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展开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某动画片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第2题,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一般是黏稠的液体,若遇到石油,横波会消失,纵波通过石油时波速会明显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明显下降。
答案1.D 2.A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4.在图示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
解析第3题,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渗透到②,说明①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供氧,说明③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④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说明②是岩石圈。第4题,生物圈最活跃。
答案3.C 4.D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加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6.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地核,③为内地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明显下降;乙波为横波,可通过地幔。第6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约在地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
答案5.B 6.B
7.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火山灰物质飘浮过程位于地球圈层的大气圈;经过沉降过程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沉降物质沉积形成岩石圈。
答案A
8.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 ,B 。判断依据是 。
(2)在2 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变化:A波 ,B波 ,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D 。
(3)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
(4)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解析图中A的传播速度慢,B的传播速度快,故A代表横波,B代表纵波。C面以下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故C代表莫霍面。在2 900千米深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对应的D代表古登堡面。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可能为熔融状态。F处纵波传播速度加快,物质为固态。
答案(1)横波 纵波 A传播速度慢,B传播速度快
(2)完全消失(或不能通过) 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古登堡面
(3)地壳 地幔 地核
(4)E处物质可能为熔融状态,F处物质为固态。
素养提升
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3时10分,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里氏7.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B.火山喷发出现在③圈层
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D.②圈层表示地幔
2.造成古巴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
C.火山喷发D.地壳运动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④圈层表示内地核,地震主要发生在岩石圈;图中③圈层表示外地核,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图中②圈层表示地幔;根据图中莫霍面可知①圈层表示地壳。第2题,地震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是地壳运动引起的。
答案1.D 2.D
读某震源的地震波传播路径图,完成第3~4题。
3.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
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
C.只有向下传播
D.只有沿地表传播
4.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
A.甲与乙B.乙与丙
C.丙与丁D.甲与丁
解析第3题,图中地震发生在地表,地震波传播方向为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第4题,S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乙与丙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S波。
答案3.A 4.D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
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千米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B.莫霍面
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面
解析第5题,两地相对高度是指两地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第6题,莫霍面平均深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0~4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度为5~10千米。则地壳厚度剖面图中10千米处可以表示莫霍面。
答案5.D 6.B
7.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大气圈的上界距地表2 000千米 ②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水圈是一个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④地球上大部分淡水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冰川中 ⑤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100米的范围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④D.①③④⑤
解析大气圈的上界距地表2 000~3 000千米,①错误;水圈是连续的不规则圈层,②错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在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之间,③错误。故选C。
答案C
8.(拓展探究)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个观测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按照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波速较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
答案(1)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3)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3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13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测试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