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会做吗,总结规律,成正比关系,解题步骤,书写格式,三个关键,接着再练,第二课时,复习巩固,Y=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你 还 记 得 吗?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请你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
2H2 + O2 2 H2O
(1×2) × 2 : 16×2 : (1×2+16×1)× 2
4 : 32 : 36
若: 4g : ( )g : ( )g
若:( )g ( )g : 18 g
若:( )g : 8 g : ( )g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因此,利用此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另一种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18Kg的水能分解产生氢气多少Kg?
思路1:可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求解
理由:水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
故:18Kg的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8Kg ×11.11%=2 Kg
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2Kg。
请问: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2H2O 2H2↑+O2↑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答:18Kg水完全分解生成氢气2 Kg。
【例题1】 :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答:可以得到0.32g氧气。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切记步骤:设、写、关、标、列、解、答
试试你的眼力,下列练习对吗?
燃烧72g镁最多可得到氧化镁多少克?
甲同学:解:设:可得氧化镁的质量为x
乙同学:解:设:可得氧化镁的质量为x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 格式要规范 得数要准确(结果一般精确到0.1)
准确书写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设、写、关、标、列、解、答
1、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需要碳酸钙17.9t
(1) 解: 设: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答:可得到氧气 4.8g.同时生成氯化钾7.45g
2、(1) .加热分解12.25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2) .制取4.8g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 ,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和_______ 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当是配平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_________连接,还要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______。如果_________中无气体,_______中有气体,在________的气体______边要注______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______,则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______号。
2.在2A+B=2C的反应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量为____。
思路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2 g-1.2 g=0.8 g。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2A+B 2C 32 2x 0.8g 2 g
3. 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设:生成M的质量为x。 X+2Y=R + 2M 11 9 4.4 g x(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g。Y和M的质量之比是:6.4 g∶3.6 g=16∶9
4.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思路解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
32×3+4y=102×2
4y=102×2-32×3=108
1.某校学生去旅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其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同学用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的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有剩余?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 CaO+CO2↑)
[思路解析]: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8g/8g×100%=85%。 (3)m=5.5 g-(8 g-5.5 g)=3 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80% 280 kg x= 625 kg 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 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 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 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 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答案:(1)1.2 g (2)85% (3)3 (4)625 kg
3.用26.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使充分反应至不在产生气体为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求: (1)产生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含有那些物质? 各为多少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6.5g-16.9g=9.6g
(2)剩余固体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设生成9.6g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 O2↑
96 x 9.6g
149 x 96 9.6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6.9g-14.9g=2g
(2)剩余固体中含有氯化钾14.9g和二氧化锰2g
4. 某中学九年级和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新购氯酸钾的纯度,取该样品12.5g与4g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实验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1)据图像数据分析可知:产生氧气的质量为4.8g
(2)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 KCl + 3 O2↑
245 96 x 4.8g
245 96 x 4.8g
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B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C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标、列、解、答);
(3)得数要准确(保留两位小数);
(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代入计算过程);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和3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2.把干燥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g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例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3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 热 时 间 t1 t2 t3 t4剩余固体质量/g4.244.164.084.08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依据是 。(2)样品氯酸钾纯度是多少?
例1.将含有KCl的KClO3共9.66g与3gMnO2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将剩余物冷却称量,其质量为9.46g,求生成O2和所得KCl的总质量。
例4.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3.某金属R与稀HCl反应,在放出H2的同时生成RCl2,已知9.6gR与足量盐酸反应后可制得0.8gH2,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拓展训练:1、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反应方程式为:CaCO3 高温 CaO + CO2↑] 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注意事项1,注意事项2,X06g,X10t,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2,CO2,反应物,反应条件,若316g,若158g,75g,×6g,化学方程式写一次,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考点突破,方法点拨,跟踪训练,答案04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