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理)试题
展开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B.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不相同C.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D.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在武夷山上的野兔和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不利基因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人为因素不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既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又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 B.蛋白质含量 C.渗透压 D.CO2浓度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脏细胞, 饥饿时则①处的血糖高于⑤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 D.③④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5.感染链球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检测蛋白尿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表面的抗原物质是由人体细胞内核糖体合成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B.冬季人打寒颤时,内环境稳态已失调C.人体的排尿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D.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导致组织液增多、淋巴会减少7.如图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a〜f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时,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d处组织液中的神经递质移动至突触后膜需消耗ATPC.在e处给予适宜刺激,b、f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神经冲动经d的传递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8.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 9.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
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导致相应神经元Na+ 内流速度减慢 D.效应 T 细胞可与被狂犬病毒侵染后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10.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渴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垂体合成、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11.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刺激X→a→下丘脑→b→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④靶细胞接受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后,可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下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图中a既能传递神经冲动,也能分泌激素C.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D.b的分泌物增多,会对a、c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反馈调节13.下列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都能直接产生抗体
②抗毒素和凝集素都是抗体,且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③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④能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体内都存在相应的抗体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14.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A.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
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D.幼茎两侧生长素浓度分布和单侧光照有关,与哪侧靠近或远离物体无关15.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生长素类似物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和生长素类似物应用有关的是( )A.芦苇增产 B.延长种子寿命 C.菠萝催熟 D.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16.下列可以表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块稻田中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条河流内单位体积内的鲫鱼数量C.高二理一班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量 D.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的蝌蚪数量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的是( )A.我们实行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改善年龄组成B.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C.稻田中的水稻苗成均匀分布D.春节期间,上海、北京几乎成为“空城”18.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不正确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该种群数量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D.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19.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A.调查蚜虫幼虫的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B.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的调查可用黑光灯诱捕计数法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可用目测估算法或计名计数法D.城市的同学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情况可以电话访谈、走访农业部门等20.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快速达到K值,和原K值相同B.c点时种群Y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曲线X的λ是逐渐增大的D.曲线X与曲线Y的不同是由于竞争和种内竞争造成的2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不需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取样时,先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C.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吸取培养液D.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22.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砀山梨园每年增加的梨树数 B.泗县石龙湖湿地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萧县皇藏峪的优势物种 D.棉花与棉蚜虫之间的关系23.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水平结构C.种间关系 D.群落的垂直结构24.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环,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 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 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25.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B.垂直结构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引起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是光照强度D.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6.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的推移,退耕地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群落演替。有关该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C.演替初期种间关系以竞争为主D.为保证较快地演替成稳定群落,应禁止人类对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7.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蚯蚓、细菌、真菌等,下列关于他们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有(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蚯蚓、细菌、真菌是分解者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四项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应图示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该系统中黄雀是四级消费者C.该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D.绿色植物、细菌、蛇等均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成分2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是( )A.在草→昆虫→蟾蜍→蛇这条食物链中蛇属于第四营养级B.猫头鹰属最高营养级,其占据四个营养级C.蟾蜍以蜘蛛为食,故它们在食物网中属于捕食关系D.第二营养级的昆虫和食草鸟各构成一个种群30.某生态系统中含有狐、蛇、鹰、草、兔、鼠等生物,其关系如下图,能使鹰增多的是( )A.蛇增多、狐增多、草减少 B.蛇减少、狐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狐减少31.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如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细胞呼吸,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小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遗体残骸和粪便流入分解者32.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仍需要外部投入3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A.有机物;循环性、全球性 B.元素;循环性、全球性C.无机物;循环性、全球性 D.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麦开花需要低温处理属于物理信息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率,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功能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35.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C传到D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若缺少类群F则物质循环无法进行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3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38.下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B.池塘、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叫水华C.相对封闭的海湾不会发生水体富营养化D.化肥、农药和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3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A.减弱温室效应 B.增加燃料需求C.破坏生态环境 D.减少人均耕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第Ⅱ卷:非选题(满分40分)41.(7分)下图是我国某地桑基鱼塘示意图,下表是池塘中5种鱼类的相关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物种生活层次食 性甲上层幼时浮游动物为主,大时浮游植物为主乙中上层主食浮游动物戊中层为主草丙中下层水生昆虫(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小鱼丁下层塘泥中的有机物(1).从图和表中可知,5种鱼的分层现象主要受 影响。若蚕沙是丁种鱼食物的—种,丁种鱼从蚕沙中获得的能量占蚕同化量的 %。(2).据表可知,甲种鱼和乙种鱼的关系是 。甲种鱼呈“S”型增长的原因是 。(3).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在实验室中不能共存,而在池塘中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4).桑葚、池塘中的鱼类都可被人类食用,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和桑基鱼塘在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上 (相同/不同)。42.(9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和 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Ⅰ型曲线,其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 (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3).Ⅱ曲线是某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ab段种群λ(本次取样数量与上一次取样数量的比值) (填“>1”、“=1”、“<1”);则c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属于构建 模型。(4).假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如曲线Ⅲ,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43.(10分)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 。调查时发现,单—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 (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 有关。(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 ,本食物链所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 (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寻找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 (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寻找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分别使用两种物质,观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 第一组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挥发物A对照挥发物B对照挥发物A挥发物B结果(只)35154371733实验中的对照是 。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 (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4. (14分)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这与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有关。下图1是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图2是研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 和 。(2).据图1,进食后胰岛B细胞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 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以 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据2图分析,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 。Ⅱ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非糖尿病肥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Ⅱ型糖尿病肥胖者 。(4).图3表示正常人和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在口服100 g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请在图3中用虚线画出非糖尿病肥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2345678910DACCBCADCB11121314151617181920BDABDBCDCB21222324252627282930DAADCBAABD31323334353637383940ACBDDBBCAD第Ⅱ卷:非选题(满分40分)(7分)(1)食物和栖息场所 0(2)竞争 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制约,有天敌(3)空间较大,天敌存在,食物来源多(4)直接 不同(9分)(1) 进化 年龄组成(2) 增大 基因频率(3) >1 种内竞争,食物短缺,空间有限,代谢废物积累等 数学(4)生存条件改善(2分)43.(10分)(1)样方法 重 物种数量(营养结构)(2)油松→红脂大小蠹→昆虫甲(2分) 生产者、消费者 (3)化学 正己烷(溶液) 受虫害油松 油松遭受虫害后,能产生和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44. (每空2分,共14分)(1) 葡萄糖 神经递质(2) 有氧呼吸 协助扩散(被动运输)(3)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多,负荷重,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4) 如图