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生分析,设计思想,学习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内容
《爱在家人间》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体味亲情”、“爱的碰撞”、“沟通传递爱”三个部分组成,本课时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我与他人”关系的范畴。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视野比小学生更加宽广,随着亲子关系的变化,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成为教学中绕不开的话题。加之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难免存在逆反心理,品德养成课需要让他们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还有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为普遍,这些学生面临的已不是“爱的碰撞”,更是“爱的缺失”。
三、设计思想
通过歌曲欣赏、诉说亲情、小品表演、关爱留守儿童、小组竞赛、感恩活动等六个环节,教师发挥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体味亲情之爱,体验爱的碰撞和爱的缺失的内心感受,分析爱的碰撞的原因和冲突的危害,出谋献策化解矛盾,沟通传递爱。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知道爱的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了解爱的缺失是父母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认识爱的冲突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学会体味亲情;掌握解决爱的碰撞的技巧;懂得理解宽容、关心体贴父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自觉沟通传递爱。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爱的碰撞的技巧。不同形式的亲情有时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甚至否认它,其实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学会化解爱的冲突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学难点
明确亲子冲突的原因,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因为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对亲子冲突似懂非懂,一时难以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歌曲欣赏
有人说,家是一生都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请同学们用心倾听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前半曲,结合教材第76页正文第一段,边听边想:
①什么是亲情之爱?
②亲情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提示: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中的亲情。
②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中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设计意图:以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母亲》歌曲拉开序幕,以情动情,自然引出亲情之爱和亲情是怎样产生的。开幕力求激起千层浪,收到旗开得胜之奇效。)
现身说教,诉说我家的亲情
老师现身说教,诉说我家的亲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也能尽情诉说自己家的亲情之爱。
这张是我家1978年拍摄的老照片,一户穷苦人家的全家福。坐在中间的是我当年年近九旬的奶奶,左右分别是我爸爸、妈妈,还有两位姐姐和两位年幼的妹妹,站在后排的那位傻乎乎的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7岁,读小学一年级,我是家中唯一的小男孩,奶奶、妈妈最疼爱我。记得有一次,奶奶、妈妈与爸爸大吵一场,原来他们发现家中母鸡刚下的鸡蛋被爸爸卖了,可那些鸡蛋是奶奶、妈妈特意留给我营养滋补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每天天刚蒙蒙亮,妈妈很早很早就起床,她总是轻手轻脚,生怕吵醒子女,可爸爸偏偏要叫醒我,他没让我去早读,而是让我扫地、喂猪。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孩要爱劳动,读书没出息可以当农民,农民也要有自己的接班人。”
光阴似箭,38年过去了,妈妈去世了,我爸今年85岁了,他疾病缠身,得了帕金森、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近期,老人痴呆症加重,他已认不出家人了。上个月的一个晚上,我打来一盆热水为他洗脚,我忽然听到他在喃喃自语,一直在叫着我的小名,他的脚颤抖着,顺着他颤抖的腿往上看,我发现爸爸的泪珠大滴大滴地掉落在水盆中,原来年老痴呆的爸爸内心最牵挂的是他儿子啊!父爱如山,内敛深沉。
课前让学生写好亲情之爱,课中让他们尽情诉说家中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研读教材第78页正文第一段,问题引导: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是否相同?
②亲情会发生变化吗?
问题提示: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②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领悟就会发现,家中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课堂需要真情涌动,教师现身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敞开心扉,尽情地诉说亲情之爱,力求高潮迭起,突出了教学重点。)
小品表演,分析爱的碰撞的原因和危害
现场调查:进入初中后,你与父母是否有过爱的碰撞?请部分同学来谈谈爱的碰撞。
有请“母女“俩上台表演小品。
小品《QQ风波》
时间:星期六上午
地点:女儿的房间
人物:母亲、女儿
(妈妈气呼呼地将手机摔在床上)
妈妈:你居然天天和男同学聊天!你还有心思搞好学习?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偷看我的QQ!
妈妈:你是我女儿,妈妈不了解你的情况怎么帮助你?
女儿:你自己不也是天天玩微信,还说我?
妈妈:大人和小孩不一样,你越来越不像样,还敢跟妈妈顶嘴!
女儿:(嘭的关上门)不可理喻,今后我的事不用你管!
小品表演后,身临其境体会这对“母女”俩的心情,结合教材第79页至第81页正文,问题引导:
①进入初中后我们与家人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变化?亲子之间的碰撞为什么会增多?
②亲子两代人之间有哪些较大的差异?亲子冲突处理不好有什么后果?
问题提示:
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不安和失落,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②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剧烈冲突的小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懂得亲子关系的变化、亲子碰撞的原因。小品表演者“母女”俩感同身受,让学生了解碰撞对亲情的伤害,从而引出化解冲突的必要性。)
(四)现场调查,关爱留守儿童
通过课堂小调查,就会发现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学校一种普遍现象。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已不是“爱的碰撞”,更是“爱的缺失”。教师调整、补充教学内容,解决爱的“缺失”。让部分留守儿童介绍家庭情况。
问题提示: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劳动力转移而产生,且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出外谋生。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例如要求父母以探望、电话、短信等方式给孩子以亲情和温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充当“临时爸妈”,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慈父祥母般的关爱,等等。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正视社会问题,关注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把“爱的碰撞”和”爱的缺失”融为一体,这比一味忠实执行“爱的碰撞”的课堂,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五)出谋献策,沟通传递爱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结合教材第81至第82页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请你为化解亲子爱的“冲突”和爱的“缺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一比谁的点子好?(化解爱的“缺失”,让留守儿童来回答。)
问题提示:
①有效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②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③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④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⑤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⑥留守儿童要关心、体贴父母,理解、宽容父母。
⑦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自立的孩子早当家,等等 。
(设计意图:竞赛性游戏是初中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小组竞赛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化解冲突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等,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
(六)感恩活动,爱要这样来表达
播放《母亲》歌曲后半曲,创设一个勇敢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氛围,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体验活动。爱要这样来表达:爱要大声说出来。全班同学大声说出:“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爱你们!”
课后作业:爱要勇敢做出来;爱要真诚传出来。让学生抚摸着父母为子女生活操劳而生满老茧的双手,凝视着父母脸上的一条条皱纹和头上一缕缕白发,然后给父母一个深情的拥抱。写一封家书,把所想所感敞开胸怀与父母交流,表示自己将献上一份礼物,如分担家务、努力学习、关心体贴父母等。一封家书一式两份,一份送父母,一份交教师。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爱在家人间,最好要有家长的参与,因为缺乏父母方面的支撑,容易导致纸上谈兵。通过感恩体验活动,课内学生学习情绪活跃,又能与课外实践作业紧密结合,做到知行统一,不愁亲子关系不会和谐、融洽。)
七、板书设计
一、体味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三、爱的缺失
二、爱的碰撞
四、沟通传递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旧知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