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实验测得某些溶液的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pH=2的盐酸 B.pH=6的醋酸 C.pH=7的生理盐水 D.pH=8的肥皂水
2.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Fe(OH)3 B.Fe C.Zn D.AgNO3
3.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D.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36:883
4.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闭上的碘 B.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用铜丝做导线 D.用活性炭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5.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
A.CuCl2、NaCl、K2SO4 B.KCl、Na2CO3、NaNO3
C.NaOH、Na2SO4、KCl D.KNO3、H2SO4、NaCl
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
A.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7.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8.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硫酸除铁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
9.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饮用雪碧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体内血液的pH将上升
B.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其中的CO2溶解度变小,放出大量CO2气体
C.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变红色
D.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过程
10.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1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MgO+2HCl==MgCl2+H2O B.Ca(OH)2+CO2==CaCO3↓+H2O
C.NaOH+HCl==NaCl+H2O D.Fe+2HCl==FeCl2+H2↑
12.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二、填空题
13.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1)它会吸收空气中的 和 。
(2)写出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既能证明它是否发生变质,又能除去该杂质的药品是 ,
14.某化学小组同学在三月初测得沈阳城区的降雪pH均值为5.2。
(1)从数据看,因5.2小于__________(填数值),说明我市城区有酸雨污染。
(2)经检测该酸雨呈硫酸型污染,说明污染源排放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某酸雨样本的主要成分是H2SO4,则加入纯碱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六种物质:①二氧化硫;②碳酸氢钠;③硝酸铵;④熟石灰;⑤氧气;⑥稀硫酸。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__。(2)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________。
(3)能导致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6)可作氮肥的是________。
16.(1)用化学用语填空:
从 Fe.Cu 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①两个铁离子___________;②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气体________③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④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碱是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填空
①稀盐酸除铁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实验员在取用密封不严的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来制取绿矾(FeSO4.7H2O),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简易流程如下:
(1)反应①和反应③都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和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18.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组同学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1)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氢气应从 (填e或f或g)管通入。(已知:氢气难溶于水)
【收集证据】
(2)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得出结论】
(3)结论是 。
【评价与反思】
(4)下表是小组同学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变化 ,并解释第二分钟以后变化的原因 。
(5)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温度因素的影响,请设计实验验证 。
19.实验室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小明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
四、推断题
2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1)上述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______。(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操作①为______
(2) 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电解无水MgCl2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______。
2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FeCl3、NaCl和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现做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沉淀Ⅰ和无色溶液Ⅰ,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图:
试回答:
(1)沉淀I中成分有_____________(有2种)。
(2)白色沉淀II是______,生成白色沉淀I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固体粉末中不能确认的物质是NaCl和_______,其中不能确认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___?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3.向25g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1)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值为 (填编号)。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2)通过计算,确定A点的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H2的体积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0mL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7的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此选项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此选项错误;
C、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无色溶液,故此选项正确;
D、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会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试题分析:NaOH+HCl=+NaCl,恰好反应后,溶液PH=7;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OH-和;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1.7%,相当于11.7g氯化钠溶解在88.3g水中,二者的个数比为:=36:883。选B。
考点:中和反应;物质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涉及微粒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较大。
4.B
【解析】A、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上的碘,是利用碘能溶于酒精,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酒精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生石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会生成气体、水、沉淀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CuCl2、NaCl、K2SO4三种物质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CuCl2为蓝绿色,故A错误;
B、Na2CO3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在溶液中不共存,故B错误;
C、NaOH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在溶液中不共存,故C错误;
D、KNO3、H2SO4、NaCl三种物质之间,及与氢离子之间,都不反应,可以共存,故D正确。故选D
6.C
【解析】
试题分析:PH试纸在使用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PH值;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整数,故答案选择C
考点:试纸的使用及操作
7.C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正确;
B、头发是蛋白质,与热的氢氧化钠溶于反应,故头发逐渐溶解消失,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然显碱性,故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错误;
D、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正确。故选C。
8.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指CaO+ H2O=Ca(OH)2,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是指碱和盐之间发生的反应,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属于碱和酸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④用稀硫酸除铁锈,是指酸和金属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故选D
考点:中和反应
9.B
【解析】试题分析: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及碳酸显酸性,遇酚酞不变色,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利用此知识可解决问题.
解:A、在饮用雪碧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雪碧中含有碳酸,所以人体内血液的pH将下降,故此选项错误。
B、饮用冰雪碧后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CO2在雪碧中的溶解能力降低,故此选项正确。
C、往雪碧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因其显酸性,故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此选项错误.
D、喝雪碧后由于蒸发吸热引起降温作用,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应表示红色,错误,故符合题意;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为无色,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注意准确记忆两种指示剂在不同条件的颜色变化,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则不变色,为无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中性不变色,为紫色,遇碱性变蓝。
11.C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A、该反应是由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B、该反应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D、该反应是由金属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12.C
【解析】A.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B. 恒温下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但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选C
13.(1)CO2 ; H2O (2)2NaOH+CO2=Na2CO3+H2O ; Ca(OH)2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它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变质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会和二氧化碳反应,常用氢氧化钙来检验其是否变质。
考点: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变化
14.(1)5.6 (2)S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从数据看,因5.2小于5.6,所以属于酸雨的范畴;经检测该酸雨呈硫酸型污染,说明污染源排放的气体主要是SO2;H2SO4,中加入纯碱后会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考点:环境保护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5. ② ⑤ ① ⑥ ④ ③
【解析】(1)NaHCO3俗称小苏打,能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酸的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NaHCO3;
(2)氧气是动植物呼吸的主要气体,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氧气;
(3)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导致酸雨的气体是SO2;
(4)金属表面的锈是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而溶解,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H2SO4;
(5)Ca(OH)2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6)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可作氮肥;
16. 2Fe3+ NH3 CO或NO2 NaOH Fe2O3+6HCl=2FeCl3+3H2O CaO+H2O=Ca(OH)2
【解析】(1).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Fe3+ (2). NH3 溶于水很水反应生成氨水,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变红。 (3). 空气的气体污染物有CO、NO2 、二氧化硫, (4). NaOH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5).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6). 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在压力作用下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
17. 过滤 Fe+H2SO4=FeSO4+H2↑;Fe+Fe2(SO4)3=3FeSO4 使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硫酸钠
【解析】(1)由反应的流程图可知,通过反应①和反应③都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都要进行过滤操作;(2)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①中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故加入铁粉后,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粉与Fe2(SO4)3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H2SO4=FeSO4+H2↑;Fe+Fe2(SO4)3=3FeSO4(3)该实验的目的是得到绿矾,故要把硫酸铝除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使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除去;(4)氢氧化钠与硫酸铝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铝沉淀,故溶液B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画出重点,知道流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化学方程式,最后根据问题返回到流程图中进行解答。
18.(1) 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 e
(2) ①③或②④
(3) 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 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5)取质量形状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
试题分析:
(1)比较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主要通过比较产生氢气的体积来比较,那么可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
(2)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只有一个变量,气体是因素要完全相同;
通过①③或②④的比较可知: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通过表格可发现锌与硫酸反应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第二分钟以后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速率变慢。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9.(7分)(1) CO2+2NaOH ="=" Na2CO3+H2O
(2) 碳酸钠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3) 不对 如果含有碳酸钠,滴入酚酞溶液后也会变成红色
【解析】 (1)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猜想可能含有碳酸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2NaOH═Na2CO3+H2O;(2)碳酸盐的检验是通过加入酸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仅仅根据变红就说明含氢氧化钠是不合理的。
20. Ca(OH)2或熟石灰 过滤 Mg(OH)2 MgCl2== Mg+Cl2↑ 电能 化学能 海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杂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相关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具体应用,可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分析。
(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溶液提供氢氧根,熟石灰的价格低廉。此处选择过量的Ca(OH)2(或熟石灰)进行反应,目的是让所取海水中的氯化镁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操作①是将混合物分离成溶液和沉淀B,应用过滤;
(2)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产物为氯化镁,氯化镁在通电条件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gCl2通电Mg+Cl2↑,电解无水MgCl2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海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杂质,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浓度和纯度较高。
点睛: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本题(2)中可根据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确定B是氢氧化镁。
21. CaCO3Fe(OH)3 BaCO3 2NaOH+CO2 +Ba(NO3)2= BaCO3↓+ H2O+ 2NaNO3 NaNO3 FeCl3含有Cl—或FeCl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
【解析】本题物质的鉴别和推断,考查了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是会溶于酸,钡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的碳酸钡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1)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溶液变黄,说明沉淀中的铁离子;加入稀硝酸后的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中有可能的碳酸盐,结合题意沉淀I中成分有CaCO3、Fe(OH)3;
(2)根据题意实验二中能产生沉淀的物质是Ba(NO3)2引起,结合通入CO2后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II是BaCO3,生成白色沉淀I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 +Ba(NO3)2= BaCO3↓+ H2O+ 2NaNO3;
(3) NaNO3与上述物质不能发生反应,它存在不影响实验现象;FeCl3含有Cl—(或FeCl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通过上述实验,固体粉末中不能确认的物质是NaCl和NaNO3,其中不能确认NaCl的原因是FeCl3含有Cl—(或FeCl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
22.9.8克 10%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可得,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160g+80g﹣230.2g=9.8g;
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8098=x9.8g x=8g;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g80g×100%=10%。
答:(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9.8克。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3.(1)A;(2) 40 g
【解析】(1)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的pH值为大于7
(2)设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MgCl2 + 2NaOH= Mg (OH)2↓+2NaCl
80 58
x 1.45g
80/x=58/1.45g x=2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20g+2g÷10%=40g
答:略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