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检测(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表发育了红壤,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BCD选项可排除。
由于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外来物种的入侵在农业转型中及生产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将生长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桉树引种到云贵高原后,出现严重生态问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 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 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 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3. 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 C 3. A
【解析】
【2题详解】
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的地表性质不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云贵高原储水条件不好,不适合种植桉树,C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A正确。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 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 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 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原的纬度高于西安,因此出现了“五原春色归来迟”“河畔冰开日,长安花落时”的景观差异,这种地域分异体现了因热量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
【5题详解】
诗中的“春风”是指影响我国降水的夏季风,因此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玉门关)的景观差异是受夏季风影响不同而导致降水差异所造成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B项正确。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 A地和B地 B. A地和C地
C. B地和C地 D. B地和D地
7. 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经济落后 B. 政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环境变迁
【答案】6. A 7. A
【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迁移差额率是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值。读图可以比较区域迁入、迁出人口的多少。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6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正值,D地是负值,应是发展中国家,D错。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B错。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A地和B地,A对。
【7题详解】
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说明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目前,人口总是迁移向经济发达地区,是自发性的,D地迁出人口多的原因最可能是经济落后,A对。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变迁不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C、D错。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水资源 ③经济水平 ④劳动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 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 计划生育政策 B. 经济发展水平 C. 人口流动 D. 自然资源
10. 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 剩余劳动力增加 B.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C. 社会负担加重 D. 人口流出量增加
【答案】8. A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甲是安徽,位于内陆省,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乙是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①③对。都在湿润区,水资源差异不大,②错。劳动力差异是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差异引起的,④错。A对,B、C、D错。
【9题详解】
甲省经济落后,老龄人口比重小。乙省经济发达,老龄人口比重大。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B对。计划生育政策相同,A错。人口流动的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C错。自然资源不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D错。
【10题详解】
与甲省相比,乙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C对。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A错。有劳动力人口迁入,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减慢,B错。人口流入量增加,D错。
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 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 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 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12. 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 )
A. 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
B. 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C. 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
D. 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生态园林城市增大了生态用地,绿地只能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故选A;读图动植物园苗圃隔开了工业带和住宅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故B错误;读图该城市交通道路网为环形放射状,环行路能够分散车流从而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故C错误;读图该模式图外环的工业仓库集中但是没有连片分布,仍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城市发展留出空间,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2题详解】
A项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和城市交通污染的措施,故A错误;B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故B错误;C项是缓解住房紧张的措施,故C错误; D项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故选D。
安徽省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北部地区);丘陵占29.5%,山地占31.2%,丘陵和山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南部地区)。据此结合安徽省集镇地理分布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3. 结合资料信息可知,安徽省( )
A. 南部地区的集镇数量较大 B. 南部地区的集镇服务范围小
C. 北部地区的集镇密度较大 D. 北部地区的集镇服务半径大
14. 表中数据显示,安徽省山地和丘陵地区的集镇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均大于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山地和丘陵地区物产比较丰富 B. 山地和丘陵地区交通不便
C. 山地和丘陵地区集镇规模较大 D. 山地和丘陵地区人口分布分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表可知,该省的平原地区集镇数量较大,而平原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北部。南部丘陵和山地的集镇数共为719个,比平原929个少,所以南部的集镇数量较小,A错误。表中显示南部地区的集镇服务范围大,服务半径大,BD错误。北部地区的集镇密度较大,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安徽省山地和丘陵地区的集镇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均大于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山地和丘陵地区人口分散,单位面积的集镇数量较小,所以集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均大于平原地区,D正确。故选D。
15. 关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B. 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C. 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四级
D. 这样设置是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来设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结合图示高一级居民点位于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心,则其服务范围可覆盖低一级居民点。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可以方便服务周边地区。B正确。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三级。
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 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 )
A. 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17. 空中连廊系统( )
A.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B. 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C.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18. 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 )
A. 城市化初期 B. 城市化加速期
C. 郊区城市化时期 D. 再城市化时期
【答案】16. B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材料中提搭配“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再结合图片可知,商业区人流量较大,故最适合布局在商业区。故选B。
【17题详解】
由图片可以看到,空中连廊利用了空中位置,有效利用了城市空间,A选项正确;空中连廊没有改变功能区,只是促进商业区商业的发展,B选项排除;该系统没有改变生态环境,它改善了“友善的行人环境” ,C选项排除;该系统供行人使用,交通拥堵主要是机动车的问题,排除D选项。故选A。
【18题详解】
空中连廊的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故在城市化初期和城市化加速期不可能完善;郊区城市化时期大量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减少,只有在再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增多,资金充足,最有可能完善空中连廊系统。故选D。
“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为乳畜业 B. 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 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 ②地区发展种植业的科技水平高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解题关键。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比重均高,为混合农业,A错误。②地区种植业产值比重高,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误。③地区畜牧业产值比重高,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C正确。三地均为现代农业,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A错误。②地区发展种植业的科技水平低,B错误。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水资源少,不适合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C错误。大牧场放牧业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正确。故选D。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22. 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交通 D. 气候
23. 当地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但含糖量低,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水源差异 C. 土壤差异 D. 气候差异
【答案】21. B 22. B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图示产品产值构成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故判断为混合农业;B正确。
【22题详解】
混合农业商品率高,决定农业地域类型的规模和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市场;B正确。
【23题详解】
由于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而降水少,故利于糖分积累。我国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但含糖量低,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D正确。
阿根廷的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工作( )
A. 培育良种牛 B. 开辟更大的牧场
C. 充分运用原有的交通运输条件 D. 大量增加牛的数量
25. 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有( )
①水热丰富的热带草原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④历史悠久,印第安人最早在这里经营大牧场放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阿根廷人促进牧牛业发展的措施,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之外,还不断培育良种牛,加强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另外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修建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牲畜很方便地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外运,其次开辟水源,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及提供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此外还种植饲料,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结合选项答案选A。
【25题详解】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①错误;该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②正确;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③正确;该地最初发展的畜牧业为游牧业,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的混合农业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混合,该地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形成一个__________农业生态系统。
(3)图中C地区种植的谷物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图中D地区放牧的牲畜种类是__________,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
(2)畜牧业;种植业;良性
(3)小麦;玉米
(4)牛;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解析】(1)A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其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因此判断为亚洲水稻种植业。
(2)B表示澳大利亚东部墨累达令盆地,为种植小麦和养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该地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保持土壤肥力,形成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C地区位于美国中部,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4)D位于阿根廷,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以牧牛为主。阿根庭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气候属于亚热带和温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
27. 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_。
(2)图中B、C两地适合建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是______地,其布局符合__________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3)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
【答案】 (1) B (2) B 交通最优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3)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解析】(1)本题考查地租高低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B、D位于郊区,地租低,C位于城市,地租高,B对。
(2)本题考查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选择要符合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B地在城郊,地租较低,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3)本题考查高级住宅区的选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高级住宅区需要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河流上游的地方,D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28. 下面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2)左图中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_____(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_______。
(3)右图中E地沿岸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4)右图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________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成因___________。
(5)右图中由A到E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地域分异(地带性)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多雨 (2)偏北 太阳直射点北移 (3)终年温和湿润(多雨) (4)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西风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控制 (5)纬度地带性 热量
【解析】(1)①气压带地处赤道附近,因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其盛行上升气流,因此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往往是高温多雨。
(2)据图可知甲图中气压带风带比乙图中相对偏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的原因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因此可知其偏北主要原因为太阳直射点北移。
(3)E地终年受④西风带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湿润。
(4)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到西风带的控制,温和湿润。
(5)A至E为南北方向,主要的差异为热量的差异,因此体现了自然地理纬度地带性分异的规律。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