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79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79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79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
展开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 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
B. “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 “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
D. 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冰水共存物 C. 清新的空气 D. 食醋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 用于生产氮肥的氮气 B.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氢气
C. 用于医疗急救的氧气 D. 用于飞艇的氦气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熄灭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称量固体
- 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 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 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C. 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 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 下列关于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B.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
D.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瓶气体,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A. 通过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 闻气体的气味
C. 观察气体的颜色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 某集气瓶中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现欲除去氧气而得到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最佳试剂是
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蜡烛
-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输出的速度
D. 该装置可以为病人呼吸的氧气加湿,有利于病人的呼吸
-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A. 50mL和50mL B. 60mL和40mL C. 40mL和60mL D. 20mL和80mL
- 按要求填写空格:
物质名称 | 化学符号 | 组成元素写名称 |
______ | ______ | |
五氧化二磷 | ______ | ______ |
- 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1:A瓶中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实验2: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 合成氨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业上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氧气沸点。
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制取氮气的廉价环保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 小明取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略去部分生成物:
物质A是______,物质E是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在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在反应中,固体C是______填“反应物”或“催化剂”。
在反应中,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l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
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填序号。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将A与D相连,可以制取______填气体名称,还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有______填标号。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实验室常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端填“a”或“b”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择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填标号。 - 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一】蜡烛的燃烧
小明同学对“蜡烛在敞开环境中的燃烧实验”的观察记录如下,其中描述蜡烛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标号,描述蜡烛的化学性质可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
原料是半透明、微臭的白色固体
形状是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
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个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小明同学从以上实验得出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数据,请完善小明同学的结论:______。
【实验二】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对白烟的成分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实验探究】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填标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填标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因为______。
请你设计验证假设B的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而可知D项符合此范围,属变化规律及组成的范畴,其它选项均不属于。
A、程序开发研究的范畴,B、天体物理研究的范畴,C、是生物医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D。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
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答案】B
【解析】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A来自于空气;
B、空气中不存在氢气,故B不是来自空气;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C来自于空气;
D、用于飞艇的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属于空气成分,故D来自于空气。
故选:B。
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中成分。
4.【答案】A
【解析】解:A、闻气体气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A正确;
B、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B错;
C、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C错;
D、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错。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气味方法考虑;B、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答案】C
【解析】解: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故选:C。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6.【答案】A
【解析】解:A、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故A说法正确;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不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放热,但不一定发光,故C说法错误;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溶有一定量的氧气,不能说明是易溶于水,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为淡蓝色液体,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蜡烛的燃烧等.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反应的特点、现象等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8.【答案】C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得不到纯净的氮气;
B、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混有氮气时铁丝不能燃烧,所以铁丝不行;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生成了固体,所以能得到纯净的氮气;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得不到纯净的氮气。
故选:C。
根据除杂质的方法:加入的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最好把杂质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物质.
熟记常见物质的除杂原则,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具体除杂方法,有时不一定只一种方法.
9.【答案】B
【解析】解:A、b导管应该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故A正确;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会导致水进入鼻孔,故B错误;
C、根据a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和冒出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该装置是否有氧气输出和输出氧气的速度,故C正确;
D、该装置可以为病人呼吸的氧气加湿,有利于病人的呼吸,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钢瓶中的氧气从a进入该装置时,a导管口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冒出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为医生提供间接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从氧气的性质、装置的特点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A
【解析】解:本题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要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
解得。
故选:A。
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到空气中也含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然后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列等式进行计算.
本题应考虑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才能表示氧气的浓度.
11.【答案】氧气 氧 磷、氧
【解析】解:是氧气的化学式,读作氧气。组成元素是氧元素。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是由磷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
物质名称 | 化学符号 | 组成元素写名称 |
氧气 | 氧 | |
五氧化二磷 | 磷、氧 |
根据单质化学式的读法、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单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不能 纸花变红色 水二氧化碳碳酸 水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实验1:A瓶中不能观察到现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和石蕊反应;
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色,是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二氧化碳碳酸;
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水。
故填:不能;纸花变红色;水二氧化碳碳酸;水。
实验2: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和密度比空气大,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氮气、氢气 物理 木条熄灭 化合反应
【解析】解: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
制取氮气的廉价环保方法是用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常压下,氮气沸点,氧气沸点,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符号表达式为:,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氮气、氢气;
物理;木条熄灭;
;化合反应。
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根据制取氮气的廉价环保方法是用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分析;
根据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以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高锰酸钾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
【解析】解:分析流程图可知暗紫色粉末A加热生成固体C、D,和无色气体B,固体C与白色固体F共热生成无色气体B,固体C与无色液态G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推出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锰酸钾,F为氯酸钾,G为过氧化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推出E为四氧化三铁,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推出A为高锰酸钾,E为四氧化三铁,故填: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推出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G为过氧化氢,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则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析流程图和推出的物质可知,在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是化合反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都是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
依据流程图可知暗紫色粉末A加热生成固体C、D,和无色气体B,固体C与白色固体F共热生成无色气体B,固体C与无色液态G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推出A、B、C、D、F、G,铁丝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推出E,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依据推出的A、E,写出其名称;
依据推出的B、C、G,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依据流程图信息分析;
依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5.【答案】检查装置气密性 12 试管中氧气体积是8mL,被白磷完全消耗 AB
【解析】解: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刻度处,原因是管中氧气体积是8mL,被白磷完全消耗。
故填:12;管中氧气体积是8mL,被白磷完全消耗。
装置有点漏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白磷的量不足,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不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AB。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6.【答案】试管 锥形瓶 氧气 E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AF
【解析】解:是试管;是锥形瓶;
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装置D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两者结合适合用于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可用装置E收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a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装置F收集。
故答案为:
试管;锥形瓶;
氧气;E;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高的蜡烛 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其密度减小,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A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燃烧 在白烟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
【解析】解:原料是半透明、微臭的白色固体、形状是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描述的是石蜡的物理性质;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故填:;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密度变小,会聚集在上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使高的蜡烛先熄灭;故答案为:高的一支蜡烛;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其密度减小,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所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填: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检验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但蜡烛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碳,影响白烟的检验;故填: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如果燃烧一定可排除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可能,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燃烧;故填: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燃烧;
在白烟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若出现水珠,说明白烟是水蒸气,而没有水珠,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故填:在白烟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文字表达式;
根据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约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容器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来分析;
根据石蜡能燃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来分析;
根据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来分析。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为蜡烛的小颗粒,所以我们若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时,白烟又会燃烧起来,由此题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在验证某种物质的性质时一定要考虑有无干扰因素,如果有一定要排除,只有这样得到的结论才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