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719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719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719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下列四个半岛,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 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
2. 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 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1. D 2. A
【解析】试题考查世界主要半岛
【1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陆地轮廓可判断出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只有①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②③④没有位于板块交界处,A错。②朝鲜半岛气候具有海洋性到大陆性的过渡性质,B错。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受夏季风影响,不是因为暖流影响,C错。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D正确。
【2题详解】
半岛②为朝鲜半岛,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②③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富,B错。半岛①为地中海气候,C错。半岛④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
3. 既跨两大洲,又临三大洋的是( )
A. 埃及、加拿大 B. 土耳其、巴拿马
C. 美国、俄罗斯 D. 哈萨克斯坦、巴西
【答案】C
【解析】美国地跨亚洲和北美洲,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俄罗斯跨亚洲和欧洲,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C正确。
4. 下列四个国家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俄罗斯
C. 美国 D. 加拿大
【答案】B
【解析】北回归线传过夏威夷群岛,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地区。美国包括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海外州,所以选C。
5. 下列每组海峡都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 )
A. 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土耳其海峡 B. 德雷克海峡、曼德海峡、朝鲜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丹麦海峡 D. 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没有位于两大洲之间;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没有位于两大洲之间;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曼德海峡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朝鲜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之间,没有位于两大洲之间;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没有位于两大洲之间;丹麦海峡位于冰岛(欧洲)与格陵兰岛(北美洲)之间;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由此判断,一组海峡都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 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B. 三种季风气候俱全
C. 跨经度和纬度最多的洲
D.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5个
【答案】B
【解析】压住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高,但不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是南极洲;亚洲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季风气候;亚洲石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经度最多大洲是南极洲;亚洲人口超过一亿国家有6个。
7. 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
A. 气候类型多样 B. 季风气候显著
C. 海洋性特征明显 D. 大陆性气候普遍
【答案】B
【解析】由于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季风气候显著是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B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两个区域( )
A. 同属一个大洲 B. 同为发展中国家
C. 同处一个半球 D. 同临一个大洋
9. 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
A.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美国西部,西临太平洋;而乙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东临太平洋。甲位于北美洲,乙位于大洋洲,并不属于同一个大洲,A错误。甲位于美国,而乙位于澳大利亚,同为发达国家,B错误。甲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属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乙位于大洋洲东海岸,属于东半球和南半球,C错误。甲西临太平洋,而乙东临太平洋,同临一个大洋,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城市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甲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可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乙位于30°-35°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但由于甲乙两地所处的南北半球相反,故两地的高温期不同,而多雨期相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
A. 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 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 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 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11. 从B大洲最大港口到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2. 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
A. 多1个 B. 多2个
C. 少1个 D. 少2个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四大洋面积排序判断:I为大西洋,J为印度洋,H为北冰洋;K为太平洋;分析甲图和选项,任何两大洲面积之和都不可能和大西洋面积90百万km2接近,A、C 两项排除。只有亚洲甲图中G,和非洲甲图中F,两洲面积之和最接近印度洋面积70百万km2。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大洲面积判断,B大洲为欧洲,最大港口为鹿特丹,G大洲为亚洲,其最大港口为上海,从鹿特丹到上海,最短航线依次经过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答案为D。
【12题详解】
当重庆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正午12时,重庆的经度约为106°E,北冰洋某岛屿正好日出,为6时,则该岛屿大约在15°E的北冰洋之中。甲至南极点需飞越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乙沿纬线飞行需飞越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5.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试题考查中国农业
【13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和水土流失现象,但易受干旱和风沙危害。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干旱、风沙危害,①④正确,选B。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乙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①错。甲、乙均不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②错。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③正确。丁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属于商品谷物农业,④正确。③④正确,选D。
【15题详解】
图中甲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①错。乙地区地形崎岖,不适宜大量开垦荒地,②错。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大,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正确。丁地位于我国东北,为商品谷物农业,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④正确。③④正确,选D。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7.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B. 土壤盐碱度升高
C. 沙尘暴频度减少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漏斗区,容易引发地面塌陷,而不是形成沙地,故A错误。干旱地区仍有植物生长,故B错误。风蚀洼地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而该沙地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故C错误。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开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故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说明植被覆盖率较高,即绿洲面积在扩大,A错误。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B正确。沙尘暴频度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绿洲面积在扩大,C错误。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绿洲面积在扩大,D错误。故选B。
若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着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8. 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
A. 一路正西 3 330 km B. 先东南,后东北 6 660 km
C. 先东北,后东南 大于6 660 km D. 先西南,后西北 小于3 330 km
19. 甲、乙两地均位于(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是向东,故图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半球为南半球,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南纬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故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计算可知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60°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故D项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考查半球位置的判读。两地纬度均为南纬60°,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东经150°和东经60°,位于东半球,故B项正确。故选B。
20. 假如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河北省地图 D. 承德市地图
【答案】D
【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幅相同,说明图上距离相同,则实际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四个选项中,承德实际范围最小,实际距离最小,比例尺最大,D正确。
21. 下列比例尺绘制的鄂州市旅游交通图,图幅最大的是( )
A. B. 1:10000
C. 1/100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答案】B
【解析】A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B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C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D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四个比例尺相比,B的比例尺最大,图幅最大,B正确。
22. 有比例尺为①1:1000000,②1:100000,③1:1000图幅相同的三幅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的比例尺最大 B. ②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
C. ③图表示的范围最大 D. 若其中一幅是某村规划图,应当是③图
【答案】D
【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①图的比例尺最小,A错。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③图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B错。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③图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C错。村的面积较小,比例尺较大,若其中一幅是某村规划图,应当是③图,D正确。
港珠澳大桥全长50多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完成下面小题。
23.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主要是为了( )
A 抵御地震和台风 B. 利于桥遂转换
C. 节约建设成本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4. 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是( )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地破坏了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答案】23. B 24. C
【解析】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工岛建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和桥梁的转换处,可推测出主要是为了利于桥遂转换,B正确。人工岛不会抵御地震和台风,A错。会增加建设成本,C错。人工岛在地上,不利于欣赏水下风景,D错。
【24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建设,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港珠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C正确。澳门的主导产业为博彩业、旅游业、金融业及出口加工业,物流业不是其主导产业,A错。大桥的建设会对珠江口生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极大地破坏了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B错。会改善澳门的交通通达度,但不会使澳门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D错。
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6. 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
A. 纬度和海拔更低 B. 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C. 沿岸暖流影响大 D. 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27. 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答案】25. B 26. D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自然带的判断。由材料可知,图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该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答案选B。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甲地冬季气温(6.3℃)高于乙地冬季气温(4.8℃),但是甲地夏季的温度却比乙地低,故不能说明其纬度和海拔的差异,所以A错误;甲地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B错误;甲地的西侧是秘鲁寒流,C错误;根据资料可知,虽然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显然甲地的年温差更小,而乙地的年温差更大,所以相对来说甲地海洋性更强,这是因为南纬40°-60°之间海洋面积广阔,海洋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更明显,故答案选D。
【27题详解】
首先根据7月份和1月份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N附近,两地虽然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甲地降水量远大于乙地,这是因为甲地西侧是安第斯山脉,西风带受到西海岸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答案选A。
大豆压榨是以大豆为原料,将其压榨成豆粕和豆油。从产业链来看,大豆压榨上游包括大豆的种植,中游为国际粮商及大豆压榨企业,下游则是豆粕和豆油的终端消费(其中豆粕下游为饲科、养殖业,终端产品为肉、蛋、奶;豆油的下游则包括食品加工、餐饮消费及家庭消费)。目前,我国所需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大豆占比很低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消息,美国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6日00:01(北京时间6日12:01)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也已于上述同一时间正式实施,首当其冲的是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加入WTO之前,我国大豆氏榨企业集中于东北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原料供应 B. 产业基础
C. 消费市场 D. 国家政策
29. 目前,鲁、苏、粤等沿海省份“一港多厂”(港口周边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布局)有利于企业( )
A. 扩大生产规模 B. 更新压棒设备
C. 减少运输成本 D. 扩大消费市场
30. 在中美贸易交锋中,美国大豆成为贸易摩擦牺牲品,与该事件无关的是( )
A. 中国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调整 B. 印度、俄罗斯等扩大大豆生产规模
C. 美国大豆滞销,库存增加 D. 豆粕消费成为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答案】28. A 29. C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原料供应和市场分布对大豆压榨企业分布影响很大。加入WTO之前,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年产量较低,所需大豆主要来自于国内,而我国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因此加入WTO之前我国大豆压榨企业集中于大豆供应充足的东北地区。A对;2001年以前,我国人民消费水平较低,大豆油消费在生活中占一定比重,大豆油消费市场遍及全国,东北地区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C错。产业基础、国家政策均有利于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发展,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B、D错。
【29题详解】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大豆进口进一步放开,伴随着大豆进口贸易的自由化和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扩张,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大豆进口和加工量迅速增长。由于进口大豆来自海外(美国占比最大),港口地区大豆压榨企业具有购进原料、运输原料的优势,同时利于成品销售,进而成为吸引企业集中的区域。故C正确。“一港多厂"与扩大生产规模、 更新压榨设备、 扩大消费市场关系小,可排除。
【30题详解】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战呼之欲出,我国针对美国的贸易反制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随着美国大豆进口关税的提高,美国大豆滞销,库存增加,美国豆农苦不堪言;而同时,巴西、印度、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积极推动对中国的大豆出口,瞄准中国大豆市场、扩大大豆生产规模。这些均与中美贸易交锋中美国大豆成为贸易摩擦牺牲品有关。随着国人消费水平提高,健康的消费理念推动了膳食结构的调整,油脂消耗量减少,肉、蛋、奶等消费量提高(豆粕下游为饲料、养殖业,终端产品为肉、蛋、奶),因而豆粕消费成为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种工业发展情况与中美贸易交锋中美国大豆成为贸易摩擦牺牲品无关,故D为正确选项。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 (1)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六甲 亚欧 印度洋 (3)高 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解析】试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影响盐度的因素
(1)从图中看,A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B位于中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位于东亚,是温带季风气候。A地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图中D处马六甲海峡。E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3)图中F处比E处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于E处。
32. 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_____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____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____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_____岛。当我国处于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_____风。
(3)乙岛主要是由_____(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_____为主,地势特点是_____。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_____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答案】 (1)西 太平 印度 (2)乙 东南
(3)内 山地(丘陵)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
(4)乙 地形
【解析】试题考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1)从图中看,甲岛位于170°W以东,属于西半球。甲岛周围水域属于太平洋。乙岛位于56°E以东,周围属于印度洋。
(2)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看出,乙岛的比例尺小,实际面积较大。甲岛屿位于19°S,位于东南信风带,我国冬季时,该地吹东南风。
(3)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岛有火山,可推测出乙岛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图中河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可判断出该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岛公路密度较低。乙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以山地为主,主导因素是地形。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汉班托塔港(下图)位于该国南部,是中资企业和斯里兰卡合作建设的一座深水港。该港口港池水深达17米,全部是在泻湖干地上挖掘而成。港口建设者利用港池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土石在港口近海建设了一个面积达42.6公顷的人工岛。汉班托塔港定位为北印度洋重要的国际中转港,未来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从施工角度,评述汉班托塔港选择挖掘泻湖干地作为港池的优劣。
(2)汉班托塔港港池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土石没有就近堆放在陆地上,而是在港口口门外西南建设人工岛。据此推测其原因。
(3)列举行进在北印度洋运输船只需要防御的自然风险。
【答案】(1)优点:可减少水下施工作业,干地施工方便简单,工程造价低。
缺点:为保证港池水深,开挖的土石量大,堆放需要土石占地空间。
(2)在陆地上堆放大量土石,影响施工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口门外西南建设人工岛可减少西南季风引发的风浪(风暴潮)对港口的影响,同时减少口门外航道泥沙淤积;人工岛可作为港口建设开发用地。
(3)狂风巨浪、飓风(热带风暴)及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等。
【解析】试题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1)干地没有海水覆盖,相当直接在陆地上作业,比直接水下施工作业方便简单,且工程造价低。不利的影响是干地开挖,需堆放大量的土石,占用大量空间。
(2)由材料可知,该地港口是在干地开挖港池,土石堆放占用较大空间。若直接堆放在陆地上,距港口太近,不利于港口建设和布局,影响施工与基础设施建设。从图中可看出,该港池南临印度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势力强,风浪大,将开挖的土石堆放在港口西南建设人工岛,可减轻风浪对港口的影响,也可增加港口用地面积。
(3)海洋运输中的自然风险可从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方面来分析。北印度洋海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势力强,风浪大。北印度洋海域是世界上飓风多发的海域,有狂风巨浪、飓风等气象灾害。该海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地震可引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