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1:机械运动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2:声现象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4: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5: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6:透镜及其应用 试卷 5 次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3:物态变化
展开
一、选择题
1. (北京,8,2) 图2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选项错误;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地上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选项错误;冰挂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再凝固成冰而形成的,他属于凝固现象,故D选项错。
2. (广西柳州,1,3)图1是四个装有水的开口容器,同时同地放在阳光下,其中水蒸发发最快的是
【答案】C
【解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C图液体表面积最大,所以蒸发最快故选C。
3. (安顺市,3,3分)
【答案】B
【解析】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A不正确;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正确;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因为钨发生了升华、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4. (贵州省遵义市,20题,3分)
【答案】B
【解析】冰是液态水发生凝固形成的,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植物叶子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物体时在物体表面发生凝华形成固态冰晶,D错误..故选B.
5. (龙东市,3,2分)
【答案】B
【解析】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故C不正确;自然界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2分)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
草叶上的霜、漫天飞舞的雪、雾淞都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而叶片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7. (湖北省黄石市,题号17,分值2)
【答案】D
【解析】固态的碘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故B错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故C错误;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气压变大,使水的沸点超过100℃,故D正确。
8.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6,分值2)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A正确;洒水可以利用水的蒸发来吸热降温,B正确;白霜、雾凇的出现,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所致,C错误、D正确;故选C。
9.(湖南省衡阳市,题号2,分值2)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答案】B
【解析】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杯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错误;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正确;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水蒸发吸热从而空气温度降低,C错误;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盐熔化后变成盐水,盐水的凝固点降低,即降低冰雪的熔点,D 错误。
10.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12,分值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低于100℃,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A错误;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5min,B错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 正确;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D错误。
11. (湖南省怀化市,10,3分)
【答案】D
【解析】升华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霜是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冰冻的衣服能干,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因此选D。
12. (湖南娄底,7,3)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判断物质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时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时,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13.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7,分值2)
【答案】C
【解析】0~4min甲和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4~8min甲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0~10min甲和乙在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加,故C正确;0~10min乙温度不断升高,而甲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故D错误。
14. (辽宁省抚顺,第4题,2分)
【答案】B
【解析】冰瀑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降低时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铁块变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5. (山东德州,3,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答案】C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题过程】解:
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
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
故选:C。
16.(山东聊城,3,3) 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瀑布结成冰挂
B.
湿衣服晾干
C.
露的形成
D.
树枝上结霜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题过程】解:A、瀑布结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湿衣服晾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树枝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D错误。
故选:C。
17. (山东临沂,10,2)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
如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
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
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8. (山东青岛,2,2)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答案】D
【思路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解题过程】解: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山东泰安,6,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答案】B
【思路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题过程】解:
A、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故B正确;
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20. (山东省烟台市,5,2分)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答案】B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1. (山东枣庄,3,2)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思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题过程】解:
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故选:C。
22. (山东枣庄,4,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思路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题过程】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 (山东淄博,第1题,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露和雾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正确,B错误;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24. (四川绵阳,4,3)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答案】A
【思路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题过程】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 (天津,2,3)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液化及其条件,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解: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铁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B。
26.(浙江宁波,3,3)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
【思路分析】理清题意,并能利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所以想发生热传递,即必须存在温度差。
【解题过程】解:
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C。
27. (哈尔滨市,18,2分)
【答案】C
【解析】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因为雪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不正确;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D不正确.
28. (绥化市,2,2分)
【答案】D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不正确;夏天清晨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正确;秋天地上的白露,露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正确;冬天冰雕慢慢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
29.(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29,分值2)
【答案】C。
【解析】冰熔化是吸热过程,A错误;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要吸热,B错误;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是放热过程,C正确;结冰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错误。
30. (湖北十堰,3,1.5)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A
【思路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题过程】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使用手机和汽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引起火灾。
故选:A。
31. (湖北咸宁,1,2) 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思路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题过程】解: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32. (湖北襄阳,4,2)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解题过程】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33.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3,分值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D
【解析】玻璃上的“雾”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雾”和“冰花”都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正确,D错误,故选D。
34. (湖南娄底,7,3)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低的冻肉时,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5. (吉林长春市,2,2分)
【答案】D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冰块在温水中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吸收热量变成了水,发生了熔化现象。
36.(江苏南京,4,2) 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
【答案】D
【思路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解题过程】解: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冰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A错误;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故B错误;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是气态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故C错误;
D、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固态冰升华成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37. (江苏省苏州市,题号3,分值2)
【答案】B
【解析】用干冰制造白雾,干冰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白雾,故选B。
38. (江苏省徐州市,第1题,2分) 1.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答案】A
【解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选A。
39. (辽宁省鞍山市,第1题,2分)
【答案】B
【解析】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是因为冰箱内温度低,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故B正确;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相同情况下可放出更多的热量,故C错误;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故D错误。
40. (辽宁省辽阳市,第3题,2分)
【答案】A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雾凇生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露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故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冰瀑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41. (内蒙古自冶区包头市,2,3分)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霜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得沸点升高
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
【答案】C
【解析】根据液化、凝华、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高而增大,所以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得沸点升高,故C错误;
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是由于汽油在常温下易发生蒸发现象,故D错误.
42. (呼和浩特,2,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试管中的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吸热,放入凉水中试管中的碘蒸气又变为固态碘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放热,故B正确。
43. (福建B卷,3,2)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寒冬,河水结成冰
【答案】A
【思路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解题过程】 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河水结冰”是固态冰晶,是水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4. (湖北荆门,3,3) 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答案】B
【思路分析】(1)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
(2)“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3)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放热。
【解题过程】解:
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
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
故选:B。
45. (江苏淮安,4,2)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题过程】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6. (江苏泰州,3,2)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
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
【答案】D
【思路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白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水是冰的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
故选:D。
47. (四川巴中,3,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D
【思路分析】(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
(2)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题过程】解:A、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内,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A错误;
B、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感党凉爽,故B错误;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门取出的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浮在空气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8. (贵州黔三州,4,3) 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答案】A
【思路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化。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过程】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故选:A。
49. (广东省广州,9,3分)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8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 液 气 B. 气 液 固 C.气 固 液 D.液 固 气
【答案】C
【解析】根据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吸放热特点即可判断,选C。
50.(河北,17,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选项错误;石蜡是非晶体而冰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变化,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故B选项错;呼出的白气是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露珠也是液化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故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谚语。故D选项错误。
51.(湖北省黄冈市,5题,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解析】 “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故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低于0 ℃,C说法错误;“冰花”变小属于升华,升华过程要吸收热量,故D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52.(江苏连云港,2,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蒸发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故A选项正确;水是晶体,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选项错误;霜是液态,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称为液化,故C选项错误;白气不是气是小液滴,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53.(江苏宿迁,5,2分)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 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答案】C
【解析】碘发生了升华现象,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花朵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故B不正确;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冬天形成的雾凇,是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54.(江苏省盐城市,题号8,分值2)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答案】D
【解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属于蒸发吸热,选项A错误;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属于熔化现象,要吸热,选项B错误;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升华现象,要吸热,选项C错误;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属于液化现象,要放热,选项D正确。故选D。
55.(山东省滨州市,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56.(山东省滨州市,5题,3分)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说法正确;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说法正确;由图可知从水面向下水的温度逐渐增大,故C说法错误;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说法正确.故选C.
57.(山东省滨州市,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58.(山东临沂,题号10,分值2分)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59.(四川省内江市,6题,4分)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汽”,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雾、“白汽”、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一过程需要放热,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这一过程也要放热,故D项错误。故选A。
60.(重庆(B卷),3,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故A正确;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不正确;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是熔化过程,故D不正确.
61.(四川省自贡市,题号2,分值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汽华现象,选项A错误;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选项B错误;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选项C正确;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华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C。
62.(山东滨州,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63.(山东滨州,5题,3分)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说法正确;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说法正确;由图可知从水面向下水的温度逐渐增大,故C说法错误;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说法正确.故选C.
64.(四川省南充市,题号2,分值2)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答案】A
【解析】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选项A正确;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选项B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5.(山东省威海市,3题,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是凝华现象,AB错误;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C错误,D正确。
66.(湖南省邵阳市,9,2分)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答案】B
【解析】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冰棒液化形成的,故选B。
67.(安徽,14,3分)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68.(长沙,20,3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答案】A
【解析】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正确;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故B不正确;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故C不正确;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熔化形成雨水,故D不正确.
69.(四川省乐山市,题号6,分值2.5)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D
【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70.(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3,分值3)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答案】D
【解析】往冰上撒盐,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故选D。
71.(白银市,3,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水烧开时冒出“白汽”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草叶上形成“白霜”是凝华现象,故C不正确;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故D不正确.
72.(湖南省常德市,题号11,分值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少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是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A正确;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选项B错误;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湿头发上的水蒸气蒸发,这是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B。
73.(山东省菏泽市,6,2分)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D
【解析】A. 雪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B. 湿衣服变干,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因为从冰箱内取出的瓶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是液化过程;
故D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 (广东省,题号8,分值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蒸发(汽化);熔化。
【解析】眼镜片变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上岸后感觉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气蒸发吸热所致;冰棒含在嘴里,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2. (桂林市,17,2分)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液化过程中,水蒸气要放出热量.
3. (河南省,题号2,分值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液态国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化(气态→液态)形成小水滴。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气态→固态)。
4.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14,分值3)
【答案】0.2h 液化 凝华
【解析】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t=s/t=16km/80km/h=0.2h;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5. (山东省烟台市,16,3分)
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图11)。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析】
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6.(四川眉山,13,4) 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 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 形成的。
【答案】升华;液化
【思路分析】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
【解题思路】解:
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7. (绥化市,11,2分)
【答案】2.00;能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3.00cm-1.00cm=2.00cm;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8. (吉林,10,2分)
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这是为了加快水份的 。
【答案】通风;蒸发;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据此回答。
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通过增大衣服(水)的表面积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是通过提高衣服(水)的温度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通过加快衣服(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加快蒸发。
9.(广西北部湾,18,2)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不变;晶体
【思路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解题过程】解: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故答案为:不变;晶体。
10. (江苏淮安,16,3)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答案】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思路分析】(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解题过程】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由图象可知,冰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11. (山东东营,17,2)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思路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解题过程】解: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故答案为: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12. (山东济宁,11,2) 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放出
【思路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题过程】解:土壤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汽,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薄膜变成小水滴是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13. (四川成都,15,4) 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液化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题过程】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14. (贵州贵阳,7,2) 水不同状态的循环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雪花就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它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凝华
【思路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过程】解: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
故答案为:凝华。
15. (四川省广安市,题号17,分值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图中的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第3分钟到第7分钟晶体都在熔化过程中,所以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6.(浙江省温州市,16,4分)16.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1)地震 (2)汽化和液化
【解析】(1)根据平常的生活常识结合题意可以得出地震;(2)炽热岩浆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发生汽化,由液态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又液化形成白雾。
17.(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16,分值2)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放热。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饮料瓶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
18.
三、解答题
1. (吉林,20,2分)
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
【解题过程】答: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所以就会在外壁出现水珠。
2. (四川省德阳市,41,4分)
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思路分析】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3. (江西省,19,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思路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题过程】
A方式,碘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最高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故A更好;
B方式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先熔化再汽化,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1. (北京,27,2)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17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
与 是否有关。
【思路分析】本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典型的控制变量法,依据控制变量即可解答。
【解题过程】从“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这句话中看出变量是玻璃板的温度。故探究的是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2. (桂林市,23,5分)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答案】(1)①等量;(2)液体表面积;A;(3)变小;吸热
【解析】(1)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量的酒精;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表面积大的A玻璃板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因为温度计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
3. (广西柳州,23,5)某实验小组用图1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
90
94
97
99
99
99
99
(1)水温可用_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15_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
压 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 。
【答案】温度计 乙 99 低于 不变
【解析】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乙图正确,丙图是加热过程中,底部受热水汽化成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小。3、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4、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4. (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4,6分)
【思路分析】
(1)根据冰的熔化曲线和晶体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沸腾时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象上描点。连线即可完成;
②根据图像,分析出液体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③根据液体温度变化的规律,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1)由图可知,冰熔化时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断吸热;
(3)①由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如下图所示:
;
②由图像可知,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越慢;
③由于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所以先将滚烫的奶茶冷却5min,再加一匙冷牛奶冷却的效果较好,故选A.
故答案为:(1)晶体;
(2)不变;吸热;
(3)①;
②温度越低,下降得越慢(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下降得越慢;与室温温差越大,下降得越快;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
③A.
5.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29,分值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____m2(选填“>”、“<”或“=”).
【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低于;<。
【解析】(1)为便于更好地确定位置,实验装置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安装;
(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实现与刻度相平;
(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不到100℃,所以这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m1<m2。
6.(湖南娄底,19,8)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绘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答案】 (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1)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都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 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由图象可以判断: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图a是冰的熔化图像,BC段该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7. (辽宁省抚顺,第28题,5分)
【答案】(1)-8 (2)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3)不会
【解析】(1)由图甲可知,所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8小格,为-8℃;(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第8min时,冰有一部分熔化成水,一部分尚没熔化,试管内的物质为固液共存态;AB段是固态的冰,CD段是液态的水,AB段与CD段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3)对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中继续吸热,因而不会沸腾。
8. (山东德州,21,4)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思路分析】(1)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解题过程】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68℃;
(2)分析图象会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此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1)68℃;(2)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A;(4)不可行。
9.(山东临沂,3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思路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
(4)运用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解题过程】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
10. (四川绵阳,18,4)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试验中,从室温开始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0.0
40.0
49.9
59.6
69.2
78.6
87.8
97.0
97.0
97.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本地水的沸点是 ℃。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水的温度升高, (填序号)
A.水的质量变化了
B.水的比热容变化了
C.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
D.1min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同
【思路分析】考查学生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评估的能力,(1)根据表格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2)根据汽化现象和Q=cm△t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1)由表格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7℃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7℃,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分析一下原因:
在沸腾前不能考虑水的蒸发,故水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水的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根据Q=cm△t可知,温度差增大,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故C正确;相同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97;C。
11. (广西玉林,24,4) 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 ℃,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 (选填“增加”或“减少”)。
【思路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题过程】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96;吸热;(2)升高;增加。
12. (湖北十堰,21,6) 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 ,由数据可知,烧杯内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思路分析】(1)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利用外焰在正下方加热;烧杯下方必须加石棉网防止烧杯炸裂;
(2)温度计读数时眼睛应于刻度相平;
(3)水沸腾前,下层的水温度高于上层水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解题过程】解:(1)观察甲图可知,图中有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视线与刻度相平的2;
(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
实验时,沸腾后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由此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2;(3)变大;吸热;(4)98℃;小于。
13. (湖南娄底,19,8)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思路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解题过程】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14. (吉林长春市,20,3分)
【思路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找到不沸腾时的温度,由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分析出大气压强与标准大压的关系。
【解题过程】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所以此时水面上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15. (江苏南京,23,5)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kg
水的初温t0/℃
水的末温t/℃
消耗的燃气V/m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
26.0
50.0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思路分析】(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中火节约燃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m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m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故答案为:(1)时间/min;(2)98;需要;(3)A。
16.(江苏省苏州市,题号27,分值5)
【答案】(1)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92;(3)正在;(4)如图所示(4—5min直接画曲线也对);(5)相同时间内吸热小于或等于散热(无相同时间也得分)。
【解析】(1)组装器材时,以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来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2)由图甲可知,此时温度为92℃;(3)图乙中,气泡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表明水正在沸腾;(4)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可得图像如图所示;(5)汤的温度远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汤一直在向外散热,当相同时间内吸热小于或等于散热时,汤就无法沸腾了。
17. (辽宁省鞍山市,第29题,6分)
【答案】(1)停表(或秒表、手表、钟表等) (2)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3)海波 48 (4)升温快慢不同 两种物质比热容不同
【解析】(1)实验中,要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记录一次温度,所以还要用到停表(或秒表、手表、钟表等);(2)采用水浴法加热,好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3)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波有固定的熔点,海波是晶体;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4)比较0—3min固态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变化,发现它们升温快慢不同,这是由于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18. (辽宁省辽阳市,第28题,5分)
【答案】(1)热胀冷缩 -2 (2)①不变 ②等于 (3)高于
【解析】(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值在0℃以下两格,示数为-2℃;(2)①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和第10—12min,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等的时间,冰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3)试管中的液体能够沸腾,说明它温度达到沸点后,仍能继续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这说明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19.(湖南岳阳,19,6) 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
…
3
3.5
4
4.5
5
5.5
6
…
温度/℃
…
92
95
97
98
98
98
98
…
(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 (只填序号)。
A.60℃ B.80℃ C.100℃
【思路分析】考查液体沸腾的特点和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难度中。(1)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根据二者分沸点来答题。
【解题过程】解:(1)水从第4.5min开始沸腾,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甘蔗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应该让加热的温度大于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适宜温度可为80℃.故选B。
故答案为:(1)98;保持不变;(2)B。
20. (福建B卷,27,5) 图甲是“探究水沸胯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 形成的。
(4)撒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思路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解题过程】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次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2;98; (3)水蒸气液化;(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
21. (湖北荆门,15,5)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思路分析】(1)(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题过程】解:(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故答案为:(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22. (江苏常州,26,5)小组同学择究“冰的熔化特点”,实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 ▲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
(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 (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1)-2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探究。(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2)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物质;(3)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冰升温比水升温快;(4)比较丙丁图像发现,丁图从开始加热到熔化的时间比丙图从开始加热到熔化的时间长,熔化过程丁所用的时间比丙所用的时间长,可能是丁图的冰质量大于丙图丙的质量;也可能温水温度较低;也可能温水质量较小等。
23. (江苏泰州,28,6) 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思路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质量相同,水升温越快慢,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
【解题过程】解:
(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
(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如果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1)乙; (2)自下而上;(3)99℃; 小; 移去酒精灯; (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24. (四川巴中,27,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根据据实验记录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达到沸点,持续续吸热,温度 。
【思路分析】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解: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达到沸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99;小于;温度;不变。
25. (山东临沂,题号31,分值5分)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C。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_____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答案】(1)均匀受热;(2)2°C;(3)保持不变;晶体(4)CD。
【思路分析】(1)实验中要使试管中的物质均匀受热,据此解答;(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需要区分读数;(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情况,温度变化与否,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解题过程】(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C。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CD”段上升温度低,则CD段吸热能力强。
26.(四川省泸州市,题号35,分值3)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选填“有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由小变大;(3)98。
【解析】(1)从装置中可以得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2)水沸腾后,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压强减小,所以是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水蒸气;(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沸点是98℃。
27.(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26,分值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答案】(1)10;(2)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固态;(4)小于。
【解析】(1)由图象可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共耗时15min-5min=10min;(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4)由于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关键点解读: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
28.(湖北武汉,15,4)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答案】(1)铁圈C;状态;(2)80℃;小于。
【解析】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解;(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C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由图可知,物质在第35分钟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
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
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铁圈C;状态;(2)80℃;小于。
1. (北京,8,2) 图2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选项错误;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地上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选项错误;冰挂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再凝固成冰而形成的,他属于凝固现象,故D选项错。
2. (广西柳州,1,3)图1是四个装有水的开口容器,同时同地放在阳光下,其中水蒸发发最快的是
【答案】C
【解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C图液体表面积最大,所以蒸发最快故选C。
3. (安顺市,3,3分)
【答案】B
【解析】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A不正确;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正确;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因为钨发生了升华、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4. (贵州省遵义市,20题,3分)
【答案】B
【解析】冰是液态水发生凝固形成的,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植物叶子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物体时在物体表面发生凝华形成固态冰晶,D错误..故选B.
5. (龙东市,3,2分)
【答案】B
【解析】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故C不正确;自然界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2分)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
草叶上的霜、漫天飞舞的雪、雾淞都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而叶片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7. (湖北省黄石市,题号17,分值2)
【答案】D
【解析】固态的碘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故B错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故C错误;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气压变大,使水的沸点超过100℃,故D正确。
8.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6,分值2)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A正确;洒水可以利用水的蒸发来吸热降温,B正确;白霜、雾凇的出现,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所致,C错误、D正确;故选C。
9.(湖南省衡阳市,题号2,分值2)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答案】B
【解析】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杯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错误;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正确;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水蒸发吸热从而空气温度降低,C错误;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盐熔化后变成盐水,盐水的凝固点降低,即降低冰雪的熔点,D 错误。
10.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12,分值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低于100℃,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A错误;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5min,B错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 正确;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D错误。
11. (湖南省怀化市,10,3分)
【答案】D
【解析】升华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霜是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冰冻的衣服能干,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因此选D。
12. (湖南娄底,7,3)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判断物质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时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时,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13.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7,分值2)
【答案】C
【解析】0~4min甲和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4~8min甲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0~10min甲和乙在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加,故C正确;0~10min乙温度不断升高,而甲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故D错误。
14. (辽宁省抚顺,第4题,2分)
【答案】B
【解析】冰瀑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降低时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铁块变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5. (山东德州,3,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答案】C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题过程】解:
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
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
故选:C。
16.(山东聊城,3,3) 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瀑布结成冰挂
B.
湿衣服晾干
C.
露的形成
D.
树枝上结霜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题过程】解:A、瀑布结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湿衣服晾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树枝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D错误。
故选:C。
17. (山东临沂,10,2)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
如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
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
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8. (山东青岛,2,2)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答案】D
【思路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解题过程】解: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山东泰安,6,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答案】B
【思路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题过程】解:
A、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故B正确;
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20. (山东省烟台市,5,2分)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答案】B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1. (山东枣庄,3,2)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思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题过程】解:
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故选:C。
22. (山东枣庄,4,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思路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题过程】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 (山东淄博,第1题,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露和雾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正确,B错误;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24. (四川绵阳,4,3)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答案】A
【思路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题过程】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 (天津,2,3)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液化及其条件,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解: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铁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B。
26.(浙江宁波,3,3)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
【思路分析】理清题意,并能利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所以想发生热传递,即必须存在温度差。
【解题过程】解:
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C。
27. (哈尔滨市,18,2分)
【答案】C
【解析】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因为雪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不正确;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D不正确.
28. (绥化市,2,2分)
【答案】D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不正确;夏天清晨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正确;秋天地上的白露,露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正确;冬天冰雕慢慢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
29.(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29,分值2)
【答案】C。
【解析】冰熔化是吸热过程,A错误;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要吸热,B错误;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是放热过程,C正确;结冰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错误。
30. (湖北十堰,3,1.5)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A
【思路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题过程】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使用手机和汽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引起火灾。
故选:A。
31. (湖北咸宁,1,2) 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思路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题过程】解: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32. (湖北襄阳,4,2)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解题过程】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33.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3,分值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D
【解析】玻璃上的“雾”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雾”和“冰花”都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正确,D错误,故选D。
34. (湖南娄底,7,3)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低的冻肉时,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5. (吉林长春市,2,2分)
【答案】D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冰块在温水中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吸收热量变成了水,发生了熔化现象。
36.(江苏南京,4,2) 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
【答案】D
【思路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解题过程】解: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冰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A错误;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故B错误;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是气态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故C错误;
D、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固态冰升华成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37. (江苏省苏州市,题号3,分值2)
【答案】B
【解析】用干冰制造白雾,干冰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白雾,故选B。
38. (江苏省徐州市,第1题,2分) 1.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答案】A
【解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选A。
39. (辽宁省鞍山市,第1题,2分)
【答案】B
【解析】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是因为冰箱内温度低,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故B正确;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相同情况下可放出更多的热量,故C错误;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故D错误。
40. (辽宁省辽阳市,第3题,2分)
【答案】A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雾凇生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露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故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冰瀑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41. (内蒙古自冶区包头市,2,3分)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霜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得沸点升高
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
【答案】C
【解析】根据液化、凝华、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高而增大,所以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得沸点升高,故C错误;
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是由于汽油在常温下易发生蒸发现象,故D错误.
42. (呼和浩特,2,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试管中的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吸热,放入凉水中试管中的碘蒸气又变为固态碘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放热,故B正确。
43. (福建B卷,3,2)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寒冬,河水结成冰
【答案】A
【思路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解题过程】 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河水结冰”是固态冰晶,是水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4. (湖北荆门,3,3) 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答案】B
【思路分析】(1)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
(2)“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3)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放热。
【解题过程】解:
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
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
故选:B。
45. (江苏淮安,4,2)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题过程】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6. (江苏泰州,3,2)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
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
【答案】D
【思路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白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水是冰的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
故选:D。
47. (四川巴中,3,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D
【思路分析】(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
(2)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题过程】解:A、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内,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A错误;
B、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感党凉爽,故B错误;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门取出的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浮在空气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8. (贵州黔三州,4,3) 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答案】A
【思路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种热现象,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样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影响到了物质的状态变化。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过程】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故选:A。
49. (广东省广州,9,3分)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8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 液 气 B. 气 液 固 C.气 固 液 D.液 固 气
【答案】C
【解析】根据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吸放热特点即可判断,选C。
50.(河北,17,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选项错误;石蜡是非晶体而冰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变化,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故B选项错;呼出的白气是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露珠也是液化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故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谚语。故D选项错误。
51.(湖北省黄冈市,5题,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解析】 “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故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低于0 ℃,C说法错误;“冰花”变小属于升华,升华过程要吸收热量,故D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52.(江苏连云港,2,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蒸发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故A选项正确;水是晶体,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选项错误;霜是液态,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称为液化,故C选项错误;白气不是气是小液滴,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53.(江苏宿迁,5,2分)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 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答案】C
【解析】碘发生了升华现象,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花朵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故B不正确;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冬天形成的雾凇,是凝华现象,故D不正确.
54.(江苏省盐城市,题号8,分值2)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答案】D
【解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属于蒸发吸热,选项A错误;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属于熔化现象,要吸热,选项B错误;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升华现象,要吸热,选项C错误;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属于液化现象,要放热,选项D正确。故选D。
55.(山东省滨州市,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56.(山东省滨州市,5题,3分)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说法正确;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说法正确;由图可知从水面向下水的温度逐渐增大,故C说法错误;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说法正确.故选C.
57.(山东省滨州市,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58.(山东临沂,题号10,分值2分)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题过程】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59.(四川省内江市,6题,4分)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汽”,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雾、“白汽”、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一过程需要放热,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这一过程也要放热,故D项错误。故选A。
60.(重庆(B卷),3,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故A正确;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不正确;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是熔化过程,故D不正确.
61.(四川省自贡市,题号2,分值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汽华现象,选项A错误;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选项B错误;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选项C正确;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华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C。
62.(山东滨州,3题,3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为100℃,而酒精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60℃,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A错误;图甲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是因为水沸腾前上方水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上升过程中不断液化导致的,所以图甲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B正确;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瓦还能继续向外放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B.
63.(山东滨州,5题,3分)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说法正确;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说法正确;由图可知从水面向下水的温度逐渐增大,故C说法错误;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说法正确.故选C.
64.(四川省南充市,题号2,分值2)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答案】A
【解析】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选项A正确;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选项B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5.(山东省威海市,3题,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是凝华现象,AB错误;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C错误,D正确。
66.(湖南省邵阳市,9,2分)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答案】B
【解析】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冰棒液化形成的,故选B。
67.(安徽,14,3分)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68.(长沙,20,3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答案】A
【解析】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正确;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故B不正确;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故C不正确;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熔化形成雨水,故D不正确.
69.(四川省乐山市,题号6,分值2.5)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D
【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70.(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3,分值3)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答案】D
【解析】往冰上撒盐,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故选D。
71.(白银市,3,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正确;水烧开时冒出“白汽”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草叶上形成“白霜”是凝华现象,故C不正确;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故D不正确.
72.(湖南省常德市,题号11,分值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少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是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A正确;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选项B错误;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湿头发上的水蒸气蒸发,这是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B。
73.(山东省菏泽市,6,2分)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D
【解析】A. 雪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B. 湿衣服变干,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因为从冰箱内取出的瓶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是液化过程;
故D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 (广东省,题号8,分值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蒸发(汽化);熔化。
【解析】眼镜片变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上岸后感觉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气蒸发吸热所致;冰棒含在嘴里,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2. (桂林市,17,2分)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液化过程中,水蒸气要放出热量.
3. (河南省,题号2,分值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液态国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化(气态→液态)形成小水滴。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气态→固态)。
4.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14,分值3)
【答案】0.2h 液化 凝华
【解析】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t=s/t=16km/80km/h=0.2h;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5. (山东省烟台市,16,3分)
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图11)。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析】
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6.(四川眉山,13,4) 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 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 形成的。
【答案】升华;液化
【思路分析】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
【解题思路】解:
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7. (绥化市,11,2分)
【答案】2.00;能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3.00cm-1.00cm=2.00cm;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8. (吉林,10,2分)
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这是为了加快水份的 。
【答案】通风;蒸发;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据此回答。
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通过增大衣服(水)的表面积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是通过提高衣服(水)的温度来加快水的蒸发;
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通过加快衣服(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加快蒸发。
9.(广西北部湾,18,2)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不变;晶体
【思路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解题过程】解: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故答案为:不变;晶体。
10. (江苏淮安,16,3)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答案】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思路分析】(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解题过程】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由图象可知,冰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11. (山东东营,17,2)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思路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解题过程】解: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故答案为: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12. (山东济宁,11,2) 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放出
【思路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题过程】解:土壤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汽,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薄膜变成小水滴是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13. (四川成都,15,4) 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液化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题过程】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14. (贵州贵阳,7,2) 水不同状态的循环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雪花就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它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凝华
【思路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过程】解: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
故答案为:凝华。
15. (四川省广安市,题号17,分值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图中的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第3分钟到第7分钟晶体都在熔化过程中,所以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6.(浙江省温州市,16,4分)16.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1)地震 (2)汽化和液化
【解析】(1)根据平常的生活常识结合题意可以得出地震;(2)炽热岩浆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发生汽化,由液态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又液化形成白雾。
17.(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16,分值2)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放热。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饮料瓶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
18.
三、解答题
1. (吉林,20,2分)
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
【解题过程】答: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所以就会在外壁出现水珠。
2. (四川省德阳市,41,4分)
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思路分析】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3. (江西省,19,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思路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题过程】
A方式,碘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最高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故A更好;
B方式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先熔化再汽化,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1. (北京,27,2)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17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
与 是否有关。
【思路分析】本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典型的控制变量法,依据控制变量即可解答。
【解题过程】从“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这句话中看出变量是玻璃板的温度。故探究的是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2. (桂林市,23,5分)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答案】(1)①等量;(2)液体表面积;A;(3)变小;吸热
【解析】(1)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量的酒精;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表面积大的A玻璃板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因为温度计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
3. (广西柳州,23,5)某实验小组用图1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
90
94
97
99
99
99
99
(1)水温可用_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15_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
压 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 。
【答案】温度计 乙 99 低于 不变
【解析】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乙图正确,丙图是加热过程中,底部受热水汽化成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小。3、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4、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4. (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4,6分)
【思路分析】
(1)根据冰的熔化曲线和晶体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沸腾时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象上描点。连线即可完成;
②根据图像,分析出液体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③根据液体温度变化的规律,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1)由图可知,冰熔化时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断吸热;
(3)①由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如下图所示:
;
②由图像可知,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越慢;
③由于液体的温度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所以先将滚烫的奶茶冷却5min,再加一匙冷牛奶冷却的效果较好,故选A.
故答案为:(1)晶体;
(2)不变;吸热;
(3)①;
②温度越低,下降得越慢(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下降得越慢;与室温温差越大,下降得越快;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
③A.
5.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29,分值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____m2(选填“>”、“<”或“=”).
【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低于;<。
【解析】(1)为便于更好地确定位置,实验装置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安装;
(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实现与刻度相平;
(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不到100℃,所以这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m1<m2。
6.(湖南娄底,19,8)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绘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答案】 (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1)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都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 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由图象可以判断: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图a是冰的熔化图像,BC段该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7. (辽宁省抚顺,第28题,5分)
【答案】(1)-8 (2)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3)不会
【解析】(1)由图甲可知,所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8小格,为-8℃;(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第8min时,冰有一部分熔化成水,一部分尚没熔化,试管内的物质为固液共存态;AB段是固态的冰,CD段是液态的水,AB段与CD段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3)对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中继续吸热,因而不会沸腾。
8. (山东德州,21,4)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思路分析】(1)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解题过程】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68℃;
(2)分析图象会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此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1)68℃;(2)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A;(4)不可行。
9.(山东临沂,3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思路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
(4)运用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解题过程】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
10. (四川绵阳,18,4)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试验中,从室温开始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0.0
40.0
49.9
59.6
69.2
78.6
87.8
97.0
97.0
97.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本地水的沸点是 ℃。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水的温度升高, (填序号)
A.水的质量变化了
B.水的比热容变化了
C.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
D.1min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同
【思路分析】考查学生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评估的能力,(1)根据表格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2)根据汽化现象和Q=cm△t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1)由表格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7℃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7℃,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分析一下原因:
在沸腾前不能考虑水的蒸发,故水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水的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根据Q=cm△t可知,温度差增大,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故C正确;相同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97;C。
11. (广西玉林,24,4) 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 ℃,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 (选填“增加”或“减少”)。
【思路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题过程】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96;吸热;(2)升高;增加。
12. (湖北十堰,21,6) 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 ,由数据可知,烧杯内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思路分析】(1)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利用外焰在正下方加热;烧杯下方必须加石棉网防止烧杯炸裂;
(2)温度计读数时眼睛应于刻度相平;
(3)水沸腾前,下层的水温度高于上层水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解题过程】解:(1)观察甲图可知,图中有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视线与刻度相平的2;
(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
实验时,沸腾后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由此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2;(3)变大;吸热;(4)98℃;小于。
13. (湖南娄底,19,8)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思路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解题过程】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14. (吉林长春市,20,3分)
【思路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找到不沸腾时的温度,由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分析出大气压强与标准大压的关系。
【解题过程】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所以此时水面上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15. (江苏南京,23,5)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kg
水的初温t0/℃
水的末温t/℃
消耗的燃气V/m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
26.0
50.0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思路分析】(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中火节约燃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m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m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故答案为:(1)时间/min;(2)98;需要;(3)A。
16.(江苏省苏州市,题号27,分值5)
【答案】(1)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92;(3)正在;(4)如图所示(4—5min直接画曲线也对);(5)相同时间内吸热小于或等于散热(无相同时间也得分)。
【解析】(1)组装器材时,以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来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2)由图甲可知,此时温度为92℃;(3)图乙中,气泡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表明水正在沸腾;(4)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可得图像如图所示;(5)汤的温度远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汤一直在向外散热,当相同时间内吸热小于或等于散热时,汤就无法沸腾了。
17. (辽宁省鞍山市,第29题,6分)
【答案】(1)停表(或秒表、手表、钟表等) (2)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3)海波 48 (4)升温快慢不同 两种物质比热容不同
【解析】(1)实验中,要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记录一次温度,所以还要用到停表(或秒表、手表、钟表等);(2)采用水浴法加热,好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3)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波有固定的熔点,海波是晶体;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4)比较0—3min固态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变化,发现它们升温快慢不同,这是由于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18. (辽宁省辽阳市,第28题,5分)
【答案】(1)热胀冷缩 -2 (2)①不变 ②等于 (3)高于
【解析】(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值在0℃以下两格,示数为-2℃;(2)①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和第10—12min,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等的时间,冰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3)试管中的液体能够沸腾,说明它温度达到沸点后,仍能继续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这说明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19.(湖南岳阳,19,6) 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
…
3
3.5
4
4.5
5
5.5
6
…
温度/℃
…
92
95
97
98
98
98
98
…
(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 (只填序号)。
A.60℃ B.80℃ C.100℃
【思路分析】考查液体沸腾的特点和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难度中。(1)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根据二者分沸点来答题。
【解题过程】解:(1)水从第4.5min开始沸腾,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甘蔗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应该让加热的温度大于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适宜温度可为80℃.故选B。
故答案为:(1)98;保持不变;(2)B。
20. (福建B卷,27,5) 图甲是“探究水沸胯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 形成的。
(4)撒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思路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解题过程】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次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2;98; (3)水蒸气液化;(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
21. (湖北荆门,15,5)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思路分析】(1)(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题过程】解:(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故答案为:(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22. (江苏常州,26,5)小组同学择究“冰的熔化特点”,实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 ▲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
(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 (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1)-2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探究。(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2)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物质;(3)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冰升温比水升温快;(4)比较丙丁图像发现,丁图从开始加热到熔化的时间比丙图从开始加热到熔化的时间长,熔化过程丁所用的时间比丙所用的时间长,可能是丁图的冰质量大于丙图丙的质量;也可能温水温度较低;也可能温水质量较小等。
23. (江苏泰州,28,6) 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思路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质量相同,水升温越快慢,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
【解题过程】解:
(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
(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如果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1)乙; (2)自下而上;(3)99℃; 小; 移去酒精灯; (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24. (四川巴中,27,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根据据实验记录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达到沸点,持续续吸热,温度 。
【思路分析】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解: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达到沸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99;小于;温度;不变。
25. (山东临沂,题号31,分值5分)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C。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_____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答案】(1)均匀受热;(2)2°C;(3)保持不变;晶体(4)CD。
【思路分析】(1)实验中要使试管中的物质均匀受热,据此解答;(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需要区分读数;(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情况,温度变化与否,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解题过程】(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C。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CD”段上升温度低,则CD段吸热能力强。
26.(四川省泸州市,题号35,分值3)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选填“有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由小变大;(3)98。
【解析】(1)从装置中可以得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2)水沸腾后,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压强减小,所以是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水蒸气;(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沸点是98℃。
27.(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26,分值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答案】(1)10;(2)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固态;(4)小于。
【解析】(1)由图象可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共耗时15min-5min=10min;(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4)由于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关键点解读: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
28.(湖北武汉,15,4)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答案】(1)铁圈C;状态;(2)80℃;小于。
【解析】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解;(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C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由图可知,物质在第35分钟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
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
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铁圈C;状态;(2)80℃;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