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2:声现象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3:物态变化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5: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6:透镜及其应用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 试卷 3 次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4: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展开
一、选择题
1. (北京,2,2) 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解析】由于光源直线传播形成的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倒影,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凸透镜成像、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 A图可以看出光照射到手上后,穿不过去,于是在手的后面形成阴影,它属于光沿直线传播;鸟巢的灯光经过水面反射之后返回空气中介质种类不变属于光的反射;C图光线穿过水透镜进入人眼也属于从空气进入其它介质后光路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D图是光由水中进入空气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
2.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5,分值2)15.下列几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路灯下的“人影”
B. 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C.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D. 雨后的“彩虹”
【答案】B
【解析】路灯下的人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正确;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D错误。
3.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7,分值2)17.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答案】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错误;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B正确;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正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D正确;故选A。
4.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3,分值2)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将各点对应的像进行连线,进行比较可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5. (湖南娄底,4,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鸟巢倒影
C.水面折枝
D. 故宫日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利用光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体现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即:
A、A图中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故A错误;
B、平静水面上鸟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C图中从水面折枝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D图中故宫日冕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6.(江苏省扬州市,题号3,分值2)
【答案】D
【解析】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故选D。
7.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4,分值2)
【答案】B
【解析】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故A错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8. (山东德州,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海市蜃楼
C.
路口反光镜
D.
雨后彩虹
【答案】C
【思路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解题过程】解:杯弓蛇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A、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路口反光镜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山东省烟台市,6,2分)
图3描述的四个生活实例,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从水中池底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池水变浅了,故与题意不符;
C.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与题意不符;
D.“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组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山东淄博,第4题,2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反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现象相关知识。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与物大小始终相等,A错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错误;“红花绿叶”是因为花和叶子分别反射红光和绿光,D错误。
11. (四川绵阳,8,3)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一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答案】A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解答此题。
【解题过程】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也就是说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
A、由图可以看出:站在原地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故B错误;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C错误;
D、若人离镜子远一些,像也会离镜子远一些,同时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12. (天津,3,3)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水中倒影
【答案】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A、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立竿见影属于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错误;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3. (浙江嘉兴,3,3)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思路分析】首先确定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对各个图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14. (浙江省台州市,题号9,分值4)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故选:C。
15.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34,分值2)
【答案】D。
【解析】雨后的夜晚,迎着月亮走,水面因为发生镜面反射,月光会射入人眼,因此会感觉很亮,A正确;平面镜通过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正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正确;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能使光汇聚的原理制成的,D错误。
16.(湖北十堰,4,1.5) 生活中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太极湖边,倒影可见 B.林萌树下,点点光斑
C.山涧小溪,清澈见底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答案】A
【思路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题过程】解: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林萌树下的点点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17.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2,分值2)如图1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小孔成像 B.彩虹的形成 C.太阳灶聚光 D.从岸上看鱼的位置变浅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情趣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彩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灶聚光,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平行的太阳光会聚于焦点,故C符合题意;人岸上看到鱼的位置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18. (湖南娄底,4,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鸟巢倒影
C.水面折枝
D.故宫日冕
【答案】B
【思路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题过程】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鸟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从水中花枝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花枝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故宫日冕,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9.(辽宁省鞍山市,第8题,2分)
【答案】D
【解析】杯子的倒影比杯子显得略暗,是由于光在玻璃板上发生了折射,一部分光进入玻璃板中,故A错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杯子的虚像是倒着的,是因为杯子底部更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勺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杯子是圆柱体,中间厚,边缘薄,可看作是凸透镜,此时杯子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杯子与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故D正确。
20. (呼和浩特,2,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光现象。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故C错误;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21. (湖南岳阳,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
B.
平面镜成像
C.
筷子弯折
D.
放大镜成像
【答案】B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身边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22. (广东深圳,1,3)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思路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题过程】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广西北部湾,2,2)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C
【思路分析】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阻挡而形成了影子。
【解题过程】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故选:C。
24. (江苏常州,13,2)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A选项平面镜成像是虚像,A选项错误;B选项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选项错误;C选项像和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一样大,C选项错误;D选项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D选项正确。
25. (山东济宁,3,2)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答案】B
【思路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2)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3)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
【解题过程】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
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
故选:B。
26.(山东省滨州市,4题,3分) 下列现象中,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 D.手影
【答案】A
【解析】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手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27.(四川达州,2,3分)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身体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答案】B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所以A不正确;小张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为最小为身高的一半,镜子的上边缘放在头顶和眼睛的中间位置,镜子的下边缘放在眼睛和脚的中间位置,所以B正确;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但小王在平面镜中不一定能看到小张,所以C不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虚像,所以D不正确.
28.(浙江省温州市,11,4分)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解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决定,所以要改变像的位置只需改变玩具鸟的位置,故选A。
29.(浙江省金华市,9题,3分)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答案】A
【解析】“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C错误;“水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所成虚像与岸上景物大小相等,所以D错误。
30.(浙江省舟山市,3题,3分)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31.(湖北武汉,1,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透过树丛的光束
B.
雨后的彩虹
C.
水中的倒影
D.
海市蜃楼
【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即: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山东省菏泽市,3,2分)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 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答案】C
【解析】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现象,故A错误;
B.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与物距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 (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2分)
【答案】不变;2;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速度的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物体和平面镜中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平面镜中的像相对她的速度是也走向平面镜的速度的2倍,所以速度的大小为2m/s。
2. (湖南省怀化市,19,2分)
【答案】1.6m;3m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④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明的身高1.6m,因此像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
3. (山东泰安,17,1)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题过程】解:当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她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4. (云南省昆明市,第16题,2分)图8中 a、b 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图 ;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
【答案】b 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解析】玻璃窗上的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室内吊灯在玻璃后成虚像;手机紧贴玻璃时,吊灯发出的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拍摄到吊灯的像;而手机离玻璃一琮距离拍摄时,观察的范围变大,所以可能看到吊灯的像;故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图b,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5. (浙江湖州,7,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
【答案】静止;光的反射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题思路】解: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
看到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静止;光的反射。
6.(广西玉林,19,2) 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
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答案】6;7:25
【思路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题过程】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彩虹桥的像和彩虹桥到水面的距离相等,都是3m,所以它的“倒影“距桥面6m。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故答案为:6;7:25。
7. (湖北十堰,11,3) 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 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答案】振动;音色;漫反射
【思路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生活中常称作音量,由振幅、距离两个因素决定;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说的声音粗细,由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注意区分声音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解题过程】解:(1)刮风时,风吹树叶的哗哗声,是因为树叶的振动产生声音的;
(2)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即使其所发出的音调、响度相同,其音色也是不同的,故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漫反射。
8. (湖南岳阳,16,4)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答案】(1)b;(2)反射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凹面镜的反射作用,是一道基础题。(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焦点温度最高;(2)卫星锅对信号有反射作用,“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
【解题过程】解:(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壶应放在焦点位置,故应放在图乙中的b点;
(2)“卫星锅”能收集微弱电视信号,故“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
故答案为:(1)b;(2)反射。
9.(四川省南充市,题号11,分值2)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未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湖中柳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0.(湖南省邵阳市,23,2分)人笔直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______ m。
【答案】4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结合题意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4m。
三、解答题
37.
38.
39.
四、实验探究题
1. (北京,26,4)小光同学利用图16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成象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思路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题过程】依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像与物大小相等可知蜡烛所成像的高度等于蜡烛的高度。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不变。
2. (龙东市,28,6分)
【答案】(1)便于比较物和像大小;(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10;不能;虚;(4)不变
【解析】(1)实验时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cm;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用光屏不能接受;(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所以蜡烛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 (山东聊城,21,4)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思路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
(2)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
(3)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4)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解题过程】解:(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故答案为:(1)不需要;(2)对称;(3)不能;(4)B。
4. (山东临沂,30,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思路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解题过程】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故答案为:(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2。
5. (山东青岛,15,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数据
结论
如图,M是小平面镜,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且E、F在同一平面,并与镜面垂直。
用激光笔和量角器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25
40
60
反射角r/°
25
40
60
①在图屮标出入射角i的位置。
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③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 。
【答案】(1)如图示;(2)等于;(3)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思路分析】(1)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结合实验中的具体现象可逐一做出解答;
【解题过程】解:(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需要将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旋转通常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故答案为:(1)如图示;(2)等于;(3)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6.(山东省烟台市,23,6分)
图17是利用平板玻璃、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选用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对实验环境有什么要求?
(3)简述确定记录像位置的方法步骤。
(4)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无论怎样操作,总是观察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什么?
【思路分析】(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要比较像与物距离的关系,需借助刻度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
【解题过程】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确定记录像位置的方法步骤是: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③.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4)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无论怎样操作,总是观察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所以看到两个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越明显。
7. (山东淄博,第21题,5分)
【答案】(1)垂直 40 (2)不合理 没有前后移动纸板BNF (3)OA
【解析】(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则入射角是40°;(2)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合理,理由是: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NF前后折一下,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的径迹;(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
8. (浙江杭州,11,6)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的探究,以及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注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可得出结论;
(3)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题过程】解:(1)如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3)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入射角为90°﹣30°=60°;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120°。
9.(哈尔滨市,49,5分)
【思路分析】(1)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要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在白纸上;(2)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搜集物体到平面镜距离不同时,所成像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1)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蜡烛A正确放在白纸上、玻璃板垂直桌面放在白纸中央;
(2)可以获取的信息: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需要收集的证据是同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不同物距时所成像的大小.
10. (绥化市,27,4分)
【答案】(1)不能;(2)把纸板F沿ON向前(或向后)弯折;(3)可逆;(4)反射
【解析】(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在,当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把纸板F沿ON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F是否有反射光线;
(3)让一束光线沿BO方向入射时,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11. (湖北襄阳,19,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右偏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 (填“偏高”或“偏低”)。
【思路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对A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2)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蜡烛的像,进而做出判断。
【解题过程】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3)如图,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蜡烛A的像,可知,若玻璃板上端向右偏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偏低。
故答案为:5;不能;偏低。
18. 12. (吉林长春市,21,3分)
【答案】
【思路分析】(1)根据薄玻璃板和厚玻璃板的区别,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解题过程】(1)由于玻璃板在它的两个界面都会成像,所以玻璃板越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越明显,所以用薄玻璃板;
(2)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所成的像为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是否倾斜无关。
13. (内蒙古自冶区包头市,9,4分)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
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
门平移。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60;不变;(3)不随;
【思路分析】
(1)根据玻璃板和平面镜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1)由于玻璃板是透明,能看到玻璃板的后面,所以选用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所以像到蜡烛的距离为60cm;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不随门平移.
14. (呼和浩特,11,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 ;(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着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不变”或“变小”)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3)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拿着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用等效替代法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15. (福建B卷,26,4)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思路分析】(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在平面镜上;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解题过程】解:
(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故答案为:(1)垂直;同一平面内;(2)4;平面镜。
16.(广西北部湾,26,6)利用图15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选填 。(“入射角”成“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i
∠r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见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思路分析】(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于生活中的不同的地方。
【解题过程】解:(1)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故光线OF远离直线ON。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4)黑板上的字是为了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见,所以光照到上面是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1)入射角;(2)等于;远离;(3)不能;同一;(4)漫反射。
17. (江苏淮安,23,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思路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3)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
【解题过程】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
故答案为:(1)薄;(2)前面;(3)不变;(4)虚;(5)能。
18. (贵州贵阳,19,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实验中,玻璃板应与桌面垂直;
(2)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
【解题过程】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顺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故答案为:(1)垂直;(2)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关于镜面对称;(4)顺时针。
19.(广东省广州,13,×分)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3所示
(1)该透镜是 透镜(选填“凹”、“凸”)
(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①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水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反射角
r1和折射角r2
(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 (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答案】(1)凹
(2)如图所示
(3)右移
【解析】(1)右图可知延长入射光线可以看出出射光线是偏离主光轴,光线发散了,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填凹透镜;(2)a的反射光线画法,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画出如图示的反射光线,其中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标出反射角r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标出r2;(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故水面在上升,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光线与原来的折射光线平行,水面上的入射点右移,所以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也会右移。
20.(江苏连云港,19,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离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周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像(选填“ 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
(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表示像距( 选填“BD"或“BC").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解答第一题,同理依据像距等于物距可以解答第二题,再根据反射定律,可以判断第三题。
【解题过程】(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比玻璃板成的像要清晰。
(2) 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3) 因为前表面是反射面故AD是物距BD是像距。
21.(山东临沂,题号30,分值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 (选填“A1”、“A2"或“A3”)。
【答案】(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2。
【思路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解题过程】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22.(四川省内江市,21题,3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答图所示
【解析】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180°-6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23.(四川省南充市,题号22,分值4)如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______cm。
【思路分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像的清晰和唯一性,玻璃板应该薄一些好;不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距等于物距。
【解题过程】(1)本实验小明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4)在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所以此时A与B点的距离为16cm。
24.(长沙,33,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解析】(1)选用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像,也可以看到蜡烛B,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2) 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蜡烛A与蜡烛A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与像重合的蜡烛B应靠近玻璃板.
25.(浙江省绍兴市,题号26,分值6)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 (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1)③;(2)较大(较亮);(3)C。
【解析】(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标记物的对称点在③位置,因此他应向③方向移动;(2)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所成的像在暗环境中,这样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所以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较大;(3)该实验并没有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A不合理;实验中能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故B合理;本实验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玻璃门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故C合理。
五、作图题
1. (桂林市,22,2分)如图所示,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为向射出,图中ON是的角平分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
【思路分析】的角平分线ON是平面镜的法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解题过程】过O点作ON的垂线,此位置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如图所示:
.
2. (广西柳州,22,2)如图14所示,一只蜻蜓 (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象。连线应用虚线。
3. (湖北十堰,16,3)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思路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解题过程】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4. (吉林,21,2分)
请在图7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得像A′B′,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做出A、B两点的像,再连接即可;
【解题过程】由题意可知,首先做出A点的像A’,再做出B点的像B’,连接如下图所示:
。
5. (江苏南京,20,2)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经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
【思路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解题过程】解:
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所示:
6.(江苏省徐州市,第34(1)题,2分)34.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过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垂线作为法线,然后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方向即可,如图所示。
7. (辽宁省鞍山市,第23题,3分)
【答案】
【解析】用不带箭头的虚线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连接AC,与镜面相交于一点,这点即入射点;连接B点和入射点,得到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C点,得到反射光线;注意各线段的虚、实以及带箭头和不带箭头。
8. (四川遂宁,16,2)(1)一小球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左运动,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如图1所示是小球A和它在该平面镜中的像A´在某一时刻对应的位置,请作出该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小球A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连接,作AA´的垂直平分线,MN既是平面镜的位置.
9.(福建B卷,24,2) 据平面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中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题过程】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10. (江苏泰州,21,2) 根据要求作图: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思路分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利用告诉的入射光线来确定反射光线。
【解题过程】解:
过入射点作反射面的垂线,即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1. (山东东营,18,2)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30°角的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思路分析】要作出反射光线,首先要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题过程】解:先过反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
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
12. (贵州黔三州,17,3) 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题过程】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3. (湖北省黄冈市,12题,3分)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2)如答图2所示
【解析】来自月亮的光经过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所以先作出月亮的像点,然后连接像点与人眼,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反射点,将反射点分别和月亮及人眼相连,标出箭头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4.(山东省滨州市,19题,4分)(1)(2分)如图所示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 N,请在图甲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拉力的作用点取在重心)
(2)(2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在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如答图甲所示 (2)如答图乙所示
答图甲 答图乙
【解析】(1)吊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线对灯的拉力以及吊灯本身的重力,拉力F=4N, 此时吊灯静止,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吊灯的重力G=4N。过吊灯重心做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即可。(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5.(安徽,3,2分)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ˊBˊ。
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像与物关于水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端点B在水平面镜中的像点B′重合,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水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16.(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23,分值2)如图所示,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
17.(年山东省潍坊市,17,3分)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递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思路分析】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是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解题过程】要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即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
因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而反射光线是水平向右的,所以反射光线与上面的虚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0°=12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1. (北京,2,2) 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解析】由于光源直线传播形成的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倒影,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凸透镜成像、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 A图可以看出光照射到手上后,穿不过去,于是在手的后面形成阴影,它属于光沿直线传播;鸟巢的灯光经过水面反射之后返回空气中介质种类不变属于光的反射;C图光线穿过水透镜进入人眼也属于从空气进入其它介质后光路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D图是光由水中进入空气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
2.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5,分值2)15.下列几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路灯下的“人影”
B. 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C.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D. 雨后的“彩虹”
【答案】B
【解析】路灯下的人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正确;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D错误。
3.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7,分值2)17.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答案】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错误;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B正确;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正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D正确;故选A。
4.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3,分值2)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将各点对应的像进行连线,进行比较可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5. (湖南娄底,4,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鸟巢倒影
C.水面折枝
D. 故宫日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利用光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体现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即:
A、A图中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故A错误;
B、平静水面上鸟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C图中从水面折枝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D图中故宫日冕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6.(江苏省扬州市,题号3,分值2)
【答案】D
【解析】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故选D。
7. (江苏省扬州市,题号4,分值2)
【答案】B
【解析】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故A错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8. (山东德州,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海市蜃楼
C.
路口反光镜
D.
雨后彩虹
【答案】C
【思路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解题过程】解:杯弓蛇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A、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路口反光镜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山东省烟台市,6,2分)
图3描述的四个生活实例,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从水中池底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池水变浅了,故与题意不符;
C.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与题意不符;
D.“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组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山东淄博,第4题,2分)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反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现象相关知识。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与物大小始终相等,A错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错误;“红花绿叶”是因为花和叶子分别反射红光和绿光,D错误。
11. (四川绵阳,8,3)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一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答案】A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解答此题。
【解题过程】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也就是说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
A、由图可以看出:站在原地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故B错误;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C错误;
D、若人离镜子远一些,像也会离镜子远一些,同时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12. (天津,3,3)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水中倒影
【答案】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A、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立竿见影属于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错误;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3. (浙江嘉兴,3,3)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思路分析】首先确定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对各个图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14. (浙江省台州市,题号9,分值4)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故选:C。
15.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34,分值2)
【答案】D。
【解析】雨后的夜晚,迎着月亮走,水面因为发生镜面反射,月光会射入人眼,因此会感觉很亮,A正确;平面镜通过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正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正确;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能使光汇聚的原理制成的,D错误。
16.(湖北十堰,4,1.5) 生活中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太极湖边,倒影可见 B.林萌树下,点点光斑
C.山涧小溪,清澈见底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答案】A
【思路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题过程】解: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林萌树下的点点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17.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2,分值2)如图1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小孔成像 B.彩虹的形成 C.太阳灶聚光 D.从岸上看鱼的位置变浅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情趣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彩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灶聚光,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平行的太阳光会聚于焦点,故C符合题意;人岸上看到鱼的位置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18. (湖南娄底,4,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鸟巢倒影
C.水面折枝
D.故宫日冕
【答案】B
【思路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题过程】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鸟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从水中花枝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花枝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故宫日冕,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9.(辽宁省鞍山市,第8题,2分)
【答案】D
【解析】杯子的倒影比杯子显得略暗,是由于光在玻璃板上发生了折射,一部分光进入玻璃板中,故A错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杯子的虚像是倒着的,是因为杯子底部更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勺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杯子是圆柱体,中间厚,边缘薄,可看作是凸透镜,此时杯子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杯子与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故D正确。
20. (呼和浩特,2,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光现象。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故C错误;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21. (湖南岳阳,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
B.
平面镜成像
C.
筷子弯折
D.
放大镜成像
【答案】B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身边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22. (广东深圳,1,3)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思路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题过程】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广西北部湾,2,2)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C
【思路分析】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阻挡而形成了影子。
【解题过程】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故选:C。
24. (江苏常州,13,2)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A选项平面镜成像是虚像,A选项错误;B选项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选项错误;C选项像和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一样大,C选项错误;D选项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D选项正确。
25. (山东济宁,3,2)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答案】B
【思路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2)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3)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
【解题过程】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
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
故选:B。
26.(山东省滨州市,4题,3分) 下列现象中,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 D.手影
【答案】A
【解析】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手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27.(四川达州,2,3分)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身体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答案】B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所以A不正确;小张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为最小为身高的一半,镜子的上边缘放在头顶和眼睛的中间位置,镜子的下边缘放在眼睛和脚的中间位置,所以B正确;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但小王在平面镜中不一定能看到小张,所以C不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虚像,所以D不正确.
28.(浙江省温州市,11,4分)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解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决定,所以要改变像的位置只需改变玩具鸟的位置,故选A。
29.(浙江省金华市,9题,3分)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答案】A
【解析】“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C错误;“水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所成虚像与岸上景物大小相等,所以D错误。
30.(浙江省舟山市,3题,3分)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31.(湖北武汉,1,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透过树丛的光束
B.
雨后的彩虹
C.
水中的倒影
D.
海市蜃楼
【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即: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山东省菏泽市,3,2分)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 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答案】C
【解析】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现象,故A错误;
B.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与物距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 (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2分)
【答案】不变;2;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速度的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物体和平面镜中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平面镜中的像相对她的速度是也走向平面镜的速度的2倍,所以速度的大小为2m/s。
2. (湖南省怀化市,19,2分)
【答案】1.6m;3m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④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明的身高1.6m,因此像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
3. (山东泰安,17,1)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题过程】解:当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她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4. (云南省昆明市,第16题,2分)图8中 a、b 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图 ;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
【答案】b 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解析】玻璃窗上的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室内吊灯在玻璃后成虚像;手机紧贴玻璃时,吊灯发出的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拍摄到吊灯的像;而手机离玻璃一琮距离拍摄时,观察的范围变大,所以可能看到吊灯的像;故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图b,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5. (浙江湖州,7,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
【答案】静止;光的反射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题思路】解: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
看到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静止;光的反射。
6.(广西玉林,19,2) 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
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答案】6;7:25
【思路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题过程】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彩虹桥的像和彩虹桥到水面的距离相等,都是3m,所以它的“倒影“距桥面6m。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5。
故答案为:6;7:25。
7. (湖北十堰,11,3) 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 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答案】振动;音色;漫反射
【思路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生活中常称作音量,由振幅、距离两个因素决定;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说的声音粗细,由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注意区分声音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解题过程】解:(1)刮风时,风吹树叶的哗哗声,是因为树叶的振动产生声音的;
(2)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即使其所发出的音调、响度相同,其音色也是不同的,故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漫反射。
8. (湖南岳阳,16,4)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答案】(1)b;(2)反射
【思路分析】主要考查凹面镜的反射作用,是一道基础题。(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焦点温度最高;(2)卫星锅对信号有反射作用,“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
【解题过程】解:(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壶应放在焦点位置,故应放在图乙中的b点;
(2)“卫星锅”能收集微弱电视信号,故“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
故答案为:(1)b;(2)反射。
9.(四川省南充市,题号11,分值2)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未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湖中柳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0.(湖南省邵阳市,23,2分)人笔直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______ m。
【答案】4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结合题意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4m。
三、解答题
37.
38.
39.
四、实验探究题
1. (北京,26,4)小光同学利用图16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成象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思路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题过程】依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像与物大小相等可知蜡烛所成像的高度等于蜡烛的高度。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不变。
2. (龙东市,28,6分)
【答案】(1)便于比较物和像大小;(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10;不能;虚;(4)不变
【解析】(1)实验时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cm;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用光屏不能接受;(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所以蜡烛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 (山东聊城,21,4)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思路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
(2)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
(3)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4)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解题过程】解:(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故答案为:(1)不需要;(2)对称;(3)不能;(4)B。
4. (山东临沂,30,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思路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解题过程】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故答案为:(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2。
5. (山东青岛,15,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数据
结论
如图,M是小平面镜,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且E、F在同一平面,并与镜面垂直。
用激光笔和量角器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25
40
60
反射角r/°
25
40
60
①在图屮标出入射角i的位置。
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③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 。
【答案】(1)如图示;(2)等于;(3)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思路分析】(1)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结合实验中的具体现象可逐一做出解答;
【解题过程】解:(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需要将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旋转通常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故答案为:(1)如图示;(2)等于;(3)以法线为轴逆时针旋转。
6.(山东省烟台市,23,6分)
图17是利用平板玻璃、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选用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对实验环境有什么要求?
(3)简述确定记录像位置的方法步骤。
(4)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无论怎样操作,总是观察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什么?
【思路分析】(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要比较像与物距离的关系,需借助刻度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
【解题过程】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确定记录像位置的方法步骤是: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③.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4)实验过程中,某实验小组无论怎样操作,总是观察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所以看到两个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越明显。
7. (山东淄博,第21题,5分)
【答案】(1)垂直 40 (2)不合理 没有前后移动纸板BNF (3)OA
【解析】(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则入射角是40°;(2)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合理,理由是: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NF前后折一下,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的径迹;(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
8. (浙江杭州,11,6)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的探究,以及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注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可得出结论;
(3)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题过程】解:(1)如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3)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入射角为90°﹣30°=60°;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120°。
9.(哈尔滨市,49,5分)
【思路分析】(1)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要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在白纸上;(2)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搜集物体到平面镜距离不同时,所成像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1)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蜡烛A正确放在白纸上、玻璃板垂直桌面放在白纸中央;
(2)可以获取的信息: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需要收集的证据是同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不同物距时所成像的大小.
10. (绥化市,27,4分)
【答案】(1)不能;(2)把纸板F沿ON向前(或向后)弯折;(3)可逆;(4)反射
【解析】(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在,当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把纸板F沿ON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F是否有反射光线;
(3)让一束光线沿BO方向入射时,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11. (湖北襄阳,19,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右偏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 (填“偏高”或“偏低”)。
【思路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对A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2)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蜡烛的像,进而做出判断。
【解题过程】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3)如图,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蜡烛A的像,可知,若玻璃板上端向右偏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偏低。
故答案为:5;不能;偏低。
18. 12. (吉林长春市,21,3分)
【答案】
【思路分析】(1)根据薄玻璃板和厚玻璃板的区别,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解题过程】(1)由于玻璃板在它的两个界面都会成像,所以玻璃板越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越明显,所以用薄玻璃板;
(2)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所成的像为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是否倾斜无关。
13. (内蒙古自冶区包头市,9,4分)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
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
门平移。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60;不变;(3)不随;
【思路分析】
(1)根据玻璃板和平面镜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1)由于玻璃板是透明,能看到玻璃板的后面,所以选用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所以像到蜡烛的距离为60cm;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不随门平移.
14. (呼和浩特,11,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 ;(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着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不变”或“变小”)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3)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拿着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用等效替代法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15. (福建B卷,26,4)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思路分析】(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在平面镜上;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解题过程】解:
(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故答案为:(1)垂直;同一平面内;(2)4;平面镜。
16.(广西北部湾,26,6)利用图15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选填 。(“入射角”成“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i
∠r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见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思路分析】(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于生活中的不同的地方。
【解题过程】解:(1)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故光线OF远离直线ON。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4)黑板上的字是为了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见,所以光照到上面是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1)入射角;(2)等于;远离;(3)不能;同一;(4)漫反射。
17. (江苏淮安,23,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思路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3)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
【解题过程】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
故答案为:(1)薄;(2)前面;(3)不变;(4)虚;(5)能。
18. (贵州贵阳,19,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实验中,玻璃板应与桌面垂直;
(2)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
【解题过程】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顺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故答案为:(1)垂直;(2)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关于镜面对称;(4)顺时针。
19.(广东省广州,13,×分)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3所示
(1)该透镜是 透镜(选填“凹”、“凸”)
(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①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水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反射角
r1和折射角r2
(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 (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答案】(1)凹
(2)如图所示
(3)右移
【解析】(1)右图可知延长入射光线可以看出出射光线是偏离主光轴,光线发散了,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填凹透镜;(2)a的反射光线画法,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画出如图示的反射光线,其中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标出反射角r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标出r2;(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故水面在上升,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光线与原来的折射光线平行,水面上的入射点右移,所以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也会右移。
20.(江苏连云港,19,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离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周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像(选填“ 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
(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表示像距( 选填“BD"或“BC").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解答第一题,同理依据像距等于物距可以解答第二题,再根据反射定律,可以判断第三题。
【解题过程】(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比玻璃板成的像要清晰。
(2) 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3) 因为前表面是反射面故AD是物距BD是像距。
21.(山东临沂,题号30,分值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 (选填“A1”、“A2"或“A3”)。
【答案】(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2。
【思路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解题过程】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22.(四川省内江市,21题,3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答图所示
【解析】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180°-6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23.(四川省南充市,题号22,分值4)如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______cm。
【思路分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像的清晰和唯一性,玻璃板应该薄一些好;不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距等于物距。
【解题过程】(1)本实验小明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4)在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所以此时A与B点的距离为16cm。
24.(长沙,33,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解析】(1)选用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像,也可以看到蜡烛B,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2) 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蜡烛A与蜡烛A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与像重合的蜡烛B应靠近玻璃板.
25.(浙江省绍兴市,题号26,分值6)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 (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1)③;(2)较大(较亮);(3)C。
【解析】(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标记物的对称点在③位置,因此他应向③方向移动;(2)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所成的像在暗环境中,这样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所以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较大;(3)该实验并没有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A不合理;实验中能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故B合理;本实验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玻璃门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故C合理。
五、作图题
1. (桂林市,22,2分)如图所示,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为向射出,图中ON是的角平分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
【思路分析】的角平分线ON是平面镜的法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解题过程】过O点作ON的垂线,此位置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如图所示:
.
2. (广西柳州,22,2)如图14所示,一只蜻蜓 (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象。连线应用虚线。
3. (湖北十堰,16,3)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思路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解题过程】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4. (吉林,21,2分)
请在图7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得像A′B′,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做出A、B两点的像,再连接即可;
【解题过程】由题意可知,首先做出A点的像A’,再做出B点的像B’,连接如下图所示:
。
5. (江苏南京,20,2)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经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
【思路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解题过程】解:
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所示:
6.(江苏省徐州市,第34(1)题,2分)34.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过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垂线作为法线,然后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方向即可,如图所示。
7. (辽宁省鞍山市,第23题,3分)
【答案】
【解析】用不带箭头的虚线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连接AC,与镜面相交于一点,这点即入射点;连接B点和入射点,得到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C点,得到反射光线;注意各线段的虚、实以及带箭头和不带箭头。
8. (四川遂宁,16,2)(1)一小球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左运动,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如图1所示是小球A和它在该平面镜中的像A´在某一时刻对应的位置,请作出该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小球A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连接,作AA´的垂直平分线,MN既是平面镜的位置.
9.(福建B卷,24,2) 据平面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中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题过程】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10. (江苏泰州,21,2) 根据要求作图: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思路分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利用告诉的入射光线来确定反射光线。
【解题过程】解:
过入射点作反射面的垂线,即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1. (山东东营,18,2)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30°角的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思路分析】要作出反射光线,首先要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题过程】解:先过反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
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
12. (贵州黔三州,17,3) 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思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题过程】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3. (湖北省黄冈市,12题,3分)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2)如答图2所示
【解析】来自月亮的光经过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所以先作出月亮的像点,然后连接像点与人眼,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反射点,将反射点分别和月亮及人眼相连,标出箭头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4.(山东省滨州市,19题,4分)(1)(2分)如图所示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 N,请在图甲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拉力的作用点取在重心)
(2)(2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在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如答图甲所示 (2)如答图乙所示
答图甲 答图乙
【解析】(1)吊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线对灯的拉力以及吊灯本身的重力,拉力F=4N, 此时吊灯静止,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吊灯的重力G=4N。过吊灯重心做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即可。(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5.(安徽,3,2分)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ˊBˊ。
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像与物关于水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端点B在水平面镜中的像点B′重合,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水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16.(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23,分值2)如图所示,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
17.(年山东省潍坊市,17,3分)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请你放置一块平面镜使它的传递方向变为水平向右,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思路分析】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是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解题过程】要使它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即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
因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60°角,而反射光线是水平向右的,所以反射光线与上面的虚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0°=12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