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4 大自然里的风教案及反思
展开目标要求
在教师引导下,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在教师引导下,知道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教材分析:
《大自然里的风》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4课。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调查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现象。第二个活动是以海陆风的成因分析,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风的形成也是由于热空气上升、较冷空气流动补充有关。第一个活动采用谈话法,第二个活动是建立海陆风成因的模型。学生分析: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建立的科学概念有: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哪怕平时我们看不到它,它有一些特征:空气和其他其物体一样也占有着一些空间,且会充满各处;空气受热后会成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上
升后留下的空间会被附近的较冷空气补充,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本节课着重通过搜集事实依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
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 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
学习重点:1. 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风的成因。2. 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 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
四、学习难点:1. 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了解风的成因。2. 通过对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3. 在寻找大自然里的风的过程中发展证据意识。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风的形成模型或图片、记录本等
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空间,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在大自然里,我们是否也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的现象呢?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大自然中的现象: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从大自然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探究
1. 通过刚刚的讨论,大家都想到了大自然中的风,下面积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大自然中空气流动的踪迹吧!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呢?怎么证明空气流动起来呢?
2. 教师提出要求:文明观宗、安全活动。
3. 观察结束后提出问题:在校园里找到了那些空气流动的现象?怎样证明空气流动起来了?这种空气流动对学生有影响么?如果走出校园到大自然里寻找空气流动的现象,会有什么发现?我们把空气流动的现象称为什么?1.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到有旗帜的地方、树林、用纸条测试)2. 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记录。
小组汇报记录信息(国旗飘扬、红领巾和头发被吹起来、纸条被吹动), 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流动的现象被称作风。通过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计划,按照计划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通过汇报分享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证据意识。
猜想假设1.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大自然里风的形成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想呢?1. 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进行猜想,说出自己的假设。 (是不是和热空气上升有关系呢?是不是阳光下是热空气,树荫下是冷空气呢?) 本环节通过猜想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猜想时要进行有依据的猜想。阅读分析看来大家也想到了大自然里的热空气。在海边,白天刮海风,也就是风由海上吹向陆地,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白天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情况。出示海风示意图。分析白天陆地与海上气温差异,空气流动情况。猜一猜,到了晚上,海边刮的是陆风。什么是陆风?它是怎么形成的?填写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通过阅读海风的有关信息,得出海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晚上陆地上气温降低,海洋上气温升高。分析海风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得出结论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大自然里风的形成能简单解释一下吗?学生思考,总结归纳。 (大自然里的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对大自然中的风形成的证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4 大自然里的风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4 大自然里的风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3 观测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观测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新版)3 水分在茎里的运输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新版)3 水分在茎里的运输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