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 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 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2.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 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 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3.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
A. 增加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 降低温度
4.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
A. NH4NO3固体 B. 生石灰 C. KOH固体 D. 苛性钠
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的溶液
C. 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7.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要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烧杯、试管、玻璃棒 B. 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 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10.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方法中,一定能实现的是( )
A. 将20 g 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 g
B. 将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 在2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 将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固体
1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 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 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 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 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B. 泥水中溶质是泥
C.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之和
D. 溶液中各处浓度、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相同
二、填空题
13.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
(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________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天平平衡。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用________(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此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14.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15.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
16.完成下列各题
(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________,
(3)碘酒________。
(4)食盐水________,
(5)80 mL酒精与20 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三、计算题
18.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9.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据图知: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即3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25 g;所以此温度下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物质12.5 g,错误。B项,据图知: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随温度升高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变成饱和溶液,可以说是变得更不饱和,错误。C项,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20 ℃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项,在温度为30 ℃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下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A项,由图可知,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该温度下,在100 mL水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有剩余,则为饱和溶液,错误;B项,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甲有剩余的溶质,而乙没有剩余的溶质,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错误;C项,因不知甲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若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升温将有固体析出,错误;D项,因在该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乙固体没有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3.【答案】C
【解析】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C。
4.【答案】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降温,苛性钠和氢氧化钾溶于水放热,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5.【答案】D
【解析】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的受温度影响不大;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6.【答案】D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是错误的叙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选项,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面粉不溶于水;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溶质,但能溶解其他物质;D选项,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7.【答案】C
【解析】A项,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正确;B项,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正确;C项,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D项,溶解时,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正确。故选C。
8.【答案】B
【解析】A项,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选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C项,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错误;D项,用细沙灭火是隔绝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9.【答案】B
【解析】A项,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B项,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正确;C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D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将20 g 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 g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仍为10%,错误;B项,将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即变为20%;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20%,错误;C项,在2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 40%的硝酸钾溶液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正确;D项,向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固体,如果全部溶解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5%,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项,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项,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原溶液的2倍,错误;C项,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为原溶液10%的2倍;正确;D项,因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知,且加入10 g同种溶质后,能否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符合要求,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项,溶液必须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不一定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属于溶液,如植物油与水混合后的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泥水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而是悬浊液,所以不存在溶质,错误;C项,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是由于微粒间存在着间隔,溶液的体积往往小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错误;D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溶液中各处浓度、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完全相同,正确。故选D。
13.【答案】(1)3 47
(2)镊子 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 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
(3)50 mL
(4)加快溶解速率
(5)①ACD ②加入13.92 g氯化钠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 g×6%=3 g,需要水的质量=50 g-3 g=47 g,故水的体积为47 mL。
(2)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说明左盘物质的质量偏重,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
(3)通过(1)的计算,需要水的体积为47 mL,所以应选用50 mL的量筒。
(4)溶解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5)①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按照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A项,氯化钠晶体不纯,使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正确;B项,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错误;C项,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所以质量分数偏小,正确,D项,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使水的质量增多,所以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14.【答案】(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B(或C)中产生的沉淀多,而C(或B)中产生的沉淀少
(3)①A是CuSO4 B(或C)是K2SO4 C(或B)是KCl D是CaCO3
②A是CuSO4D是CaCO3
【解析】(1)上述药品只有CaCO3不溶于水,当四支试管中中均看到有固体,可能是因为溶剂少而固体多,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下达到饱和;
(2)根据信息,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可判断A为硫酸铜,而能够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碳酸钙,所以可以判断D为碳酸钙,则B和C可能为K2SO4或KCl,由于溶液中混有了硫酸根离子,所以向试管中加氯化钡溶液,B和C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是硫酸钾中含有的硫酸根多,所以产生的沉淀也多;
(3)①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A为硫酸铜,而D为碳酸钙,步骤3中加入氯化钡,则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钾假定为B,剩余的C为氯化钾;
②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A为硫酸铜,而D为碳酸钙,而B和C无法断定,根据硫酸盐及氯化物的性质可以利用氯化钡溶液来进行鉴别,注意为了保证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应该加入足量的水。
15.【答案】饱和 94 46.8
【解析】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故50 g水在这一温度时最多可溶解44 g硝酸钠,因此溶液是饱和的,溶液的质量为44+50=94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答案】(1)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2)向上排空气集气 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1)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溶于水的氧气量较小,鱼儿呼吸困难,故出现浮头现象。
(2)由于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因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极易与水结合成盐酸,在瓶口形成白雾。
17.【答案】(1)Ca(OH)2 (2)CuSO4 (3)I2 (4)NaCl (5)C2H5OH
【解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8.【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9.【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