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圆周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作答说明】
1、作业内容中第一部分基础达标为“必做题”,所有同学必需独立完成。
2、第二部分能力提升为“选做题”,合格考同学选做,等级考同学必做。
【作业内容】
基础达标
1.火车在某个弯道按规定运行速度40m/s转弯时,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若火车在该弯道实际运行速度为5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仅内轨对车轮有侧压力
B.仅外轨对车轮有侧压力
C.内、外轨对车轮都有侧压力
D.内、外轨对车轮均无侧压力
【答案】速度大于规定速度,将离心,外轨挤压,选择B
2.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所示,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解析】B、车速低于vc,所需的向心力减小,此时摩擦力可以指向外侧,减小提供的力,车辆不会向内侧滑动.故B错误.C、当速度为vc时,静摩擦力为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速度高于vc时,摩擦力指向内侧,只有速度不超出最高限度,车辆不会侧滑.
【答案】故C正确
3.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m在外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到达P点时F突然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突然消失,小球将沿Pa做离心运动
B.F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C.F突然变大,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D.F突然变大,小球将沿轨迹Pc做近心运动
【答案】ABD正确
4.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该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的小球紧贴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球的角速度大于B球的角速度
B.A球的线速度大于B球的线速度
C.A球的周期大于B球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它们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mgtanθ,由于质量不等,所以不好判断哪个球对筒壁的压力大,故D错误.A、两小球所受合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知,轨道半径大的线速度大,所以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故A正确;B、根据mgtanθ=ma可知,a=gtanθ,相等,故B错误;C、两小球所受合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知,轨道半径大的周期大,所以A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故C错误.故选:A
【答案】A
5.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光滑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圆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6倍,小球质量为m。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则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最高点A处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
A. 2mg B.3mg C.4mg D.5mg
【解析】
在B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v2B2/R ①小球从A到B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 2mgR+1/2mv2B=1/2mv2A ②在A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N=mv2A/R ③由①②③得 N=5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N’=5mg
【答案】D
6.如图所示,A中线长为l,小球质量为m,B中线长为2l,小球质量为m,C中线长为l,小球质量为2m.三者都由水平状态自由释放下摆,若三根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一样,如果A中小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刚好被拉断,则B和C中小球在摆向悬点正下方时,悬线是否被拉断( )
A.B和C都被拉断
B.B被拉断而C未被拉断
C.C被拉断而B未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假设小球能摆到悬线正下方,则由机械能守恒,得mgl=1/2mv2,v2=2gl.由F-mg=mv2/R得
F=mg+m=3mg.
故A、B中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拉力均为3mg,而C中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拉力为6mg,所以C中小球在未到达最低点前已被拉断,B与A情况相同,即在悬点正下方被拉断,故选A.
【答案】A
7.如图所示,AB是竖直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一个小物块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轨道半径为R=0.2 m,小物块的质量为m=0.1 kg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小物块在B点时受圆弧轨道的支持力.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eq \f(1,2)mveq \\al(2,B),在B点N-mg=meq \f(veq \\al(2,B),R),联立以上两式得N=3mg=3×0.1×10 N=3 N.
【答案】 3 N
8.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40,若水平公路转弯处的半径为25 m,g取10 m/s2,求汽车转弯时为了使车轮不打滑所允许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解析】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摩擦力提供汽车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
要使汽车不打滑,汽车所需要的向心力不能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否则汽车将做离心运动,发生危险.
作出汽车转弯时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
f=μN=μmg①
又f≥eq \f(mv2,r)②
由①②两式可解得:
v≤eq \r(μgr)=eq \r(0.4×10×25) m/s=10 m/s.
【答案】 10 m/s
9.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物块A与质量为m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压缩了一定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弹簧将物块B迅速弹出,B向右运动,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 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 m/s2,求物块B的落点距离C的水平距离.
【解析】
因为物块B恰能到达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所以在最高点时,物块B只受到重力作用,此时的速度为临界速度,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eq \f(v2,R),v=eq \r(gR)①
物块B离开最高点C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有:
2R=eq \f(1,2)gt2,t=2eq \r(\f(R,g))②
水平方向上有:x=vt③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x=2R=1 m
【答案】1 m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金属环M、N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分别套在水平粗糙细杆和竖直光滑细杆上,整个装置以竖直杆为轴以不同大小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两金属环始终相对杆不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转动的角速度越大,细线中的拉力越大
B.转动的角速度越大,环N与竖直杆之间的弹力越大
C.转动的角速度不同,环M与水平杆之间的弹力相等
D.转动的角速度不同,环M与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相等
【答案】
2.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椎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椎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FT(sin37°=0.6,cs37°=0.8,g取10m/s2),求:
(1)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至少为多大?
(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为多大?
【解析】(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受到重力和细线拉力如图所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在水平面上,故向心力水平.
在水平方向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得:
mgtan θ=mωlsin θ
解得:ω=,即ω0== rad/s.
(2)同理,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有:
mgtan α=mω′2lsin α
解得:ω′2=,即ω′===2 rad/s.
【答案】
(1)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rad/s.
(2)小球的角速度ω′为2 rad/s.
3.A和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转盘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A距转轴距离为l。两物块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细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角速度为何值时,绳子上刚好出现拉力;
(2)角速度为何值时,A、B开始与转盘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1)当B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绳子开始出现弹力,kmg=m•2Lω2,解得时,绳子具有弹力。
(2)当A所受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对A有:kmg-T=mLω2,对B有:T+kmg=m•2Lω2,,当ω>2rad/s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
【批改记录】
【反思订正】
必修 第二册第1节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1节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1m,0m,【答案】D,【答案】B,【答案】A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功率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功率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121功率docx、122汽车两种启动方式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4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4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圆周运动应用 课时作业,5μgr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