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D.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瓶,要留1∕3空间,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A错误;发酵过程中,不能打开瓶盖,只能拧松,释放二氧化碳,且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要适时充入氧气,C正确;果酒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而果醋发酵是30-35℃,D错误。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 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调pH
B. 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调pH、灭菌
C.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D.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调pH、倒平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3.图是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各种营养条件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B. 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C. 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灭菌
D. 该接种方法常用来准确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表示的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等,整个过程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详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B正确;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C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统计细菌数目,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统计,D错误。
4.图为褐藻胶裂解酶固定化前后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有关该酶固定化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便于回收再利用
B. 最适温度不变
C. 最佳催化效率降低
D. 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2、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详解】固定化酶便于回收再利用,A正确;析两条曲线可知,游离酶的最适温度30℃左右,而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35℃左右,B错误;分析两条曲线可知,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高相对活性低,即最佳催化效率降低,C正确;分析曲线可知,游离酶在50℃时失活,则固定化酶热稳定性增强,D正确。故选:B。
【点睛】固定化酶相对于普通酶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反复利用。
5.探究不同情况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温越高洗涤效果越好
B. 在不同温度下洗涤被不同污渍污染的白布
C. 加酶洗衣粉主要添加了酸性蛋白酶和酸性纤维素酶
D. 在探究不同温度下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洗涤时间要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能均衡无关变量,实验中最好用洗涤相同污渍的白布作对照进行洗涤,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水量、洗涤时间、洗涤力度等无关变量。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
3、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
【详解】选择水温时,应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防止衣物被损坏,同时温度过高会破坏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影响洗涤效果,A错误;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不同温度下洗涤被不同污渍污染的白布”有2个变量,即温度和污渍,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加酶洗衣粉主要添加了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C错误;探究不同温度下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洗涤效果,因此其他均属于无关变量,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如水量、水质、洗衣粉用量、衣物的面料、大小、浸泡时间、洗涤方式和时间等,D正确。
6.下图所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④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
B. 图①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C. 图②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
D. 图③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①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得细胞吸水涨破,释放核DNA,④中加入蒸懷水的目是析出DNA,A错误;图①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B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所以图②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C正确;2mol/L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下列有关PCR扩增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B. 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
C. 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无关
D. 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需要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1、PCR扩增技术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双链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构建重组质粒,首先要用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所以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A正确;设计的引物之间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否则引物自连,而不能与模板相连,B正确;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因为不同长度和碱基组成的引物中氢键数量不同,C错误;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可能是退火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与模板不能相连;或引物间相互配对,引物自连,不能与模板相连,可通过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进行改进,D正确。
8.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限制酶
BamHⅠ
HindⅢ
EcoR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CCTAG↑G
A↓AGCTT
TTCGA↑A
G↓AATTC
CTTAA↑G
CCC↓GGG
GGG↑CCC
A. 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0个和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高
C.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可以使用SmaⅠ切割
D. 使用EcoRI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可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质粒为环状DNA分子,其上有4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其中的SmaⅠ酶切位点位于质粒的标记基因序列中;目的基因中含有4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但是因此SmaⅠ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序列中,因此如果选择SmaⅠ酶切质粒和目的基因会将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破坏,因此该限制酶不能选择使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一般如果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会产生不同的末端,可以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
【详解】由于质粒在切割前是一个环状DNA分子,因此上面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当质粒被切割后形成了两个末端各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表示G和C这一对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就超高,而G和C之间含有三个氢键,故其热稳定性超高,B正确;质粒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由图可知,标记基因和外源DNA目的基因中 均含有SmaI酶切位点,都可以被SmaI酶破环,故不能使用该酶剪切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C错误;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A时,使用EcoRI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不能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D错误。
9.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B. 蛋白质工程能生产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 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mRNA来实现的
D. 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自然界原有的蛋白质.
【详解】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由概念可知: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现有蛋白质的基因分子进行操作,A错误;由概念可知: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B正确;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现有蛋白质的基因来实现的,C错误;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实质)是:改造基因.蛋白质工程的过程:(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2)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3)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生产合成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10.下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植物离体的白色花瓣培养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关该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图中需要光照处理的过程有①和②
C. ①、②、③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为培养基中激素比例的差异
D. 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均为白化苗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三幅图显示的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的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植株,所以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图中①过程不需要光照,B错误;图中三幅图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C正确;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应该是正常的绿色幼苗,D错误。
1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措施
B. 实验室制作葡萄酒,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
C.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水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试管苗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避光培养,否则容易形成维管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可以照光培养,利于叶绿体的形成。
【详解】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使酶与其充分混合,可用玻璃棒搅拌,提高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A正确;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利于酵母菌数量增多;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以防影响发酵,B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水不可过少,水应该与三角架齐平,以防灭菌锅烧干,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时,应避光处理,D错误。
12.关于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 精子的细胞膜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 雌雄原核融合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过程:①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
②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③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注意:受精标志是第二极体的形成;受精完成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详解】大量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时,即开始释放顶体酶,先穿越放射冠,然后进入透明带,A错误;透明带反应是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黄膜的封闭作用是第二道防线,B正确;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的头部即进入卵细胞中,C正确;雄原核形成形成后,雌雄原核相向移动,雌雄原核融合,这是受精完成的标志,D正确。
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 受精卵中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卵裂期细胞不断分裂,故细胞数目增多,但有机物逐渐消耗而减少,A错误;细胞分化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错误;受精卵中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机会全部来自卵细胞,D错误。
14.“生物导弹”是免疫导向药物的形象称呼,它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带有单克隆抗体而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导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出的一种抗体
B. 单克隆抗体不能与靶细胞内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 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D. “生物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异常细胞具有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根据题意,生物导弹是由单克隆抗体和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组合而成,能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靶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经体内或体外培养产生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A正确;
B. 单克隆抗体不能与靶细胞内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内的抗原需经效应T细胞作用后释放出来才能被抗体识别,B正确;
C. 治疗癌症的 “生物导弹”是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利用抗体和相应抗原(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将携带的抗癌药物送到特定位点杀伤和破坏癌细胞,C错误;
D. “生物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异常细胞具有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D正确。
15.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 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 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D. 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
【答案】D
【解析】
ES细胞就是胚胎干细胞,本题考查其应用属于识记内容,详解见答案。
16.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叙述不必担心的是
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 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 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
【答案】A
【解析】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所以不必担心自然种群被淘汰,A符合题意;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需要担心,B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需要担心,C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需要担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不涉及的是
A. 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 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
D. 选择有利于杂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详解】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限制酶,A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人工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C不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细胞培养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选择利于杂交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D不符合题意。
18.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从动植物中获取的目的基因培育而成的转基因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
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 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D. 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促进生物科技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伦理问题主要在克隆人的问题上出现争议。
【详解】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减少人们对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担忧,但仍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A错误;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特别是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和重组致病菌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一类武器,C正确;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促进生物科技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D正确。
19.基因治疗是指
A. 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选:B。
【考点定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原理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新疗法。
【名师点睛】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
20.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氧气,而氧气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层中的再累和细菌具有中间互助关系,故AC均正确;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于NH3转变为NO3—,利用污水的净化,故B正确;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21.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 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混合平板法
C. 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细菌的分离技术。题目中所筛选的细菌“只能”降解苯酚,故可采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除苯酚外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液中苯酚浓度下降的速度可反映该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严格灭菌、无菌操作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2、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①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实验经过选择培养基培养获得目的菌株,然后经过⑤的纯化培养,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A正确;如果要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要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使用干热灭菌法,D正确。
22.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生产的过程。下面是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A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过程B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B. 参与C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C. D过程主要依据每种氨基酸都有其对应的密码子
D. 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答案】CD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2、蛋白质工程的过程:(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2)蛋白质工程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过程A是预期蛋白质的功能,过程B是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因此A、B过程均不需要原料,A错误;图中C过程只是推测氨基酸应有的序列,因此不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参与,B错误;D过程是推测相应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以及氨基酸与mRNA中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先推测出mRNA中的碱基序列,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推测出相应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C正确;蛋白质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基因的修饰和改造或者合成新的基因,从而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D正确。
23.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鲜鸡血、菜花均可用于DNA的粗提取
B. 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破坏细胞壁再吸水涨破
C. 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而溶于2 mol·L-1的NaCl溶液
D. 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蓝色
【答案】AC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新鲜鸡血、菜花细胞中富含DNA,因此能用于提取DNA,A正确;用植物材料提取DNA时,通过研磨法破坏细胞壁,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但溶于2 mol•L-1的NaCl溶液,C正确;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呈蓝色,D错误。
24.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
B. 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 图示过程使用了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核移植等生物技术
D. 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a之后进行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①②是胚胎分割形成的两个胚胎,具相同的遗传物质;b表示胚胎分割后的培养过程;③表示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最后进行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胚胎移植不能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错误;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也可以是桑椹胚或囊胚,B正确;分析图示可知,图中采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C错误;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包括卵裂、桑椹胚和囊胚,D错误。
25.下列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太湖中水葫芦疯长,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化,这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这违背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三、非选择题
26.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生牛奶需要经过消毒处理,达到国家检测标准方可饮用。以下是生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主要提供______(填两个),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______时,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
(2)步骤②是______,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釆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状态放置。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菌落数分别为 67、 65 和63,细菌数大约是______/mL。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2). 压力降为零(指针指向“0”点) (3). 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未接种的培养基 (6). 倒置 (7). 6.5ⅹ105个 (8). 偏小 (9). 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为巴氏消毒法,对牛奶在80℃进行消毒15min;②过程为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的操作,根据图中结果可知对菌液稀释了1000倍,步骤③表示吸取0.1ml的菌液涂布在培养基上,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详解】(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压力降为零时,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
(2)图中步骤②是系列稀释(或梯度 稀释)。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釆用步骤③所示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目的菌进行接种。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小时在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疑固后将平板呈倒置状态放置,可以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 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皿,对造成培养基污染。按图示步骤②稀释1000倍后接种,取岀后各平板的菌落数分别 为67、 65 和63,则细菌数大约是(67+65+63)÷3×10×1000= 6.5×105个/mL。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的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因为对菌落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识记常用的灭菌的方法,特别是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操作步骤,理解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和计数过程,以及该方法的计数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微生物的计算结果,这是该题的难点。
27.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
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h,获得毛坯。
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d。
③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后发酵90d。
④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下。
请分析回答:
(1)通常含水量为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做腐乳;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2)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______盐量,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_____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_____,后发酵______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答案】 (1). 70% (2). 15~18℃ (3).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4). 增加 (5). 溶解于水(不存在于腐乳块中) (6).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 (7). 60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详解】(1)做腐乳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且容易腐败变质;制作腐乳时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2)据图中曲线可知,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其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3)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60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点睛】本题考查了腐乳的制作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识记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理解卤汤的组成以及功能,能够结合图示分析判断GABA含量变化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______法。
(2)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______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 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CaCl2 溶液;
③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此过程应采用______,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缓慢滴入CaCl2 溶液中。
(3) 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a是固定化酵母,b是反应柱。
①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②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______活塞1和______活塞2。
③装置中的长导管起的作用是______。
④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突出优点是______
【答案】 (1). 包埋 (2). 蒸馏水 (3). 小火间断加热 (4). 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使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 关闭 (6). 关闭 (7). 释放CO2 ,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 (8). 易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
【解析】
【分析】
1、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
2、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注意事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1)酵母细胞的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与干酵母混合,使其活化。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用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3)据图示可知:①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②因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关闭活塞1和活塞2。
③装置的长导管起到释放CO2,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反应柱的作用。
④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突出优点是易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
【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好酵母细胞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固定化酵母细胞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识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9.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VP1基因、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若用以构建具有VP1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还需要在质粒中插入______,该结构的作用是______。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则获得可重组到质粒的VP1基因必须用到______酶。要获得大量VP1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扩增时需要设计______种引物。PCR技术中所用的DNA聚合酶与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有何区别______。
(3)通常用BamHⅠ、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VP1基因和Ti质粒的目的是______;要筛选出含有该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首先需要在含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
(4)VP1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______,使VP1基因能够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
(5)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从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提取的VP1蛋白注射到一定数量的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注射后检测豚鼠血液中产生的______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注射______。
【答案】 (1). 启动子 (2). 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3). 逆转录 (4). 2 (5). 耐高温 (6). 防止VP1基因、Ti质粒的自身环化(和任意连接) (7). 卡那霉素 (8). 染色体DNA (9). VP1蛋白的抗体 (10). 等量生理盐水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构建具有VP1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还需要在质粒中插入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获得VPI基因;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中需要设计2种引物分别与模板链结合,PCR扩增过程中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延伸。
(3)用BamH I、HindIII两种限制酶切割出的末端完全不同,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运载体自身环化,也能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反向连接,即可以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定向连接。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要筛选出含有该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番茄细胞,首先需要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4)VP1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染色体DNA,使VP1基因能够稳定维持并发挥作用。
(5)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从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提取的VP1蛋白质注射到一定数量的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注射后检测豚鼠血液中产生的VP1蛋白的抗体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注射VP1蛋白的抗体等量生理盐水。
【点睛】本题以科研成果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和特异性免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理解PCR扩增过程以及条件,掌握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和作用结果,理解特异性免疫中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和实验设计的原则,这是解决第(5)问的关键。
30.根据如图所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5)若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将抗除草剂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玉米体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数字编号),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两类激素。
【答案】 (1).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 再生细胞壁 (4). 六 (5). e (6). ④⑤ (7).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用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激素。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和意义,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产生杂种植株的特点,理解杂种植株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组的数量,掌握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应用,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这是突破该题重点的关键。
31.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诱导该融合过程所利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2)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也需要加入适量CO2,添加CO2的目的是______。通过体外培养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不能达到100%,其原因是______。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用______培养基,选择出______。第二次筛选采用______反应,选择出能产生所需要的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注入小鼠腹腔,小鼠为细胞提供的条件有适宜的营养、温度、pH,此外,健康小鼠的______也抑制了体内外的病原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
【答案】 (1). 聚乙二醇(PEG) (2).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3). 调节培养液的pH (4). 血清中含有其它抗体 (5). 选择 (6). 杂交瘤细胞 (7). 抗原-抗体 (8). 免疫系统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此过程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2)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也需要加入适量CO2,添加CO2的原因是调节培养液的pH。通过体外培养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不能达到100%其原因是血清中含有其它抗体。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采用抗原-抗体反应,选择出能产生所需要的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注入小鼠腹腔,小鼠为细胞提供的条件有适宜的营养、温度、pH,此外,健康小鼠的免疫系统也抑制了体内外的病原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该过程中的2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识记杂交瘤细胞的特点,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2.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牛的培育属于______(“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工程技术有早期胚胎培养、______等;克隆牛的培育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促使B牛多排卵的激素一般是______。对B牛和D牛要进行______处理。
(3)在受精的过程中,卵子受精的标志是______。
(4)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加速繁育速度,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有性生殖 (2). 胚胎移植 (3).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 促性腺激素 (5). 同期发情 (6). 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间有两个极体 (7). 桑葚胚或囊胚 (8). 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方法Ⅰ是通过采集卵母细胞和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早起胚胎培养,获得早期胚胎后经过胚胎移植获得试管牛的过程。
方法Ⅱ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构建重构卵,经过诱导刺激使其分裂分化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经过胚胎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过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管牛的培育经过了受精过程,因此属于有性繁殖,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克隆牛的培育利于了核移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一般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促进其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时,要对受体动物和供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为胚胎移植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状态。
(3)受精过程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4)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加速繁育速度,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因为胚胎分割产生的个体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了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试管动物产生的过程以及用到的生物技术,理解克隆动物产生的过程和原理,即理解核移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识记胚胎分割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这是解决第(4)问的关键。
33.近年来,宿迁地区梨树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食用菌属于______。
(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通过跳舞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看,上述信息属于______信息。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______防治。
(3)该生态系统中,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kg。
(4)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该生态果园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2). 分解者 (3). 行为 (4). 寄生 (5). 生物 (6). 9 (7). 多级利用 (8).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 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2、分析题图: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果树、杂草;鸡、鸭、害虫属于消费者;食用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从图中可发看出鸡、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捕食。
【详解】(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果树、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食用菌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夫牛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3)假设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1Kg,假设在食物链:草→害虫→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XKg,则X×20%×20%=1/5×1,X=5Kg;在食物链:草→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YKg,则Y×20%=4/5×1,Y=4Kg.则X+Y=5+4=9Kg。
(4)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该生态果园中废弃物资源化,这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成分组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原理,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识记信息传递的类型,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特别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能量流动的计算,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和传递效率,结合题干的条件进行计算是该题考查的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D.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瓶,要留1∕3空间,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A错误;发酵过程中,不能打开瓶盖,只能拧松,释放二氧化碳,且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要适时充入氧气,C正确;果酒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而果醋发酵是30-35℃,D错误。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 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调pH
B. 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调pH、灭菌
C.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D.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调pH、倒平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3.图是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各种营养条件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B. 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C. 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灭菌
D. 该接种方法常用来准确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表示的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等,整个过程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详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B正确;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C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统计细菌数目,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统计,D错误。
4.图为褐藻胶裂解酶固定化前后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有关该酶固定化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便于回收再利用
B. 最适温度不变
C. 最佳催化效率降低
D. 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2、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详解】固定化酶便于回收再利用,A正确;析两条曲线可知,游离酶的最适温度30℃左右,而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35℃左右,B错误;分析两条曲线可知,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高相对活性低,即最佳催化效率降低,C正确;分析曲线可知,游离酶在50℃时失活,则固定化酶热稳定性增强,D正确。故选:B。
【点睛】固定化酶相对于普通酶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反复利用。
5.探究不同情况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温越高洗涤效果越好
B. 在不同温度下洗涤被不同污渍污染的白布
C. 加酶洗衣粉主要添加了酸性蛋白酶和酸性纤维素酶
D. 在探究不同温度下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洗涤时间要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能均衡无关变量,实验中最好用洗涤相同污渍的白布作对照进行洗涤,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水量、洗涤时间、洗涤力度等无关变量。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
3、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
【详解】选择水温时,应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防止衣物被损坏,同时温度过高会破坏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影响洗涤效果,A错误;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不同温度下洗涤被不同污渍污染的白布”有2个变量,即温度和污渍,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加酶洗衣粉主要添加了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C错误;探究不同温度下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洗涤效果,因此其他均属于无关变量,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如水量、水质、洗衣粉用量、衣物的面料、大小、浸泡时间、洗涤方式和时间等,D正确。
6.下图所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④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
B. 图①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C. 图②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
D. 图③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①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得细胞吸水涨破,释放核DNA,④中加入蒸懷水的目是析出DNA,A错误;图①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B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所以图②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C正确;2mol/L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下列有关PCR扩增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B. 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
C. 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无关
D. 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需要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1、PCR扩增技术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双链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构建重组质粒,首先要用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所以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A正确;设计的引物之间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否则引物自连,而不能与模板相连,B正确;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因为不同长度和碱基组成的引物中氢键数量不同,C错误;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可能是退火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与模板不能相连;或引物间相互配对,引物自连,不能与模板相连,可通过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进行改进,D正确。
8.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限制酶
BamHⅠ
HindⅢ
EcoR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CCTAG↑G
A↓AGCTT
TTCGA↑A
G↓AATTC
CTTAA↑G
CCC↓GGG
GGG↑CCC
A. 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0个和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高
C.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可以使用SmaⅠ切割
D. 使用EcoRI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可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质粒为环状DNA分子,其上有4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其中的SmaⅠ酶切位点位于质粒的标记基因序列中;目的基因中含有4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但是因此SmaⅠ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序列中,因此如果选择SmaⅠ酶切质粒和目的基因会将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破坏,因此该限制酶不能选择使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一般如果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会产生不同的末端,可以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
【详解】由于质粒在切割前是一个环状DNA分子,因此上面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当质粒被切割后形成了两个末端各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表示G和C这一对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就超高,而G和C之间含有三个氢键,故其热稳定性超高,B正确;质粒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由图可知,标记基因和外源DNA目的基因中 均含有SmaI酶切位点,都可以被SmaI酶破环,故不能使用该酶剪切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C错误;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A时,使用EcoRI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不能防止质粒和外源DNA发生自身环化,D错误。
9.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B. 蛋白质工程能生产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 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mRNA来实现的
D. 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自然界原有的蛋白质.
【详解】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由概念可知: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现有蛋白质的基因分子进行操作,A错误;由概念可知: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B正确;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现有蛋白质的基因来实现的,C错误;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实质)是:改造基因.蛋白质工程的过程:(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2)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3)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生产合成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10.下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植物离体的白色花瓣培养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关该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图中需要光照处理的过程有①和②
C. ①、②、③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为培养基中激素比例的差异
D. 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均为白化苗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三幅图显示的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的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植株,所以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图中①过程不需要光照,B错误;图中三幅图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C正确;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应该是正常的绿色幼苗,D错误。
1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措施
B. 实验室制作葡萄酒,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
C.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水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试管苗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避光培养,否则容易形成维管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可以照光培养,利于叶绿体的形成。
【详解】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使酶与其充分混合,可用玻璃棒搅拌,提高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A正确;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利于酵母菌数量增多;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以防影响发酵,B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水不可过少,水应该与三角架齐平,以防灭菌锅烧干,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时,应避光处理,D错误。
12.关于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 精子的细胞膜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 雌雄原核融合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过程:①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
②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③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注意:受精标志是第二极体的形成;受精完成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详解】大量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时,即开始释放顶体酶,先穿越放射冠,然后进入透明带,A错误;透明带反应是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黄膜的封闭作用是第二道防线,B正确;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的头部即进入卵细胞中,C正确;雄原核形成形成后,雌雄原核相向移动,雌雄原核融合,这是受精完成的标志,D正确。
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 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 受精卵中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卵裂期细胞不断分裂,故细胞数目增多,但有机物逐渐消耗而减少,A错误;细胞分化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错误;受精卵中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机会全部来自卵细胞,D错误。
14.“生物导弹”是免疫导向药物的形象称呼,它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带有单克隆抗体而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导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出的一种抗体
B. 单克隆抗体不能与靶细胞内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 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D. “生物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异常细胞具有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根据题意,生物导弹是由单克隆抗体和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组合而成,能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靶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经体内或体外培养产生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A正确;
B. 单克隆抗体不能与靶细胞内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内的抗原需经效应T细胞作用后释放出来才能被抗体识别,B正确;
C. 治疗癌症的 “生物导弹”是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利用抗体和相应抗原(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将携带的抗癌药物送到特定位点杀伤和破坏癌细胞,C错误;
D. “生物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异常细胞具有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D正确。
15.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 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 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D. 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
【答案】D
【解析】
ES细胞就是胚胎干细胞,本题考查其应用属于识记内容,详解见答案。
16.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叙述不必担心的是
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 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 转基因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危害
【答案】A
【解析】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所以不必担心自然种群被淘汰,A符合题意;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需要担心,B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需要担心,C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需要担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不涉及的是
A. 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 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
D. 选择有利于杂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详解】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限制酶,A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人工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C不符合题意;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细胞培养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选择利于杂交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D不符合题意。
18.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从动植物中获取的目的基因培育而成的转基因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
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 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D. 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促进生物科技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伦理问题主要在克隆人的问题上出现争议。
【详解】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减少人们对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担忧,但仍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A错误;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特别是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和重组致病菌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一类武器,C正确;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促进生物科技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D正确。
19.基因治疗是指
A. 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选:B。
【考点定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原理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新疗法。
【名师点睛】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
20.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氧气,而氧气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层中的再累和细菌具有中间互助关系,故AC均正确;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于NH3转变为NO3—,利用污水的净化,故B正确;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21.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 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混合平板法
C. 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细菌的分离技术。题目中所筛选的细菌“只能”降解苯酚,故可采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除苯酚外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液中苯酚浓度下降的速度可反映该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严格灭菌、无菌操作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2、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①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实验经过选择培养基培养获得目的菌株,然后经过⑤的纯化培养,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A正确;如果要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要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使用干热灭菌法,D正确。
22.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生产的过程。下面是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A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过程B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B. 参与C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C. D过程主要依据每种氨基酸都有其对应的密码子
D. 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答案】CD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2、蛋白质工程的过程:(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2)蛋白质工程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过程A是预期蛋白质的功能,过程B是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因此A、B过程均不需要原料,A错误;图中C过程只是推测氨基酸应有的序列,因此不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参与,B错误;D过程是推测相应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以及氨基酸与mRNA中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先推测出mRNA中的碱基序列,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推测出相应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C正确;蛋白质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基因的修饰和改造或者合成新的基因,从而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D正确。
23.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鲜鸡血、菜花均可用于DNA的粗提取
B. 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破坏细胞壁再吸水涨破
C. 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而溶于2 mol·L-1的NaCl溶液
D. 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蓝色
【答案】AC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新鲜鸡血、菜花细胞中富含DNA,因此能用于提取DNA,A正确;用植物材料提取DNA时,通过研磨法破坏细胞壁,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但溶于2 mol•L-1的NaCl溶液,C正确;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呈蓝色,D错误。
24.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
B. 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 图示过程使用了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核移植等生物技术
D. 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a之后进行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①②是胚胎分割形成的两个胚胎,具相同的遗传物质;b表示胚胎分割后的培养过程;③表示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最后进行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胚胎移植不能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错误;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也可以是桑椹胚或囊胚,B正确;分析图示可知,图中采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C错误;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包括卵裂、桑椹胚和囊胚,D错误。
25.下列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太湖中水葫芦疯长,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化,这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这违背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三、非选择题
26.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生牛奶需要经过消毒处理,达到国家检测标准方可饮用。以下是生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主要提供______(填两个),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______时,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
(2)步骤②是______,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釆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状态放置。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菌落数分别为 67、 65 和63,细菌数大约是______/mL。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2). 压力降为零(指针指向“0”点) (3). 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未接种的培养基 (6). 倒置 (7). 6.5ⅹ105个 (8). 偏小 (9). 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为巴氏消毒法,对牛奶在80℃进行消毒15min;②过程为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的操作,根据图中结果可知对菌液稀释了1000倍,步骤③表示吸取0.1ml的菌液涂布在培养基上,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详解】(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压力降为零时,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
(2)图中步骤②是系列稀释(或梯度 稀释)。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釆用步骤③所示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目的菌进行接种。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小时在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疑固后将平板呈倒置状态放置,可以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 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皿,对造成培养基污染。按图示步骤②稀释1000倍后接种,取岀后各平板的菌落数分别 为67、 65 和63,则细菌数大约是(67+65+63)÷3×10×1000= 6.5×105个/mL。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的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因为对菌落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识记常用的灭菌的方法,特别是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操作步骤,理解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和计数过程,以及该方法的计数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微生物的计算结果,这是该题的难点。
27.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
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h,获得毛坯。
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d。
③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后发酵90d。
④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下。
请分析回答:
(1)通常含水量为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做腐乳;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2)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______盐量,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_____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_____,后发酵______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答案】 (1). 70% (2). 15~18℃ (3).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4). 增加 (5). 溶解于水(不存在于腐乳块中) (6).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 (7). 60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详解】(1)做腐乳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且容易腐败变质;制作腐乳时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2)据图中曲线可知,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其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3)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60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点睛】本题考查了腐乳的制作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识记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理解卤汤的组成以及功能,能够结合图示分析判断GABA含量变化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______法。
(2)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______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 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CaCl2 溶液;
③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此过程应采用______,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缓慢滴入CaCl2 溶液中。
(3) 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a是固定化酵母,b是反应柱。
①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②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______活塞1和______活塞2。
③装置中的长导管起的作用是______。
④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突出优点是______
【答案】 (1). 包埋 (2). 蒸馏水 (3). 小火间断加热 (4). 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使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 关闭 (6). 关闭 (7). 释放CO2 ,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 (8). 易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
【解析】
【分析】
1、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
2、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注意事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1)酵母细胞的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与干酵母混合,使其活化。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用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3)据图示可知:①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②因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关闭活塞1和活塞2。
③装置的长导管起到释放CO2,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反应柱的作用。
④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突出优点是易于产物分离,并能重复使用。
【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好酵母细胞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固定化酵母细胞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识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9.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VP1基因、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若用以构建具有VP1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还需要在质粒中插入______,该结构的作用是______。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则获得可重组到质粒的VP1基因必须用到______酶。要获得大量VP1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扩增时需要设计______种引物。PCR技术中所用的DNA聚合酶与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有何区别______。
(3)通常用BamHⅠ、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VP1基因和Ti质粒的目的是______;要筛选出含有该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首先需要在含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
(4)VP1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______,使VP1基因能够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
(5)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从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提取的VP1蛋白注射到一定数量的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注射后检测豚鼠血液中产生的______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注射______。
【答案】 (1). 启动子 (2). 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3). 逆转录 (4). 2 (5). 耐高温 (6). 防止VP1基因、Ti质粒的自身环化(和任意连接) (7). 卡那霉素 (8). 染色体DNA (9). VP1蛋白的抗体 (10). 等量生理盐水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构建具有VP1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还需要在质粒中插入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
(2)口蹄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获得VPI基因;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中需要设计2种引物分别与模板链结合,PCR扩增过程中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延伸。
(3)用BamH I、HindIII两种限制酶切割出的末端完全不同,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运载体自身环化,也能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反向连接,即可以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定向连接。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要筛选出含有该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番茄细胞,首先需要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4)VP1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染色体DNA,使VP1基因能够稳定维持并发挥作用。
(5)获得表达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从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提取的VP1蛋白质注射到一定数量的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注射后检测豚鼠血液中产生的VP1蛋白的抗体数量,为了使结果可信,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注射VP1蛋白的抗体等量生理盐水。
【点睛】本题以科研成果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和特异性免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理解PCR扩增过程以及条件,掌握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和作用结果,理解特异性免疫中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和实验设计的原则,这是解决第(5)问的关键。
30.根据如图所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5)若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将抗除草剂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玉米体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数字编号),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两类激素。
【答案】 (1).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 再生细胞壁 (4). 六 (5). e (6). ④⑤ (7).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用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激素。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和意义,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产生杂种植株的特点,理解杂种植株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组的数量,掌握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应用,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这是突破该题重点的关键。
31.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诱导该融合过程所利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2)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也需要加入适量CO2,添加CO2的目的是______。通过体外培养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不能达到100%,其原因是______。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用______培养基,选择出______。第二次筛选采用______反应,选择出能产生所需要的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注入小鼠腹腔,小鼠为细胞提供的条件有适宜的营养、温度、pH,此外,健康小鼠的______也抑制了体内外的病原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
【答案】 (1). 聚乙二醇(PEG) (2).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3). 调节培养液的pH (4). 血清中含有其它抗体 (5). 选择 (6). 杂交瘤细胞 (7). 抗原-抗体 (8). 免疫系统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此过程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2)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也需要加入适量CO2,添加CO2的原因是调节培养液的pH。通过体外培养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不能达到100%其原因是血清中含有其它抗体。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采用抗原-抗体反应,选择出能产生所需要的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注入小鼠腹腔,小鼠为细胞提供的条件有适宜的营养、温度、pH,此外,健康小鼠的免疫系统也抑制了体内外的病原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该过程中的2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识记杂交瘤细胞的特点,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2.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牛的培育属于______(“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工程技术有早期胚胎培养、______等;克隆牛的培育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促使B牛多排卵的激素一般是______。对B牛和D牛要进行______处理。
(3)在受精的过程中,卵子受精的标志是______。
(4)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加速繁育速度,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有性生殖 (2). 胚胎移植 (3).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 促性腺激素 (5). 同期发情 (6). 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间有两个极体 (7). 桑葚胚或囊胚 (8). 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方法Ⅰ是通过采集卵母细胞和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早起胚胎培养,获得早期胚胎后经过胚胎移植获得试管牛的过程。
方法Ⅱ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构建重构卵,经过诱导刺激使其分裂分化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经过胚胎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过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管牛的培育经过了受精过程,因此属于有性繁殖,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克隆牛的培育利于了核移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一般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促进其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时,要对受体动物和供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为胚胎移植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状态。
(3)受精过程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4)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加速繁育速度,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因为胚胎分割产生的个体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了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试管动物产生的过程以及用到的生物技术,理解克隆动物产生的过程和原理,即理解核移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识记胚胎分割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这是解决第(4)问的关键。
33.近年来,宿迁地区梨树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食用菌属于______。
(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通过跳舞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看,上述信息属于______信息。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______防治。
(3)该生态系统中,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kg。
(4)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该生态果园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2). 分解者 (3). 行为 (4). 寄生 (5). 生物 (6). 9 (7). 多级利用 (8).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 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2、分析题图: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果树、杂草;鸡、鸭、害虫属于消费者;食用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从图中可发看出鸡、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捕食。
【详解】(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果树、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食用菌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夫牛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3)假设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1Kg,假设在食物链:草→害虫→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XKg,则X×20%×20%=1/5×1,X=5Kg;在食物链:草→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YKg,则Y×20%=4/5×1,Y=4Kg.则X+Y=5+4=9Kg。
(4)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该生态果园中废弃物资源化,这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成分组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原理,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识记信息传递的类型,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特别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能量流动的计算,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和传递效率,结合题干的条件进行计算是该题考查的难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