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已知: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2.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下列都是摘自该著作的内容,其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签,久之亦化为铜
B. 又石穴中水,所滴皆 钟乳、殷孽
C. 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D. 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缎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氟利昂和NOx都能破坏臭氧层,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C.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获得优良催化剂的一种重要途径
D.华为发布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用镁铝合金制成的手机外壳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
4. 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铜丝燃烧法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
B.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可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可用去锈细铁丝或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D.红外光谱仪可用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5. 下列关于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呈固体时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晶体
B.H2O和CCl4的晶体类型相同,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D.干冰溶于水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也有共价键的破坏
6.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Y、W同主族且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Y、W质子数之和是Z质子数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Y的氢化物的沸点
B.原子半径比较:X<Y<Z<W
C.X2H4与H2W都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短周期所有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鉴别NO2和Br2
C.用冷却结晶法除去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
D.将镀锌铁皮投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反应至金属表面气泡突然减小,说明镀锌层恰好反应完
8. 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灼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H2O2 =I2+2OH-
C.检验碘单质时,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单质
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双氧水:2MnO4- + 7H2O2 + 6H+ = 2Mn2+ + 6O2↑ + 10H2O
B. 将铝片打磨后立即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Al + 2OH- = 2AlO2- + H2↑
C.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必要时可加热):SO32- + 2H+ =SO2 ↑+ H2O
D. 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2H+ + SO42-+ Ba2+ + 2OH- = BaSO4↓+ 2H2O
10.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C.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D.10 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分别为5NA和4NA
11. 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红斑素、红曲素是常用于糖果、雪糕等食品的着色剂的主要成分,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斑素和红曲素都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B.红斑素和红曲素 属于同分异构体
C.红斑素中含有醚键、羰基、酯键这三种含氧官能团
D.1 mol红曲素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BaS的还原性提纯HBr溶液,并抽取MgBr2∙6H2O的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步骤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H2S
B.沉淀步骤中可用Na2SO4溶液代替H2SO4溶液
C.滤渣的成分为S和BaSO4
D.MgBr2∙6H2O中可能混有MgSO4杂质
13..研究反应2X(g)Y(g)+Z(g)的速率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4组实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 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实验②、④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比较实验①、②得出: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若实验②、③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则实验③使用了催化剂
D.在0~10min之间,实验②的平均速率v(Y)=0.04 mol∙L-1∙min-1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烃
B.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C. 溴水中滴加裂化汽油,溶液褪色且分层
D.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5.某小组比较Cl-、Br-、I- 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装置 | |||
现象 |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 溶液变黄;把湿KI淀粉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1中,白烟是NH4Cl
B. 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Br ->Cl -
C. 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I ->Br -
D. 上述实验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16. 某溶液X含有K+、Mg2+、Fe3+、Al3+、Fe2+、Cl-、CO32-、OH-、SiO32-、NO3-、SO42-中的几种,已知该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0mol·L-1(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为确定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可能是NO和CO2的混合物
B.由步骤③可知,原溶液肯定存在Fe3+
C.溶液X中所含离子种类共有4种
D.另取100mL原溶液X,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理论上得到的固体质量为2.4g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7.(6分)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达
(1)写出N2的结构式: ▲ 。
(2)写出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 ▲ 。
(3)写出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8.(4分)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20%的农副产品,水产品会因腐败变质而无法食用,经济损失巨大,所以研究安全无害的食品防腐剂很重要,山梨酸及其盐,尼泊金酯等可作为食品防腐剂,其结构简式如图: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梨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_。
(2)尼泊金甲酯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 ▲个峰。
(3)写出山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4分)人体血液的pH需控制在7.35~7.45之间,过高过低都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人体血液能维持在稳定的pH范围主要是人血浆中一定浓度的和起调节作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血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
(2)当血液的(即浓度为)时,和浓度比值约为
20:1,计算出此时碳酸的7.96×10-7,查阅资料得常温下碳酸的,解释与计算所得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 _。
20.(8分) 已知烃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5,D与含NaOH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并得到砖红色沉淀,F为具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且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D中官能团的名称 ▲ 。
(2)C→B的反应类型 ▲ 。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H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可实现A→B+C
B. 利用植物秸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水解反应可以直接得到有机物G
C. 可用Na2CO3溶液鉴别D、G
D. 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C、D、E消耗O2的量依次减少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10分)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元素C、D、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填元素符号)。
(3)A、B、C的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 ▲ (用单质的化学式表示)。
(4)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写出D和E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
式 ▲ 、 ▲ (写2种)。
(5)根据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F的单质和E的最简单氢化物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 (填“能”或“不能”), 若能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6)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g)+B2(g) 2AB2(g)。
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2的同时生成2nmolAB B. 2 ν正(B2)=ν逆(AB2)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AB2为有色气体)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22.(10分)Ⅰ.有一应用前景广阔的纳米材料甲,其由A、B两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难溶于水,且硬度大,熔点高。取材料甲与熔融的烧碱反应,生成一种含A元素的含氧酸盐乙和一种含B元素的气体丙,丙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乙能溶于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盐酸过量沉淀不溶解。
(1)甲的化学式为 ▲ ,其晶体属于 ▲ 晶体
(2)乙的水溶液可以用来做 ▲ (写出一种用途)
(3)B元素的一种氢化物丁,相对分子质量为32,常温下为液体,其燃烧放热多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可用作火箭燃料、燃料电池燃料等。则丁的电子式为 ▲ 。
Ⅱ.某铜制品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可表示为如图,腐蚀后有A物质生成,某小组为分析A物质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取A样品,加过量稀硝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②:另取A样品4.29g,加入含的稀硫酸溶液,恰好中和,生成两种盐的混合溶液。向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3.20g黑色固体。
(1)该粉状锈中除了铜元素外还含有(写元素符号) ▲ 元素.
(2)写出该粉状锈溶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加热条件下,实验②中所得的黑色固体能与乙醇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23.(10分)Ⅰ.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检验茶叶中铁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
(2)加入6mol·L-1的盐酸时为了加快铁元素的浸出速度,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
(3)通过血红色溶液不能说明茶叶中的铁元素一定是+3价的,原因是 ▲ 。
Ⅱ.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装置来制备乙酸乙酯,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
(1)甲装置中右边导管未插入溶液中的目的是 ▲ 。
(2)实验结束后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操作是 ▲ ,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选择)。A. 烧杯 B. 容量瓶 C. 分液漏斗 D. 蒸馏烧瓶
(3)乙装置优于甲装置的理由 ▲ 、 ▲ (写两条)。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B | B | D | B | A | D | D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D | B | C | B | D | D | C | C |
17. (1)N≡N (2)CH2BrCH2Br (3)Cu+ 2Fe3+ = Cu2+ + 2Fe2+
18. (1)羧基(2)4 (3)略
19. (1)HCO3- + H2OH2CO3 + OH-
(2) 体温为37℃,高于室温,温度升高碳酸电离常数增大,所以计算的大
20. (1)醛基 (2)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
(4)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5)BC
21.(1)第3周期ⅦA族 (2) Na >S > F (3)F2>O2>N2
(4)Na2S、Na2S2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能、Cl2+H2S = S+2HCl (6)BC
22. Ⅰ(1)Si3N4 原子 (2)黏合剂、木材等的防腐剂或防火剂 (3)
Ⅱ(1)O、H、Cl (2)
(3)
23. Ⅰ(1)过滤 (2)搅拌、适当加热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空气中的O2能将Fe2+氧化为Fe3+
(Ⅱ) (1)防倒吸 (2)分液、AC
(3)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原料损失较少;不易发生副反应;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下,可以防倒吸同时又可以减少乙酸乙酯的挥发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