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B. 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
C. 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2.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3.在实验室里,欲使碱性溶液变成中性并能够清楚判断,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哪一种组合( )
①NaOH溶液 ②稀盐酸 ③石灰水 ④酚酞溶液
A. ①或③ B. 只有② C. 只有① D. ②和④
4.下列有关浓硫酸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以下实验操作中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将50 ℃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 ℃,溶液变浑浊
D. 碳酸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6.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D.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烟
8.下表是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 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 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 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 Al(OH)3或 NaHCO3的药片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9.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相互混合后,肯定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
A. H2SO4和NaOH溶液 B. HCl和Na2SO4溶液
C.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D. CO2和NaOH溶液
11.下列物质俗称、学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水银 汞 Hg
B. 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 生石灰 氧化钙 CaO2
D. 小苏打 碳酸钠 NaHCO3
12.向含有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B. 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C. 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13.能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区分开来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 B. 酚酞试剂 C. 石蕊试剂 D. 稀盐酸
二、填空题
1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1)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____________现象。
(2)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________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变色玫瑰”——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组员揭密: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液体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________。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1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19.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四、计算题
20.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B项,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可以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C项,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项,因为醋酸能和碳酸盐、碱等物质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蝴蝶兰花的溶液可以做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欲使碱性溶液变成中性,需要借助指示剂变色来判断。
4.【答案】C
【解析】稀释浓硫酸,应取少量水放入烧杯中,缓慢倒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张或木片上,可以证明浓硫酸的腐蚀性;取少量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可以除去氧气中水分。
5.【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错误;B项,铁丝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状态,错误;C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50 ℃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 ℃,溶解度增大,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项,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中电离和水解后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
7.【答案】C
【解析】A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错误;C项,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正确;D项,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错误。
8.【答案】B
【解析】根据pH大于7显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小于7显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可知: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错误;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正确;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错误;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 Al(OH)3或 NaHCO3的药片,正确;故正确的选择②④。
9.【答案】D
【解析】A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镁显碱性,盐酸显酸性,二者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正确;B项,熟石灰显碱性与酸性土壤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C项,蚊虫分泌物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二者为中和反应,正确;D项,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中反应物没有酸和碱,错误。
10.【答案】A
【解析】A项,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B项,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混合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C项,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D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错误。
11.【答案】A
【解析】A项,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一致;B项,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C项,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D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其俗称、学名、化学式不一致。故选A。
12.【答案】B
【解析】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是过量的,溶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单质,一定没有铁单质。
13.【答案】A
【解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石灰水为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两种物质都属于碱,其溶液因含相同的OH-,化学性质相似,但因金属离子的不同又表现出性质的差异,可利用这点区分两溶液。A项,烧碱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因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而不能发生反应;而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发生反应,且实验现象有明显不同,因此使用碳酸钠溶液可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正确;B项,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酚酞变红,所以使用酚酞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C项,石蕊试剂遇碱性溶液变蓝,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石蕊变蓝,所以使用石蕊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D项,烧碱溶液与澄清石灰水都可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所以使用稀盐酸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故选A。
14.【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有气泡产生
(2)氯化亚铁 Fe+ 2FeCl3===3FeCl2
【解析】(1)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即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15.【答案】NaOH+HCl===NaCl+H2O
(1)两种物质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显示红色
(2)①< ②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3)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解析】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猜想三应该是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已经有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碱性,溶液应该是红色,所以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猜想一不成立,则溶液不是中性,那溶液只能是酸性,所以其pH应该小于7;另一种方案: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溶液变红,则猜想三成立,还可以: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三成立。
16.【答案】(1)滴加了酚酞的盐酸 (2)水(或H2O) (3)NaOH+HCl===NaCl+H2O
【解析】由题意叙述可知此题属于溶液中的变色反应,涉及到酸碱溶液和指示剂之间的反应,因为液体乙是无色的两种液体混合物,依据酸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碱能是无色酚酞变红色,可以确定(1)液体乙可能是滴加了酚酞的盐酸或硫酸;液体甲应该是可溶性的碱溶液,所以(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水;(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NaOH+HCl===NaCl+H2O
17.【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18.【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19.【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③碱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气或加入Na2CO3溶液可产生CO2进行检验。
20.【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