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展开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5个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A. 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 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C. 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 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
2.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儒,逆境崇道。”此格言体现了
A. 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 B. 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
C. 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 D. 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
4.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B.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C.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D.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5.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种思想
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6.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
A. 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 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 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D. 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7.清代的赵翼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的原因是
A. 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的影响
B.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的作用
C.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的启蒙
D.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8.西汉著作《春秋繁露·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规范君主行为
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9.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种做法
A. 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 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 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 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10.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 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 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11.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孟子 | 荀子与扬雄 | 董仲舒 |
不够充分 | 混乱不清或错误 | 粗浅,已误入歧途 |
A. 传承性 B. 批判性 C. 佛学化 D. 超前性
12.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13.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 汉朝和隋唐时期 B. 隋唐和宋明时期
C. 汉朝和宋明时期 D. 隋唐和晚清时期
14.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A.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C. 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1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工商皆本”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16.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程朱理学的传播 B.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17.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18.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 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 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 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19.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自序中写道:“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 、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天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这体现了顾炎武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民主启蒙思想
20.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注重实用性 B. 涉及领域狭窄 C.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 服务于农业
21.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 注重写意传神 B. 意在借物抒情 C. 追求娱乐教化 D. 渴望俗世认可
22.在明淸小说《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 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 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3.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24.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5.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26.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2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
28.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9.从2011年末开始,中国相关机构先后发布了2012、2013、2014、2015、2016指导性年度汉字“真”“能”“养”“越”“敛”。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纷纷发布了年度汉字,以一字概括一年。这主要表明
A.汉字的价值得以公认 B.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C.汉字的实用性最明显 D.汉字的蕴意较丰富
30.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1.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32.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33.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变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34.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35.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B.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二、非选择题(共两个,共30分)
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十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家提出的政治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学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观点。(4分)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新路,请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6分)
3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二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并分析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5BACBB 6-10CDBDD 11-15BBCBB 16-20ABDAA
21-25ADAAC 26-30CDCDD 31-35CBCDB
36、(1)原因:诸子为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顺应时代进行改革等观点。(6分)
影响:注重道德气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4分)
(2)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加强。(10分)
37.(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楷书在唐代步入盛世;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6分)
(2)平民化、通俗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