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展开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
2.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8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3.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该反应的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
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
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 ④田间焚烧秸秆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5.可逆反应:A(g)+B(g)C(s)+2D(g)的ΔH>0,下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果在t1时刻改变以下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移走C
符合图示的条件是(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6.已知在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
8. 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9.分析下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确定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A(g)+B(g)===2C(g) ΔH=a(a>0) B.2A(g)+B(g)===2C(g) ΔH=a(a<0)
C.2A+B===2C ΔH=a(a<0) D.2C===2A+B ΔH=a(a>0)
10.已知反应A2(g)+2B(s) A2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增大压强,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C.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增大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t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 )
A.催化剂失效 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降低体系温度 D.增大容器的体积
1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 0~3 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 mol·L-1 |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
13.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2 mo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4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n(CO)∶n(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小容器的体积,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v(CO)=v(CO2)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时CO和H2O的转化率相等
D.无法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14.已知:在300 K时,A(g)+B(g)2C(g)+D(s)的化学平衡常数K=4,在该温度下,向1 L容器中加入1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⑤ B.④① C.②③ D.④⑥
15.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在500 ℃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 mo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 )
A.25% B.50% C.75% D.80%
16.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17.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18.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B.当v正(NH3)∶v正(NO)=1∶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C.若达到平衡状态时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时n(NH3)∶n(O2)=5∶4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恒容条件下只调节NH3和NO的量,可保持原平衡状态
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20.在KHSO4的稀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
A.K+ B.H+ C.SO D.HSO
2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 ===2H++S2- B.NaHCO3 ===Na++H++CO32-
C.NaCl===Na++Cl- D.CH3COOH===CH3COO-+H+
22.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 mol·L-1·min-1 B.v(B)=1.2 mol·L-1·min-1
C.v(C)=1.2 mol·L-1·min-1 D.v(B)=0.03 mol·L-1·s-1
23.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6分)
24.(15分)300 ℃时,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2C(g)+2D(g) ΔH,2 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
(1)3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已知K300 ℃<K350 ℃,则ΔH________0(填“>”或“<”)。
(2)在2 min末时,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15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BmC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纵坐标表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问:
(1)温度T1________T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如果A、B、C均为气体,则m__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则体系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6.(8分)工业上通常采用CO(g)和H2(g)催化合成甲醇CH3OH(g)。
(1)在—定温度和压强下,CO(g)+2H2(g)CH3OH(g) ΔH=-128.8 kJ/mol。
若将10a mol CO和20a mol H2放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a mol CO、20a mol H2和10a mol CH3OH(g),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与原平衡相比,CO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2v逆(H2)=v正(CO) D.容器内CO、H2、CH3OH的浓度之比为1∶2∶1
E.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7.(8分)某研究小组向某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A(s)+2B(g)D(g)+E(g) ΔH=Q kJ·mol-1。在T1 ℃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B | 2.00 | 1.36 | 1.00 | 1.00 | 1.20 | 1.20 |
D | 0 | 0.32 | 0.50 | 0.50 | 0.60 | 0.60 |
E | 0 | 0.32 | 0.50 | 0.50 | 0.60 | 0.60 |
(1)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
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e.同时加入0.2 mol B、0.1 mol D、0.1 mol E
(3)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分)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 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气各0.20 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D | A | B | A | D | A | C | B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A | C | A | C | D | C | D | C | A |
21 | 22 | 23 |
|
|
|
|
|
|
|
C | D | B |
|
|
|
|
|
|
|
24、(1) > (2)0.8 mol/L 0.2 mol/(L·min) (3)不变
25、(1)大于(2)放热(3)大于(4)增大 不
26、(1) 正向移动 增大 (2)BE
27、(1)0.25 (2)ae
28、(1)0.25 (2)c(H2)=c(I2)=0.016 mol/L,c(HI)=0.0080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