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3.在t℃时,取140g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蒸发10g水,再冷却到t℃时,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26g,则原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
A.40g B.36g C.4g D.56g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t2 ℃,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饱和
C.使乙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t1 ℃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6.7%
5.下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
C.t2℃时,NaCl饱和溶液与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6.用已经称量好的2.5g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量筒
7.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
8.一定温度下,把l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许的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关于此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不饱和溶液 B.它是浓溶液 C.它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D.一杯食盐溶液中,底部的密度要比上部的密度大
10.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
1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1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酒清洗试管内壁上的碘
C.用盐酸除铁锈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二、填空题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从微观上看,水是由________构成。
(2)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取样滴加肥皂水,搅拌后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水样是硬水。
(3)将自来水制成纯净水的一种方法:________。
(4)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②40℃时,12.5 g该物质投入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若要使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再加入_______g该物质。
(5)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1)下图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9) g/100g水。
②t2℃时,将33gKNO3加入到 (10) 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 (13) (填写编号)。
Ⅰ.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
Ⅳ.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2)下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14) (填“增大”或“减小”)。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15) 2个大气压(填编号)。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6.将下列各名词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填写序号)
①溶解 ②挥发性 ③酸性 ④碱性 ⑤乳化 ⑥潮解 ⑦结晶 ⑧升华
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是_________现象;
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这是浓盐酸的_________造成的;
C.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起到了_________作用;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_;
E.由于熟石灰的_________,所以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
三、实验题
17.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____,由实验可知, 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有关。
18.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
【设计提纯步骤】
(1)选取样品(9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2)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mL﹣1)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4)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铬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 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 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 .
四、推断题
19.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 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I单质显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B_____、E_____。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过程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五、计算题
2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1.84g/mL)的浓H2SO4配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1.14 g/mL)的稀H2SO4溶液,需浓H2SO4及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2.现有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硫酸镁8g,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9g沉淀,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2)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131.6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故B错误;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D.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以降低温度。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故D正确。故选B。
2.B
【解析】A、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食用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故选B。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A
【解析】
【详解】
解:蒸发10g水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40g-10g-126g=4g
设:原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x
4g10g+4g = x140g
X=40g
答:原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40g,故选A。
【点睛】
保持温度不变,给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掉的溶剂和析出的晶体混合在一起仍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溶解度曲线知,A.t2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B.降低温度不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饱和。故B错误。C.使甲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C错误。D.t1 ℃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120×100%=16.7%。故D正确。
考点∶考查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
5.D
【解析】
试题分析: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错误;B、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错误;C、t2℃时,相同质量的NaCl饱和溶液与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D、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B
【解析】用称量好的2.5g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一步要进行的是量取水的体积,溶解氯化钠、装瓶。量取水的体积要用到量筒、滴管,溶解中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属于乳浊液,故A错。
B、玉米糊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属于悬浊液,故B错。
C、冰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
D、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
【详解】
充分搅拌后仍有少许的熟石灰未溶解,因此所得的溶液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A选项错误;溶液的浓稀是相比较而言的,只有一种溶液,无法判断溶液的浓稀,B选项错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熟石灰了,因此所得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选项错误;由于l克熟石灰未完全溶解,无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D选项错误。故选择C项。
【点睛】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9.C
【解析】A、有的溶液是有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有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因此饱和溶液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也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少,错误;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例如,降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一杯食盐溶液中,底部的密度与上部的密度相等,错误。故选C。
10.B
【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B. 食盐。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A、铜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此项正确。B、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此项不正确。C、油。类物质可溶解汽油,原理不是乳化。此项不正确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A项。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2.D
【解析】A、用醋酸去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的性质,错误;B、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碘能溶解于酒精的性质,错误;C、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错误;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正确。故选D。
点睛: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
【解析】本题考查对创新实验的理解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⑵托盘天平的感量(精确值)为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样品;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的方法是是密闭装置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在通入液面的导管内产生气泡,停止受热后,导管能回升一段水柱;本题中若不改变温度,可用调节两侧玻璃管中液面高度的方法,借助液体压强增大左侧装置内的气体压强,通过进一步观察液面变化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漏气;⑷通过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镁与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计算出产生0.0020g氢气需消耗镁的质量为0.024g,进一步可计算出镁带中镁的质量分数为:×100%=80%;⑸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因为试管中留有的氢气体积等于从试管中排出的空气体积,所以试管中留有的氢气对实验最终结果没有影响。本题难度较大。
14.水分子(或H2O) 泡沫少,浮渣多 蒸馏 20 20% 12.5 3Fe+4H2O高温Fe3O4+4H2
【解析】
【详解】
(1)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较多,泡沫少的是硬水;
(3)将自来水制成纯净水可用的方法是蒸馏;
(4)①据图可以看出,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②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该物质,所以将12.5 g该物质投入50g水,能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0g×100%=20%;再加入12.5 g该物质能变为饱和溶液;
(5)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15.(1)①20.9 ②30 升高温度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
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④Ⅱ、Ⅲ
(2)①减小 ②B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故将33gKNO3加入到30 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溶液已经饱和,所以单纯的加入溶质不会溶解,故应升高温度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更大,故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④Ⅰ、根据溶解度曲线,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故析出的晶体中除了含有KNO3,还会含有少量的NaCl,错误,Ⅱ、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正确,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正确,Ⅳ、上述方法并不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因为NaCl也会跟着析出,只是析出的量少而已,错误,故选Ⅱ、Ⅲ
(2)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②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大于气压2个大气压,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的概念,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6. ⑥ ② ⑤ ⑦ ④
【解析】A.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极易溶于水;
C.洗洁精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E.熟石灰显碱性。
解:A.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属于潮解现象,故答案为⑥;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小液滴,故答案为②;
C.洗洁精能对油污有乳化作用,用添加洗洁精的热水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答案为:⑤;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减低而降低,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⑦;
E.由于熟石灰显碱性与铵盐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故填④。
17. 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 2Cu + O22CuO 过滤 试管 汽油 溶剂的性质
【解析】(1)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化学方程式为:2Cu + O22CuO;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
(3)仪器①是试管,碘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汽油,Y是水;可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18.(1)易溶;
(2)
(3)138;【设计提纯方案】方案一 硝酸银;方案二 77.2g;方案三82%;方案四利用20.2g与5g进行比较。
【解析】
试题分析:(1)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36g,所以溶解性均为易溶;
(2)根据表格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可画出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3)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138g;【设计提纯方案】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硝酸银,观察实验现象;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77.2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方案三82%与95%进行比较;方案四利用20.2g与5g进行比较。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知识。
19.Zn(NO3)2 Fe(NO3)2 Ag、Fe Zn Ag、Fe 小于
【解析】
【详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果锌不足,则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含有锌,溶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参加了反应。①滤液里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可能含有Zn;(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了铁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3)由于每65分质量锌能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每56分质量的铁能反应生成216分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Ca(OH)2; H2O; CO2+C2CO; 吸收;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B是氢氧化钙,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可以生成A,故A可能是碳酸钙,A、D可以相互转化,D可能是二氧化碳,C、D、E为氧化物, C可以生成B,则C是氧化钙,E既可以和氧化钙反应,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E是水,H可以和水相互转化,H为非金属单质,故H是氢气,I是红色单质,则I是铜,G是铁。F、H为非金属单质,F可以生成金属G,故F是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由分析知B、E分别是氢氧化钙和水,化学式分别是:Ca(OH)2、H2O;
(2)D﹣F是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G→I反应是金属G和铜盐的溶液反应生成铜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是:Fe+CuSO4=Cu+FeSO4,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点睛】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指向端是生成物,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红色金属单质是铜,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氢氧化钙。
21.63.2mL;436.8mL
【解析】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1.14 g/mL)的稀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4g,溶质的质量为114g的98%(=1.84g/mL)的浓H2SO4溶液的质量为=116.33g,根据v=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63.2 mL,需要水的体积为500=436.8 mL。
22.(1)75%;(2)5.9%
【解析】解:(1)设硫酸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酸钠的质量为z。
MgSO4+2NaOH=Mg(OH)2↓+Na2SO4
120 80 58 142
x y 2.9g z
=
x=6g
=
y=4g
=
z=7.1g
原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100%=75%
(2)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9%
答:(1)原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2)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9%。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