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2 水是怎样变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2 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目标:
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
2、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3、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
4、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5、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6、喜欢大胆想象。
7、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懂得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
烧水是人们常见的事,但是,烧水时,水是怎样变热的?固体和液体传导热的方式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本课就是以此类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研究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教学目标:
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
2、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了解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教学过程:
1、引导课题。
(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灰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
(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2、实验研究。
(一)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三)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一般有:
(1)用火烧铝片一角,用手摸铝片的各部位,可以知道铝片是怎样传热的。
(2)加热铝片一角,用温度计测各个部位的温度,可以知道铝片是怎样传热的。
(3)将铝片上涂抹一层蜡,加热铝片的一角,可以知道铝片是怎样传热的。
(4)在铝片上各部位用蜡粘一些火柴棍,加热铝片的一角,看火柴棍倒下的顺序,可以知道铝片是怎样传热的。
(四)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
(五)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1)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
4、拓展研究:
(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
(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第二课时: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水是怎样传热的。
2、学生动手实验研究探讨水受热的过程,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水是怎样传热的。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
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
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
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
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六、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
科学三年级上册9 怎样使水变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9 怎样使水变清教学设计,共4页。
科学三年级上册8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8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共3页。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4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4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