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案
展开《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使学生了解人口过度增长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口有计划增长的必要性。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知道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2.通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会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学生自己读图、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人口过度增长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由复习世界人口的增长导入,提问: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总数一样吗?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一样吗?出示人口众多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能看出什么问题?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这70多亿人口是否均匀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界的人口与人种第二课时“人口的分布”。
(设计意图:由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承上启下。出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人口多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人口的分布
1.教师讲授, 学习人口的分布,我们首先要知道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教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稀密的程度。人口密度越高则人口越稠密,越低则人口越稀疏。从表中可以看出,A地人口密度较B地小,也就是人口分布较稀疏。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中密度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利用人多的图片导入,形象直观,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出人口密度一词,由于是新接触的概念,所以教师要讲解清楚。)
2.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请大家对照图例,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总特点?(不均匀,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找找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稠密,看看他们都位于世界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哪些地区人口稀疏?看看他们都位于世界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读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展示: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与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南部;稀疏地区有青藏高原、亚欧大陆的北部、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的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大洋洲的中西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展示,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任务二:师提问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何人口密集或稀疏,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与当地地形与气候等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出示世界地形图与世界气候图,引导学生探究: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稀疏区的分布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地图自己分析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稀疏区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已学习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
师生小结:
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析
⑴从自然条件看,这四个地方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地势平坦,大都在平原地区(亚洲东部是中国的华北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亚洲南部是印度的恒和平原,欧洲主要分布在中欧和西欧平原,东北美洲东部是五大湖地区),所以,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人口密集区一般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⑵另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也影响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较早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
⑴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⑵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
⑶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口的地区; ⑷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
一个地方的人口疏密程度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等条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从自然条件,历史或其他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密度不同的原因。学生利用地图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印象深刻。图片展示人口稀疏区,便于学生理解人口稀疏区的成因是自然原因。 )
(二)人口问题
1.老师要一位同学看时间,时间过去一秒钟。请问这一分钟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就在我们这一秒不经意间地球上又多了两个半人,同学们算一算每分钟就增加了多少人?(152人);每小时增加(9120人);每年就增加8000万。
教师承接 据人口专家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2050年,将达到100亿。 教师提问 全球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板书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人口问题
(设计意图:由每秒钟增长的人口数这种数据导入人口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字切实感受人口的增长,从而顺利过渡到人口问题。从而思考人口过多会产生的问题。)
学生首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以下问题。完成后每组展示一题.
(1)社会上为什么会产生人口问题?
(2)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哪些方面带来很多问题。
(3)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具体问题。
(4)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
(5)针对问题3和问题4的情况,请同学们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6)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符合什么原则?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生完成后每组展示一题.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⑴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⑵垃圾污染——垃圾成堆,污染环境,占用土地
水污染——人口增多,从而加大工业生产度,排放污水随之增加,污染水体
大气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废气污染大气
以上三大污染统称工业“三废”污染
⑶开荒种地——人多地少,为解决吃饭,不得不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由于人多,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不足。
人口增长过慢、零增长也会带来问题
(1)劳动力不足;
(2)国防兵源不足;
(3)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增加,用于老年人的退休金、养老金增加,加重社会负担。)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问题,那请问人口应该怎样发展,才科学呢?
板书 人口问题——对策
学生回答展示对策与制定人口政策的原则。
教师强调制定人口政策的原则,然后让学生学生朗读:“人类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展示,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台前展示自己的勇气。)
课堂小结
和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人口的分布的整体特点: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世界上的人口有四大密集区与四大稀疏区。
由于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人口问题,针对人口问题,要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制定人口政策的原则:人口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 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训练反馈
选择题
1.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B.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快越好
C.一个国家的人口不变就好 D.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A.劳力充足 B.荒地开垦C.森林种植面积扩大 D.失业增多
3.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内居民的数目
B.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
C.在同一国家里,各地的人口密度总是相同的
D.凡是人口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大
4.人口稀少区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差 B.经济不发达 C.战争频繁 D.环境污染
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245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检测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课题
4.1.1人口与人种: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授课
时间
教学
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标
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和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并记住世界人口总数。
2.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人口数量过多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运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及相关资料分析,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人口数量过多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
导入
导入新课:
提问:独生子女调查
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独生子女——计划生育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引出新课:人口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诊断学情:
问题导入,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一:
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的增长
指导识图:教师指导学生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回答: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
过渡:进一步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活动:表4.1 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过渡:世界人口数量是不断增长的,我们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
诊断过程(自学能力评价):
读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能力。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四密
四疏
人口问题
教师: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学生活动:计算各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过渡:
活动:读图《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
完成学案
解疑: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除了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移民”;以北美为例。
承转:地球上这么多居民,他们的分布是不是均匀呢?
二:人口的分布:
活动:读图P72,《世界人口分布图》
完成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读图分析:四密;四疏。
师生总结:
三、人口问题
过渡:“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确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会消费掉更多的能源、自然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
讨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或是数量减少 带来的问题
小结: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各国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
总结:
诊断过程(合作学习和知识构建能力)
共同归纳: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活动,
亲身体验,
辅助理解。
反馈
复述,带领学生一起回顾
归纳,加深记忆。
课堂巩固练习
知识归纳与延伸能力
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板
书
4.1人口与人种
一、人口的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的分布 不均衡:四稠四疏
三、人口问题:
反
思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9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分组,新课导入,构建思维导图,走进新课,课堂小结,收获分享,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9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a>,共3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