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浙江省温州十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烟草花叶病毒、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 B. 核糖体 C. RNA D. 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原核生物(如蓝细菌)与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烟草花叶病毒无核糖体,B不符合题意;
C、三者均含有RNA,C符合题意;
D、烟草花叶病毒无DNA,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以下物质中可以用 32P 标记的是
A. 脱氧核苷酸 B. 丙氨酸 C. 甘油 D. 糖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以用32P 标记,A符合题意;
B、丙氨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不含P,不可以用32P 标记,B不符合题意;
C、甘油的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
D、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等位基因的特点或性质的是
A.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 控制着一对相对性状
C. 具有相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相互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如A和a,AB正确;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等位基因A和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分子中共有 2 个磷酸基团
B. ATP 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和能量通货
C.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一般全部变成热能散失
D. ATP-ADP 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ATP分子中共有3个磷酸基团,A错误;
B、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和能量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B正确;
C、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会用于肌肉收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C错误;
D、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B。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
A. 葡萄糖浓度 B. 温度
C. K+浓度 D. CO2 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pH。
【详解】A、葡萄糖浓度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组织细胞,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A错误;
B、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中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B正确;
C、K+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出入细胞,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浓度差,C错误。
D、CO2通过细胞呼吸产生,故细胞内含量较高,D错误。
故选B。
6.雄蚕比雌蚕出丝率高 20%-30%,人们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 位到 W 染色体,使家蚕卵在还未孵化时就能区分雌雄,以便于及早淘汰雌蚕,提高蚕丝产量和 质量。上述过程中使用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题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了染色体易位,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符合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的是
A. 患病父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女儿
B. 患病父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儿子
C. 患病母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女儿
D. 患病母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儿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
【详解】AB、患病父亲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未知,故女儿和儿子均不一定患病,A、B错误;
CD、患病母亲即XbXb,父亲的基因型未知,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伴X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8.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甲(蔗糖)、乙(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不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B. 甲溶液中细胞壁不收缩而原生质体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离
C. 乙溶液中 10min 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初始时
D.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中细胞失水后未发生吸水,故为蔗糖溶液;乙中细胞失水后自动吸水,故为硝酸钾溶液。
【详解】A、黑藻叶片含有大液泡,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A错误;
B、细胞壁收缩性小,而原生质体收缩大导致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乙溶液,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进入细胞中,10min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初始时,C正确;
D、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中溶质不同导致,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两条曲线的不同的原因不是甲乙溶液的浓度不同,而知溶质种类不同。
9.如图所示,某一天然化学反应进行到 t1 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t2 过程中会生成酶—底物复合物
B. t2 时反应物浓度为零是因为反应物消耗殆尽
C. 适当升高反应温度 t2 会右移
D. 实验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1时加入酶,反应物浓度下降较快,说明酶加快了反应速率。
【详解】A、t1~t2 过程中会生成酶-底物复合物,催化底物的反应,A正确;
B、t2 时反应物消耗殆尽,故反应物浓度为零,B正确;
C、图中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t2会右移,C正确;
D、实验只能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得出高效性的结论,D错误。
故选D。
【点睛】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自变量是有无酶;验证酶具有高效性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10.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中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研究
B. 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二倍
C. 丙细胞的细胞膜在赤道面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D. 丁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核内存在组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丙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丁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
【详解】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形态数目较清晰,便于研究,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2倍,B正确;
C、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板向四周延伸把细胞一分为二,C错误;
D、丁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内存在组蛋白,D正确。
故选C。
11.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各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形态、功能不同
C. 各细胞中的 RNA 和蛋白质种类相同
D. 产生上述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详解】A、图中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错误;
B、除了卵细胞,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C错误;
D、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回到分化前的状态,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RNA和蛋白质会出现差异。
12.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阶段A是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 阶段A、B为阶段C提供ATP和还原氢
C. 物质②既是需氧呼吸产物,也是反应物
D. 物质④在呼吸过程中作为氢载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二氧化碳、②水、③ATP、④[H]。
【详解】A、阶段A是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该过程会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ATP,A正确;
B、阶段A、B为阶段 C (第三阶段)提供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第三阶段不消耗ATP,B错误;
C、物质②是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物,也是第二阶段反应物,C正确;
D、物质④是[H],在呼吸过程中作为氢载体,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水,D正确。
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13.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A. 总产热量增加 B. 总散热量降低
C. 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 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详解】A、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总产热量增加,A正确;
B、人进入低温环境中,总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升高,B错误;
C、人刚进入低温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错误;
D、该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 2 条 5cm 长的红色橡皮泥和 2 条 5cm 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 2 对同源染色体
B. 在模拟 MⅡ时期时,构建的 2 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
C.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D. 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在模拟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 4 个子细胞,2 种类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详解】A、用2条5cm长的红色橡皮泥和2条5cm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1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在模拟MⅡ时期时,构建的2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且与第一个纺锤体垂直,B正确;
C、模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C正确;
D、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在模拟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4个子细胞,2种类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精子,2种类型,D正确。
故选A。
15.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未能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
B.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R形菌的菌体从粗糙转化成光滑
C. 因为噬菌体没有独立代谢能力,所以不能用 32P 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D. TMV 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思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即格里菲思的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A正确;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加入R型菌和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可以观察到转化出的光滑的S型菌,B错误;
C、因为噬菌体没有独立代谢能力,所以不能用 32P 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正确;
D、TMV 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B。
【点睛】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B. 杀虫剂消灭害虫过程中,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
C. 研究种群遗传和进化时,要考虑基因在种群的相继世代中的传递和分配
D. 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这个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A正确;
B、杀虫剂消灭害虫过程中,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而不是突变率,B错误;
C、研究种群遗传和进化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的遗传结构,还要考虑基因在种群的相继世代中的传递和分配,以及种群基因型的变化规律,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这个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
17.下图为某一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全部染色体的图像,由图可知该遗传病类型
A. 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
C. 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 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21号常染色体为3条,即多了一条染色体,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综上所述,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如图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⑤ D. ①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详解】①中尖端不能感光,故直立生长;
②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向右弯曲生长;
③无尖端,无生长素,不生长;
④无尖端,不能感光,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
⑤右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故会出现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是否生长看有无生长素,是否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1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物种的动物细胞膜上具有相同的 MHC 分子
B. 同一个体内所有成熟 B 淋巴细胞表达的基因相同
C.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呈递在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的激活
D. 活化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能识别所有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将其消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
【详解】A、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MHC分子,A错误;
B、成熟的B细胞能合成特定的抗体,故同一个体内不同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B错误;
C、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呈递在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的激活,进而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特定的抗原,D错误。
故选C。
20.图中 A、B 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 δ(δ=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t2 过程中A、B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
B. t2-t3过程A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C. t2-t5过程中B种群密度呈现“S”型增长
D. 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且都达到“K”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δ>1,种群数量会上升;δ=1,种群数量不变;δ<1,种群数量会下降。
【详解】A、t1-t2过程中B种群的δ<1,种群数量会下降,A错误;
B、t2-t3过程A种群δ>1,种群数量会上升,B错误;
C、t2-t5过程中δ>1,B种群数量会上升,由于δ先增后减,故B种群密度呈现“S”型增长,C正确;
D、t5 时刻,δ=1,A、B种群数量不变,但由于两个种群起始数量不同,故无法判断此时A、B 的种群密度是否相同,D错误。
故选C。
21.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
A. 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
B. 海拔 4000 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
C. 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
D. 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
【详解】A、竹子属于同种生物,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是由于地形引起的,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
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属于垂直结构,C正确;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属于时间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竹子有高有低不属于垂直结构,因为是同种生物。
22.下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 A 能分泌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垂体前叶
B. 下丘脑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
C. 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
D. 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A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B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详解】A、细胞A能分泌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垂体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下丘脑可以调节垂体的活动,B错误;
C、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可以作用于全部组织,刺激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B。
23.下列关于膝反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反射弧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B. 脊髓受损后伸肌可能会出现收缩反射
C. 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
D. 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膝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正确;
B、脊髓作为神经中枢,受损后伸肌可能会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
C、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
D、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正确。
故选B。
24.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模拟中心法则的过程,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 X 和物质 Y,可得到相应产物 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来模拟 DNA 复制过程,X 是 DNA,Y 是逆转录酶,Z 是 DNA
B. 可用来模拟转录过程,X 是 DNA,Y 是 DNA 聚合酶,Z 是 RNA
C. 可用来模拟逆转录过程,X 是 RNA,Y 是核糖核苷酸,Z 是 DNA
D. 可用来模拟翻译过程,X 是 mRNA,Y 是氨基酸,Z 是多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的模板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产物是DNA;转录的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逆转录的模板是R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产物是DNA;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详解】A、可用来模拟DNA复制过程,X是DNA,Y是DNA聚合酶,Z是DNA,A错误;
B、可用来模拟转录过程,X是DNA,Y是RNA 聚合酶,Z是RNA,B错误;
C、可用来模拟逆转录过程,X是RNA,Y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可用来模拟翻译过程,X 是 mRNA,Y 是氨基酸,Z是多肽链,D正确。
故选D。
【点睛】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要想保护生物多样性只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B. 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了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的热量
C. 臭氧层破坏是因为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含氯的化合物
D. 酸雨的 pH 小于 5.6,有利于土壤中矿质离子被植物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要想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了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的热量,使地球升温,B正确;
C、臭氧层破坏是因为人类活动释放氟利昂引起的,C错误;
D、酸雨的 pH 小于 5.6,会伤害植物、农作物等,不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26.血浆中的抗体是由效应 B 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关于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抗体多肽链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细胞溶胶中加工后转移到高尔基体中
B. 抗体多肽链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C. 抗体多肽链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D. 抗体多肽链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详解】抗体是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以囊泡的形式经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胞内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由附着核糖体合成。
27.心室肌纤维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在接受刺激时,也能产生动作电位变化,引起细胞兴奋进而收缩。图甲表示心室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图乙表示心室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有关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图 1 可知心室肌纤维的静息电位大约为-90mV,此时肌膜的电荷分布是外负内正
B. AB 段去极化是因为肌膜对 Na+通透性增大,Na+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心室肌纤维
C. BC 段表示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是 Na+通道打开时间较长
D. 肌膜上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至心室肌纤维内部,引起心室肌纤维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依赖于钠离子内流。
【详解】A、由图1可知,A点表示心室肌纤维的静息电位,大约为-90mV,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A错误;
B、AB段去极化是因为肌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心室肌纤维,B错误;
C、结合图1和图2可知,BC段可能是因为Ca2+通道打开时间较长,故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比较长,C错误;
D、肌膜上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至心室肌纤维内部,引起心室肌纤维收缩,D正确。
故选D。
28.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A 对 a、B 对 b 为完全显性,其中 A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 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 色。当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 和黄色亲本杂交,F1 为白色,F1 随机交配获得 F2,其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 3∶3∶10。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A 基因和 B 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
B.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C. 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 5 种,黑色和黄色各有 2 种
D. 将 F2 中的黑色个体与白色纯合子杂交,可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白色的基因型为:A-B-、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P:AAbb×aaBB→F1:AaBb→F2:黑色:黄色∶白色=3:3:10。
【详解】A、A基因、B 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故A 基因和B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A正确;
B、根据后代中黑色:黄色∶白色=3:3:10,为9:3:3:1的变式可知,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aabb,共有 5 种,黑色的基因型为:A-bb,有2种,黄色的基因型为aaB-,有 2种,C正确;
D、F2 中的黑色个体可能为AAbb或Aabb,白色纯合子为:AABB或aabb,若白色纯合子为AABB,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后代全部为白色,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根据子二代中3:3:10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非选择题
29.某湖泊因污染而废弃,经过若干年治理后逐渐恢复发展为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自然湿地 生态系统。图 A表示该系统中的代表生物的关系图,图 B表示栅藻及水蚤有关的能量流向过程,其 中字母表示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A 图 B
(1)该湖泊在群落演替的初期自我调节能力比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____,原因是____。
(2)图 A的捕食食物链中河虾属于第______营养级,若河虾被大量捕捞,从能量流动角度看食虫鱼短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
(3)图 B中能量 c属于_____(生物名称)的同化量。结合 d 的能量除了图示以外,还有部分去向是______ 。
【答案】 (1). 低 (2). 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营养结构简单(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生物种类少) (3). 三 (4). 减少 (5). 栅藻 (6). 流向河虾(流向下一营养级)
【解析】
【分析】
图A中,残枝败叶参与的是腐生食物链,栅藻、水蚤、河虾、食肉鱼是捕食食物链。
图B中,a表示栅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水蚤粪便中的能量,d表示水蚤同化量。
【详解】(1)该湖泊在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营养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故群落演替的初期自我调节能力比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低。
(2)图 A的捕食食物链为栅藻、水蚤、河虾、食肉鱼,其中河虾属于第三营养级,若河虾被大量捕捞,则食肉鱼要捕食更多的食虫鱼,故短时间内食虫鱼数目会减少。
(3)图 B中能量 c属于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栅藻的同化量。D表示水蚤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河虾的能量。
【点睛】注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30.如图A 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与甲、乙分别表示物质成分,e 为电子,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图B为 2 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请回答:
(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_____ ,提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 。
(2)图 A中③代表碳反应中的 ________ ,该过程生成的产物的去向主要是________ 。
(3)研究人员由图 B推测,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 , 可以产生更多的 ___;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____ 。如果想证实这个猜想,需要测定 P1、P2 的净光合速率,具体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 P1、P2 ________ 的释放量。
【答案】 (1). 类囊体膜(基粒) (2). CaCO3 (3). 还原反应(或CO2的还原、三碳酸的还原) (4). 再生为RuBP (5). NADPH和 ATP (6).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7).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
【解析】
【分析】
图A中:A表示氧气、D表示NADPH、F表示ATP。甲是C3,乙是C5。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③表示C3的还原。
图B中:P1和P2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
【详解】(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图 A中③表示C3的还原,该过程生成的产物主要是为了再生RuBP,以保证此循环的不断进行。
(3)由图B可知,P1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反应较强,可以产生更多的NADPH和 ATP,用于暗反应;另外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可以通过测定 P1、P2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的释放量来测定P1、P2 的净光合速率。
【点睛】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有: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
31.某 XY 型性别决定动物皮毛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用 A、a 表示,但是 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b)中的 B 存在时,含 A 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现取白色纯合 品种的两只该动物甲和乙交配,得 F1, F1 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 A、a 与 B、b 的基因座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亲本乙的基因型为 _____ ,F1 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写出甲乙杂交产生 F1 的遗传图解 __________。
(3)F2 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有 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令 F2 中的白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随机交配,生出白色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 __________ 。
【答案】 (1). 不同 (2). aaXbY (3). AXB、aXB、AXb、aXb (4). (5). 4 (6). 1/48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组合为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B-、aa--。根据子二代中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可以推知,B、b位于X染色体上。故黑色的基因型为A-XbXb或A-XbY,白色的基因型为:A-XB--、aa--。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1)基因 A、a 与 B、b 属于非等位基因,基因座位不同。
(2)根据子二代中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可知,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根据后代中雄性白色个体A-bb占3/8可知,B、b位于X染色体上。且根据子二代雄性中黑色即A-XbY占3/8即3/4×1/2可知,子一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结合子二代中雌性均为白色可知,子一代中雄性为AaXBY,进而可以推知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F1 雌果蝇AaXBXb产生的配子为AXB:aXB:AXb:aXb=1:1:1:1。甲乙杂交产生 F1 的遗传图解如下:
。
(3)子一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性为AaXBY,F2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共有3×2=6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有4种,AAXBXb、aaXBXb、AaXBXB、AaXBXb。F2中的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AA:Aa:aa=1:2:1,XBXB:XBXb=1:1)产生的配子中:A:a=1:1、XB:Xb=3:1;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XbY(AA:Aa=1:2),产生的配子中:A:a=2:1,Xb:Y=1:1,故二者随机交配,生出白色雌性纯合子即aaXbXb的概率为1/2×1/3×1/4×1/2=1/48。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在于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确定黑色和白色对应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32.(一)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 程为:
(1)玉米秸秆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预处理包括粉碎、酶解等过程,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____。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预处理所需的酶?_____
A.醋杆菌 B.黑曲霉 C.乳酸菌 D.酵母菌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用_____法灭菌,为了更好地分离并进行活菌计数,可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
(4)酒精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属于________(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
(二)下图表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转基因猪和转基因烟草的过程(图中数字表示过程或技术,字母表 示物质或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想利用转基因猪生产用于移植的心脏等器官,目的基因是人的 MHC 基因,并且已知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以用____方法获得该基因并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结合形成了重组质粒。在重组质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受体细胞应选用猪的_____________(A.胚胎干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心肌细胞)。培养该受体细胞时,一般要在培养皿底部制备一层胚胎成纤 维细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的毒蛋白基因与 Ti 质粒重组,之后需要先使重组 Ti 质粒进入_________细 胞,为了增加转化效率,需要用_________ 处理该细胞,以增加其细胞壁的通透性,筛选后利用该细胞对植物细胞的侵染能力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表达,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是否获得抗虫能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 (2). B (3). 纤维素 (4). 高压蒸汽灭菌 (5). 稀释涂布法(或涂布分离法) (6). 真核生物 (7). 无氧(密闭、密封) (8). 化学合成 (9).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10). A (11). 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细胞分化 (12). 农杆菌 (13). CaCl2 (14). 让害虫食用烟草叶片,观察其生活状态(是否死亡)
【解析】
【分析】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文库、PCR、人工合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复制原点等);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一)
(1)纤维素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的产物是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下列生物中,应当从生活在腐木的黑曲霉中提取,故选B。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选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培养基要经过高压蒸汽法灭菌处理,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并进行活菌计数。
(4)酒精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真核生物,属于真核生物,进行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二)
(1)若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获得该基因并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猪的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较高,故应该选择猪的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故选A。培养该受体细胞时,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细胞分化。
(2)首先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获得重组的毒蛋白基因与Ti 质粒,然后将重组Ti质粒导入经过CaCl2处理的农杆菌细胞,筛选后利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表达。可以通过让害虫食用烟草叶片,观察其生活状态,而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是否获得抗虫能力。
【点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包括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检测,前者包括DNA分子杂交、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后者如抗虫抗病接种实验)。
33.科研人员发现某种药物X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为了验证其具体药效,利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选择____的正常小鼠,测定其血糖浓度后, 实验分组如下:
A.实验组,注射适量的 X 溶液。
B.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 __________,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C.实验组,患糖尿病小鼠,注射____________ 。
D.对照组 1,患糖尿病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 。
E.对照组 2,________________ 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用曲线图表示(2)中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
【答案】 (1). 一批体重相同(生长发育状况相似) (2). 等量的生理盐水 (3). 对照组(B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A组)血糖浓度下降 (4).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正常 (7).
【解析】
【分析】
要验证X有降血糖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X,因变量是血糖浓度。
【详解】(1)若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应该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对照组注意适量的X溶液,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对照组(B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A组)血糖浓度下降,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实验组应该选择糖尿病小鼠,并注射适量的X溶液,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会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对照组1,给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较高且不会下降;对照组 2,选择正常的小鼠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且不变。
(3)由上分析可知,C组血糖会下降到正常范围,D组血糖高于正常值且不下降,E组血糖处于正常值且不变,如图所示:
【点睛】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X,小鼠的体重、加入溶液的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烟草花叶病毒、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 B. 核糖体 C. RNA D. 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原核生物(如蓝细菌)与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烟草花叶病毒无核糖体,B不符合题意;
C、三者均含有RNA,C符合题意;
D、烟草花叶病毒无DNA,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以下物质中可以用 32P 标记的是
A. 脱氧核苷酸 B. 丙氨酸 C. 甘油 D. 糖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以用32P 标记,A符合题意;
B、丙氨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不含P,不可以用32P 标记,B不符合题意;
C、甘油的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
D、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等位基因的特点或性质的是
A.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 控制着一对相对性状
C. 具有相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相互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如A和a,AB正确;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等位基因A和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分子中共有 2 个磷酸基团
B. ATP 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和能量通货
C.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一般全部变成热能散失
D. ATP-ADP 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ATP分子中共有3个磷酸基团,A错误;
B、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和能量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B正确;
C、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会用于肌肉收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C错误;
D、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B。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
A. 葡萄糖浓度 B. 温度
C. K+浓度 D. CO2 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pH。
【详解】A、葡萄糖浓度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组织细胞,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A错误;
B、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中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B正确;
C、K+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出入细胞,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浓度差,C错误。
D、CO2通过细胞呼吸产生,故细胞内含量较高,D错误。
故选B。
6.雄蚕比雌蚕出丝率高 20%-30%,人们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 位到 W 染色体,使家蚕卵在还未孵化时就能区分雌雄,以便于及早淘汰雌蚕,提高蚕丝产量和 质量。上述过程中使用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题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了染色体易位,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符合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的是
A. 患病父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女儿
B. 患病父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儿子
C. 患病母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女儿
D. 患病母亲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儿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
【详解】AB、患病父亲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未知,故女儿和儿子均不一定患病,A、B错误;
CD、患病母亲即XbXb,父亲的基因型未知,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伴X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8.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甲(蔗糖)、乙(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不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B. 甲溶液中细胞壁不收缩而原生质体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离
C. 乙溶液中 10min 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初始时
D.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中细胞失水后未发生吸水,故为蔗糖溶液;乙中细胞失水后自动吸水,故为硝酸钾溶液。
【详解】A、黑藻叶片含有大液泡,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A错误;
B、细胞壁收缩性小,而原生质体收缩大导致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乙溶液,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进入细胞中,10min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初始时,C正确;
D、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中溶质不同导致,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两条曲线的不同的原因不是甲乙溶液的浓度不同,而知溶质种类不同。
9.如图所示,某一天然化学反应进行到 t1 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t2 过程中会生成酶—底物复合物
B. t2 时反应物浓度为零是因为反应物消耗殆尽
C. 适当升高反应温度 t2 会右移
D. 实验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1时加入酶,反应物浓度下降较快,说明酶加快了反应速率。
【详解】A、t1~t2 过程中会生成酶-底物复合物,催化底物的反应,A正确;
B、t2 时反应物消耗殆尽,故反应物浓度为零,B正确;
C、图中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t2会右移,C正确;
D、实验只能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得出高效性的结论,D错误。
故选D。
【点睛】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自变量是有无酶;验证酶具有高效性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10.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中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研究
B. 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二倍
C. 丙细胞的细胞膜在赤道面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D. 丁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核内存在组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丙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丁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
【详解】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形态数目较清晰,便于研究,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2倍,B正确;
C、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板向四周延伸把细胞一分为二,C错误;
D、丁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内存在组蛋白,D正确。
故选C。
11.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各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形态、功能不同
C. 各细胞中的 RNA 和蛋白质种类相同
D. 产生上述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详解】A、图中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错误;
B、除了卵细胞,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C错误;
D、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回到分化前的状态,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RNA和蛋白质会出现差异。
12.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阶段A是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 阶段A、B为阶段C提供ATP和还原氢
C. 物质②既是需氧呼吸产物,也是反应物
D. 物质④在呼吸过程中作为氢载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二氧化碳、②水、③ATP、④[H]。
【详解】A、阶段A是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该过程会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ATP,A正确;
B、阶段A、B为阶段 C (第三阶段)提供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第三阶段不消耗ATP,B错误;
C、物质②是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物,也是第二阶段反应物,C正确;
D、物质④是[H],在呼吸过程中作为氢载体,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水,D正确。
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13.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A. 总产热量增加 B. 总散热量降低
C. 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 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详解】A、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总产热量增加,A正确;
B、人进入低温环境中,总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升高,B错误;
C、人刚进入低温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错误;
D、该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 2 条 5cm 长的红色橡皮泥和 2 条 5cm 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 2 对同源染色体
B. 在模拟 MⅡ时期时,构建的 2 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
C.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D. 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在模拟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 4 个子细胞,2 种类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详解】A、用2条5cm长的红色橡皮泥和2条5cm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1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在模拟MⅡ时期时,构建的2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且与第一个纺锤体垂直,B正确;
C、模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C正确;
D、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在模拟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4个子细胞,2种类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精子,2种类型,D正确。
故选A。
15.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未能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
B.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R形菌的菌体从粗糙转化成光滑
C. 因为噬菌体没有独立代谢能力,所以不能用 32P 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D. TMV 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思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即格里菲思的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A正确;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加入R型菌和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可以观察到转化出的光滑的S型菌,B错误;
C、因为噬菌体没有独立代谢能力,所以不能用 32P 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正确;
D、TMV 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B。
【点睛】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B. 杀虫剂消灭害虫过程中,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
C. 研究种群遗传和进化时,要考虑基因在种群的相继世代中的传递和分配
D. 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这个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A正确;
B、杀虫剂消灭害虫过程中,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而不是突变率,B错误;
C、研究种群遗传和进化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的遗传结构,还要考虑基因在种群的相继世代中的传递和分配,以及种群基因型的变化规律,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这个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
17.下图为某一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全部染色体的图像,由图可知该遗传病类型
A. 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
C. 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 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21号常染色体为3条,即多了一条染色体,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综上所述,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如图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⑤ D. ①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详解】①中尖端不能感光,故直立生长;
②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向右弯曲生长;
③无尖端,无生长素,不生长;
④无尖端,不能感光,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
⑤右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故会出现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是否生长看有无生长素,是否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1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物种的动物细胞膜上具有相同的 MHC 分子
B. 同一个体内所有成熟 B 淋巴细胞表达的基因相同
C.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呈递在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的激活
D. 活化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能识别所有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将其消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
【详解】A、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MHC分子,A错误;
B、成熟的B细胞能合成特定的抗体,故同一个体内不同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B错误;
C、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呈递在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的激活,进而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特定的抗原,D错误。
故选C。
20.图中 A、B 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 δ(δ=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t2 过程中A、B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
B. t2-t3过程A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C. t2-t5过程中B种群密度呈现“S”型增长
D. 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且都达到“K”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δ>1,种群数量会上升;δ=1,种群数量不变;δ<1,种群数量会下降。
【详解】A、t1-t2过程中B种群的δ<1,种群数量会下降,A错误;
B、t2-t3过程A种群δ>1,种群数量会上升,B错误;
C、t2-t5过程中δ>1,B种群数量会上升,由于δ先增后减,故B种群密度呈现“S”型增长,C正确;
D、t5 时刻,δ=1,A、B种群数量不变,但由于两个种群起始数量不同,故无法判断此时A、B 的种群密度是否相同,D错误。
故选C。
21.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
A. 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
B. 海拔 4000 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
C. 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
D. 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
【详解】A、竹子属于同种生物,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是由于地形引起的,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
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属于垂直结构,C正确;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属于时间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竹子有高有低不属于垂直结构,因为是同种生物。
22.下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 A 能分泌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垂体前叶
B. 下丘脑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
C. 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
D. 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A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B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详解】A、细胞A能分泌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垂体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下丘脑可以调节垂体的活动,B错误;
C、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可以作用于全部组织,刺激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B。
23.下列关于膝反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反射弧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B. 脊髓受损后伸肌可能会出现收缩反射
C. 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
D. 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膝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不包括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正确;
B、脊髓作为神经中枢,受损后伸肌可能会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
C、伸肌既是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又是效应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
D、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正确。
故选B。
24.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模拟中心法则的过程,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 X 和物质 Y,可得到相应产物 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来模拟 DNA 复制过程,X 是 DNA,Y 是逆转录酶,Z 是 DNA
B. 可用来模拟转录过程,X 是 DNA,Y 是 DNA 聚合酶,Z 是 RNA
C. 可用来模拟逆转录过程,X 是 RNA,Y 是核糖核苷酸,Z 是 DNA
D. 可用来模拟翻译过程,X 是 mRNA,Y 是氨基酸,Z 是多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的模板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产物是DNA;转录的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逆转录的模板是R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产物是DNA;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详解】A、可用来模拟DNA复制过程,X是DNA,Y是DNA聚合酶,Z是DNA,A错误;
B、可用来模拟转录过程,X是DNA,Y是RNA 聚合酶,Z是RNA,B错误;
C、可用来模拟逆转录过程,X是RNA,Y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可用来模拟翻译过程,X 是 mRNA,Y 是氨基酸,Z是多肽链,D正确。
故选D。
【点睛】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要想保护生物多样性只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B. 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了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的热量
C. 臭氧层破坏是因为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含氯的化合物
D. 酸雨的 pH 小于 5.6,有利于土壤中矿质离子被植物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要想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了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的热量,使地球升温,B正确;
C、臭氧层破坏是因为人类活动释放氟利昂引起的,C错误;
D、酸雨的 pH 小于 5.6,会伤害植物、农作物等,不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26.血浆中的抗体是由效应 B 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关于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抗体多肽链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细胞溶胶中加工后转移到高尔基体中
B. 抗体多肽链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C. 抗体多肽链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D. 抗体多肽链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后形成囊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详解】抗体是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以囊泡的形式经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胞内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由附着核糖体合成。
27.心室肌纤维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在接受刺激时,也能产生动作电位变化,引起细胞兴奋进而收缩。图甲表示心室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图乙表示心室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有关离子的相对通透性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图 1 可知心室肌纤维的静息电位大约为-90mV,此时肌膜的电荷分布是外负内正
B. AB 段去极化是因为肌膜对 Na+通透性增大,Na+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心室肌纤维
C. BC 段表示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是 Na+通道打开时间较长
D. 肌膜上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至心室肌纤维内部,引起心室肌纤维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依赖于钠离子内流。
【详解】A、由图1可知,A点表示心室肌纤维的静息电位,大约为-90mV,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A错误;
B、AB段去极化是因为肌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心室肌纤维,B错误;
C、结合图1和图2可知,BC段可能是因为Ca2+通道打开时间较长,故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比较长,C错误;
D、肌膜上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至心室肌纤维内部,引起心室肌纤维收缩,D正确。
故选D。
28.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A 对 a、B 对 b 为完全显性,其中 A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 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 色。当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 和黄色亲本杂交,F1 为白色,F1 随机交配获得 F2,其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 3∶3∶10。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A 基因和 B 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
B.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C. 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 5 种,黑色和黄色各有 2 种
D. 将 F2 中的黑色个体与白色纯合子杂交,可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白色的基因型为:A-B-、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P:AAbb×aaBB→F1:AaBb→F2:黑色:黄色∶白色=3:3:10。
【详解】A、A基因、B 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故A 基因和B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A正确;
B、根据后代中黑色:黄色∶白色=3:3:10,为9:3:3:1的变式可知,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aabb,共有 5 种,黑色的基因型为:A-bb,有2种,黄色的基因型为aaB-,有 2种,C正确;
D、F2 中的黑色个体可能为AAbb或Aabb,白色纯合子为:AABB或aabb,若白色纯合子为AABB,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后代全部为白色,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根据子二代中3:3:10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非选择题
29.某湖泊因污染而废弃,经过若干年治理后逐渐恢复发展为一个长时间稳定的自然湿地 生态系统。图 A表示该系统中的代表生物的关系图,图 B表示栅藻及水蚤有关的能量流向过程,其 中字母表示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A 图 B
(1)该湖泊在群落演替的初期自我调节能力比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____,原因是____。
(2)图 A的捕食食物链中河虾属于第______营养级,若河虾被大量捕捞,从能量流动角度看食虫鱼短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
(3)图 B中能量 c属于_____(生物名称)的同化量。结合 d 的能量除了图示以外,还有部分去向是______ 。
【答案】 (1). 低 (2). 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营养结构简单(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生物种类少) (3). 三 (4). 减少 (5). 栅藻 (6). 流向河虾(流向下一营养级)
【解析】
【分析】
图A中,残枝败叶参与的是腐生食物链,栅藻、水蚤、河虾、食肉鱼是捕食食物链。
图B中,a表示栅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水蚤粪便中的能量,d表示水蚤同化量。
【详解】(1)该湖泊在演替初期的群落比稳定后的群落营养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故群落演替的初期自我调节能力比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低。
(2)图 A的捕食食物链为栅藻、水蚤、河虾、食肉鱼,其中河虾属于第三营养级,若河虾被大量捕捞,则食肉鱼要捕食更多的食虫鱼,故短时间内食虫鱼数目会减少。
(3)图 B中能量 c属于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栅藻的同化量。D表示水蚤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河虾的能量。
【点睛】注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30.如图A 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与甲、乙分别表示物质成分,e 为电子,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图B为 2 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请回答:
(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_____ ,提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 。
(2)图 A中③代表碳反应中的 ________ ,该过程生成的产物的去向主要是________ 。
(3)研究人员由图 B推测,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 , 可以产生更多的 ___;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____ 。如果想证实这个猜想,需要测定 P1、P2 的净光合速率,具体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 P1、P2 ________ 的释放量。
【答案】 (1). 类囊体膜(基粒) (2). CaCO3 (3). 还原反应(或CO2的还原、三碳酸的还原) (4). 再生为RuBP (5). NADPH和 ATP (6).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7).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
【解析】
【分析】
图A中:A表示氧气、D表示NADPH、F表示ATP。甲是C3,乙是C5。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③表示C3的还原。
图B中:P1和P2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
【详解】(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图 A中③表示C3的还原,该过程生成的产物主要是为了再生RuBP,以保证此循环的不断进行。
(3)由图B可知,P1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反应较强,可以产生更多的NADPH和 ATP,用于暗反应;另外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可以通过测定 P1、P2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的释放量来测定P1、P2 的净光合速率。
【点睛】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有: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
31.某 XY 型性别决定动物皮毛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用 A、a 表示,但是 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b)中的 B 存在时,含 A 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现取白色纯合 品种的两只该动物甲和乙交配,得 F1, F1 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 A、a 与 B、b 的基因座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亲本乙的基因型为 _____ ,F1 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写出甲乙杂交产生 F1 的遗传图解 __________。
(3)F2 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有 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令 F2 中的白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随机交配,生出白色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 __________ 。
【答案】 (1). 不同 (2). aaXbY (3). AXB、aXB、AXb、aXb (4). (5). 4 (6). 1/48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组合为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B-、aa--。根据子二代中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可以推知,B、b位于X染色体上。故黑色的基因型为A-XbXb或A-XbY,白色的基因型为:A-XB--、aa--。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1)基因 A、a 与 B、b 属于非等位基因,基因座位不同。
(2)根据子二代中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可知,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根据后代中雄性白色个体A-bb占3/8可知,B、b位于X染色体上。且根据子二代雄性中黑色即A-XbY占3/8即3/4×1/2可知,子一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结合子二代中雌性均为白色可知,子一代中雄性为AaXBY,进而可以推知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F1 雌果蝇AaXBXb产生的配子为AXB:aXB:AXb:aXb=1:1:1:1。甲乙杂交产生 F1 的遗传图解如下:
。
(3)子一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性为AaXBY,F2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共有3×2=6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有4种,AAXBXb、aaXBXb、AaXBXB、AaXBXb。F2中的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AA:Aa:aa=1:2:1,XBXB:XBXb=1:1)产生的配子中:A:a=1:1、XB:Xb=3:1;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XbY(AA:Aa=1:2),产生的配子中:A:a=2:1,Xb:Y=1:1,故二者随机交配,生出白色雌性纯合子即aaXbXb的概率为1/2×1/3×1/4×1/2=1/48。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在于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确定黑色和白色对应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32.(一)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 程为:
(1)玉米秸秆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预处理包括粉碎、酶解等过程,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____。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预处理所需的酶?_____
A.醋杆菌 B.黑曲霉 C.乳酸菌 D.酵母菌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用_____法灭菌,为了更好地分离并进行活菌计数,可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
(4)酒精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属于________(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
(二)下图表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转基因猪和转基因烟草的过程(图中数字表示过程或技术,字母表 示物质或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想利用转基因猪生产用于移植的心脏等器官,目的基因是人的 MHC 基因,并且已知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以用____方法获得该基因并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结合形成了重组质粒。在重组质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受体细胞应选用猪的_____________(A.胚胎干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心肌细胞)。培养该受体细胞时,一般要在培养皿底部制备一层胚胎成纤 维细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的毒蛋白基因与 Ti 质粒重组,之后需要先使重组 Ti 质粒进入_________细 胞,为了增加转化效率,需要用_________ 处理该细胞,以增加其细胞壁的通透性,筛选后利用该细胞对植物细胞的侵染能力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表达,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是否获得抗虫能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 (2). B (3). 纤维素 (4). 高压蒸汽灭菌 (5). 稀释涂布法(或涂布分离法) (6). 真核生物 (7). 无氧(密闭、密封) (8). 化学合成 (9).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10). A (11). 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细胞分化 (12). 农杆菌 (13). CaCl2 (14). 让害虫食用烟草叶片,观察其生活状态(是否死亡)
【解析】
【分析】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文库、PCR、人工合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复制原点等);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一)
(1)纤维素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的产物是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下列生物中,应当从生活在腐木的黑曲霉中提取,故选B。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选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培养基要经过高压蒸汽法灭菌处理,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并进行活菌计数。
(4)酒精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真核生物,属于真核生物,进行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二)
(1)若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获得该基因并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猪的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较高,故应该选择猪的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故选A。培养该受体细胞时,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细胞分化。
(2)首先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获得重组的毒蛋白基因与Ti 质粒,然后将重组Ti质粒导入经过CaCl2处理的农杆菌细胞,筛选后利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表达。可以通过让害虫食用烟草叶片,观察其生活状态,而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是否获得抗虫能力。
【点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包括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检测,前者包括DNA分子杂交、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后者如抗虫抗病接种实验)。
33.科研人员发现某种药物X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为了验证其具体药效,利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选择____的正常小鼠,测定其血糖浓度后, 实验分组如下:
A.实验组,注射适量的 X 溶液。
B.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 __________,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C.实验组,患糖尿病小鼠,注射____________ 。
D.对照组 1,患糖尿病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 。
E.对照组 2,________________ 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用曲线图表示(2)中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
【答案】 (1). 一批体重相同(生长发育状况相似) (2). 等量的生理盐水 (3). 对照组(B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A组)血糖浓度下降 (4).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正常 (7).
【解析】
【分析】
要验证X有降血糖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X,因变量是血糖浓度。
【详解】(1)若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应该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对照组注意适量的X溶液,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对照组(B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A组)血糖浓度下降,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实验组应该选择糖尿病小鼠,并注射适量的X溶液,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会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对照组1,给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较高且不会下降;对照组 2,选择正常的小鼠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且不变。
(3)由上分析可知,C组血糖会下降到正常范围,D组血糖高于正常值且不下降,E组血糖处于正常值且不变,如图所示:
【点睛】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X,小鼠的体重、加入溶液的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