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景山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景山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硅太阳能电池 B. 锂离子电池
C. 太阳能集热器 D. 燃气灶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硅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 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 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
D. 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A. 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B. 固体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
C. 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 D. 制水煤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生石灰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固体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为吸热反应,B错误;
C.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为以碳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
D.制水煤气为吸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HCl B. Na2CO3
C. Ca(OH)2 D. CH3C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是强酸,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不符;
B.Na2CO3是盐,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不符;
C.Ca(OH)2是强碱,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不符;
D.CH3COOH弱酸,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D符合;
答案选D。
4.下列溶液呈碱性的是
A. 氯化钾溶液 B. 硫酸铝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D. 硫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钾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是中性,A错误;
B.硫酸铝是强酸弱碱盐,Al3+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B错误;
C.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C正确;
D.硫酸氢钠是酸式盐,电离产生氢离子,溶液呈酸性,D错误;
答案选C。
5.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其水解,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A. HCl B. H2O C. NaCl D. 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氯化铁属于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显酸性,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3HCl,所以为防止其水解,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氢,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抑制水解;加水稀释,促进水解,加NaOH,中和了氢离子,促进了水解,NaCl对水解平衡没有影响;
答案选A。
6.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锌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材料是粗铜,粗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纯铜作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析出铜,故B正确;
C.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镀件作阴极,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故C正确;
D.如果用铜作阳极电解稀硫酸溶液,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得不到氧气,应该用惰性电极电解稀硫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pH=7的溶液 B. 使酚酞溶液呈无色的溶液
C. c(H+)=c(OH-)的溶液 D. c(H+)=10-7 mol/L的溶液
【答案】C
【解析】
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选项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酚酞显示无色,溶液有可能显示碱性,选项B错误;C、溶液呈酸碱性本质,取决与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一定显示中性,选项C正确;A.c(H+)=10-7 mol/L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c(H+)=10-6 mol/L时溶液呈中性,当c(H+)=10-7 mol/L时溶液呈碱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C。
8.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 :C(s)+H2O(g) = CO(g)+H2(g) △H=+131.4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B. CO(g)+H2(g)=C(s)+H2O(l) △H=-131.4kJ/mol
C.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molH2(g)吸收131.4kJ热量
D.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kJ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能量总和,A错误;
B.等质量的气态水含有的能量比液体水高,所以CO(g)+H2(g)=C(s)+H2O(g),△H=-131.4kJ/mol,则CO(g)+H2(g)=C(s)+H2O(l),△H<-131.4kJ/mol,B错误;
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molH2(g)和CO时会吸收131.4kJ热量,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中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气体的体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关于化学反应 A(g)+2B(g)===3C(g)+ 2D(g),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v(A)=0.8mol/(L·min) B. v(B)=0.9mol/(L·min)
C. v(C)=1.5mol/(L·min) D. v(D)=1.2mol/(L·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答案选A。
10.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 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A、B、C 的浓度相等
B. C 生成的速率和 C 分解的速率相等
C.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
D.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详解】A.A、B、C 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A错误;
B.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是平衡状态,B正确;
C.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1B,都表示逆反应速率,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这个关系总是成立的,C错误;
D.达平衡时,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反应开始时加入的A、B物质的量及物质转化率有关,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判断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1.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3B(g)⇌2C(g) 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