有产生,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中只产生ATP,不产生[H],C错误;
    D、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不会产生酒精,所以呼吸产物中若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8.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9.下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 ②表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 的前期
    C. 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D.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
    【答案】D
    【解析】
    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A正确;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正确;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其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D错误。
    10.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A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存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体形成的现象,A项、C项不符合题意;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这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存在着丝点分开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D.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
    B、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图示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B。
    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
    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A错误;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
    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错误;
    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
    13.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
    B. 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C. 亲代Aa产生的雄配子:雌配子=1:1
    D. 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为亲本形成配子的过程,细胞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为受精作用,B正确;每个基因型为Aa的亲本产生配子A:a=1:1,但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数目,C错误;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AA:Aa=1:2)中所占的比例为2/3,D正确.
    答案选C。
    1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
    15.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产生基因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则F1中感病植株占
    A. 1/8 B. 1/9 C. 1/16 D. 4/8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因此只有抗病植株RR和Rr可以繁殖后代,并且它们各占一半,产生的R配子的概率为3/4,r配子的概率为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因此F1中感病植株rr的概率=1/4×1/4=1/16。故本题选C。
    16.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 10/19 B. 9/19 C. 1/19 D. 1/2
    【答案】A
    【解析】
    考查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设显性基因为A,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为a,基因频率为q。从题中可知(p2+2pq)=19%,q2=81%,则q=0.9,p=0.1。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或Aa,Aa的基因型频率=2pq/(p2+2pq)=18/19,丈夫正常,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的子女不患病(aa)的概率=1/2×18/19=9/19,则患病的概率=1-9/19=10/19。
    17.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珠(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 )
    A. 9种 B. 12种
    C. 6种 D. 4种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可知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则该紫花的基因型是PpRr,其自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P-R-:P-rr:ppR-:pprr=9:3:3:1,又因为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所以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为P-R-与P-rr,其中P-R-有4中基因型;P-rr有2种基因型,一共有6种基因型.
    18.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
    B. 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 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 丙、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
    【答案】D
    【解析】
    19.下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病的遗传系谱图,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 15/32 B. 8/9 C. 15/16 D. 4/9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分析,甲病(用A、a表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用B、b表示)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为甲病女性患者,而其父母都正常,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2/3AaXBY;由于Ⅱ-5为甲病女性患者即aaXBX_,而其父母都不患甲病,且Ⅰ-3患乙病即XbY,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2/3AaXBXb,因此,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A_XBX_的概率是(1-2/3×2/3×1/4)×1/2=4/9,D正确。
    20.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链反向平行,图中1代表的结构有4种
    B. 图中2代表脱氧核糖,其中含有4个碳原子
    C. 图中3为含氮碱基,可代表G或C
    D.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图中1、2交替连接有关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示磷酸,只有一种,A错误;图中2表示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含有5个碳原子,B错误;图中3表示含氮碱基,由于3与4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3可以表示G或C,C正确;图中1、2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而DNA分子的多样性与中间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有关,D错误。
    21.下列关于生物基因表达叙述错误的是:
    A. RNA聚合酶识别RNA上的序列并与之结合
    B. 不同的tRNA可能携带同一种氨基酸
    C. mRNA、rRNA、tRNA可同时存在于核糖体上
    D. 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A
    【解析】
    【详解】A. 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能识别DNA上的序列并与之结合,A错误;
    B.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不同的tRNA可能携带同一种氨基酸,B正确;
    C.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tRNA、rRNA可同时存在核糖体上,C正确;
    D.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22.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
    B. 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 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 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答案】D
    【解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β链;A错误;由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完成此过程的场所在拟核,B错误;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图中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23.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含氮碱基为原料合成mRNA
    B. 真核生物在mRNA合成的同时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A错误;
    B、真核生物m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核内,mRNA需穿过核孔来到细胞质中才能与核糖体结合,B错误;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序列改变,最终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属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C正确;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前后对应的氨基酸并未改变,因此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故选C。
    24.科学家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果蝇中出现了灰体、复眼菱形、残翅等多种突变类型,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哪一特点:
    A. 不定向性 B. 普遍性 C. 低频性 D. 随机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果蝇中出现了灰体、复眼菱形、残翅等多种突变类型,体现的是不定向性,A正确。
    25.下列关于变异来源的叙述,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是
    A. 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所以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并不是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A错误;
    B、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相同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D错误。
    故选B。
    2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叫做三倍体
    C. 正常情况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D.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雄果蝇的精子中所含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B错误;
    C. 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C正确;
    D.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二倍体,D正确。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 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 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D
    【解析】
    【详解】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属于人体染色体结构变异引发的遗传病,患儿的哭声像猫叫,不适合用于遗传病的调查,A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不适合作为调查对象,B错误;艾滋病是人类感染了HIV病毒引起,不属于遗传病,C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因此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
    28.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B. 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可能环境发生变化,A正确;
    B. 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a为95%,所以A为5%,B正确;
    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 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
    2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找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后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
    B. 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验实验结果
    C. 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低倍镜下找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后,需先将视野调节清楚后,移动装片,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反应,需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来检验还原糖的生成,B错误;
    C、精巢中可以同时发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故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C正确;
    D、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细胞已失去活性,即使用低温诱导也无法完成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C。
    30.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 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D. 通过检测人体23条染色体,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C正确;
    D、通过检测人体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物质。请据图回答:

    (1)A物质是______;B物质是______;C物质是______;这些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2)场所Ⅰ是通过____________(结构)来增大膜面积的,酶1作用的部位是场所I中的_____。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__(物质);场所Ⅱ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在场所Ⅲ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物质示踪,则放射性最先出现在______(填字母)物质中。E物质在场所Ⅲ的____________上生成。
    (4)若要测定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小球藻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______、_______,再进行定量测定。将提取到的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气含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H2O (2). O2 (3). CO2 (4). 自由扩散 (5). 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6). (叶绿体)基质 (7). [H]和ATP (8). 细胞质基质 (9). E (10). (线粒体)内膜 (11). 提取 (12). 分离 (13). 不变
    【解析】
    【详解】(1)据图分析,A是根吸收的水分,被用来进行光合作用。B是氧气,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C是二氧化碳,它们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场所Ⅰ是叶绿体,其通过类囊体薄膜增大膜面积。图中的酶1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要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图中的场所Ⅱ是细胞质基质,进行的是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
    (3)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氧气示踪,其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放射性最先出现在E水中,是在场所Ⅲ的线粒体内膜上形成的;
    (4)光合作用色素首先要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然后再进行分离、测定叶绿素a含量。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提取色素时,叶绿体结构已遭到破坏,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试管内氧气含量不变。
    32.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__________性状,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后来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___。正常情况下,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现象。
    (4)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的表现型是_______茎,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
    (5)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相对 (2). (基因)分离 (3). 等位基因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 高茎∶矮茎=3∶1 (6). 高 (7). 35:1 (8). 1:1 (9). 5:1
    【解析】
    【详解】(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后来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正常情况下,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现象。
    (4)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的基因型是DDdd,表现型是高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DD:Dd:dd=1:4:1,则dddd=1/6×1/6=1/36,F2中高茎∶矮茎=35:1。
    (5)F1是Dd,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且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1:1。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雄配子中D:d=2:1,而雌配子中D:d=1:1,则F2中dd=1/3×1/2=1/6,高茎∶矮茎=5:1。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