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单选题
1.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 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5.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 无色透明
B.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 混合物
D.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6.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 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 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30 ℃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B.
C.
D.
8.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9.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 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
A.
B.
C.
D.
10.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1.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1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石油、冰水
B. 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 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 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13.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在常温下都是液态的是( )
A. 蔗糖水
B. 碘酒
C. 酒精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14.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 溶剂一定是水
C.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二、填空题
16.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17.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常先把反应的固体配成溶液再两两混合。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成________或________,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18.如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按照上述图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34 g氯化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试管外壁________;用X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
20.要使即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或________。
21.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资源,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2)请举例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两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
(5)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t1℃时,50 g水中加入3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________g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t1℃时,甲、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②t3℃时,向100 g 20%甲的溶液中加100 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③t2℃时,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④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24.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失误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25.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__。
(2)20 ℃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填序号)。
A.0 ℃~20 ℃ B.20 ℃~40 ℃
C.40 ℃~60 ℃ D.60 ℃~80 ℃
26.小红在配制50 g 5%氯化钠溶液时,以下操作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5%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在称量前,指针稍向左偏移便进行称量
C.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D.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
三、计算题
27.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8.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B项,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C项,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D项,进行溶解操作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正确;B项,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只能说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没说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错误;C项,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错误;D项,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项,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项,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 g,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
4.【答案】A
【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B项,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C项,KNO3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如低温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温度较高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项,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没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本试题的关键是对于溶液的“均一性”的理解,均一性是指溶液各个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相同的,因此选项中上层溶液和下层溶液一样甜是正确的理解,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6.【答案】C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项,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C项,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D项,30 ℃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溶液是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葡萄酒、雪碧、矿泉水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B、D都是溶液。C项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浊液。综上,故选C。
8.【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知,A项,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是准确的叙述;B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是正确的叙述;C项,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降温时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D项,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的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故答案选择C。
9.【答案】A
【解析】A项,实验室的药品有毒或腐蚀性,图中操作错误,错误;B项,取用液体时,注意:试剂瓶瓶口要紧挨量筒口,标签向着手心,图中操作正确,正确;C项,氯化钠溶解,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正确;D项,配制完的溶液装配贴签,防止变质、方便使用,图中操作正确,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①不合适;②④⑤反应放热,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11.【答案】B
【解析】A项,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B项,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c没有晶体析出,错误符合题意,正确;C项,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 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D项,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项,冰水是纯净物,是水的两种状态;B项,甲烷是纯净物;C项,氧化铁是纯净物。
13.【答案】C
【解析】A项,食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故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B项,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C项,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均为液体,正确;D项,高锰酸钾溶液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高锰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错误;C项,没有说明温度,错误;D项,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是错误的叙述,有些溶液显颜色,如硫酸铜溶液;B项,溶剂一定是水是错误的叙述,可作溶剂的还有酒精等物质;C项,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项,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
16.【答案】(1)过滤 吸附 物理 (2)+1 (3)肥皂水 (4)C
【解析】(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活性炭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2)氢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3)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4)粉笔灰不溶于水,硫酸铜和蔗糖易溶于水,但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食用油不溶于水。
17.【答案】悬浊液 乳浊液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是液体液滴分散于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
18.【答案】(1)①瓶塞正放在桌子上 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②NaCl粉末放在托盘称量 称量NaCl的天平上,药品要放在纸上
(2)小于
(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的质量大加入水的质量比计算量小
【解析】(1)①错误:瓶塞正放在桌子上,改正: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②错误:氯化钠粉末放在托盘称量,改正:称量NaCl的天平上,药品要放在纸上。
(2)没有使用纸片,导致药品粘在托盘上,致使所溶解的药品氯化钠小于理论值,溶质质量偏小而造成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
(3)配制溶液后,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溶质氯化钠量偏大或溶剂水的量偏小。
19.【答案】(1)34 (2)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3)发烫(或发热或有热感) NH4NO3
【解析】(1)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 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此外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3)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能量的变化。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要放出热量,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或发热或有热感);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热,则试管外壁变冷。
20.【答案】降温 加溶质(蒸发溶剂)
【解析】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继续溶解至不能再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因溶剂减少而使不饱和溶液达饱和;降低温度,使同量水溶解硝酸钾的量减少而达到饱和。升高温度却只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更加不饱和。
21.【答案】(1)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饮料瓶打开后有气泡冒出说明压强与气体溶解度有关,饮用后常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1)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从增大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考虑。
(2)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从饮料的开瓶到饮用后的变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明。
22.【答案】(1)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 (4)丙
(5)甲溶解时放热
【解析】(1)图中P点是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恒温蒸发溶剂);(4)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故“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解时放热。
23.【答案】(1)甲=乙>丙 (2)60 (3)②④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所以50 g水中加入3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60 g溶液;
(3)①t1℃时,甲、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
②t3℃时,向100 g 20%甲的溶液中加100 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正确;
③t2℃时,丙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④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故选②④。
24.【答案】B
【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项,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C项,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影响溶解的速率,而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项,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5.【答案】(1)温度 (2)硝酸钾 (3)B
【解析】(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需要比较二者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哪种物质最多溶解的质量。所以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20 ℃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31.6 g。所以在20 ℃时,在10 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6 g;溶解硝酸钾3.16 g。所以当二者均加入固体3.5 g后,氯化钠还可再溶解,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无法完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3)在溶解度曲线图中,两物质的溶解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二者在相对应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在温度为20 ℃~40 ℃之间时可能相等。所以应选B项。
26.【答案】D
【解析】A项,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项,在称量前,指针稍向左偏移便进行称量,会造成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项,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27.【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28.【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溶解,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