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一10月月考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50分)
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美国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 ②火星,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比地球平均气温更高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次是( )
A.耀斑 色球层 B.黑子 光球层
C.日珥 日冕层 D.黑子 色球层
4.图中该类太阳活动( )
A.周期一定为11年 B.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与耀斑活动同步 D.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5.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 )
A.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 B.低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山脉雪线明显下移 D.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化石所在岩层( )
A.下部岩层年龄新 B.多气孔构造
C.层理结构不明显 D.属于沉积岩
7.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低温湿润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9.乙的末期 (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11.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橫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读下边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题。
1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全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C.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
D.整个大气圈
据英国《太阳报》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下图为南平某同学暑假骑自行车时拍摄的照片,图中自行车向西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拍摄时,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8.拍摄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为( )
A.5:00 B.10:00 C.15:30 D.18:30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厚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集中了大气圈50%的水汽和杂质
20.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逆温现象会影响交通安全
21.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二氮等气体都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们( )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图中表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24.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25.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每空2分)
材料“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具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2)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
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3)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环境向_____环境的演变。
(4)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7.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10分,每空1分)
(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
(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_______波,原因是____ _______。
28.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6分)
(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10分)
(2)(6分)比较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 。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 ,N代表 (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
(3)分析乙图中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4)分别写出乙图中P1、P2、P3、P4四点的风向。(4分))
(5)(2分)若在郊区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解析】1.大气层的厚度与天体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地球质量比火星大得多,引力大,大气层应该比火星厚得多,①错;从表中可知,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比较接近,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②对;两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悬殊,接近一倍,所以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温度太低,并不适宜,③错;火星与地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也比较接近,并且公转周期分别是1年和1.9年,所以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的变化,④对,故B项正确。
2.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上自转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故②④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有大气层保护,火星也同样存在大气层,与液态水无关,①错;火星与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宇宙环境一样,与液态水无关,③错,故选D。
【答案】 3.B 4.C 5.D
【解析】3.图示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现象,它是太阳光球表面突然变暗的部分,温度低于光球表面;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突然发亮的部分;日珥是出现在色球的的太阳爆发。选B正确。
4.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是一定为11年;黑子发生时,在色球层相应处爆发耀斑,耀斑与黑子活动是同步的;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现象,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黑子出现的区域较周边地区温度低。选C正确。
5.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会向外大量抛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中断;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山脉雪线的变化是气温影响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选D正确。
【答案】 6.D 7.A
【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A错;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D正确,B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
7.根据材料,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据此分析本题选A。
【答案】 8.B 9.A
【解析】8.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
9.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为中生代,所以该题选A。
【答案】10.B 11.A
【解析】10.“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为海洋的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所以本题地震的震源不在地壳,而是在地壳以下。软流层的深度大约为80-400千米,可见震源在软流层以上,地壳以下的上地幔,故B正确。故选B。
11.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传播,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12.D 13.B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各圈层分布是解题的关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生物圈界于三者之间(海陆空地下都有),所以是A层;水圈是在岩石以上的,所以是B层;岩石圈是最低下,所以是C层。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3.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的范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4.C 15.C 16.B
【解析】14.景观图中有河流,位于水圈;景观图中有大气,位于大气圈;景观图中的地表位于地壳,属于岩石圈;景观图中有生物,位于生物圈,所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生物,对应的是树木花草,C正确。瀑布、岩石、大气均不属于生物,ABD错误。故选C。
16.图中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C错误。该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B。
【答案】17.A 18.B
【解析】17.根据材料可知,自行车向西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图中显示影子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太阳与影子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为上午,此时地方时应在6点以后、正午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B,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以自行车和影子方位的关系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时间的推算,考查学生根据图文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力,落实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答案】 19.C 20.D
【解析】19.A层为对流层,据图可知对流层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降低,即上部冷、下部热,故A错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空气的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大,故B错误。由于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显著,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故C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B层为平流层,据图可知,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故A说法正确。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故B说法正确。平流层中有若干臭氧层,平流层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C说法正确。逆温现象出现在对流层,故D说法错误。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21.C
【解析】温室气体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使气温升高,C正确;大气的是地面的主要热源,故排除ABD。故选C。
【答案】 22.C 23.D
【解析】22.由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的反射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大气的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作用,故选C。
2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④;④是地面辐射,海拔越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越少,故海拔越高大气的温度就越低,故选D。
【答案】24.C 25.C
【解析】24.根据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故只有C箭头正确。
25.图示四地中,C处的等压线最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
【答案】26.(1)古生 (2)海洋陆地气候 温暖湿润 植被茂密 (3)海洋 陆地 (4)抬升
【解析】解答该题应从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三叶 虫(海洋)恐龙(陆地);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
【答案】27.(1)莫霍 古登堡 (2)薄 厚 (3)地壳 上地幔 内核 岩石圈
(4)横 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以及地震波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应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应为古登堡界面。
(2)海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3)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D+E为地幔,D为上地幔;F+G为地核,G为内核;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因此地震波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横波,原因在于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答案】28.(1)
(2)④>③=②>①;陆地;海洋
(3)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路面多,比热容小,放热快。
(4)P1西北风;P2东北风;P3东南风;P4西南风。
(5)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解析】该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了城市风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态相反的原理画出等压面;结合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特点,判断出M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N近地面为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2)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相同高度高压处气压高于低压处气压,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顺序是④>③=②>①。若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因此M为低压,应为陆地;N为高压,应为海洋。
(3)受人为热排放较多和城市通风效果较差的影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路面多,比热容小,放热快。
(4)结合城郊热力环流,判断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结合地转偏向力分别判断风向。城市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风向市区吹,北半球向右偏。P1是西北风;P2是东北风;P3是东南风;P4是西南风。
(5)受城市风影响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若在郊区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不合理的,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