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5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 ②④⑤B. ①③④C. ①③④⑥D. ①③⑦
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B. 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 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 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A. 2:1:2B. 24:32:40C. 48:32:80D. 24:32:80
用如图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 B.
C. D.
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 8 gB. 18 gC. 28 gD. 30 g
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B. 2:2:1C. 2:1:2D. 1:2:3
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的是( )
A. H2CO3=CO2↑+H2OB. 2H2SO3+O2=2H2SO4
C. 2HClO− 光照 2HCl+O2↑D. CaCO3− 高温 CaO+CO2↑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 Cr2O3B. CrSO3C. Cr2(SO4)3D. Cr2S3
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 9 g
B. 11 g
C. 12 g
D. 14 g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m的值是1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在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中,反应物是______,生成物是______,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反应中,每______份质量的磷与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反应.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请将相应序号填在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缺少反应条件
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缺少或用错“↑”或“↓”符号
①4Fe+3O2− 点燃 2Fe2O3______;
②C+O2− 点燃 CO2↑______;
③H2+O2− 点燃 H2O______;
④2H2O=2H2↑+O2↑______;
⑤Mg+O2− 点燃 MgO2______;
⑥2KMnO4=K2MnO4+MnO2+O2↑______。
Fe、H2O、H2、O2、KMnO4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两个化合反应:______、______
(2)两个分解反应:______、______。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C2H2+______O2− 点燃 ______CO2+______H2O
(2)______p+______O2− 点燃 ______P2O5
(3)______FeS2+______O2− 高温 ______Fe2O3+______SO2
(4)______C2H5OH+______O2− 点燃 ______CO2+______H2O
(5)______Al2(SO4)3+______NaOH=______Al(OH)3↓+______Na2SO4.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______。
实验室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已知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5g,请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提示: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比原来增加了13.2g,求:
(1)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
(2)求生成物Na2CO3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①符合;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③④符合;
③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故②⑤⑥⑦不适合。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法错误,因为读法错误,故B错误;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C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CO2 表示的意义,则可知: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等信息.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答案】C
【解析】解:
A、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减少消失是生成物跑到空气中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铁丝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相等,生成的固体当然比铁要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选项中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高锰酸钾受热生成氧气这一些都是化学变化,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当然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C。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见,这个规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而对于物理变化未必正确。由此出发不难解本题,只要不是化学变化现象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的应用范围,要正确解答本题还需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要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打好基础非常必要。
4.【答案】C
【解析】解: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点燃 2MgO
48 32 80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3:2:5。
故选:C。
首先正确写出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由于装置密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由于装置密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否则会造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发生改变.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2g−12g=18g。
故选: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物AB的质量和应该等于CD的质量和,利用此关系解答.
该提示质量守恒定定律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会改变,解答时此类问题时要分清化学计量数的使用条件,切不可滥用.
7.【答案】C
【解析】解:对比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仍含有1个B分子,说明反应前的2个B分子中有1个分子未参加反应而只有1个B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前的2个A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后生成了2个C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故选C.
根据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有2个A分子和2个B分子,反应后为1个B分子2个C分子,可判断反应前的2个B分子中有1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只有1个B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前的2个A分子全部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后生成了2个C分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8.【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1个分子分解,与图示不符,故A不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与图示的分解反应不符,故B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个数及分子构成与图示反应都相符;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个数及分子构成与图示反应都不相符;故D不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三种元素的各1个原子构成;分解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和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元素的各1个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元素的2个原子构成.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9.【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物中碳、氢、氧(原子团之外的)、铬、硫酸根的个数分别为2、18、13、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铬、硫酸根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8、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铬原子、6个硫酸根,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铬原子和3个硫酸根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r2(SO4)3。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0。
【解析】解:A、因反应物中的分子都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中的分子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因反应物中的分子都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则两种反应物都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反应的图示和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的原子可知,同种原子构成分子,则由该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属于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的认识,学生应注意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明确分子的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反应类型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1.【答案】C
【解析】解: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时,B2过量,即6gA和6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B的质量为:6g+6g=12g,
故选:C。
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A和B2的质量相等,即A与B2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则1+20+15+2=m+29+0+8,则m=1,则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20):(8−2)=3:2;
故选:D。
13.【答案】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124 160 284 化合
【解析】解: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微粒的个数比是:4:5:2;质量比是:124:160:284,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124;160;284;化合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微粒的个数比;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A D C B A B
【解析】解:①4Fe+3O2− 点燃 2Fe2O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②C+O2− 点燃 CO2↑,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
③H2+O2− 点燃 H2O,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④2H2O=2H2↑+O2↑,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通电.
⑤Mg+O2− 点燃 MgO2,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⑥2KMnO4=K2MnO4+MnO2+O2↑,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加热.
故答案为:
①A;
②D;
③C;
④B;
⑤A;
⑥B。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5.【答案】3Fe+2O2− 点燃 Fe3O4 2H2+O2− 点燃 2H2O 2H2O− 通电 2H2↑+O2↑ 2KMnO4− △ K2MnO4+MnO2+O2↑
【解析】解:(1)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条件的反应是:①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
(2)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符合条件的反应是: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1)3Fe+2O2− 点燃 Fe3O4,2H2+O2− 点燃 2H2O;
(2)2H2O− 通电 2H2↑+O2↑,2KMnO4− △ K2MnO4+MnO2+O2↑。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明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把所给物质进行正确分类,然后按要求和反应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16.【答案】2 5 4 2 4 5 2 4 11 2 8 1 3 2 3 1 6 2 3
【解析】解:(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 点燃 4CO2+2H2O,故填:2,5,4,2;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故填:4,5,2;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故填:4,11,2,8;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故填:1,3,2,3;
(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故填:1,6,2,3.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17.【答案】分解 D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解析】解:(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反应前的物质中共有2个“”原子和4个“”原子。而生成物中只有4个“”原子,缺少2个“”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D。
故答案为:(1)分解;
(2)D;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1)根据反应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图。
18.【答案】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6.5g x
656.5g=2x
x=0.2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解析】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利用锌的质量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答案】解:(1)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比原来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溶液质量比原来增加了13.2g,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13.2g.
(2)设生成物Na2CO3的质量为x
2NaOH+CO2=Na2CO3+H2O
44 106
13.2g x
44106=13.2gx x=31.8g
答:(1)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13.2g;(2)生成物Na2CO3的质量为31.8g.
【解析】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比原来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物质名称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提升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卷5大核心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