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4.小车的运动教案设计
展开《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三、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学前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垫圈若干、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境导入
1.(出示小车)小车在桌子上的状态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学生回答。
2.你有什么办法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吗?
学生回答各种办法。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学生在讲台上分别展示各种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办法。
2.板书:推、拉、吹、扇、搭斜面。
3.思考:为什么用这些办法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4.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2.教师讲解实验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评价
《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是学生对小车在平面上运动展开的具体探究活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激发兴趣——假设分析——实验验证——归纳概括――拓展提升”的认知程序,对小车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怎样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法 :小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过小车。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运动吗?”拉开活动的序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从而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针对实验现象,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种猜测,可能有的假设是正确的,有的假设是错误的,尊重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任务,这样既保证了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设计,而且每个假设都有小组来进行探究。通过交流、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探究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时,只能改变拉力的大小,而不能改变其它任何因素,研究其它因素与小车运动快慢的问题时,依此类推。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计科学的实验。本实验的难点有:确定起点和终点(即一定的路程)、控制变量、重复验证、分工合作,将科学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的实验能力。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让自己成为组内的一员,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交流汇报是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代表所在小组进行汇报。在交流中就自己小组的研究过程、结论等进行相关的阐述,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尊重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利用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影响小车快慢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垫圈若干。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教学安排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玩过哪些小车?怎样玩的?有哪些发现?
2.动手玩一玩准备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运动。
(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各自的实验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整堂课的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是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从低段进入中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半年科学课的学习,具备不太多的科学知识、学习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我通过对本课教材多次的研读和上课后,感触较深。
一、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教师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兴趣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为此《小车的运动》的设计在导入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应该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材中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研究,但在试教中,我发现学生在安装小车时就已经在研究小车的运动了,学生既然感兴趣,我就顺水推舟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安装小车同时进行。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分解“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实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的、正确的引导作用仍然很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让学生明白小车的安装注意点时,我问“要让小车开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决窍?”学生虽然知道绳子的长短与小车的运动距离有关,但是对绳子太长了也不行却缺少一些感性的认识,于是我就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马上明白了怎样做这个分组实验了。
二、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注重小组合作
通过《我们的小车》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单纯是形式上、时间上的分配和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最根本的应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在课堂上把时间更多地给了学生,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更多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活动,是否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得恰当。我认为应以学生的思维作主体,教师要换位思考,关心学生想些什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同时考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什么,获取什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不是简单地凭经验来安排各环节学生去做些什么。在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计划,定出本小组实验的步骤;然后分组汇报,这里老师不用去评价其中的不足地方(如垫圈该怎样挂、如何分工等等),而是组织学生相互倾听,引导他们置疑和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汇报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相互置疑补充,因为学生在表达时,往往是语言不规范、抓不住要点,对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是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将他们结论中的要点板书出来,最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归纳完善。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拉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总之,我认为上好一堂科学课,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外,更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了问题,是我们小学科学课要追求的本质。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应该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我们的孩子走上正确的科学探究之路的。
2020-2021学年4.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4.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共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车的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车的运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观察并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