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10℃ 20mL 3 mol·L﹣1的X溶液
B. 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 20℃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 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先计算出稀释后X溶液的中X的物质的量,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物质的量越大,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并结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来判断。A、10℃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B、20℃3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3L×2mol/L=0.06mol;C、20℃10mL4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4mol/L=0.04mol;D、10℃1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显然四种情况下B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是最大,选B。
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 X+3Y2Z 0.1 mol/(L·min) B. 2X+Y2Z 0.1 mol/(L·min)
C. X+2YZ 0.05 mol/(L·min) D. 3X+Y2Z 0.05 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Y)=0.1mol,△n(Z)=0.2mol,△n(X)=0.3mol,则△n(Y):△n(Z):△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Y2Z;反应开始至2min末生成Z是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Z的反应速率为0.1mol/L÷2min=0.05mol/(L·min),故答案选D。
3.反应4A(g)+5B(g)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4A(g)+5B(g)═4C(g)+6D(g)
起始量(mol) x y 0 0
变化量(mol) 0.3 0.375 0.3 0.45
平衡量(mol) x-0.3 y-0.375 0.3 0.45
A、A的平均反应速率=" 0.3/5/30=0.0020" mol•L-1•s-1,A错误;
B、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B正确;
C、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故C错误;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 mol,故D错误;
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X,在一定的温度下4X(g) 3Y (g) + Z (g),达到平衡时,有30%的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 )
A. 3.4 mol B. 4 mol C. 2.8 mol D. 1.2 mol
【答案】B
【解析】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2.8+0.9+0.3=44mol,故B正确。
5. 下列关于碰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能引发化学反应,即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B.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为活化分子
C.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会引发化学键的断裂
D. 反应物分子之间只要有合适的取向的碰撞必为有效碰撞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发生化学反应与活化分子碰撞和取向有关,则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引发化学反应,A项错误;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B项正确;
C.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可能不断裂,C项错误;
D.反应物分子有合适的取向的碰撞,不一定反应,还与能量有关,所以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D项错误;
答案选B。
6.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7.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增大C(s)的量 B. 增大H2O(g)的浓度
C. 增大CO(g)或H2(g)的浓度 D. 减小H2O(g)的浓度
【答案】A
【解析】A. 增大C(s)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故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 增大H2O(g)的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逆反应速率;C. 增大CO(g)或H2(g)的浓度,可以加快逆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正反应速率;D. 减小H2O(g)的浓度,可以减小正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逆反应速率。综上所述,本题选A。
8.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 C(g)+D(s)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 减少C或D的物质的量 B. 增大D的物质的量
C. 减少B的物质的量 D. 增大A或B的物质的量
【答案】D
【解析】A、减小C的物质的量,C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D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故A错误;B、D是固体,增大D的物质的量,各物质浓度不变,所以速率不变,故B错误;C、减小B的物质的量,B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故C错误;D、增大A或B的物质的量,A或B的浓度增大,会使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
9.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C. 体积不变充入He使气体压强增大
D. 保证压强不变条件下充入Ne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减小体积可增大压强,同时气体浓度也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A;
B、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增大体积可减小压强,同时气体浓度也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B;
C、如果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He,虽然压强也增大,但反应物浓度未变,速率也不变,故不选C;
D、压强不变,充入Ne,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故不选D。
10.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下列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中,同时向a中放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Cu2+Zn2++Cu,铜﹣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用时小于b,但与硫酸反应的锌减少,生成的氢气少于b,图像应为A。故选A。
11.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有影响的是(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影响因素为①③。另外镁条的表面积也会影响反应速率,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答案选C。
12.在一个定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05 mol·L-1和0.3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不可能存在的数据正确的是( )
A. c(SO2)=0.25 mol·L-1 B. c(O2)=0.12 mol·L-1
C. c(SO2)+c(SO3)=0.15 mol·L-1 D. c(SO3)+c(O2)=0.3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2SO2(g)+O2(g)⇌2SO3(g)是一个可逆反应。假设SO2(g)和O2(g)全部转化为SO3(g),
2SO2(g)+O2(g)⇌2SO3(g)
初始(mol∙L-1) 0.1 0.05 0.3
变化(mol∙L-1) 0.1 0.05 0.1
终了(mol∙L-1) 0 0 0.4
假设SO3(g)全部转化为SO2(g)和O2(g)
2SO2(g)+O2(g)⇌2SO3(g),
初始(mol∙L-1)0.1 0.05 0.3
变化(mol∙L-1)0.3 0.15 0.3
终了(mol∙L-1)0.4 0.2 0
该反应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还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实际不可能100%转化。综上情况可知:0<c(SO2)<0.4mol∙L-1 ;0<c(O2)<0.2mol∙L-1 ;0<c(SO3)<0.4mol∙L-1 ;A、SO2为0.25 mol•L-1在范围内,符合条件,故A不选;B、O2为0.12 mol•L-1范围内,符合条件,故B不选;C、硫元素不守恒,应有c(SO2)+c(SO3)=0.4mol•L-1,故C选;D、0<c(SO3)+c(O2)<0.6 mol•L-1,所以c(SO3)+c(O2)=0.3 mol•L-1在范围内,符合条件,故D不选;故选C。
13.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物质各1 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5mol B. 1 mol C. 0.5 mol D. 0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反应向正向进行,最大的进行程度是A全部反应,此时B剩余0.5mol;如果反应向逆向进行,最大的进行程度是C全部反应,生成0.5molB,B的总量为1.5mol。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B的物质的量介于0.5mol到1.5mol之间,故选B。
14.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3 mol H2,经充分反应后达到如下平衡:N2(g)+3H2(g)2NH3(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体系内各物质含量不变
B. N2、H2、NH3的浓度一定相等
C. 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时,NH3会不断地分解,达到平衡时则不会再分解
D. 平衡时,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就被破坏,体系内各物质含量改变,故A错误;
B、平衡时体系内各物质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故C错误;
D、因反应中消耗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N2、H2的起始量之比是1∶3,所以平衡时仍是1∶3,故D正确。
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两种气态物质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t3时,M上a点正反应速率等于N上b点的逆反应速率
D. t3后的单位时间段内,无论是用M表示还是用N表示,反应速率均为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为生成物;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为反应物;在0~t1时间内N和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2∶1;反应最后M、N的物质的量均不发生变化,说明为可逆反应,综合得反应方程式应为:2NM,故A错误。
B、t2时,N仍在减小,M在增加,说明v(正)>v(逆),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2NM,t3时达到平衡状态,v(M)正∶v(N)逆=1∶2,故C错误;
D、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t3后的单位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反应速率均为0,故D正确。
1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D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3个H—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成物或者反应物中,旧键断裂的同时,又有新键的生成,方向呈相反方向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N≡N键断裂代表正反应,H—H键形成代表逆反应,而且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正确;
B. N≡N键断裂与H—H键断裂指的都是正反应速率,B项错误;
C. H—H键形成与N—H键断裂指的都是逆反应速率,C项错误;
D. N≡N键断裂与N—H键形成指的都是正反应速率,D项错误;
答案选A。
1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①错误;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A是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故⑤正确;故选A。
1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的浓度可能为0.3mol/L
B. 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相等
C. 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D. 若平衡后再改变外界条件,升高温度,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变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若X2完全反应,生成Z的浓度为0.4mol/L,实际上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进行,Z的浓度小于0.4mol/L,A项正确;B.按系数比加入各物质,各物质的转化率才相等,而X2、Y2的浓度比为1:3,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不相等,B项错误;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C项错误;D.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D项错误;答案选A。
1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Δ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升温加快反应速率,但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小,故不选A;
B、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故选B;
C、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氮气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小,故不选C;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不选D。
20.下列措施或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在合成氨(正反应是放热)的反应中,升温有利于氨的合成
B. H2、I2、HI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D. 含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溶液的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与勒夏特列原理不符,故不选A;
B、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浓度增大,所以颜色加深,但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B;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是形成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C;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入氯化铵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D。
21.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O+H2O。
【详解】A、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故A正确;
B、恒温下,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所以H2浓度增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
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故D错误。
22.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
A.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无论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说明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B是固体,A、C的系数均是1,所以A只能为气体,C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选C。
23.纯水在25 ℃和80 ℃时,c(H+)前后大小关系及酸碱性分别是( )
A. 大于 弱酸性 B. 等于 都显中性
C. 小于 弱酸性 D. 小于 都显中性
【答案】D
【解析】水的电离吸热,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纯水中c(H+)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仍等于c(OH-),纯水在任何温度下均显中性,答案选D。
24.已知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 ,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25 ℃时水呈中性,35 ℃时水呈酸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D. 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时,水的离子积将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 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溶液中c(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 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但水中都存在c(H+)=c(OH-),任何温度下水都呈中性,故B错误;C. 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C正确;D. 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要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也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
25.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下列情况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A.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
B. 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 记录消耗的碱液,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凹液面
D.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未知浓度的盐酸
【答案】C
【解析】A. NaOH溶液被稀释,造成消耗NaOH溶液体积增大,故A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B. 碱式滴定管初读数变小,造成NaOH溶液体积数值增大,故B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 碱式滴定管终读数变小,造成NaOH溶液体积数值变小,故C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 锥形瓶洁净即可,故D不影响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5.0分,共45分)
26.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某一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从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1). 0.05 mol·L-1·min-1 (2). 2AB
【解析】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在4 min末n(A)=0.4mol,Δn(A)=0.8-0.4=0.4mol,从0到4 min内Δc(A)=0.4mol ÷2=0.2mol·L-1, v(A)=0.05 mol·L-1·min-1。
(2)根据图像,0到4 min内,A物质的量减少0.4mol,A是反应物,B物质的量增加0.2mol,B是生成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n(A)∶n(B)=0.4mol∶0.2mol=2∶1,4 min后的一段时间以后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2AB。
27.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_(填“>”“=”或“<”)p。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
(4)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
【答案】(1). 放热 (2). > (3). 增大 (4). 减小 (5). 不变
【解析】
【分析】(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4)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
【详解】(1)对反应:mA(g)+nB(g)pC(g)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
(2)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
(3)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减小;
(2)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8.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该反应正方向为__(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答案】(1). 830 (2). 放热反应
【解析】
【分析】c(CO2)·c(H2)===c(CO)·c(H2O),即K=,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详解】CO(g)+H2O(g)CO2(g)+H2(g) K=,若c(CO2)·c(H2)===c(CO)·c(H2O),则K=1,根据表中数据,反应温度是830℃。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9.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 mol,B为6 mol;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C的物质的量为3 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 mol·L-1• min-1。
(1)5 min末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v(A)为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填数值)。
【答案】(1). 2mol/L (2). 0.1mol/L•min (3). 2 (4). 0.5625
【解析】
【分析】(1)根据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从而知道5 min末B的物质的量,再利用浓度公式 计算;
(2)根据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从而根据反应速率公式计算;
(3)根据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确定n值;
(4)依据题给信息,求算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平衡常数。
【详解】(1)因为n(C)=3nol,则末n(B)=6mol-2mol=4mol,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本题答案是:2mol/L;
(2)因为n(C)=3nol,所以n(A)= 1mol,c(A)==0.5mol/L,V(A) ==0.1mol/L•min;本题答案为:•;
(3)根据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A):V(D)=1:n,n=2;本题答案为:2;
(4)A(g)2B(g)=3C(g)2D(g)
始 4 6 0 0
转 1 2 3 2
平 3 4 3 2
所以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达到平衡时,A、B、C、D各物质的浓度依次为:1.5mol/L、2mol/L、1.5mol/L、1mol/L,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本题答案为:0.5625。
30.25℃时,50mL0.10 mol·L-1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1)加入少量醋酸钠,上述平衡向___移动(填“左”、“右”、“不”,下同)。
(2)加入少量0.1 mol·L-1盐酸,上述平衡向___移动,c(H+)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3)加入碳酸钠固体,上述平衡向___移动,c(H+)___。
【答案】(1). 左 (2). 左 (3). 增大 (4). 右 (5). 减小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加相应离子浓度,可抑制电离;减小相应离子浓度,可促进电离。
【详解】(1)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增大,CH3COOHCH3COO-+H+平衡左移。
(2)加入盐酸,c(H+)增大,平衡左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但c(H+) 大于原平衡浓度。
(3)加入碳酸钠固体,消耗H+,c(H+)减小,CH3COOHCH3COO-+H+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c(H+) 小于原平衡浓度,所以c(H+)减小。
31.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点溶液中c(H+)为____mol·L-1。
(2)b点溶液中溶质__,CH3COOH的电离常数___1.6×10-5(“>”、“<”或“=”)。
【答案】(1). 4×10-4 (2). CH3COOH、CH3COOK (3). =
【解析】
【分析】(1)根据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a=,计算0.01 mol·L-1CH3COOH溶液的中氢离子浓度;
(2)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根据醋酸钠溶液的pH大于7判断b点的溶质;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详解】(1)Ka=,c(H+)==mol·L-1=4×10-4mol·L-1。
(2)醋酸钠溶液的pH大于7,b点是在醋酸中加入一定量KOH溶液,b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有二者反应生成CH3COOK,还一定有剩余的醋酸;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b点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常数=1.6×10-5。
32.(1)某温度(T℃)时,水的Kw=1×10-12,则该温度___(填“>”、“<”或“=”)25℃,其理由是___。
(2)该温度下,c(H+)=1×10-7mol·L-1的溶液呈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____mol·L-1。
【答案】(1). > (2). 升温促进水电离,Kw增大 (3). 碱性 (4). 1×10-7
【解析】
【分析】(1)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2)根据c(OH-)、c(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
NaOH抑制水电离;
【详解】(1)25℃,Kw=1×10-14;升高温度,Kw增大,现Kw=1×10-12>1×10-14,因此温度大于25 ℃
(2)该温度下c(H+)=1×10-7mol·L-1,该溶液中c(OH-)=mol·L-1=1×10-5mol·L-1>c(H+),溶液呈碱性。
无论什么溶液,水电离的c(H+)和水电离c(OH-)永远相等,则c(H+)水=c(OH-)水。在碱的溶液中,溶液中OH-来自于水和碱的电离,溶液中H+只来源于水电离,用溶液中H+衡量水的电离,c(OH-)水=1×10-7mol·L-1。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10℃ 20mL 3 mol·L﹣1的X溶液
B. 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 20℃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 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先计算出稀释后X溶液的中X的物质的量,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物质的量越大,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并结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来判断。A、10℃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B、20℃3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3L×2mol/L=0.06mol;C、20℃10mL4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4mol/L=0.04mol;D、10℃1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显然四种情况下B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是最大,选B。
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 X+3Y2Z 0.1 mol/(L·min) B. 2X+Y2Z 0.1 mol/(L·min)
C. X+2YZ 0.05 mol/(L·min) D. 3X+Y2Z 0.05 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Y)=0.1mol,△n(Z)=0.2mol,△n(X)=0.3mol,则△n(Y):△n(Z):△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Y2Z;反应开始至2min末生成Z是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Z的反应速率为0.1mol/L÷2min=0.05mol/(L·min),故答案选D。
3.反应4A(g)+5B(g)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4A(g)+5B(g)═4C(g)+6D(g)
起始量(mol) x y 0 0
变化量(mol) 0.3 0.375 0.3 0.45
平衡量(mol) x-0.3 y-0.375 0.3 0.45
A、A的平均反应速率=" 0.3/5/30=0.0020" mol•L-1•s-1,A错误;
B、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B正确;
C、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故C错误;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 mol,故D错误;
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X,在一定的温度下4X(g) 3Y (g) + Z (g),达到平衡时,有30%的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 )
A. 3.4 mol B. 4 mol C. 2.8 mol D. 1.2 mol
【答案】B
【解析】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2.8+0.9+0.3=44mol,故B正确。
5. 下列关于碰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能引发化学反应,即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B.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为活化分子
C.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会引发化学键的断裂
D. 反应物分子之间只要有合适的取向的碰撞必为有效碰撞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发生化学反应与活化分子碰撞和取向有关,则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引发化学反应,A项错误;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B项正确;
C.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可能不断裂,C项错误;
D.反应物分子有合适的取向的碰撞,不一定反应,还与能量有关,所以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D项错误;
答案选B。
6.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
7.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增大C(s)的量 B. 增大H2O(g)的浓度
C. 增大CO(g)或H2(g)的浓度 D. 减小H2O(g)的浓度
【答案】A
【解析】A. 增大C(s)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故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 增大H2O(g)的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逆反应速率;C. 增大CO(g)或H2(g)的浓度,可以加快逆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正反应速率;D. 减小H2O(g)的浓度,可以减小正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到逆反应速率。综上所述,本题选A。
8.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 C(g)+D(s)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 减少C或D的物质的量 B. 增大D的物质的量
C. 减少B的物质的量 D. 增大A或B的物质的量
【答案】D
【解析】A、减小C的物质的量,C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D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故A错误;B、D是固体,增大D的物质的量,各物质浓度不变,所以速率不变,故B错误;C、减小B的物质的量,B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故C错误;D、增大A或B的物质的量,A或B的浓度增大,会使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
9.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C. 体积不变充入He使气体压强增大
D. 保证压强不变条件下充入Ne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减小体积可增大压强,同时气体浓度也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A;
B、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在温度一定时,增大体积可减小压强,同时气体浓度也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B;
C、如果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He,虽然压强也增大,但反应物浓度未变,速率也不变,故不选C;
D、压强不变,充入Ne,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故不选D。
10.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下列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中,同时向a中放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Cu2+Zn2++Cu,铜﹣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用时小于b,但与硫酸反应的锌减少,生成的氢气少于b,图像应为A。故选A。
11.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有影响的是(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影响因素为①③。另外镁条的表面积也会影响反应速率,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答案选C。
12.在一个定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05 mol·L-1和0.3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不可能存在的数据正确的是( )
A. c(SO2)=0.25 mol·L-1 B. c(O2)=0.12 mol·L-1
C. c(SO2)+c(SO3)=0.15 mol·L-1 D. c(SO3)+c(O2)=0.3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2SO2(g)+O2(g)⇌2SO3(g)是一个可逆反应。假设SO2(g)和O2(g)全部转化为SO3(g),
2SO2(g)+O2(g)⇌2SO3(g)
初始(mol∙L-1) 0.1 0.05 0.3
变化(mol∙L-1) 0.1 0.05 0.1
终了(mol∙L-1) 0 0 0.4
假设SO3(g)全部转化为SO2(g)和O2(g)
2SO2(g)+O2(g)⇌2SO3(g),
初始(mol∙L-1)0.1 0.05 0.3
变化(mol∙L-1)0.3 0.15 0.3
终了(mol∙L-1)0.4 0.2 0
该反应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还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实际不可能100%转化。综上情况可知:0<c(SO2)<0.4mol∙L-1 ;0<c(O2)<0.2mol∙L-1 ;0<c(SO3)<0.4mol∙L-1 ;A、SO2为0.25 mol•L-1在范围内,符合条件,故A不选;B、O2为0.12 mol•L-1范围内,符合条件,故B不选;C、硫元素不守恒,应有c(SO2)+c(SO3)=0.4mol•L-1,故C选;D、0<c(SO3)+c(O2)<0.6 mol•L-1,所以c(SO3)+c(O2)=0.3 mol•L-1在范围内,符合条件,故D不选;故选C。
13.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物质各1 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5mol B. 1 mol C. 0.5 mol D. 0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反应向正向进行,最大的进行程度是A全部反应,此时B剩余0.5mol;如果反应向逆向进行,最大的进行程度是C全部反应,生成0.5molB,B的总量为1.5mol。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B的物质的量介于0.5mol到1.5mol之间,故选B。
14.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3 mol H2,经充分反应后达到如下平衡:N2(g)+3H2(g)2NH3(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体系内各物质含量不变
B. N2、H2、NH3的浓度一定相等
C. 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时,NH3会不断地分解,达到平衡时则不会再分解
D. 平衡时,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就被破坏,体系内各物质含量改变,故A错误;
B、平衡时体系内各物质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故C错误;
D、因反应中消耗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N2、H2的起始量之比是1∶3,所以平衡时仍是1∶3,故D正确。
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两种气态物质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t3时,M上a点正反应速率等于N上b点的逆反应速率
D. t3后的单位时间段内,无论是用M表示还是用N表示,反应速率均为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为生成物;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为反应物;在0~t1时间内N和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2∶1;反应最后M、N的物质的量均不发生变化,说明为可逆反应,综合得反应方程式应为:2NM,故A错误。
B、t2时,N仍在减小,M在增加,说明v(正)>v(逆),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2NM,t3时达到平衡状态,v(M)正∶v(N)逆=1∶2,故C错误;
D、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t3后的单位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反应速率均为0,故D正确。
1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D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3个H—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成物或者反应物中,旧键断裂的同时,又有新键的生成,方向呈相反方向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N≡N键断裂代表正反应,H—H键形成代表逆反应,而且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正确;
B. N≡N键断裂与H—H键断裂指的都是正反应速率,B项错误;
C. H—H键形成与N—H键断裂指的都是逆反应速率,C项错误;
D. N≡N键断裂与N—H键形成指的都是正反应速率,D项错误;
答案选A。
1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①错误;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A是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故⑤正确;故选A。
1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的浓度可能为0.3mol/L
B. 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相等
C. 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D. 若平衡后再改变外界条件,升高温度,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变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若X2完全反应,生成Z的浓度为0.4mol/L,实际上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进行,Z的浓度小于0.4mol/L,A项正确;B.按系数比加入各物质,各物质的转化率才相等,而X2、Y2的浓度比为1:3,平衡时X2、Y2的转化率不相等,B项错误;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平衡时,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C项错误;D.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D项错误;答案选A。
1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Δ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升温加快反应速率,但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小,故不选A;
B、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故选B;
C、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氮气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小,故不选C;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不选D。
20.下列措施或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在合成氨(正反应是放热)的反应中,升温有利于氨的合成
B. H2、I2、HI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D. 含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溶液的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与勒夏特列原理不符,故不选A;
B、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浓度增大,所以颜色加深,但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B;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是形成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C;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入氯化铵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D。
21.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O+H2O。
【详解】A、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故A正确;
B、恒温下,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所以H2浓度增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
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故D错误。
22.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
A.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无论加压或降温,A的转化率都增大,说明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B是固体,A、C的系数均是1,所以A只能为气体,C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选C。
23.纯水在25 ℃和80 ℃时,c(H+)前后大小关系及酸碱性分别是( )
A. 大于 弱酸性 B. 等于 都显中性
C. 小于 弱酸性 D. 小于 都显中性
【答案】D
【解析】水的电离吸热,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纯水中c(H+)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仍等于c(OH-),纯水在任何温度下均显中性,答案选D。
24.已知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 ,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25 ℃时水呈中性,35 ℃时水呈酸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D. 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时,水的离子积将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 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溶液中c(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 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但水中都存在c(H+)=c(OH-),任何温度下水都呈中性,故B错误;C. 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C正确;D. 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要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也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
25.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下列情况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A.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
B. 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 记录消耗的碱液,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凹液面
D.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未知浓度的盐酸
【答案】C
【解析】A. NaOH溶液被稀释,造成消耗NaOH溶液体积增大,故A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B. 碱式滴定管初读数变小,造成NaOH溶液体积数值增大,故B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 碱式滴定管终读数变小,造成NaOH溶液体积数值变小,故C会使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 锥形瓶洁净即可,故D不影响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5.0分,共45分)
26.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某一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从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1). 0.05 mol·L-1·min-1 (2). 2AB
【解析】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在4 min末n(A)=0.4mol,Δn(A)=0.8-0.4=0.4mol,从0到4 min内Δc(A)=0.4mol ÷2=0.2mol·L-1, v(A)=0.05 mol·L-1·min-1。
(2)根据图像,0到4 min内,A物质的量减少0.4mol,A是反应物,B物质的量增加0.2mol,B是生成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n(A)∶n(B)=0.4mol∶0.2mol=2∶1,4 min后的一段时间以后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2AB。
27.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_(填“>”“=”或“<”)p。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
(4)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
【答案】(1). 放热 (2). > (3). 增大 (4). 减小 (5). 不变
【解析】
【分析】(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4)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
【详解】(1)对反应:mA(g)+nB(g)pC(g)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
(2)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
(3)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减小;
(2)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8.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该反应正方向为__(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答案】(1). 830 (2). 放热反应
【解析】
【分析】c(CO2)·c(H2)===c(CO)·c(H2O),即K=,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详解】CO(g)+H2O(g)CO2(g)+H2(g) K=,若c(CO2)·c(H2)===c(CO)·c(H2O),则K=1,根据表中数据,反应温度是830℃。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9.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 mol,B为6 mol;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C的物质的量为3 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 mol·L-1• min-1。
(1)5 min末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v(A)为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填数值)。
【答案】(1). 2mol/L (2). 0.1mol/L•min (3). 2 (4). 0.5625
【解析】
【分析】(1)根据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从而知道5 min末B的物质的量,再利用浓度公式 计算;
(2)根据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从而根据反应速率公式计算;
(3)根据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确定n值;
(4)依据题给信息,求算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平衡常数。
【详解】(1)因为n(C)=3nol,则末n(B)=6mol-2mol=4mol,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本题答案是:2mol/L;
(2)因为n(C)=3nol,所以n(A)= 1mol,c(A)==0.5mol/L,V(A) ==0.1mol/L•min;本题答案为:•;
(3)根据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A):V(D)=1:n,n=2;本题答案为:2;
(4)A(g)2B(g)=3C(g)2D(g)
始 4 6 0 0
转 1 2 3 2
平 3 4 3 2
所以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达到平衡时,A、B、C、D各物质的浓度依次为:1.5mol/L、2mol/L、1.5mol/L、1mol/L,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本题答案为:0.5625。
30.25℃时,50mL0.10 mol·L-1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1)加入少量醋酸钠,上述平衡向___移动(填“左”、“右”、“不”,下同)。
(2)加入少量0.1 mol·L-1盐酸,上述平衡向___移动,c(H+)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3)加入碳酸钠固体,上述平衡向___移动,c(H+)___。
【答案】(1). 左 (2). 左 (3). 增大 (4). 右 (5). 减小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加相应离子浓度,可抑制电离;减小相应离子浓度,可促进电离。
【详解】(1)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增大,CH3COOHCH3COO-+H+平衡左移。
(2)加入盐酸,c(H+)增大,平衡左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但c(H+) 大于原平衡浓度。
(3)加入碳酸钠固体,消耗H+,c(H+)减小,CH3COOHCH3COO-+H+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c(H+) 小于原平衡浓度,所以c(H+)减小。
31.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点溶液中c(H+)为____mol·L-1。
(2)b点溶液中溶质__,CH3COOH的电离常数___1.6×10-5(“>”、“<”或“=”)。
【答案】(1). 4×10-4 (2). CH3COOH、CH3COOK (3). =
【解析】
【分析】(1)根据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a=,计算0.01 mol·L-1CH3COOH溶液的中氢离子浓度;
(2)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根据醋酸钠溶液的pH大于7判断b点的溶质;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详解】(1)Ka=,c(H+)==mol·L-1=4×10-4mol·L-1。
(2)醋酸钠溶液的pH大于7,b点是在醋酸中加入一定量KOH溶液,b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有二者反应生成CH3COOK,还一定有剩余的醋酸;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b点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常数=1.6×10-5。
32.(1)某温度(T℃)时,水的Kw=1×10-12,则该温度___(填“>”、“<”或“=”)25℃,其理由是___。
(2)该温度下,c(H+)=1×10-7mol·L-1的溶液呈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____mol·L-1。
【答案】(1). > (2). 升温促进水电离,Kw增大 (3). 碱性 (4). 1×10-7
【解析】
【分析】(1)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2)根据c(OH-)、c(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
NaOH抑制水电离;
【详解】(1)25℃,Kw=1×10-14;升高温度,Kw增大,现Kw=1×10-12>1×10-14,因此温度大于25 ℃
(2)该温度下c(H+)=1×10-7mol·L-1,该溶液中c(OH-)=mol·L-1=1×10-5mol·L-1>c(H+),溶液呈碱性。
无论什么溶液,水电离的c(H+)和水电离c(OH-)永远相等,则c(H+)水=c(OH-)水。在碱的溶液中,溶液中OH-来自于水和碱的电离,溶液中H+只来源于水电离,用溶液中H+衡量水的电离,c(OH-)水=1×10-7mol·L-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