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学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
A. 太阳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B
【解析】海王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
A. 重力 B. 核裂变
C. 太阳辐射 D. 风能
【答案】C
【解析】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C正确。重力不是主要动力,核裂变是属于地球内部的能源, 风能也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ABD错误。故选C。
3.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 )
A. 两极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 B. 大幅降温
C. 阴雨连绵 D. 强烈地震
【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球引力捕获,在两极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A正确;大幅降温、阴雨连绵是天气现象,强烈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造成的,都不是太阳活动造成的,BCD错误。故选A。
4.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
A. 寒带范围缩小 B. 温带范围扩大
C. 温带范围缩小 D. 热带范围缩小
【答案】C
【解析】黄赤交角增大,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故C正确,A、B、D错误。
5. 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 D. 19时56分4秒
【答案】D
【解析】同一颗恒星连续两次经过观测者头顶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因此,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
6.下列4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由地球公转运动相关知识可知,地球运行在近日点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运行在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读图可知,①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不可能位于近日点,①错;②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近日点附近,②对;③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在远日点附近,③对;④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应该在近日点附近,④错;综上分析,②③正确,故选B。
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 B.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答案】B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大气圈中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而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8.下列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陆上多云的地区 B. 陆上少云的地区
C. 海上多云的地区 D. 海上少云的地区
【答案】C
【解析】和陆地相比,海洋比热大,白天气温较低,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云层在白天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太高,晚上起到保温作用,使晚上气温不太低,所以,多云地区比少云地区昼夜温差小。综合两种因素,四个选项中,海上多云的地区昼夜温差最小。故选C。
9.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行于等压线,指向高压区 B.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区
C. 平行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D.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答案】D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 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 风从北侧吹来
【答案】B
【解析】飞机左侧是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南向北。北半球高空的风是在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所以,此时飞机飞行处吹西风,飞机逆风飞行。信风带的高空应为偏南风,C错误。故选B。
1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 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①一③一②一④
C. ④一②一①一③ D. ①一④一②一③
【答案】C
【解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再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故选C。
12.下图是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90ºN B. ②是温和湿润的气流
C. ①是西风带 D. 乙点位于30ºN
【答案】C
【解析】图示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60°纬线处有极锋形成。锋面是倾斜面,上面是暖气团,下面是冷气团。结合箭头方向,①暖气团来自较低纬度,甲处纬度较低,甲点位于30°N,A错。乙点位于90°N,②是来自较高纬度的寒冷干燥气流,B、D错。①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C对。故选C。
13.冬季我国首都上空的五星红旗,其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
A. 向东北飘扬 B. 向西北飘扬
C. 向西南飘扬 D. 向东南飘扬
【答案】D
【解析】我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红旗的飘扬方向和风向相反,故冬季西北风吹动下红旗飘向东南,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4.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A
【解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35°-55°大陆东岸,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60°-70°,D错误。故选A。
1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 多年平均蒸发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该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 C B. G
C. F D. E
17. 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
A. A、B循环 B. H、G
C. A、C、G、E、F循环 D. B、C、G、F循环
18.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 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水的连续运动
C. 水循环使海陆间物质得到交换,没有能量的交换
D. 水汽输送总是从海洋向陆地方向输送
【答案】16. D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A为蒸发、B为降水、C为水汽输送、G为陆地降水、E为地表径流、D为下渗、F为地下径流。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题详解】
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A、C、G、E、F循环构成海陆间循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8题详解】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A正确。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地表径流是由陆地流向海洋。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够反映南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呈逆时针流动,CD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由四支洋流组成,A错误,B正确。故选B。
下图是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关于图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寒流
B. 都是自西向东流
C. L1是北印度洋洋流,L2是南赤道暖流
D. 1月自波斯湾到日本的油轮途径该海区是顺着L1航行
21. 当L1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塔里木河断流 B. 黄河进入枯水期水期
C.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D. 日本盛行东南风
【答案】20. C 21. D
【解析】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0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图所示洋流应该位于印度洋地区,所以L1是北印度洋洋流,L2是南赤道暖流,C选项正确;两者都是暖流,A错误;L2自东向西流动,L1随季节流向会发生改变,B错误;1月时,北印度洋地区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大致自东向西运动,自波斯湾到日本的油轮途径该海区是逆着L1航行,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当L1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印度洋地区的夏季,塔里木河水量一年应该最大,A错误;黄河进入丰水期,B错误;北极处于极昼期,C错误;日本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D。
22.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块状的地质构造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最有可能形成块状的地质构造是图C,岩层相对于两侧岩层上升,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垒构造,可能形成断块山,C对。图A是背斜、图B是向斜,不易形成块状地质构造,A、B错。图D是地堑构造,岩层相对两侧下沉,易形成沟谷,D错。故选C。
23. 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 长江三峡 B. 戈壁和裸岩荒漠
C. 河口三角洲 D. 沙丘、沙垄
【答案】A
【解析】长江三峡属于河流峡谷地貌,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A正确;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地貌,C错误;沙丘、沙垄是风力沉积地貌,D错误。故选A。
24.崇明岛的成因主要是( )
A. 断层中地块上升 B. 褶皱隆起
C. 地层隆起 D. 泥沙沉积
【答案】D
【解析】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口处的沙洲发展形成的,属于长江携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则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
A. 褶皱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答案】C
【解析】从甲到丁岩层从新到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从中心丁到两翼甲岩层由新到老,由此可知丁处地质构造为向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大。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6.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27. 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易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答案】26. C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游水位升高达175米,与上游方向的水位差减小,使得库区水流明显放缓,属于水文要素的变化引起的。故选C。
【27题详解】
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故选D。
下图是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9.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 1 000米 B. 2 000米
C. 3 000米 D. 4 000米
【答案】28. C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北坡是阳坡,该山地可能位于南半球,A、B错。山麓地带植被是落叶阔叶林,说明位于温带地区,C对,D错。
【29题详解】
根据自然带类型,该山地顶部自然带是高山草甸,说明山顶最热月气温大于0℃,没有永久冰雪分布。若该山地山麓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2℃,根据气温变化规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则该山地海拔不超过2000米,B对。A、C、D错。
3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B.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C. 绿洲农业多分布于盆地中部 D. 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
【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很大,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就是说是外力作用即物理风化比较明显。化学风化作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氧化作用和水及水溶液的作用。西北地区降水这么少而且气候这么干燥,化学风化的作用很少的。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西、乌鞘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广阔的欧亚大陆草原一荒漠区的一部分。本题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1.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圆为赤道,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8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极点为 (填“南”或“北”)极点,PB为 (填“晨”或“昏”)线。
(2)图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 ,经度 。
(3)A、B、D三地比较,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
(4)若一物体沿纬线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 (填“南”或“北”)发生偏转。
(5)A地位于D地的 方向。
(6)此日后3个月内,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 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1)南 昏 (2)夏至 23°26ʹN 30°E
(3)B>D>A 相等(或A=B=D) (4)南 (5)东南 (6)B
【解析】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思维。
(l)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是南半球,图中为南极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B线是有昼半球到夜半球,所以是昏线。
(2)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南极圈内为极夜,说明太阳照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图中经度差是30°,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是东经度,平分昼半球中间的经度是30°E,所以此时太阳照射23°26'N,30°E。
(3)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B位于赤道,D位于23°26'S,A位于45°S,所以三地自转线速度是B>D>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都相等,所以A、B、D三地的球自转角速度均相等。
(4)该图地球自转方向城顺时针为南半球,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南偏转。
(5)该图为南半球,纬度都是南纬度,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靠南,所以A在D的南侧;A、D的经线夹角小于180°,根据“头东尾西”的规律,则A位于D的东侧,所以A位于D的东南方向。
(6)从(2)题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3个月为9月22日前后,为秋分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北京位于北回归线北侧,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故选B。
32.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6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图。
【答案】 (1)冰块 (2)热力 D (3)甲
【解析】本题以热力环流实验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空,使香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
(2)这个实验验证的是由于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热流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故选D。
(3)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所以甲图正确。
33.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_,在地形上是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判断依据是_____;在地形上是___,形成原因是_____。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___,判断依据是______。该处由于____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______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_______。
(5)C处是否适宜修建水库?原因是什么?
(6)岩体发生断裂后,相对上升的部分发育成____,如图中的__________;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___________,如图中的________。
【答案】(1)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较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山岭 岩层向上拱起,高于周围地区而成为山岭
(3)断层 岩层断裂,并发生错动 岩层较破碎
(4)b、a
(5)不适宜 断层构造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
(6)山岭或高地 d 谷地或低地 e
【解析】
(1)图中a处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a处较周围高,在地形上是山岭,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较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图中b处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质构造上是背斜;b处较周围高,在地形上是山岭, 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岩层向上拱起,高于周围地区而成为山岭。
(3)图中c处岩层断裂,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地质构造是断层 。该处由于岩层较破碎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背斜封闭性好,利于储油;向斜岩层下弯,利于储水。因此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b,利于储存地下水的a。
(5)c处断层发育, 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从而影响水库的安全性。故c处不易修建水库。
(6)岩体发生断裂后,相对上升的部分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图中的d;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图中的e。
34.下图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填“高”或“中”或“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请写出②、③分别代表的自然带。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变化 中
(3)A 随着高度的增加,在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本题以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根据图中的地点的位置分析,②在大陆东岸,在亚热带附近,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由南到北的变化,这种变化以热量变化为基础;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的。
(2)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纬度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应是温带荒漠带,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沿海向内陆水汽越来越少,即水分条件的变化造成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海陆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比较明显
(3)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近似于A: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在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
(4)结合以上分析,②为亚热带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