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四)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模拟(四)试题
1.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质都是棉花叶肉细胞的结构,它们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 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C. 核酸组成单位种类相同 D. 都含有脂双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们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膜结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磷脂;并且在两种细胞器的基质中均含有少量的DNA.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RN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DNA.
【详解】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中均含有蛋白质和D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A正确;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有Mg元素,其它结构没有该元素,B错误;核糖体中只有RNA而没有D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又有RNA,染色体中只有DNA,D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核糖体和染色体均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磷脂,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考生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及化学组成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能够相近和类似知识点进行比较记忆;明确核糖体和染色体均没有膜结构.
2.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B. 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C.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D. 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酶与ATP的比较,回忆酶与ATP的产生、作用和分布,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以提供能量,A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酶的合成过程,但通过无氧呼吸供能合成ATP,B正确;酶催化的反应是从催化剂的角度分类的,是否消耗ATP是从是从反应对能量的需求方面来分类的,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消耗ATP,若是耗能反应,需要消耗ATP若不是耗能反应,就不消耗ATP,C错误;ATP的合成过程和ATP的水解过程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是酶与ATP在代谢中的作用和酶、ATP、细胞代谢的相互关系,解题时要从酶和ATP的产生、作用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准确把握和定位。
3.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物质出入细胞核需跨膜
B. 与染色体不同,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不需要跨膜,A错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主要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孔实现了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B. 线粒体含有核糖体且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C. 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 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
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
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
【详解】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A正确;线粒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DNA,能发生转录和翻译,B正确;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C正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①
lmL10%鸡蛋清溶液+lmL清水
35°C水浴;pH=5
②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8°C水浴;pH=5
③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8°C水浴;pH=9
④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5°C水浴;pH=9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PH时自变量应是PH,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分析表格中试管反应物和条件,应选用②③,B正确。①④和①③都有两个自变量,是否加酶和PH,A、C错误。②④温度和PH都是自变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与酶和ATP有关
B. 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具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答案】B
【解析】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与酶和ATP有关,A正确;部分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部分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B错误;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因此,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C正确;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此时细胞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7.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 线粒体的内膜 B. 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 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生成大量ATP;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储存在ATP上的活跃化学能;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片层的薄膜上,将光能转化ATP;内质网无法生成ATP,本题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考查细胞内的结构。要求考生熟记真核细胞内的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熟悉原核细胞的代表之一——蓝藻的结构特点,题目中等难度。
8.如图所示的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溶胶中发生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原子氢,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CO2或乳酸,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9.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内膜上合成淀粉
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膜蛋白,A错误。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内完成了DNA复制,C错误。
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发生,合成mRNA,D正确。
【点睛】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转录的场所即DNA的储存场所。
1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ADP和消耗ADP的部位在叶绿体中依次为
①外膜 ②内膜 ③基质 ④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则ATP在类囊体膜上合成,并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暗反应过程中消耗ATP,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则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因此,产生ADP和消耗ADP的部位在叶绿体中依次为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膜,故选D项。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本题是知识点是暗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之间的关系,结合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和光合作用中的有关方程式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理解清楚是解题的关键。
11.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 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A错误;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长翅果蝇后代出现残翅果蝇,说明长翅为杂合子,雄性中残翅出现的概率为1/4,白眼的概率应为1/2,所以红眼长翅果蝇为雌性,白眼长翅为雄性,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所以C选项错误。
13. 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 2 条 B. 4 条 C. 8条 D. 16 条
【答案】C
【解析】
根据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可知,精原细胞中含有4对8条染色体,而精原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一样的,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其染色体数为8条。
故选:C。
14.图示DNA分子正常复制的片段,图中编号①〜④表示DNA单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④的碱基序列相同
B. ③和④的減基序列互补
C. 该过程可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是半保留复制,由图分析可知①和④的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③和④的減基序列互补,B正确。该过程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细胞,C正确。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5.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答案】C
【解析】
如果该基因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在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有2/8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是正常的,而其余的都是两条链都含有15N,所以X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是正常的,A错误。用解旋酶将DNA的两条链分开后,Z是都含正常的链,而W是含15N的,W中应有14条链,且这14条链是两两互补的,即相当于7个DNA分子,由题意可知该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说明胞嘧啶占15%,那么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应有450,那么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应有450×7=3150个,B错误。根据选项A分析,Y层中DNA是X层的3倍,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正确。W层与Z层的核酸数之比为2:14=1:7,D错误。
16.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B. 位于两个四分体上
C. 分别控制不同种性状 D. 有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性状的基因,ABC错误;有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如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考点定位】等位基因
【名师点睛】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区分点主要是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与E、D与e、d与E、d与e为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两个基因,如图中的A与B、A与b、a与B、a与b也为非等位基因。
17.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D.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物种的形成、减数分裂以及基因频率等,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如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不是有新物种产生,B正确;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只有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其后代才会可能出现有4 种表现型和9 种基因型,C错误;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隐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是0.64,因此隐性性状的基因频率为0.8,显性性状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在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0.32,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变异、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
A. 均含32P,均含35S B. 均含35S,不含32P
C. 部分含32P,均含35S D. 均含32P,不含35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头部DNA进入,DNA是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不含有32P标记的,所以子代噬菌体有部分含32P,A、B、D错误。因为都是用大肠杆菌的原料来合成的,所以所有的蛋白质外壳都含有35S,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9.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
C. 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
D. 染色体畸变时DNA分子结构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A错误;B.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B正确;C.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但DNA除了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中也有,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常大于1或2,C错误;D.染色体畸变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变异时,DNA结构不变,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与DNA
【名师点睛】本题虽然是对染色体与DNA基础知识的考查,看起来容易,实则容易出错:1、关于选项B,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但B项为真核细胞细胞核内DNA的相关考查;2、关于选项C,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但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可能含两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上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但C项中的DNA不仅包括染色体上的DNA还包括细胞质DNA;3、选项D中容易忽略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
20.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染色体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该动物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题图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详解】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雄蜂产生的精子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消失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1.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酸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 NADPH和ATP (3).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 (4). 光照强度 (5). 较高 (6).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7). 低 (8). 光照强度 (9).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分析】
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丙表示ADP和Pi.
图2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
【详解】(1)根据图1光合作用过程可知,甲表示CO2,乙表示水光解生成的[H]和ATP;要想使C3化合物含量快速下降,可以使其合成减少(即不提供CO2)或去路增多(即增强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首先得从类囊体膜内出来(1层膜),再从叶绿体中出来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然后再进入线粒体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共5层膜.
(2)图2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D点时CO2浓度较高,故还原时需消耗NADPH和ATP较多,所以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3)①从题意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为光合作用提供CO2,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根据题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时间越短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从图③可知,b点比a点相比圆叶上浮所需时间缩短,说明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此时NaHCO3溶液浓度b点较高,说明C5去路增加,但来源不变,故b点C5含量较低;bc段NaHCO3溶液浓度继续上升,所以此时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曲线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氧气减少),而C点之后NaHCO3增加,导致叶片细胞外的浓度过高,叶片细胞失水从而影响了它的细胞代谢,故而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过程图和曲线图,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实验装置,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直毛(B)与分叉毛(b)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只雌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灰身
黑身
直毛
分叉毛
雌蝇(只)
75
26
101
0
雄蝇(只)
74
25
50
49
请回答:
(1)B(b)基因表现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遗传,果蝇的雌雄是在__________(时期)确定的。
(2)F1灰身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若F1中的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4)为测定F1中某只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果蝇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进行说明)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 (2). 受精 (3). 4 (4). 1:5 (5). 1/3 (6). aaXbXb (7). 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 (8).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只分析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均约为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只分析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直毛,而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约为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详解】(1)根据题意,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合子内性染色体就决定了果蝇的雌雄.
(2)根据题意,亲本基因型AaXBY×AaXBXb→F1中灰身直毛雌果蝇1/16AAXBXB、2/16AaXBXB、1/16AAXBXb、2/16AaXBXb,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5.
(3)F1中的灰身雄果蝇(1/3AA、2/3Aa)与黑身雌果蝇(aa)杂交,后代AA占2/3,aa占1/3.
(4)F1灰身雄果蝇与aaXbXb的雌果蝇测交,即可测定其基因型.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则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结合杂交结果,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出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推测出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最后根据亲代果蝇的基因型解题。
期末模拟(四)试题
1.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质都是棉花叶肉细胞的结构,它们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 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C. 核酸组成单位种类相同 D. 都含有脂双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们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膜结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磷脂;并且在两种细胞器的基质中均含有少量的DNA.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RN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DNA.
【详解】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中均含有蛋白质和D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A正确;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有Mg元素,其它结构没有该元素,B错误;核糖体中只有RNA而没有D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又有RNA,染色体中只有DNA,D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核糖体和染色体均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磷脂,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考生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及化学组成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能够相近和类似知识点进行比较记忆;明确核糖体和染色体均没有膜结构.
2.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B. 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C.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D. 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酶与ATP的比较,回忆酶与ATP的产生、作用和分布,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以提供能量,A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酶的合成过程,但通过无氧呼吸供能合成ATP,B正确;酶催化的反应是从催化剂的角度分类的,是否消耗ATP是从是从反应对能量的需求方面来分类的,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消耗ATP,若是耗能反应,需要消耗ATP若不是耗能反应,就不消耗ATP,C错误;ATP的合成过程和ATP的水解过程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是酶与ATP在代谢中的作用和酶、ATP、细胞代谢的相互关系,解题时要从酶和ATP的产生、作用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准确把握和定位。
3.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物质出入细胞核需跨膜
B. 与染色体不同,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不需要跨膜,A错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主要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孔实现了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B. 线粒体含有核糖体且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C. 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 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
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
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
【详解】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A正确;线粒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DNA,能发生转录和翻译,B正确;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C正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①
lmL10%鸡蛋清溶液+lmL清水
35°C水浴;pH=5
②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8°C水浴;pH=5
③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8°C水浴;pH=9
④
lmL10%鸡蛋清溶液+lmL胰蛋白酶
35°C水浴;pH=9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PH时自变量应是PH,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分析表格中试管反应物和条件,应选用②③,B正确。①④和①③都有两个自变量,是否加酶和PH,A、C错误。②④温度和PH都是自变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与酶和ATP有关
B. 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具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答案】B
【解析】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与酶和ATP有关,A正确;部分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部分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B错误;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因此,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C正确;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此时细胞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7.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 线粒体的内膜 B. 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 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生成大量ATP;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储存在ATP上的活跃化学能;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片层的薄膜上,将光能转化ATP;内质网无法生成ATP,本题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考查细胞内的结构。要求考生熟记真核细胞内的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熟悉原核细胞的代表之一——蓝藻的结构特点,题目中等难度。
8.如图所示的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溶胶中发生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原子氢,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CO2或乳酸,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9.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内膜上合成淀粉
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膜蛋白,A错误。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内完成了DNA复制,C错误。
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发生,合成mRNA,D正确。
【点睛】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转录的场所即DNA的储存场所。
1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ADP和消耗ADP的部位在叶绿体中依次为
①外膜 ②内膜 ③基质 ④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则ATP在类囊体膜上合成,并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暗反应过程中消耗ATP,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则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因此,产生ADP和消耗ADP的部位在叶绿体中依次为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膜,故选D项。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本题是知识点是暗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之间的关系,结合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和光合作用中的有关方程式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理解清楚是解题的关键。
11.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 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A错误;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长翅果蝇后代出现残翅果蝇,说明长翅为杂合子,雄性中残翅出现的概率为1/4,白眼的概率应为1/2,所以红眼长翅果蝇为雌性,白眼长翅为雄性,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所以C选项错误。
13. 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 2 条 B. 4 条 C. 8条 D. 16 条
【答案】C
【解析】
根据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可知,精原细胞中含有4对8条染色体,而精原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一样的,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其染色体数为8条。
故选:C。
14.图示DNA分子正常复制的片段,图中编号①〜④表示DNA单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④的碱基序列相同
B. ③和④的減基序列互补
C. 该过程可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是半保留复制,由图分析可知①和④的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③和④的減基序列互补,B正确。该过程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细胞,C正确。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5.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答案】C
【解析】
如果该基因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在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有2/8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是正常的,而其余的都是两条链都含有15N,所以X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是正常的,A错误。用解旋酶将DNA的两条链分开后,Z是都含正常的链,而W是含15N的,W中应有14条链,且这14条链是两两互补的,即相当于7个DNA分子,由题意可知该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说明胞嘧啶占15%,那么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应有450,那么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应有450×7=3150个,B错误。根据选项A分析,Y层中DNA是X层的3倍,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正确。W层与Z层的核酸数之比为2:14=1:7,D错误。
16.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B. 位于两个四分体上
C. 分别控制不同种性状 D. 有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性状的基因,ABC错误;有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如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考点定位】等位基因
【名师点睛】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区分点主要是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与E、D与e、d与E、d与e为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两个基因,如图中的A与B、A与b、a与B、a与b也为非等位基因。
17.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D.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物种的形成、减数分裂以及基因频率等,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如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不是有新物种产生,B正确;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只有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其后代才会可能出现有4 种表现型和9 种基因型,C错误;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隐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是0.64,因此隐性性状的基因频率为0.8,显性性状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在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0.32,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变异、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
A. 均含32P,均含35S B. 均含35S,不含32P
C. 部分含32P,均含35S D. 均含32P,不含35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头部DNA进入,DNA是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不含有32P标记的,所以子代噬菌体有部分含32P,A、B、D错误。因为都是用大肠杆菌的原料来合成的,所以所有的蛋白质外壳都含有35S,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9.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
C. 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
D. 染色体畸变时DNA分子结构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A错误;B.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B正确;C.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但DNA除了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中也有,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常大于1或2,C错误;D.染色体畸变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变异时,DNA结构不变,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与DNA
【名师点睛】本题虽然是对染色体与DNA基础知识的考查,看起来容易,实则容易出错:1、关于选项B,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但B项为真核细胞细胞核内DNA的相关考查;2、关于选项C,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但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可能含两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上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但C项中的DNA不仅包括染色体上的DNA还包括细胞质DNA;3、选项D中容易忽略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
20.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染色体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该动物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题图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详解】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雄蜂产生的精子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消失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1.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酸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 NADPH和ATP (3).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 (4). 光照强度 (5). 较高 (6).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7). 低 (8). 光照强度 (9).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分析】
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丙表示ADP和Pi.
图2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
【详解】(1)根据图1光合作用过程可知,甲表示CO2,乙表示水光解生成的[H]和ATP;要想使C3化合物含量快速下降,可以使其合成减少(即不提供CO2)或去路增多(即增强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首先得从类囊体膜内出来(1层膜),再从叶绿体中出来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然后再进入线粒体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共5层膜.
(2)图2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D点时CO2浓度较高,故还原时需消耗NADPH和ATP较多,所以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3)①从题意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为光合作用提供CO2,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根据题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时间越短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从图③可知,b点比a点相比圆叶上浮所需时间缩短,说明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此时NaHCO3溶液浓度b点较高,说明C5去路增加,但来源不变,故b点C5含量较低;bc段NaHCO3溶液浓度继续上升,所以此时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曲线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氧气减少),而C点之后NaHCO3增加,导致叶片细胞外的浓度过高,叶片细胞失水从而影响了它的细胞代谢,故而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过程图和曲线图,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实验装置,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直毛(B)与分叉毛(b)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只雌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灰身
黑身
直毛
分叉毛
雌蝇(只)
75
26
101
0
雄蝇(只)
74
25
50
49
请回答:
(1)B(b)基因表现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遗传,果蝇的雌雄是在__________(时期)确定的。
(2)F1灰身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若F1中的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4)为测定F1中某只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果蝇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进行说明)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 (2). 受精 (3). 4 (4). 1:5 (5). 1/3 (6). aaXbXb (7). 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 (8).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只分析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均约为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只分析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直毛,而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约为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详解】(1)根据题意,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合子内性染色体就决定了果蝇的雌雄.
(2)根据题意,亲本基因型AaXBY×AaXBXb→F1中灰身直毛雌果蝇1/16AAXBXB、2/16AaXBXB、1/16AAXBXb、2/16AaXBXb,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5.
(3)F1中的灰身雄果蝇(1/3AA、2/3Aa)与黑身雌果蝇(aa)杂交,后代AA占2/3,aa占1/3.
(4)F1灰身雄果蝇与aaXbXb的雌果蝇测交,即可测定其基因型.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毛雌蝇:黑身直毛雌蝇:灰身分叉毛雄蝇:黑身分叉毛雄蝇=1:1:1:1,则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结合杂交结果,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出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推测出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最后根据亲代果蝇的基因型解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