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水主要是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二糖的形式存在
C. 等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多于糖类
D. 糖原和脂肪分别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储能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错误;等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多于糖类,而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C正确;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2.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B细胞与图2中乙细胞上的受体都具特异性
B. 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 A细胞分泌物(如激素)通过定向运输到某部位而起作用
D. 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1中B细胞与图2中乙细胞上的受体都能识别相应的信息分子,都具特异性, A正确;
B、图2是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作用于靶细胞的,但不能定向运输给靶细胞,C错误;
D、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经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3.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 的CO2
B. 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C. 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 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 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暗反应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 的CO2,A项正确;
B、在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氧,氧直接以分子(O2)形式释放出去,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B项正确;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C项正确;
D、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来自丙酮酸和H2O,D项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若装置1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若装置1、2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正确;
D、若装置1、2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可能已经死亡,D错误。
故选D。
5.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一”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同学没有加入乙醇,因为色素不溶于水,所以得不到色素带,为②;
乙同学操作正确,所以色素带正常,为④;
丙同学没加入CaCO3,研磨使色素被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为①;
丁同学没加SiO2研磨不充分,所有色素含量都少,为③。
故选B。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各种基因表达基本停止
B. 细胞分化会导致不同组织细胞的核基因产生差异
C. 细胞癌变后会导致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减少
D. 细胞凋亡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衰老后仍然存在基因表达,如凋亡基因,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不同的mRNA,但是核基因不变,B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不是各种蛋白质都减少,C错误;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正确。
7.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
B、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B错误;
C、由于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所以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正确;
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DD高茎的豌豆水肥不充足的情况下也看长成矮茎, D错误。
故选C。
8.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①正确;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②正确;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不是其获得成功的原因,③错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④正确;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⑤正确;孟德尔同时以豌豆、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但只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的遗传实验最成功,⑥错误。故选B。
9.某男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正常。如果他的妹妹与一个白化病患者结婚,则生出白化病孩子的几率为( )
A. 1/4 B. 1/3
C. 1/2 D. 2/3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他妹妹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其与白化病患者(基因型为aa)结婚,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2/3×1/2=1/3。
故选B。
10.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 1/1200 B. 1/9 C. 1/600 D. 1/6
【答案】A
【解析】
【详解】白化病基因由a控制,由于双亲正常及其弟患病,可知其父母基因均为Aa。则其父母所生子女基因 aa的概率1/4,Aa的概率1/2,AA的概率1/4。由于该女表现正常,则不可能是aa,所以她的基因为Aa的概率2/3,AA为1/3。其丈夫为1/200Aa。则子女患病概率2/3×1/200×1/4=1/1200,A正确。
故选A。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哪个过程
AaBb1AB:lAb:laB:l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
故选A。
12.玉米的花粉有糯性(B)和非糯性(b)两种,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为显性(d)。下列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是
A. 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
B. 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
C. 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D. 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说明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A正确;
B、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出现性状分离,原因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B正确;
C、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说明杂合的高茎植株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说明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
D、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只能判断高茎为显性,不能证明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13.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某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 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相应的致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是患者,儿子的性状与父亲无关,只取决于母亲,A错误;
B. 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B错误;
C.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患者,C正确;
D.伴X显性遗传病中,X染色体上携带相应致病基因的必定是患者,D错误。
故选C。
14.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某种动物而言,一对等位基因A、a中,a基因使精子失活,则当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3、5、7 B. 2、4、5
C. 3、4、6 D. 2、4、4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a基因使精子失活,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四种;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该动物种群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A、XaYA四种;
答案选D。
15.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复制一次,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次后,细菌DNA组成分析表明( )
A. 轻氮型,重氮型 B. 轻氮型,中间型
C. 中间型,重氮型 D. 轻氮型,轻氮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14N的一个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复制一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每个模板DNA可产生2个子DNA分子均为14N、15N的DNA,所形成的子代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中间型;再放回原环境中培养复制两轮的时间后共形成8个DNA分子,而带15N标记的DNA链只有两条,所以子代有1/4中间型,3/4轻氮型,不会产生重氮型。
故选B。
1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信息从RNA→DNA,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B. 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C. 遗传信息从DNA→RNA,只存在A与U、G与C的碱基配对
D. 遗传信息从DNA→DNA、从RNA→RNA,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某些RNA病毒中,遗传信息从RNA→DNA,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正确;
B、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B正确;
C、遗传信息从DNA→RNA,存在A与U、T与A、G与C的碱基配对,C错误;
D、遗传信息从DNA→DNA、从RNA→RNA,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
故选C。
17.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甲和丙表示m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
B. 乙和丁的移动方向均为从右向左
C. 图1和图2所示过程均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D. 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甲表示mRNA,丙表示DNA,乙表示核糖体,丁表示RNA聚合酶,A错误;
B、乙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丁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B错误;
C、图2中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中,C错误;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第5号染色体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 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征
C.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 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智力障碍,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
D、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的一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C。
19.下列是对图1~8所示的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图8
B.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图5、7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1、2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图3、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4、7图,A错误;
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3、8图,B错误;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1、2图,C正确;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5、6图,D错误。
故选C。
20.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 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 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 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 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 DNA 数之比为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都是结构变异,故A错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描述的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乙图的易位现象,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故C错误;甲、乙两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联会过程,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1:2,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21.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雄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窄叶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雌株中可能有Xb配子,所以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B正确;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C错误;
D、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由于母本的Xb是可育的,故其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XBXB),D正确。
故选C。
22.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23.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答案】A
【解析】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4.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1/2 B. 4/9 C. 5/6 D. 3/5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系谱图,5号为患病女孩,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个体为1/3AA或2/3Aa,7号个体的父亲一定给一个a基因,故7号的基因型为Aa,由于8号个体是正常个体,其为AA的概率是1/3×1/2+2/3×1/4=1/3,为Aa的概率是1/3×1/2+2/3×1/2=1/2,因此,8号个体杂合子的概率是Aa/AA+Aa=1/2÷(1/3+1/2)=3/5。
故选D。
25.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图示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条带1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条带2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图乙
A. 条带1代表a基因显示的条带,个体2的基因型是Aa
B. 该家系中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个体11的基因型是aa,是父母基因重组导致的
D. 个体9与白化病患者所生儿子患病概率为1/6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所以个体2的基因型为Aa,A错误;
B、由于3号、4号都是AA,而个体10的基因型为Aa,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
C、个体11的基因型为aa,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个体9只有条带1,基因型为AA,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所生儿子基因型均为Aa,不会患病,D错误。
故选B。
2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据图作答。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有_____(填标号),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时,所利用的能量来自_____,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
(2)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所需能量来自过程_____(填标号),此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
(3)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比较表:
被检测的物质
试剂
现象(颜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①____
酒精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②____
【答案】 (1). ab (2). NH3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 (3). 类囊体薄膜 (4). cd (5). 线粒体基质 (6).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7). 由蓝变绿再变黄 (8). 灰绿色
【解析】
【详解】(1)a~d四个生理过程中,a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有氧呼吸,bd都表示无氧呼吸,由于人体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a光合作用;人体缺乏催化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酶,因此也不能进行b过程。硝化细菌将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NH3氧化分解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转化为C6H12O;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身体缺氧大量喘气,消耗的能量较多,所需能量来自过程c有氧呼吸和d无氧呼吸;由于人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此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酵母菌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实验室中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即①的现象。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鉴定酒精,酒精可以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即②的现象。
27.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其高茎与矮茎受基因E、e控制,叶片的颜色绿色与金黄色受基因F、f控制。某研究小组用一对表现型均为绿色高茎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项目
绿色高茎
绿色矮茎
金黄色高茎
金黄色矮茎
雄
3
1
3
1
雌
5
2
0
0
(1)如果对女娄菜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_____条染色体。
(2)据表可知,基因E、e和F、f遵循__________定律。
(3)F1的雌雄绿色女娄菜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表现比例不同,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子、杂合子可供选择)。
①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现型)个体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
②结果与结论:
若子代中有雄植株,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答案】 (1). 24 (2). 基因自由组合 (3). EEXFXF或EEXFXf (4). 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 (5). EEXFXF (6). EEXFXf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如果对女娄菜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46-2)×1/2+X+Y共24条染色体。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子代雄性中高茎∶矮茎=3∶1,雌性中高茎∶矮茎=5∶2≈3∶1,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高茎为显性性状;子代雄性中绿色∶金黄色=1∶1,但雌性均为绿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且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由于E、e位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E、e和F、f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子代雌性中高茎∶矮茎=5∶2≈3∶1,即F1雌性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中50%致死,导致F1的雌雄绿色女娄菜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表现比例不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EEXFXF或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可设计如下实验:用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EEXfXf)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EEXFY)个体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若子代中有雌植株(EEXFXf),则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28.果蝇因为体型小、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回答问题:
(1)1910年摩尔根发现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2)果蝇的体色有灰身(E)、黑身(e)之分,翅型有长翅(F)、残翅(f)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F2灰身长翅果蝇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则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
(4)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胚胎期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用最简答的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________ ___。
【答案】(1). 假说-演绎法 (2). EF (3). 3/5 (4). aaXBXB (5). 2∶1 (6). 5/6 (7). 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由于此缺失发生在雄性的X染色体上也会致死,因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应为1:1。
【解析】
【详解】(1)1910年摩尔根发现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在子二代果蝇中出现了白眼的雄蝇,而没有出现白眼雌蝇,于是他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果蝇的体色有灰身(E)、黑身(e)之分,翅型有长翅(F)、残翅(f)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说明决定双显性状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EF。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Ef、eF、ef,比例为1∶1∶1;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EF、Ef、eF、ef,比例为1∶1∶1∶1,所以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只有EEFf、EeFF、EeFf三种,且比例为(1/3×1/4)∶(1/3×1/4)∶(1/3×1/4×3)=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
(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故这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A-XBX-、A-XBY,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则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Y=1∶1∶1,其中雌雄比例为2∶1;F2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XBX-,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1/6,故杂合子的比例是1-1/6=5/6。
(4)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AXa、XAY,全为红眼,若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由于缺失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判断,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正常红眼雄果蝇(XAY)与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aXa(雄果蝇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X-Xa(X-即表示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上A基因缺失)。
若该白眼雌果蝇(X-Xa)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由于此缺失发生在雄性的X染色体上也会致死,因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应为1∶1。
29.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
【答案】 (1). 3/16 (2). pr紫眼基因 (3). 0 (4). 红眼灰体 (5). 红眼灰体雌性∶红眼灰体雄性∶白眼灰体雄性∶红眼黑檀体雌性∶红眼黑檀体雄性∶白眼黑檀体雄性=6∶3∶3∶2∶2∶1。 (6). 红眼/白眼 (7).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详解】(1)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图中翅外展基因与pr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
(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均为红眼灰体EeXWXw,EeXWY,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雌性E_XWX—∶红眼灰体雄性E_XWY∶白眼灰体雄性E_XwY∶红眼黑檀体雌性eeXWX-∶红眼黑檀体雄性eeXWY∶白眼黑檀体雄性eeXwY=6∶3∶3∶2∶2∶1。
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即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