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并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假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都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通过本课的活动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也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分享彼此的想法,为实验探究的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目标:
1.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三、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学习难点:
能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小鼓、锣、小提琴三种乐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猜想假设: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碰撞产生的,可能是物体击打产生的
让学生进行充分猜想和假设,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质疑,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2.实验:声音产生的原因
指导分组开展实验,认真观察,思考问题,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在鼓面上放小纸片,击打小鼓,观察小鼓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鼓面和小纸片的变化。
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高度的水,用未击打过的音叉和击打过的音叉分别轻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变化
总结:声音因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出示小动物图,议一议,小动物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资料卡
人:主要是喉发声,而声带是发音的主要部位。讲话时,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把手放在脖子上,发声时,手会感到轻微的振动。这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响尾蛇:尾巴上有一串角质环,它摆动尾巴时,角质环一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及反思,共5页。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