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0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0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0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
展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 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8种
2.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乙炔 B分离乙醇和乙酸
C.实验室制硝基苯 D.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
3.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不正确( )
A.该分子中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
B.1mol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H2反应
C.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取代反应
4.“异丙苯氧化法”生产丙酮和苯酚的合成路线如下,各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3H8 B.Y与异丙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C.CHP与CH3COOH含有相同的官能团 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和丙酮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描述以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 解释 |
A | 向某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卤代烃是氯代烃 | 因为氯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含Cl-,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AgCl白色沉淀 |
B | 向溴水中加入甲苯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且水层几乎无色 | 甲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溴水褪色 |
C | 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 因为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被氧化 |
D | 向溴水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且水层和油层几乎无色 | 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可能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
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等
B. NH4Cl和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钢铁时的除锈剂
C. 用牺牲镁块的方法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
D.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得铝单质
7.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B.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C.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8.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 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6 mol e-
B.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b极上的电极反应:H2O2+2e-===2OH-
D.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BH+8OH--8e-===BO+6H2O
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点的 v正 小于N点的v逆
B. T2下,在0-t1时间内,v(X)= mol·L-1·min-1
C. M点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减小
10.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的是( )
选项 | 现象 | 原因或结论 |
A | 在H2O2中加入MnO2,能加速H2O2的分解速率 | MnO2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B | 向5mL 0.005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0mol·L-1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1ml1 mol·L-1KCl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 |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 2NO2(g)N2O4(g)△H<0,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 |
D | 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x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测得c(A)为0.4mol/L | 若A为气体、x>1 |
11.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12.0.1 mol·L-1氨水10 mL,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①电离程度增大;②c(NH3·H2O)增大;③NH4+数目增多;④c(OH-)增大;⑤导电性增强;⑥增大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13.298 K时,在20.0 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1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4.已知:下表为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 HClO | H2CO3 |
Ka=1.8×10﹣5 | Ka=3.0×10﹣8 | Ka1=4.4×10﹣7Ka2=4.7×10﹣11 |
如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曲线代表 HClO,Ⅱ曲线代表CH3COOH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CO2+H2O=HClO+CO32-
C.图象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图象中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1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甲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乙表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 丙表示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硫酸时溶液pH的变化
D. 丁表示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至过量,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情况
16.—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稀释pH=3的醋酸,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 pH之和为14的H2C2O4与NaOH 溶液混合:c(Na+)>c(H+)>c(OH-)>c(HC2O4-)
C. 0.1 mol / L 的硫酸铵溶液中:c(SO42-)>c(NH4+)> c(H+)> c(OH-)
D. 将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溶于水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17. (10分)按要求完成下面每一小题.
(1)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2)CH2=CH-CH=CH2 键线式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子式______________
(4)结构简式的物质,用系统命法命名,
其名称是 。
(5)2,2,3-三甲基戊烷是炔烃A加氢后的产物,写出炔烃A的可能结构简式并进行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Ⅰ、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用了各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从反应开始到5 min末,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t/min | 0 | 2 | 5 | 10 | 15 |
n(CO2)/mol | 1 | 0.75 | 0.5 | 0.25 | 0.25 |
(3)下列条件能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及时分离出CH3OH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d.选择高效催化剂
Ⅱ、(1)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2)在T1温度时,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
19.(12分)(1)已知下表数据:
化学式 | 电离平衡常数(25℃) |
HCN | K=5.0×10-10 |
CH3COOH | K=1.8×10-5 |
H2CO3 | K1=4.4×10-7 ,K2=4.7×10-11 |
(1)25℃时,等浓度的四种溶液:a.NaCN溶液 b.Na2CO3溶液 c.CH3COONa溶液 d.NaHCO3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2) 将0.2mol/L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c(HCN)、c(H+)、c(OH-)、c(CN-)、c(Na+)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
c(HCN)+c(CN-)_____(填“>”、“<”或“=”)0.1mol/L。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等pH的a.HCN溶液 b. CH3COOH溶液 c.H2CO3溶液,各稀释100 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由大到小关系为_______(填序号)。
(4) 25℃时,将体积为Va,pH = 13的某一元强碱与体积为Vb,pH=2的某二元强酸混合,若所得溶液的pH=11,则Va:Vb=________。
(5)温度为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的H2SO4与bmol/L的一元碱AOH等体积混合。则可判断溶液呈中性的是____(填序号)。①混合溶液的pH=7 ②c(SO42-)=c(A+)
③混合溶液中c(H+)c(OH-)=Kw ④ 混合溶液中c(OH-)=
20(10分)以磷石膏(只要成分CaSO4,杂质SiO2、Al2O3等)为原料可制轻质CaCO3。
(1)匀速向浆料中通入CO2,浆料清液的pH和c(SO42-)随时间变化见由图。清液pH>11时CaSO4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_
能提高其转化速率的措施有 _ (填序号)
A.搅拌浆料 B.加热浆料至100℃
C.增大氨水浓度 D.减小CO2通入速率
(2)当清液pH接近6.5时,过滤并洗涤固体。滤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两种阴离子为 和 (填化学式);
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3)在敞口容器中,用NH4Cl溶液浸取高温煅烧的固体,随着浸取液温度上升,溶液中c(Ca2+)增大的原因 。
21(8分).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合成步骤如下。试回答:
(1)反应①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2)羟基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步骤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任写一个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6)反应⑥所用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 C A B D 6-10: D A B C B 11-16: C A D C B D
17.(每空2分)
略
18.(每空2分)
Ⅰ、 增大 0.15 mol·L-1·min-1 c
Ⅱ、③④ 或1-α/2
19.(每空2分)
(1) b>a >d> c
(2)c(HCN) >c (Na+) >c (CN-) >c (OH- )>c( H+) =
(3)b> c> a (4)1:9 (5)②④
20.(除标注外,每空均为2分)
AC; (各1分,共2分);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
(3)浸取液温度上升,溶液中c(H+)增大,促进固体中Ca2+浸出。
21.(除标注外,每空均为1分)
(1) 取代反应 (2) (3)
(4) +2NaOH2NaCl+2H2O+ (2分)
(5) NaOH的溶液,加热 (6) 、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