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黄石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
湖北省黄石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
高二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2018年1月,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城市又爆发了一次大面积的流行性感冒,下面有关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用细菌培养基可培养甲型HlNl病毒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不可以在人体细胞外独立生活
D.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
2.下列细胞相关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B.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C.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功能
3.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②只有一种
B.组成DNA和RNA的该物质不同点只在结构②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
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纤维素和糖原不会存在于同一细胞中
B.维生素D和磷脂是功能不同的固醇类物质
C.大肠杆菌体内的DNA和质粒都储存有遗传信息
D.硝化细菌和颤藻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
5.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生长发育期的不同有所差别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相互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性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7.下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1有双层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图中2是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C.图中3是核糖体,具有单层膜
D.图中4是内质网,在动物细胞中有分泌功能
8.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
①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②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④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图表示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细胞器,a、b为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是溶酶体,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B.若乙是线粒体,则葡萄糖可通过a进入
C.若乙是线粒体,则ATP都在b处合成
D.若该细胞是神经细胞,则Na+转运出细胞不需消耗能量
10.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核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③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④是核孔,是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通道
11.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③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与③有关
D.构成细胞膜的②③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12.某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不可能是甘油
B.该物质可能是无机盐离子
C.提高氧气浓度,BC段可能上升
D.限制BC段的因素是载体数量
13.下图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14.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15.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16.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蔗糖溶液、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实验② B.实验①、实验③ C.实验②、实验④ D.实验②
17.下图是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M,最适pH为8
B.图中所示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C.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D.0℃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18.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连接磷酸基团与腺苷的是普通磷酸键
B.人体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贮有大量ATP,以备生命活动需要
C.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
D.ATP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形成
19.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B.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D.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20.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的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C.低氧条件可降低植物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相同
21.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SO3,24小时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ATP合成酶的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会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消耗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2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有利于精确地均分核DNA
B.是否出现纺锤体是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依据
C.细胞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D.动物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2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选用的龙胆紫属于碱性染色剂
B.解离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因为放大倍数不够
2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
B.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C.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D.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25.关于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同
B.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DNA的水解
C.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D.细胞癌变后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12分)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期,其中有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量分别为_______。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______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___段。(答准确区段)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__段,处于此分裂时期时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形成的方式不同。
27.(16分)甲图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2)甲图中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阶段。(填字母)
(3)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A阶段与E物质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
(5)如图为该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则图中曲线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是:无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________。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则B进行___________(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28.(12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如果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3)由实验可以推断,细胞液的浓度应在__________ mol·L-1之间的蔗糖溶液浓度;此状态下a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比b组__________。
(4)如果观察同种物质透过不同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速度或者质壁分离复原的速度,则可以用来判断物质透过细胞的__________,同时可以比较原生质层的__________。
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29.【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置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_____法,一般固定化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
(2)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至________状态.该实验中需要将休眠状态的酵母菌加入到_________中进行活化。
(3)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____加热,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_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均匀。此外海藻酸钠的浓度对本实验结果影响较大,若浓度过高,则______________,。
(4)观察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的葡萄糖溶液,根据____可对发酵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30.【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如下图所示,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团队在将L1-GFP融合基因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据图推断它们是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 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的正确连接。
(2)若观察到了____,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表达的过程。
(3)为获得含有L1-GFP融合基因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植入牛的____中,再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操作。
(4)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一次获得多头表型相同的转基因牛,在对处于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将____。
(5)为检测L1-GFP融合基因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病毒为专性寄生,甲型H1N1病毒为动物病毒,需要用动物细胞培养,B错误;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故侵入人体后,不可以在人体细胞外独立生活,C正确;生命系统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2.【答案】C
【解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所需能量多,线粒体可以定向的运动到此部位供给能量,B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骨架,C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具有催化作用,有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物质作用,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D正确。
3.【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故②五碳糖有两种,即脱氧核糖和核糖,A错误;组成DNA的该物质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二者区别在于结构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B错误;③含氮碱基在生物体中共有5种,即A、T、C、G、U,C错误;人体内的③有5种,即A、T、C、G、U,D正确。
4.【答案】B
【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者不会存在于同一细胞中,A正确;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磷脂不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误;大肠杆菌是细胞生物中的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在细胞质中的质粒中也有少量分布,C正确;颤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但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D正确。
5.【答案】C
【解析】生物体中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生长发育期的不同有所差别,A正确;结合水是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B正确;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C错误;细胞中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
6.【答案】B
【解析】动物细胞融合时细胞膜首先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合成性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较发达,B错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内合成后,分别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修饰加工成熟,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生物膜如细胞器膜,细胞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7.【答案】B
【解析】结构1是线粒体,含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结构2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B正确;结构3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图中4是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D错误。
8.【答案】A
【解析】对亮氨酸进行标记后,核糖体是最先出现标记的细胞器,若是分泌蛋白,过段时间放射性会出现在高尔基体上、细胞膜上,若是胞内蛋白,放射性也可能出现在细胞核内。A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若甲是溶酶体,且氢离子进入了甲,则其含有大量的酸性水解酶,A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其不能进入线粒体,B错误;若乙是线粒体,其内膜(b处)和基质处都可以合成ATP,C错误;Na+转运出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0.【答案】D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是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②是核仁,折光性强,与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正确;③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④是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通道,但是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
11.【答案】C
【解析】①是糖蛋白,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A正确;③是蛋白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细胞膜上③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都有关,C错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甘油进细胞属于自由扩散,故该物质不可能是甘油,A正确;无机盐离子一般进细胞是主动运输,故该物质可能是无机盐离子,B正确;图中显示随着物种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B点受载体的数量或者能量的限制,故提高氧气浓度,BC段可能上升,C正确;限制BC段的因素是载体数量或者能量,D错误。
13.【答案】D
【解析】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而物质P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物质Q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因此物质Q不一定是水分子,B错误;若物质Q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则其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C错误;物质Q出细胞不消耗能量,D正确。
14.【答案】B
【解析】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
15.【答案】D
【解析】3h时,甲乙均出现失水,加上蒸腾作用,会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植物在吸收矿质元素的同时,可能在吸水或失水,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不是同步的,故二者相对独立,B正确;乙组幼苗所处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较多,若继续培养,细胞会过度失水死亡,C正确;6h前,甲组幼苗已经开始吸收K+、NO3-,D错误。
16.【答案】D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高温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①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淀粉和淀粉酶为实验材料,用碘液为检测试剂,保证了变量的单一,②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蔗糖溶液,但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无论蔗糖酶能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碘液检测后都无颜色变化,③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实验材料,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④错误。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在不同PH值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据图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M,但是该实验的组别太少,无法得出最适pH为8的结论,A错误;图中所示反应溶液中,不同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B正确;看图可知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使反应速度减慢,C正确;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是酶的空间结构稳定,D正确。
18.【答案】A
【解析】根据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可知,ATP分子中,连接磷酸基团与腺苷的是普通磷酸键,A正确;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只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更迅速,B错误;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T”代表三,C错误;ATP中只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
19.【答案】B
【解析】d条件下,只有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强度为0,故此时无氧呼吸最弱,A错误;d条件下,只有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故此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正确;a条件下,只有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该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3,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6=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为:8-3=5,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5/2=2.5,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更多,D错误。
20.【答案】B
【解析】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低氧条件可降低植物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相同,D正确。
21.【答案】D
【解析】线粒体中[H]的消耗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错误;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中ATP的合成过程,光反应阶段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错误;由图可知,转Z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较高,转基因水稻施加寡霉素组与施加清水组相比,光合速率下降比非转基因幅度小,说明转基因水稻减弱了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由图可知,干旱胁迫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而干旱胁迫下喷施NaSO3提高了光合速率,说明NaSO3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
22.【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A正确;动物和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体,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23.【答案】D
【解析】实验选用的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A正确;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能使细胞相互分离,B正确;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因此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能看到连续的分裂过程,而不是放大倍数不够,D错误。
24.【答案】B
【解析】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新陈代谢减慢,A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增大,B错误;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是有利的,C正确;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是细胞凋亡的过程,D正确。
25.【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A错误;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基因控制,C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D正确。
26.【答案】(1)后 8 、8 、0
(2)DNA的复制 BC
(3)CD 纺锤体
【解析】(1)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图乙BC段。(3)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乙的CD段;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CD段)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27.【答案】(1)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
(2)A、C、D D
(3)②、①
(4)无氧呼吸
(5)减弱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甲图中X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E代表的物质是植物无氧呼吸中酒精发酵形式的的产物酒精和CO2。(2)甲图中的A、C、D代表了有氧呼吸,A代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 C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 D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3)甲图中C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D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D、C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①是线粒体内膜,②是线粒体基质。(4)A阶段与E酒精和CO2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无氧呼吸(5)有图中曲线走势分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二氧化碳总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故它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据此,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B 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
28. 【答案】(1)蔗糖浓度
(2)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或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或具有中央液泡)
(3)0.4~0.5 低
(4)速率(大小) 伸缩性大小
【解析】(1)由题意“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的浓度。(2)质壁分离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可见,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层伸缩性。(3)a、b、c三组的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之比均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细胞吸水越多;d、e、f三组的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之比均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细胞失水越多。综上分析可知,该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中0.4~0.5mol·L-1之间的蔗糖溶液的浓度。由于a组的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小于b组的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此状态下a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比b组低。(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越快,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也越快。对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而言,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细胞吸水越快,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速度也越快。可见,如果观察同种物质透过不同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速度或者质壁分离复原的速度,则可以用来判断物质透过细胞的速率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比较原生质层的伸缩性的大小。
29.【答案】(1)包埋 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2分)
(2)正常的生活 足够大的容器
(3)小火间断加热 冷却至室温 不易形成凝胶珠
(4)是否有气泡产生、是否有酒味(2分)
【解析】(1)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属于包埋法,由于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因此一般固定化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2)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增大。(3)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小火间断加热,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均匀,以免高温使酵母菌失去活性。此外海藻酸钠的浓度对本实验结果影响较大,若浓度过高,则不易形成凝胶珠,刚形成的凝胶珠需要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凝胶珠形成更稳定的结构。(4)观察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的葡萄糖溶液,可通过看是否有气泡产生、闻是否有酒味的方法对发酵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30.【答案】(1)E1和E4 L1-GFP融合基因的完整(2分) L1-GFP融合基因与载体(2分)
(2)绿色荧光
(3)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4)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5)核DNA
【解析】(1)要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应有启动子,尾端应有终止子。已知L1-GFP融合基因是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ˊ末端而获得的,据此结合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该团队在将L1-GFP融合基因插入质粒P0时,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1和E4。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L1-GFP融合基因的完整,也是为了保证L1-GFP融合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2)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1中含有GFP基因,而GFP基因的表达产物“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若在导入P1的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表达。(3)若要获得含有L1-GFP融合基因的牛,可采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并将该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重组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等。(4)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处于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5)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若利用PCR方法检测L1-GFP融合基因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则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作为PCR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