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pH小于7的是( )
A.食醋 B.食盐水 C.糖水 D.肥皂水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02MnO2H2↑+O2↑ B.2H20通电2H2↑+O2↑
C.C02+C=2C0 D.2Ag+Cu(N03)2=Cu+2AgN03
3.废旧家用电器的某部件含有Zn、Fe、Cu三种金属,若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一定有( )
A.ZnCl2 FeCl2 B.CuCl2 FeCl2 C.ZnCl2 FeCl3 D.CuCl2 FeCl3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防止钢铁生锈
B.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洗涤油污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5.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AgNO3、CuCl2、稀HNO3 B.NaOH、稀HCl、FeSO4、KNO3
C.酚酞、Ca(OH)2、K2CO3、NaNO3 D.Na2CO3、稀HCl、Ba(NO3)2、稀H2SO4
7.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了6.53 ml水 B.20g食盐溶于100g水,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用托盘天平称得纯碱的质量为10.57g D.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
8.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5g锌 B.用量筒量取5.29mL盐酸
C.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是5.4 D.用托盘天平称取2.542g食盐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H2SO4、AlCl3、BaCl2 B.Na2CO3、HCl、K2SO4、KNO3
C.MgCl2、NaOH、H2SO4、Ba(NO3)2 D.MgSO4、NaOH、HCl、Ba(NO3)2
1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NaOH溶液的pH B.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处的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处的溶液能与Fe反应产生气体
1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14.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下图要求的是( )
二、填空题
15.化学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1)老年人因缺乏 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多食用牛奶可补充该元素。
(2)维生素C的缺乏可引起坏血病。常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其水溶液显 性。
(3)许多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泡“毛肚”(一种可食用的牛肚),食用这种“毛肚”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伤害。
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甲醛+O2==H2O+CO2,则甲醛的化学式为 ;根据物质分类,甲醛应归为(多选项,选填序号): 。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无机化合物 ④有机化合物 ⑤纯净物 ⑥氧化物
16.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空气中的________可用于食品防腐。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纯铜与黄铜相比较__________的硬度更大。
(4)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可用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在实验中要密封保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17.(4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为检验其是否变质,请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酸、碱、盐)的试剂进行实验,写出所选试剂的化学式:酸 ;碱 ;盐 。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某饼干包装袋中用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处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_____ 功能,用汽油洗油污属___________现象。
19.如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___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21.(8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
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固体为Ca和CaH2。
2、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四、推断题
22.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23.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等工业.“—”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通过推理和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
(2)B与D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写出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五、计算题
24.27g氢氧化钠溶液与73g 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分数____________。
25.向26.4 g 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硫酸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共用去98 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
反应
B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含有Fe3+
C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C
H2O
CO2
O2
D.
Fe
CuCl2
Zn
HCl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有氢气生成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 (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A.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pH小于7;B.食盐水显中性,pH等于7;C.糖水显中性,pH等于7; D.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B
3.A
【解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若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4.B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A.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盐酸具有酸性,用盐酸洗涤效果不好,应用碱性物质来洗涤油污,故错误;
C.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正确。
点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5.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是正确的叙述;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故答案选择B
考点;微粒的特征、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
6.C
【解析】A. NaClAgNO3 生成AgCl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CuCl2 溶液黄绿色、稀HNO3 。B. NaOH和FeSO4 生成乳白色沉淀、稀HCl有刺激性气味、KNO3。C. 酚酞可使Ca(OH)2和K2CO3 溶液均变红、NaNO3 和 Ca(OH)2,K2CO3 均不反应。D.稀HCl有刺激性气味,和Na2CO3反应有气泡、Ba(NO3)2 和Na2CO3反应有白色沉淀、稀H2SO4。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7.D
【解析】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只能精确到一位小数,不可能量取6.53 ml水;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占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20g食盐溶于100g水,溶质质量分数为20g÷120g<20%;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只能精确到一位小数,不能称得纯碱的质量为10.57g 。 D. 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酸雨的pH小于5.6,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通常只能精确到整数,所以可测得得雨水的pH为5。选D
8.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考虑;B、根据量筒的精确度考虑;C、根据pH试纸测得的数值的特点考虑;D、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考虑.
解:A、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所以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5g锌,故A正确;
B、根据所量取液体量可知需要10毫升量筒即可,所以只能准确到0.1毫升,故B错误;
C、由于pH试纸上的数只有整数,所以测得溶液的pH只能准确到整数,不能到小数,故C错;
D、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所以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542g食盐,故D错.
故选A.
9.C
【解析】
试题分析:A、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0.D
【解析】A、 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Na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H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AlCl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BaCl2 沉淀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有两组现象分别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 Na2CO3 HCl K2SO4 KNO3
Na2CO3 无现象 气体 无现象 无现象
HCl 气体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K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KNO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有两组现象分别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 MgCl2 NaOH H2SO4 Ba(NO3)2
MgCl2 无现象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NaOH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H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Ba(NO3)2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无现象
四组现象都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MgSO4 NaOH HCl Ba(NO3)2
MgSO4 无现象 沉淀 无现象 沉淀
NaOH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HCl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Ba(NO3)2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其中一种物质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会出现两个沉淀现象的是硫酸镁,出现一个沉淀现象的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钡,全部没有现象的是稀盐酸将稀盐酸加入出现一个沉淀现象的试管中,沉淀溶解的是氢氧化钠,沉淀不溶解的是硝酸钡,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D。
考点:中和反应
12.B
【解析】A、反应开始前的pH小于7,故测量的是HCl的pH,错误;
B、b点时溶液的pH=7 ,故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a点处的溶液显酸性,故酚酞不变为红色,错误;
D、c点处溶液显碱性,故铁不能反应,错误。故选B。
【点睛】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由可能稀盐酸过量,错误,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含有Fe3+,正确,C、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不行,因为NaCl和KCl都会与AgNO3溶液反应,错误,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完全燃烧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应待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会减少,错误,故选B
考点:中和反应,特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除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中甲乙物质不反应即硫酸不与硫酸钠反应;B选项中乙丙物质不反应;C选项中丙丁物质不反应;D选项符合要求
考点:物质之间的转化
15.(1) 钙 (2) 酸 (3) HCHO ①④⑤
【解析】
试题分析:(1)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易骨折 (2) 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显酸性(3)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有2H 、3O、C,而反应前只有2O,故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甲醛只含有一种物质,故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又属于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又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①④⑤
考点:元素与健康、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
16. N2 肥皂水 黄铜 熟石灰(或氢氧化钙)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2)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若是软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若是硬水则泡沫较少并会产生大量的浮杂;(3)合金的硬度、强度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好;(4)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5)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CO2=Na2CO3+H2O。
17.二氧化碳 , HCl ; Ca(OH)2 ; CaCl2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即检验取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可,故可用盐酸,若哟碳酸钠则会生成气体;还可用氢氧化钙,若有碳酸根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还可以用氯化钙或氯化钡,若有碳酸根则均会生成白色沉淀。
考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18. CaO+H2O=Ca(OH)2 移走可燃物 乳化 溶解
【解析】(1)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点睛:灭火原理有: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9. Ca(OH)2 CaO CaO+H2O===Ca(O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氢氧化某属于碱,故 Ca(OH)2属于碱。(2)CaO能与水反应,可作食品干燥剂。(3)CO2+Ca(OH)2=CaCO3↓+H2O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20.(1)填表
(2)擦除铝丝表面的氧化铝;
【解析】(1)铁和盐酸反应得到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浅绿色;铜不能氯化亚铁反应,铝的活动性比铁强,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生成无色的氯化铝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Cl2=2AlCl3+3Fe.
(2)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将铝丝插入前需先用砂纸打磨,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铝.
21.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反思】
理由是若固体为CaH2,遇水反应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取等质量的氢化钙和待测固体,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若体积相等,说明玻璃管中Ca完全转化为CaH2;若不相等,则说明Ca未完全转化为CaH2。
【反思讨论】
(1) CaH2 +2H2O Ca(OH)2 + 2H2↑。
(2) 便于携带、避免爆炸危险。
(3)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试题分析:【猜想与实验】
【实验反思】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CaH2 +2H2O Ca(OH)2 + 2H2↑,若固体为CaH2,遇水反应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操作验证:取等质量的氢化钙和待测固体,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若体积相等,说明玻璃管中Ca完全转化为CaH2;若不相等,则说明Ca未完全转化为CaH2。
【反思讨论】
(1)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2H2O Ca(OH)2 + 2H2↑。
(2)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携带、避免爆炸危险。
(3)制备气体的装置不能漏气,故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实验设计与探究;化学方程式;酸碱指示剂。
点评:根据题中给定的信息,分析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的性质,根据装置和药品性质来设计实验,才能得到探究的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22. 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 Cu2+、K+、H+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 ;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
(4)根据题(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Cu2+、K+、H+ 。
23. Fe (或金属氧化物如CuO)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氢之前(或有水生成或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合理即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复分解反应 2NaOH + CO 2= Na 2 CO 3 + H 2 O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D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等工业,则D为氢氧化钠,C能转化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能转化为D,则D可能是碳酸钠,B既能与氢氧化钠又能与碳酸钠反应,则B可能是酸溶液,A能与酸溶液反应,且A~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A可能是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如铁等)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等),代入流程,假设合理。因此:
(1) A是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如铁等),化学式是Fe;[ 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等)],化学式是:CuO;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氢之前(或有水生成或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B与D的反应是酸与碱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 D→C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 + CO 2= Na 2 CO 3 + H 2 O。
24.11.7%
【解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溶液质量×100%。由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H2O,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因此需由方程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可由物质守恒求得。
解:HCl的质量=73g×10%=7.3g。
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HCl + NaOH == NaCl +H2O
36.5 58.5
7.3g x
36.5/7.3g=58.5/x , x=11.7g
NaCl%=11.7g/(27g+73g) ×10%=11.7%
答: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25.(1)40.2% (2) 25%
【解析】由题可知,参加反应的纯硫酸的质量为98 g×10%=9.8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Na2CO3+H2SO4====Na2SO4+H20+CO2↑
106 98 142 44
x 9.8g y m
106/x=98/9.8g x=10.6g
142/y=98/9.8g y==14.2g
44/m=98/9.8g m=4.4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6g÷26.4 g×100%≈40.2%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2g+26.4g-10.6g)÷(26.4 g+98g-4.4g)×100%=25%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气泡;溶液变浅绿色
铜丝
铝丝
2Al + 3FeCl2=2AlCl3 +3Fe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冒气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冒气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有氢气生成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Ca(OH)2(填化学式)
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