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测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797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第十单元《酸和碱》
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Ba—137 Ca—40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
A.H2CO3 B.NaHCO3 C.P2O5 D.Ba(OH)2
2.根据右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分子在运动
C.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3.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5. 某工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6.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7.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所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少量水蒸气杂质,要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
A. 浓硫酸 B. 石灰石 C. 浓盐酸 D. 氢氧化钠固体
8.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2O C、NaOH D、CaCO3
9.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10.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
二、填空简答题(34分)
11.(6分)只用H、C、Cl、O、S、Ca、Na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式。
(1)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2)胃液中的酸是_________;
(3)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的碱是________;
(6)敞口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上形成的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
12.(12分)通过第十单元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稀硫酸除去将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的加入方式应“少量多次”因为如果不小心将硫酸加为过量,还会发生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__ ____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_。
14.(6分)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去掉B装置,将A与C直接相连,则C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18分)
探究(一)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③某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同学们认为: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小组内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为_____ _____;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为______ 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 。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二)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1)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
将40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cm;
②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00001)
(4)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探究(三)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 (填“成立”或“不成立”)。
(2)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3)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反思与评价】
(4)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 %。
四. 计算题(8分)
16.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段加入,溶液液的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上学期单元达标检测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A 2. D 3. C 4. A 5. C 6.C 7.A 8.C 9.B 10.C
二、共34分
11.(6分)(1)CaO (2)HCl (3)H2SO4 (4)Ca(OH)2 (5)NaOH (6)CaCO3
12.(12分)
(1) 3H2SO4+Fe2O3=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2)2HCl+Mg(OH)2=MgCl2+2H2O;CaCO3+2HCl=CaCl2+CO2↑+H2O;2Al+6HCl=2AlCl3+3H2↑
(3)CaO+H2O=Ca(OH)2;
13.(10分)
(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样品滴到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Ca(OH)2+K2CO3==2KOH+CaCO3↓
14.(6分)(1)除去氯化氢气体; 石蕊变红; HCl H2CO3
(2)Ca(OH)2+2HCl=CaCl2+2H2O
三(共18分)
15.探究(一)⑴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 ,溶液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7(2分)
③Na2CO3 Na2CO3、NaOH CO2+2NaOH=Na2CO3+H2O(2分)
⑵生成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2分)
探究(二)
(2)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3)0.067%(4)偏小
探究(三)
(1)不成立
(2)与NaOH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
(3)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4)0.5%
16.(8分)
(1)Na+、H+、 SO42-
(2)0.8
(3)
物 质
NaCl
CaCO3
Ca(OH)2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2
1.8
2.0
11.5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放入试管中,再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没有气泡冒出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有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2 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
酚酞溶液浓度/%
浑浊程度
5
大量浑浊物
2
少量浑浊物
无浑浊物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12,白蚁能分泌出蚁酸,如图所示,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课时作业,共5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