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
A. 新图比例尺为1:5000
B. 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
C. 甲地地表坡度变陡
D. 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
【答案】1. C 2. D
【解析】考查等值线特点,比例尺及特点。
【1题详解】
读图,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河岸线相当于等深线,等值线稀疏,说明坡度缓,水浅。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丙地,C对。村落所在地是陆地,甲地水深,A错。乙地在陆地,B错。丁地等值线密集,坡度大,水深,D错。故选C。
【2题详解】
该图,图示比例尺是1:25000000,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可以写成分数,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新图比例尺为1:125000 00,A错。新图幅为原图的4倍,B错。比例尺缩放,地表坡度不变,C错。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D对。故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最大高差约为 ( )
A. 78米 B. 88米
C. 98米 D. 278米
4. 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B 4. D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3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推出图中等高距为10米,按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注记可判断图中海拔最高点为278.2米,海拔最低点数值在190米<H<200米之间。因此两者高差为78. 2米<△H<88.2米,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河谷中进行。根据等高线稀密情况,图中④处等高线密集,水流急,河谷较深,是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D正确;①、②、③处等高线稀疏,水流慢,不适宜,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5. 马更些河MN河段流程约为( )
A. 500千米 B. 1 500千米
C. 2 500千米 D. 3 500千米
6. 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7. 下列有关马更些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 B. 有明显的凌汛
C. 结冰期短 D. 含沙量大
【答案】5. B 6. C 7. B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河流水文特征。
【5题详解】
图示马更些河MN河段大约跨了20个经度,但是河流地处60°N附近,经距跨度约是1100km;南北跨了约10个纬度,纬距跨度约是1100km,所以据勾股定理计算出马更些河MN河段流程约为1500千米,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同一纬度上,总体西部降水量多,东部降水量少;同一经度上,总体南部降水量多,北部降水量少,所以总体上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马更些河上游河源地区有3000米以上的高山,且该流域所处纬度高,年降水量基本在400毫米以下,因此该河流应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误;该河流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结冰期长,C错误;该河流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且结冰期长,所以有明显的凌汛现象,B正确;该河流流域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D错误。故选B。
2018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
A. 16:04 B. 16:20
C. 16:36 D. 16:52
9. 此时,已进入2018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
A. 近1/3 B. 近1/2
C. 近2/3 D. 近3/4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北京116︒E的日出时间是7:24,由昼长=24-2X日出时间,可算出北京的昼长=9小时12分,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的日出时间+昼长=7:40+9小时12分=16:52.,故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新的一天是0时开始的,到180︒经线结束,根据题干120︒E的地方时是7:40,则0时经线是5︒E,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5︒E向东到180︒,小于1/2,但接近1/2,故B正确,ACD错。故选B。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 该日昼夜长短
C. 该地太阳高度 D. 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11. 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 12时 B. 3时或者15时
C. 15时 D. 0时或者12时
12.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 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 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 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答案】10. A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晨线与昏线交点正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该交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因此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A符合题意; 该日昼夜长短、该地太阳高度、该地正午日影长短都不能决定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晨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者15时,B正确,A、D错误,C不全面。故选B。
【12题详解】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即极昼、极夜范围从极点扩展到极圈,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直射点有可能向北运动、也有可能向南运动,因此北半球或南半于各地白昼变化情况不确定,A、C不符合题意;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直射点移动方向不确定,因此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也不确定,B不符合题意;春秋两分时,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小,两至时,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大,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则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D符合题意。故选D。
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该地的经度为( )
A. 30°E B. 30°W
C. 60°E D. 60°W
14. 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
A. 10°N B. 10°S
C. 50°N D. 50°S
【答案】13. A 14. C
【解析】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区时的计算。
【13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此时是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而北京时间此时是18时,根据时间的差异,计算经度的差异。北京的区时是1200E的地方时,一个小时相差经度是150,故该地的经度为30°E 。A项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纬度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计算,该地纬度介于21.5°和68.5°之间,只有C和D项符合。再依据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确定该地为北半球,只有C项符合。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A. 降水变化 B. 太阳高度
C. 大气洁净度 D. 气温变化
16. 由图可知( )
A. 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 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 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 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答案】15. D 16.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等。
【15题详解】
直接辐射主要和太阳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产生直接影响,选D。降水变化引起的天气状况变化会影响直接辐射,A错误。太阳高度越大,直接辐射越多,B错误。大气洁净度影响直接辐射,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的物质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B正确。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A错误。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C错误。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D错误。故选B。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该考察区域( )
A. 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 西北部的海拔最低
C. 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 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18. 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9. 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库北侧的地势平坦 B. 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 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 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水库三面环山,水库应位于相对封闭的谷地,结合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的形态判断,水库的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只有西南较低,因此当地西南部地势起伏小,B错误,C正确;根据地理位置判断,该地属于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时刻为8月16日15时,水库岸边陆地比热容小,水库因比热容大,水库升温慢,岸边陆地升温快。图中显示,P点北边为一低温中心,空气下沉可能形成高气压,P点南边气温相对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P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判断结合等温线疏密变化可知,相对于水库南侧,水库北侧的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时刻为8月16日15时,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谷地大气增温强烈,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风从谷地吹向山地,因此此时当地盛行谷风,白天水库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库形成高气压,风从水库吹向岸边,应为湖风,排除B;材料没有信息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排除C;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此时存在谷风环流,水库北侧的谷风由北向南吹,此时也盛行湖风,北侧湖风由北向南吹,两者风向一致,因此风速较大,D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B. ②为高空南风
C. 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D. ④为东南信风
21. 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 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C. 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
D. 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
【答案】20. A 21. D
【解析】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题详解】
图中0°附近处为赤道低气压带,30°N附近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热力原因形成,是气流受热上升形成,A对;②为高空西风,B错;③ 为30°纬度高空偏西风在此堆积,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C错;④为北半球东北信风,D错。故选A。
【21题详解】
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大陆为低气压,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巴西高原属于干季,草木枯黄,A错;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季,B错;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C错;北半球夏季,大陆等温线凸向北,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D正确。故选D。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14℃。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3. 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
A. 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阻挡地面辐射
C.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22. A 23. D 24. B
【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22题详解】
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①④正确,所以A项正确。故选A。
【23题详解】
读图,从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可以看出,丁地位于21日夜间雨雪分界线附近,距离19日夜间雨雪分界线最远,说明其推进速度最快,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3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导致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所以B正确。故选B。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5.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
B. 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
C. 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
D. 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
26. 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B. 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行西水东调工程
C. 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 D. 人工增雨,增加大气降水
【答案】25. D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变化呈正值,地下水储量持续增加,不是波动增加,A错误;读图可知,1998年以后,1999年和2000年地下水储量变化量呈正值,2001年地下水储量变化量为负值,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B错误;图中显示,地下水储量变化的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基本吻合,差别不大,C错误;读图可知,根据模型重构,2005年地下水储量变化量为-3亿吨,即亏损约3亿吨,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量约-11吨,即亏损约11吨,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西辽河流域被誉为“内蒙古粮仓”,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有利于缓解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但有可能降低“内蒙古粮仓”功能,因此不是最合理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内蒙古自治区内,西部降水较少,水资源并不充裕,因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行西水东调工程不是合理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可以提高现有的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生态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是最合理的措施,C符合题意;人工增雨,只能局部改变大气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对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大的影响,不是最合理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热盐环流是因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海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深层和底层,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最后通过在其他海域流到表层的热力海洋环流系统。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在北大西洋中,表层海水大量下沉的海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若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则会导( )
A.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B. 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增强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答案】27. A 28. D
【解析】该题组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27题详解】
热盐环流属于冷水系环流,在两极海域,随着纬度的增高,上层海水急剧冷却,密度增大而剧烈下沉。据图可知,①、④纬度较高,表层海水最有可能下沉,但由于④附近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小,不易下沉。①附近海水由北冰洋南下而来,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易下沉。故该题正确答案选择A。
【28题详解】
热盐环流能够输送大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据题干,热盐环流减弱后,欧洲西部暖流势力减弱,夏季降水减少,A错;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减弱,B错;北海渔场附近的寒暖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错;北美东部地区暖流势力减弱,北美东部气温降低,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上升流是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域等深线分布(单位:米),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 )
A. 2~4月 B. 6~8月
C. 9~12月 D. 12月~次年2月
30. 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产生的影响是( )
A. 海南岛海岸线后退 B. 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 季节性渔场形成 D. 台风发生频率增大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与南海的过渡地带,这里受西南风和东北风的交替影响,一般而言6-8月(5月底西南季风开始暴发增强,9月下旬转为东北季风)盛行西南风,9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域在西南季风吹动下,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该海域深层海水沿海底大陆架向西流动上升补充至海面,形成上升流,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渔场,海南岛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 域出现上升流,形成夏季渔场,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域出现下降流,饵料大幅减少,渔场基本消失,C正确;上升流对海岸线影响小;底层水温低,上升流使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台风发生地并未处在该地,且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不利于台风形成;故项C。
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 ℃、埋深在地下3~10 km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
A. ①、乙 B. ②、丙
C. ③、沉积岩 D. ④、甲
32. 可燃冰多形成于( )
A. 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 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 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 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答案】31. A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面,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①、乙,A对。B、C、D错。本题故选A。
【32题详解】
可燃冰多形成于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的板块交界地带,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应是海沟附近的沉积岩,B对,A错。三角洲附近的浅海、高纬的较寒冷海域与板块构造无关,C、D错。故选B。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34. 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33. B 34. C
【解析】本题组以某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3题详解】
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右岸无法区分,排除D。
【3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排除A。③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
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B. 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
C. 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D. 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
36. 图中 M处后期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
A. 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B.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C. 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 D. 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答案】35. C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对。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错。是乙河袭夺甲河,D错。故选C。
【36题详解】
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对。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加重无关,B错。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小,河道变窄,C错。地转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错。帮选A。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8. 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7. B 38. C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37题详解】
从图中看樟树液流量白天高,晴天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可知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最大的为夏季,B正确。
【3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樟树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叶子,树干脱皮不会抑制水分,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根系向下生长,以增加地下水吸收,C正确。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39. 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X方向热量增加 B. 沿X方向降水增加
C. 沿Y方向热量增加 D. 沿Y方向降水增加
40. 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 B. 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
C.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D. 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
【答案】39. D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所以选D。
【40题详解】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Y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A。
二、综合题,共40分
4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某地理科考队调查了秦岭主峰太白山的物种丰富度,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如下图)。
(1)描述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
(3)分析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调查还发现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成因。
【答案】(1)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
(4)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因此自然带数量较多。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水热条件垂直差异相对较小,自然带数量较少。
【解析】本大题以太白山区物种变化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物种变化规律描述及判断、生物多样性原因分析、垂直自然带谱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读图中物种丰富度点曲线可知,500米~1300米,随着海拔增高,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增加,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1300米以上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降低。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应根据坡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指出。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小,在某一高度范围内面积越大。图中显示,太白山区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说明该段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因此,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
(3)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应从热量、坡地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表明物种丰富与热量条件呈正相关关系。在3500—3700米海拔段,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物种丰富度低。材料信息表明,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读图可知,在3500—3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生物的数量小,因此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
(4)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数量比北坡多的气候原因应从水热条件进行分析。太白山位于秦岭山地,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丰富,南坡山麓为亚热带气候,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差异大,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多。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且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北坡自然带数量较少。
42.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岛面积约3635平方千米,拥有宽阔的大陆架,白色沙质海滩四周环布。岛上多荒漠,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较少。
材料二 龙血树是甲岛独特并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生长在山区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外形像一把巨伞,多刺的树叶上有一层蜡质。
材料三 图1所示洋流为甲岛附近4~9月洋流流向。
(1)分析甲岛附近海域4~9月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描述甲岛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甲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4~9月为北半球夏半年,甲岛海域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涌补偿(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年温差相对较小),降水稀少。(全年炎热干燥少雨)成因:地处低纬度,终年高温;该岛离大陆较近,冬季的东北信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都从陆地吹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夏半年时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3)甲岛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多为旱生植物,物种独特单一;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外力风化作用强,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差;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河流稀少。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气候类型特征及判断方法;气候类型的成因模式图及其分布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
(1)考查影响渔业资源丰富的因素,结合当洋流进行分析,4~9月为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赤道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此时甲岛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带走,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增多,为鱼类的繁殖提供充足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2)考查气候特征及气候成因的分析,读甲岛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气温大于15℃,1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降水稀少。其成因应联系纬度、大气环流、洋流等进行分析。因为该地位于北纬12°附近,地处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该岛靠近非洲大陆离大陆较近,冬季的东北信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都从陆地吹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夏半年时附近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为离岸风,沿岸地区的洋流为寒流,甲岛附近受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降水少,气温较低;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东北季风为向岸风,沿岸地区形成暖流,具有增温作用,提高了冬季的气温,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植被、土壤、地貌、河流等各要素特征。结合前面分析,甲岛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干燥的气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该地区植被稀疏,形成荒漠景观,植被多以旱生作为主;该地风沙强劲、物理风化作用强,植物枯枝落叶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河流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